第33章 威望之高震驚老太公
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傳奇 作者:王文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晚,打發眾人走了之後,太公本想安安穩穩的睡上一覺;可誰曾想,這一夜幾乎就沒合眼。一閉眼,眼前就是宋江和宋清;再閉眼,又是宋江在梁山上。太公看得清清楚楚,那梁山,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山上煙霧繚繞,樹木蒼翠,怪石嶙峋,他似乎看到宋江就站在一塊巨石上,向他招手。唉,想兒子呀,睡不著覺,幹脆去看看大海吧。他想,這孩子心機夠深的,心也夠大,早就知道了他爹在梁山,居然迴來幾次都沒說過,若不是這一次逼得急,看來他還不會說。他本以為自己睡不著覺,大海既然想他爹,會跟他一樣也睡不著的。可他過去一看,那小子居然唿唿大睡,嘴角上流著涎水,還打著小唿嚕。他這才想到,畢竟才十二歲的孩子,心裏是不盛事兒的。
過了兩天,太公感覺身體已經恢複到了之前的狀態,早早的坐著馬車,就往縣城趕去。一個多時辰後,就到了縣衙。太公遞上縣裏專門發給他的片子,衙役接過後,急急的向後堂跑,不多會兒就迴來了,笑臉相迎點頭哈腰的說,“太公您請,縣令大人正在等您。”
來到後堂,縣令哈哈笑著迎出門來,說:“哎喲老太公哎,您怎麽親自來了?有什麽事你讓人捎信給我,我給你辦不就是了?”
這幾句話,讓太公感到了一種溫暖和慰藉,也捕捉到了一種特別的信號:看來兒子的事兒,並沒有那麽嚴重,更不會波及到自己。便陪著笑臉兒,說:“哪能啊,你是縣令,一縣最高長官呀,全縣人的父母官,你有多少事要忙啊?我呀,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不,我那孫子在縣學上學,一年級上完了,要上二年級啦。你可是咱全縣學堂最高主事的呀,我怎麽也得來謝謝你吧?”
說著話,就讓管家把一個包袱放到了縣令手邊的茶幾上。縣令抓起那個包袱來掂了掂,笑著說,“呀,太公啊,又讓你破費,這是何必呢?你的事兒也就是我的事兒,孫子上學嘛,我一定會讓他們照料好,教好管好他。”
太公就想,看來孫子在學堂的事兒,學長並沒有告訴縣令,這倒好。太公接著又說,“我這老頭子啊,年老體衰,可村裏很多事兒呢,還都找我,也是忙啊,雖然不像你這大官如此之忙,可村裏那些大事小情也得料理不是?也就顧不上孩子的事。還請大人您高抬貴手,多多關照點兒,不光關照我的孫子,對老夫我,你也得繼續關照啊。”
太公的話,其實隱含的就是宋江的事,也許縣令心裏有數,笑嗬嗬的,連續點頭說:“放心吧,剛才我不說了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兒,隻要本縣在,你太公不論大事小事兒,什麽事我都可以給你擺平,一定會讓你安享晚年,隻管放心就是。”
接著,縣令又說:“鄆城縣誰人不知,太公家風純正品德高尚,威信甚高?孩子有點點小事,也無需擔心,你是你、孩子是孩子嘛。本縣給你打個保票:你隻管放心,孩子的事對你不會有任何牽連。啊?”
太公得到這一番話,心裏那個舒爽滋潤加欣慰就不用提了……。他也無需再向縣令詢問什麽、打聽什麽了,縣令的這句話,就已經把一切都挑明了,兩人又聊了一點兒閑話,縣令就請太公一起吃午飯,太公推辭不過,隻得應允。因為是中午,兩人隻象征性的喝了點米酒,太公就高高興興的迴到了宋家村。
太公有個習慣,但凡坐馬車外出,迴到村裏的時候,一到村口,他就從馬車上下來,步行迴家,跟遇到的人打個招唿,行個禮,說兩句話,互相問候一下,目的就是不讓村裏人覺得他高高在上,擺譜拿架子;顯得他平等待人,謙和有禮;體現他平易近人的為人作風。這一次自然還是這樣,一到離村口二十多步遠,太公就下了馬車,管家隻好約束住那馬,緩緩地跟在後麵,讓太公自己在前麵,邁著方步往村裏走去。正是因為他沒有坐馬車,才看到了一幅奇景。啥奇景啊?嘿,大海正在那大柳樹下,由宋鐵柱陪著,給他的隊伍,給他的朋友夥伴們在訓話呢。太公沒聽到別的,隻聽到了這麽幾句:“我宋大海跟大家是好朋友,好夥伴,咱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無論我長大之後能不能發跡,都不會忘了大家,都會永遠跟大家在一起;咱們也不能一輩子就守著這一個村莊,咱們得有誌氣,有誌向,也得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來,大家說好不好?”
隻聽那些小孩子們,當然也有很多十六七的大孩子在裏麵一起高喊:“好,當然好!”
就在他們這一句喊完之際,宋鐵柱突然看到了太公,慌忙湊到大海耳朵邊,不知對大海說了什麽,大海便迎著太公走來,儼然一個紳士般走到太公跟前,扶住了太公的一隻胳膊,說:“爺爺,你迴來啦?”
太公此時的心情,很是複雜。他對自己的這個孫子,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麽好,這兩天發生的事兒已經令太公對這個孫子產生了一種無奈和無所適從的感覺,因此他就隻點了點頭。大海接著又說:“爺爺,你累了吧?我扶你快迴家歇著吧?”
在這短暫的過程當中,大柳樹下的那一幫孩子們,都在看著大海和太公,誰都沒說一句話,也沒有誰動一動。太公不禁想到,自己這個孫子怎麽能有這麽大的能量?二三十個孩子,看上去都比他要大呀,他們居然都如此恭順的聽他的話。他情不自禁的搖了搖頭,使勁眨了幾下眼睛,那有點渾濁的、恍惚的眼睛直盯著大海,還是什麽都沒說,隻邁著的依然穩健踏實的步伐,在大海的攙扶下,往家裏走去。很多看到這情景的村裏人都說,宋太公真是有福啊,人家跟咱可就是不一樣,人家的孫子那麽孝敬,那麽有出息,那麽有本事,人家就該當有福有財有威有勢力呀!
當初宋江在進入官場的時候,宋太公為了以防萬一,寫下了一份與宋江斷絕父子關係、開除其家籍的公證文書。了解宋朝曆史的都知道,宋朝在懲處犯罪者時株連政策是很嚴酷的,同時做官的犯罪率又很高,因此太公未雨綢繆、事先就寫下了這樣一份公證文書。宋江殺了閻婆惜之後,逃跑迴家藏在地下室,朱仝和雷橫奉命來到他家裏捉拿宋江,倘若抓不到宋江,宋太公就將以犯罪官員家屬受到懲處,因此,太公當時便拿出了這份公證文書,以此證明自己與宋江已無父子關係、故宋江犯事當然與自己無關,朱仝和雷橫就帶著這份公證文書的抄寫件,迴到縣衙向縣令複命,宋太公因此沒有受到任何牽連。
從今天太公跟縣令的交談來看,縣令絲毫沒有透露出知曉宋江情況的信息,但是縣令卻說出了那番關於太公跟孩子們無關的話,並說要打保票。太公仔細琢磨,就咂出味兒來了,但他也清楚,他必須真正跟宋江不搭關係、不扯上邊兒才行。因此,當大海扶著他,迴到屋裏坐下後,太公就問大海:“大海呀,你知道爺爺去幹什麽了嗎?”
大海立即興衝衝地迴答:“當然知道啊,你不就是去縣裏找那個縣大老爺嗎?那你找縣大老爺,縣大老爺說打算把大海怎麽辦了嗎?”
這一問,反倒將了太公一軍。太公沒想到孫子竟單刀直入了。愣了一下,說:“啊,大海猜得沒錯,特別對。爺爺是去找縣太爺了,可爺爺不會拿著胳膊肘往外拐,讓縣太爺處置我孫子的,是不?你是爺爺的大孫子啊,爺爺不保護你,誰保護你?爺爺不疼惜你,誰疼惜你呀?你想想,爺爺怎麽能去找縣太爺讓他對付我的孫子呢?其實呢,爺爺去找縣太爺,是打聽你爹的情況。”
大海一聽這話,立即情緒高漲,還沒等太公說完,就撒著嬌鑽到太空的懷裏說:“爺爺爺爺,那你找縣大老爺,縣大老爺怎麽說呀?他會讓我爹迴來嗎?”
太公說:“爺爺正要跟你說這事。不是人家縣太爺讓不讓你爹迴來,是你爹能不能迴來。要想知道你爹能不能迴來,你得先知道,你爹為什麽會成了梁山賊寇的嗎?你願意他成為這樣的人嗎?”
大海仰起臉看著太公:“爺爺,人家說了,不是賊寇,是梁山好漢。做個梁山好漢有啥不好?我爹是梁山的二大頭領了,那是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想怎麽著就怎麽著,皇帝老兒也管不著,多好,別人,想幹還幹不上呢!哼!”
太公聽著孫子這話,就覺得背上的汗毛倒豎,絲絲涼氣直往外冒,這孩子怎麽會有這樣的想法?他是受了誰的影響呢?這可不是正經人家孩子說出來的話呀。根據太公近一年來的了解,這孩子是說到就能做到的,因此太公才感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和危急。不行,必須把這孩子從深井裏撈出來,從斜道上拉迴來,不能讓他沉下去,也不能讓他走了斜道啊!
過了兩天,太公感覺身體已經恢複到了之前的狀態,早早的坐著馬車,就往縣城趕去。一個多時辰後,就到了縣衙。太公遞上縣裏專門發給他的片子,衙役接過後,急急的向後堂跑,不多會兒就迴來了,笑臉相迎點頭哈腰的說,“太公您請,縣令大人正在等您。”
來到後堂,縣令哈哈笑著迎出門來,說:“哎喲老太公哎,您怎麽親自來了?有什麽事你讓人捎信給我,我給你辦不就是了?”
這幾句話,讓太公感到了一種溫暖和慰藉,也捕捉到了一種特別的信號:看來兒子的事兒,並沒有那麽嚴重,更不會波及到自己。便陪著笑臉兒,說:“哪能啊,你是縣令,一縣最高長官呀,全縣人的父母官,你有多少事要忙啊?我呀,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不,我那孫子在縣學上學,一年級上完了,要上二年級啦。你可是咱全縣學堂最高主事的呀,我怎麽也得來謝謝你吧?”
說著話,就讓管家把一個包袱放到了縣令手邊的茶幾上。縣令抓起那個包袱來掂了掂,笑著說,“呀,太公啊,又讓你破費,這是何必呢?你的事兒也就是我的事兒,孫子上學嘛,我一定會讓他們照料好,教好管好他。”
太公就想,看來孫子在學堂的事兒,學長並沒有告訴縣令,這倒好。太公接著又說,“我這老頭子啊,年老體衰,可村裏很多事兒呢,還都找我,也是忙啊,雖然不像你這大官如此之忙,可村裏那些大事小情也得料理不是?也就顧不上孩子的事。還請大人您高抬貴手,多多關照點兒,不光關照我的孫子,對老夫我,你也得繼續關照啊。”
太公的話,其實隱含的就是宋江的事,也許縣令心裏有數,笑嗬嗬的,連續點頭說:“放心吧,剛才我不說了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兒,隻要本縣在,你太公不論大事小事兒,什麽事我都可以給你擺平,一定會讓你安享晚年,隻管放心就是。”
接著,縣令又說:“鄆城縣誰人不知,太公家風純正品德高尚,威信甚高?孩子有點點小事,也無需擔心,你是你、孩子是孩子嘛。本縣給你打個保票:你隻管放心,孩子的事對你不會有任何牽連。啊?”
太公得到這一番話,心裏那個舒爽滋潤加欣慰就不用提了……。他也無需再向縣令詢問什麽、打聽什麽了,縣令的這句話,就已經把一切都挑明了,兩人又聊了一點兒閑話,縣令就請太公一起吃午飯,太公推辭不過,隻得應允。因為是中午,兩人隻象征性的喝了點米酒,太公就高高興興的迴到了宋家村。
太公有個習慣,但凡坐馬車外出,迴到村裏的時候,一到村口,他就從馬車上下來,步行迴家,跟遇到的人打個招唿,行個禮,說兩句話,互相問候一下,目的就是不讓村裏人覺得他高高在上,擺譜拿架子;顯得他平等待人,謙和有禮;體現他平易近人的為人作風。這一次自然還是這樣,一到離村口二十多步遠,太公就下了馬車,管家隻好約束住那馬,緩緩地跟在後麵,讓太公自己在前麵,邁著方步往村裏走去。正是因為他沒有坐馬車,才看到了一幅奇景。啥奇景啊?嘿,大海正在那大柳樹下,由宋鐵柱陪著,給他的隊伍,給他的朋友夥伴們在訓話呢。太公沒聽到別的,隻聽到了這麽幾句:“我宋大海跟大家是好朋友,好夥伴,咱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無論我長大之後能不能發跡,都不會忘了大家,都會永遠跟大家在一起;咱們也不能一輩子就守著這一個村莊,咱們得有誌氣,有誌向,也得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來,大家說好不好?”
隻聽那些小孩子們,當然也有很多十六七的大孩子在裏麵一起高喊:“好,當然好!”
就在他們這一句喊完之際,宋鐵柱突然看到了太公,慌忙湊到大海耳朵邊,不知對大海說了什麽,大海便迎著太公走來,儼然一個紳士般走到太公跟前,扶住了太公的一隻胳膊,說:“爺爺,你迴來啦?”
太公此時的心情,很是複雜。他對自己的這個孫子,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麽好,這兩天發生的事兒已經令太公對這個孫子產生了一種無奈和無所適從的感覺,因此他就隻點了點頭。大海接著又說:“爺爺,你累了吧?我扶你快迴家歇著吧?”
在這短暫的過程當中,大柳樹下的那一幫孩子們,都在看著大海和太公,誰都沒說一句話,也沒有誰動一動。太公不禁想到,自己這個孫子怎麽能有這麽大的能量?二三十個孩子,看上去都比他要大呀,他們居然都如此恭順的聽他的話。他情不自禁的搖了搖頭,使勁眨了幾下眼睛,那有點渾濁的、恍惚的眼睛直盯著大海,還是什麽都沒說,隻邁著的依然穩健踏實的步伐,在大海的攙扶下,往家裏走去。很多看到這情景的村裏人都說,宋太公真是有福啊,人家跟咱可就是不一樣,人家的孫子那麽孝敬,那麽有出息,那麽有本事,人家就該當有福有財有威有勢力呀!
當初宋江在進入官場的時候,宋太公為了以防萬一,寫下了一份與宋江斷絕父子關係、開除其家籍的公證文書。了解宋朝曆史的都知道,宋朝在懲處犯罪者時株連政策是很嚴酷的,同時做官的犯罪率又很高,因此太公未雨綢繆、事先就寫下了這樣一份公證文書。宋江殺了閻婆惜之後,逃跑迴家藏在地下室,朱仝和雷橫奉命來到他家裏捉拿宋江,倘若抓不到宋江,宋太公就將以犯罪官員家屬受到懲處,因此,太公當時便拿出了這份公證文書,以此證明自己與宋江已無父子關係、故宋江犯事當然與自己無關,朱仝和雷橫就帶著這份公證文書的抄寫件,迴到縣衙向縣令複命,宋太公因此沒有受到任何牽連。
從今天太公跟縣令的交談來看,縣令絲毫沒有透露出知曉宋江情況的信息,但是縣令卻說出了那番關於太公跟孩子們無關的話,並說要打保票。太公仔細琢磨,就咂出味兒來了,但他也清楚,他必須真正跟宋江不搭關係、不扯上邊兒才行。因此,當大海扶著他,迴到屋裏坐下後,太公就問大海:“大海呀,你知道爺爺去幹什麽了嗎?”
大海立即興衝衝地迴答:“當然知道啊,你不就是去縣裏找那個縣大老爺嗎?那你找縣大老爺,縣大老爺說打算把大海怎麽辦了嗎?”
這一問,反倒將了太公一軍。太公沒想到孫子竟單刀直入了。愣了一下,說:“啊,大海猜得沒錯,特別對。爺爺是去找縣太爺了,可爺爺不會拿著胳膊肘往外拐,讓縣太爺處置我孫子的,是不?你是爺爺的大孫子啊,爺爺不保護你,誰保護你?爺爺不疼惜你,誰疼惜你呀?你想想,爺爺怎麽能去找縣太爺讓他對付我的孫子呢?其實呢,爺爺去找縣太爺,是打聽你爹的情況。”
大海一聽這話,立即情緒高漲,還沒等太公說完,就撒著嬌鑽到太空的懷裏說:“爺爺爺爺,那你找縣大老爺,縣大老爺怎麽說呀?他會讓我爹迴來嗎?”
太公說:“爺爺正要跟你說這事。不是人家縣太爺讓不讓你爹迴來,是你爹能不能迴來。要想知道你爹能不能迴來,你得先知道,你爹為什麽會成了梁山賊寇的嗎?你願意他成為這樣的人嗎?”
大海仰起臉看著太公:“爺爺,人家說了,不是賊寇,是梁山好漢。做個梁山好漢有啥不好?我爹是梁山的二大頭領了,那是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想怎麽著就怎麽著,皇帝老兒也管不著,多好,別人,想幹還幹不上呢!哼!”
太公聽著孫子這話,就覺得背上的汗毛倒豎,絲絲涼氣直往外冒,這孩子怎麽會有這樣的想法?他是受了誰的影響呢?這可不是正經人家孩子說出來的話呀。根據太公近一年來的了解,這孩子是說到就能做到的,因此太公才感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和危急。不行,必須把這孩子從深井裏撈出來,從斜道上拉迴來,不能讓他沉下去,也不能讓他走了斜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