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大癲狂的搖頭,嘴裏不斷地發出不忿的聲音,“一派胡言!荒唐至極!吾不信!不信!孔父從來沒有書寫,絕對為虛假之事!”


    “鄚國?荒謬!荒謬!”


    褚大指著竹簡上的內容,質疑之火不熄,大唿一聲:“此皆君之猜測,算不上事實!”


    早就料到褚大的反應,白明哲眯著眼睛,道:“兄長,吾華夏大地春秋初期之時的地圖汝應該見過吧?請問,為何在濟水北方,黃河與薄洛之水之間,齊之北,燕之南,中山東南,晉之東無國家存在?”


    “大好河山,空曠平野、膏臾之地,為何無國家占據?”


    褚大氣的麵目腫脹,臉色血紅,大腦供血瘋狂,道:“若如君所言,吾有幾點不明之處,還望指教!!”


    他依次伸出了四根手指。


    “其一,鄚國成立,必定朝覲周王室,不然,其土從何而來?”


    “其二,周惠王明明為周莊王之子,為何成為了周幽王之弟!自相矛盾之語,讓吾如何相信?!”


    “其三,為何周王室能夠允許鄚國存在幾百年?”


    “其四,為何平王不是先帶人平定鄚國,反而先遷都洛邑!”


    褚大拱手,不再稱唿賢弟,高聲道:“請君解釋!”


    這種涉及孔子做法和春秋禮法的問題,儒士不能退縮!


    一旦這種說法成立,那麽他受到的教育會受到嚴重衝擊,世界觀將會完全崩塌。


    孔父希望諸侯重禮尊王室,而王室卻亂禮節於天下!


    那麽尊王究竟是對是錯?


    所以,褚大今日必須為儒家而戰!


    車外的中尉甲士麵麵相覷,車中的爭吵讓他們不知所措,於是皆陷入沉默。


    涉及到學術問題,已經不是他們這一群字都不會寫的人可以摻和的了。


    他們隻能給車中二人營造一個安靜的辯論空間。


    馮駒仰頭幻想,小聲嘀咕,道:“難不成吾今日有幸見證昔日百家之爭鳴?”


    為了反駁對方而使出渾身解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它隻存在於大漢百姓的幻想中。


    自從秦獨尊法、漢獨尊儒,那一個時代就注定不複存在。


    豎起耳朵,中尉甲士靜心聆聽。


    現在都不需要爭搶了,兩個人辯論的聲響徹雲霄,四野皆聞。


    白明哲突然一笑,道:“兄長,看來吾二人今日非要辯論一場不可!”


    褚大伸手,吐出一個字:“請!”


    “好!四點質疑,今日吾一一接下!”白明哲用力拍了一下大腿,一身豪邁氣勢直衝雲霄。


    想要讓褚大明白,必須要從儒家的經典入手加以質問和解釋。


    所以白明哲鎖定了一個意義僅次於《春秋》的史書——《國語》。


    沒有廢話,直接開篇點題,白明哲背誦道:“桓公為司徒,甚得周眾與東土之人,問於史伯曰:‘王室多故,餘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此《國語·鄭語》之言!”


    “然,根據史冊記載,恐禍災加於身之鄭桓公,竟於犬戎破鎬京之戰中身亡。”白明哲得意地笑了笑,道:“小弟不才,很是好奇。為何怕死的鄭桓公竟然死戰鎬京?究竟是什麽讓他如此瘋狂?”


    褚大端正而坐,道:“自然是義!臣子之義!鄭桓公為周幽王司徒,自當以大義為重!”


    “嗬嗬?義?”白明哲不屑的撇嘴,“若是吾沒有記錯,在周幽王宮湦九年,鄭桓公東遷族人以及財產。若是為了義,為何還要遷移?為何不與周王室共患難?”


    周幽王一共在位就十來年,這宮湦九年都是在他死亡前兩年了。


    這個時候把宗族遷移,還要聲稱為了大義?


    騙誰呢!


    哪個身兼大義的人會把自己的宗族遷移到其他的地方?


    褚大一時語塞,慌忙之中解釋道:“這……恐怕……恐怕鄭桓公別有用意!”


    “嗬嗬,鄭桓公無任何用意!”白明哲白了一眼,“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其絲毫沒有想到會死在鎬京!”


    頓了頓,接著說道:“宮湦九年,周幽王廢除太子姬宜臼,改立伯服為太子。姬宜臼不服,逃迴外祖父申侯所在之地!”


    看著木製的車廂,白明哲仿佛看到了當時的場景,一段塵封已久的曆史從他的嘴中緩緩道來。


    “周幽王大怒,起兵討伐姬宜臼!”


    “幽王計劃攻申;申侯率先起兵,聯合魯、西弗、犬戎攻周,破鎬京,殺幽王於驪山下,擄褒姒;鄭桓公戰死驪山,子武公掘突嗣位。”


    將目光下移,白明哲與褚大對視,一字一頓,吐出誅心之言:“幽王既死,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於申;虢公翰聯合數十個諸侯國立王子餘臣於攜!因此,周惠王亦稱周攜王!其鄚國之土地,多為虢國以及其他諸侯國聯合贈與!”


    “至此!雙王並存,禮崩樂壞!”


    若不是姬宜臼向自己的姥爺告狀,周王室絕對不可能完蛋得這麽快。


    犬戎雖然是周家曆代的敵人,但是在周穆王、周宣王的時候,早就被周朝人給狠狠地錘過很多次,其戰鬥力根本無法和西周媲美。


    況且犬戎很分散,根本不是一個整整齊齊的團體,怎麽可能打敗疆域廣大的周?


    所以,周滅亡的原因,很大一個程度上,還是周家的內亂搞得。


    周平王搞死了老爹,進而把老周家的遺產給敗的差不多了。


    他叔餘臣想要力挽狂瀾,卻無奈被小人搞死。


    “兄長,周平王王位來曆不正,周攜王為何要去朝覲?有虢國等諸侯國支持,已經元氣大傷的周王室自然無法討伐這一個新成立的周王朝,隻能任由其存在。”


    “那烽火戲諸侯……”褚大無力的說道。


    “哈哈,以秦的實力尚且可以抵擋犬戎,比秦強盛的周王卻被犬戎所滅,豈不荒謬?烽火戲諸侯,周平王編造之事耳!”


    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可是在周平王的時候。


    周平王為了去親周的地區,以周國西部的地區為交換,讓嬴開護送自己。


    那一群剛剛建國的秦國大老黑都能夠抵抗犬戎,周王室會抵抗不住?


    什麽烽火戲諸侯?恐怕是諸侯攻鎬京才對吧。


    白明哲拍了拍褚大的肩膀,道:“兄長最後兩問,吾現在就可以迴答。”


    “犬戎破鎬京之後,國都殘破,周平王無顏麵對宗廟,更無顏麵對周之百姓!因此,不得已,遷都於洛邑。”


    “自此,王室衰微,無力與各國一戰!更別說去消滅被數十個諸侯支持的鄚國。”


    “若不是晉文侯遭遇與姬宜臼相同,其根本不會趁周攜王巡視晉地之時,將其殺害。”


    “因此,禮崩樂壞,周亡之因,皆在周平王!”白明哲慷鏘有力地說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周平王不僅僅弑父,更是弑君!”


    “雖周幽王廢嫡在先,然姬宜臼不據理力爭,反而策劃攻打君父,其心可誅!當無權繼承神器!”


    不受宗廟承認的天子,憑什麽稱為周王?


    周平王東遷的原因之一就是,攜九鼎前往擁立自己的地區,重新建立宗廟,稱王!


    把不承認自己的那一群老頑固,通通留在鎬京和秦國大老黑作伴,讓他們幫忙抵禦犬戎的攻擊。


    為了不讓褚大徹底地崩潰,白明哲有意無意地將這一件事情往儒家思想方麵引導。


    反正最後主要是為了說明禮崩樂壞自周平王開始而已。


    犯不上把孔子的正義給抹殺。


    他可沒有做好被董仲舒誅殺在太學的準備。


    孔子誅少正卯已經很可怕了,再來一個董仲舒誅白明哲,他可沒地方哭。


    “褚兄,在周平王得到神器之後,就將此事令天下各國抹除。時隔兩百載,孔父無法得知正確的內容情有可原。”白明哲靠近褚大,安慰到。


    “且孔父所作之《春秋》,皆在魯國史官基礎上刪減而來。史官未提及,孔夫子怎敢書寫?春秋筆法,重在褒貶,未明之事,不可書也!”


    褚大額頭上青筋凸起,臉色憋得通紅,一言不發。


    現在他很迷茫。


    今日所知,董師從未告訴自己。


    究竟該不該信?能不能信?他不知道。


    現在褚大恨不得飛迴太學,叩問董師。


    “唉。”白明哲觀褚大之現狀,歎息一聲,“要不這樣,待雁門之事結束,吾與褚兄前往一次鄚地。屆時褚兄一看便知!”


    “可!”褚大用力點點頭,答應下來。


    百聞不如一見。


    等見到之後,是真是假,他自然可以分辯。


    “好!不過明哲有言在先。”白明哲盯著褚大,“雁門之後,無論功過,必定要迴長安複命。前往鄚地之時,恐怕要在冬天降臨之後了。”


    擔心褚大提前詢問董仲舒相關的內容,白明哲不得不謹慎。


    “若迴到長安,希望兄長向董子詢問的時候,不要提及小弟的名字。小弟擔心自己被董子扣留在長安,終生難以外出。”


    鬼知道那個老頭的想法。


    萬一趁機搞事情,自己可沒有辦法預防。


    褚大的臉上的紅色漸漸地消退,拍著胸脯保證,道:“賢弟放心,為兄有數。到時候,為兄隻會向董師詢問周幽王之死,絕對不提雙周對立,雙王並存之事。”


    “善!”白明哲笑著點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滿腦子都是曆史典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衣風中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衣風中駐並收藏我滿腦子都是曆史典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