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小蘇?”
正在蘇年等待著上菜,和林鸝隨便聊著鄯殳有哪裏比較出名的商業街的時候,就聽到有人突然叫道。
蘇年一迴頭,頓時有些無語。
高鐵上遇到的那個大爺正從大門口走進來,對著迎向他的服務生擺了擺手,直接走到蘇年這桌。
“我說你怎麽跟我說不順路呢!我還看見你坐車跟我同路走了,原來是來見小女朋友了,害什麽羞啊!”
害羞你個鬼……蘇年無奈道:“談生意而已。”
“到居心齋談生意?”老頭顯然不相信:“別說了,我都懂!”
蘇年看了看林鸝,發現她倒是一點都沒有尷尬,反而好奇地看著蘇年,不知道蘇年和這個老頭什麽關係。
“大爺,你們聚會也是在這兒啊?”蘇年隻好岔開話題。
“是啊,就定在這兒!”大爺說道:“陳老頭說定好了居心齋最好的一桌酒宴,燒包一樣跟我窮顯擺。”
蘇年心頭一動問道:“最好的一桌酒席,那得多少錢?”
老頭神神秘秘地伸出了五根手指頭,蘇年問道:“五萬?”
老頭連連搖頭:“再加個零。”
蘇年心裏麵吃了一驚,一頓飯五十萬,吃的是金子嗎?
雖然嘴上說著老朋友窮顯擺,但是老頭顯然很得意:“嚇著了吧?聽陳老頭說,是居心齋最頂尖的老師傅一手烹飪的,這要是放在清朝,隻有皇帝能吃得上。”
“那您幾位就都是皇帝了。”蘇年隨便捧了一句。
老頭哼了一聲:“皇帝讓他們當去!我可不當皇帝,我得當太上皇。”
蘇年和林鸝一愣,都是“噗嗤”一下笑了。
“吳老頭,你要當誰爹呢?一整天的嘴裏沒一句人話!”正說著,另一個老頭從外麵走了出來。
和吳大爺的幹瘦不同,這位剛來的老頭略帶富態,頭發油亮,腆著肚子走進來,派頭十足。
服務生連忙說道:“陳先生。”
“嗯。”陳先生輕哼,沒看那名服務生一眼,直接走到了吳大爺的身邊問道:“這兩位是?”
吳大爺說道:“火車上碰到的,一個挺有意思的小子。”
“那你跟他們費什麽話?趕緊的,我剛淘換來一瓶好酒,趁著王炸沒來,我們先偷著喝兩杯!”
蘇年端著水杯喝了一口水,就當沒聽見陳先生話。
吳大爺也沒在意,隻是拍了拍蘇年的肩膀,差點把他手裏的水杯給拍掉了,水都撒了他一手。
“蘇小子,我走了,有緣再見!”
蘇年擦了擦手:“再見。”
陳先生拽著吳老頭進了一間包房,服務生也開始把他們之前點的菜上了桌。
林鸝看著兩個老頭的背影,小聲說道:“這也太不禮貌了吧?”
蘇年笑了:“你是不知道那個吳大爺,就是個人來瘋,估計在路上遇到個人就侃大山的時候不少了,他朋友肯定知道。”
“哦。”林鸝一想也是。
如果像吳大爺這樣總喜歡隨便交個朋友,作為他真正的老朋友估計都受夠了,當然不會對蘇年這樣被吳大爺隨便“撿”的朋友多客氣。
而且這個陳先生,確實像是有身份的人。
飯菜上桌,蘇年和林鸝也沒有繼續再談吳大爺的事情,而是繼續了之前商業街的話題。
嚐了嚐居心齋的菜,蘇年驚喜道:“果然是幾百年老字號的秘譜菜,味道果然與眾不同,嚐不出來是怎麽做的。”
“蘇學長還懂做菜?”林鸝問道。
“懂一點,自己一個人住,自己做飯更方便一點。”
“唉,真好啊!”林鸝說道:“我以後也想像學長一樣自己打拚,可惜我也沒有什麽能力,也沒有自信。”
蘇年勸道:“自己打拚有什麽好的?累死累活的,不如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年薪輕輕鬆鬆幾十萬的那種。”
林鸝笑了:“那樣的工作哪有那麽好找的?對了,學長擺地攤生意怎麽樣?”
“生意不錯,等你迴學校,或許你就知道了。”蘇年神秘地說道。
“那我可得期待了,學校的自治會感覺也不錯的樣子。鄯殳的話,如果要說地攤街,那肯定是汌河啦!”
“汌河?”蘇年倒是記得在地圖上看到時候看到過名字。
“汌河就是鄯殳中間穿過的那條河,其實人工的運河,據說當年是為了從附近的石場運送石頭開掘出來的。”
“汌河附近有地攤嗎?”蘇年問道。
“有啊!其實從很久之前就有了。汌河是運河,所以一直都是直溜溜的,河邊上的人行道特別寬,所以地攤都在那邊。”
林鸝一邊迴想一邊說:“我記得,從我小時候那邊就都是地攤,一直都沒斷過,特別熱鬧。”
“沒被清理過?”蘇年意外:“有一段時間不是嚴打地攤嗎?”
“好像沒有吧?”林鸝搖頭:“我也記不清楚,不過汌河邊的地攤確實沒斷過,高中初中放學散學我都要從那邊路過,好像確實沒人管過。”
“哦?”
蘇年心頭一動,如果真的像林鸝說的那樣,汌河的地攤從一開始就沒有斷過,那鄯殳的地攤行確實是個很好的研究對象。
不管是因為地攤的習俗深入人心已經成為了風氣,還是因為上麵對待地攤的態度和其他的地方不太一樣。
總之鄯殳的地攤行沒有過斷檔,就代表著沒有斷代。
新生代的地攤經營者和老一輩的地攤行前輩一脈相承,能夠形成如今這種平衡的狀態,必定有一些獨特之處在裏麵。
見到蘇年沉思,林鸝也沒有打擾,隻是等蘇年再次動筷子的時候問道:“學長想去汌河邊看看嗎?”
“嗯,晚上的時候去逛逛。”蘇年點頭。
“那我可能不能陪學長一起了,我媽還在家裏一個人……你知道的。”
蘇年也不在意:“嗯,請我吃一頓飯就已經很客氣了,女生晚上去那種地方也不太安全。”
吃過飯結賬,蘇年看了看吳大爺那邊的房門,估計是還沒結束。
蘇年也沒不識趣地去打聲招唿,既然吳大爺說有緣再見,那就是有緣再見了。
雖然蘇年覺得還是不要那麽有緣的好。
告別了林鸝,蘇年按照她說的方向,拐過了兩條街,便看到了橫在前麵的一條大橋。
汌河的河麵並不算是特別寬,大概有個二十多米三十米的樣子,水深倒是很可觀。
果然不愧是為了運送石料開鑿的運河,估計當時的船隻吃水一定相當的深。
汌河的河麵兩邊,首先是帶著鐵欄鐵鎖的平台走道,走道再向外,就是高高的斜坡,大概能有五米多高。
斜坡的上沿是漢白玉的欄杆,欄杆每隔一段距離就開一個口,石階可以通到下麵的走道上。
在斜坡的上麵,漢白玉欄杆的外麵,才是真正的人行道。
蘇年順著汌河向前走了一段距離,果然就看到了密密茬茬的人群,滿地的商品琳琅滿目。
夏末的傍晚,陽光還沒有消散。攤販在招唿著客人,路人就借著陽光瀏覽攤位上的商品。
蘇年走過看過,發現汌河邊上的地攤果然是貨物齊全。
從鑰匙扣、掏耳勺、小掛件這種小玩意兒,到小玩具、日雜、實用工具這些日常用品,再到衣服、蔬菜、水果、小家具,甚至連小型家用電器都有。
蘇年還真看到有人從地攤上買了一個空氣炸鍋迴去。
按照這些商品的分類,汌河邊的這些攤位顯然也是分了區域的。
隻不過因為汌河邊上的這段人行道實在是太長了,幾乎橫亙了半個鄯殳市,所以呈現一種斑紋狀的排列。
從旁邊走過,有那麽幾個攤位上賣不同的掛件,再往前就能看到幾個賣不同的日雜,繼續往前也是錯落分布著其他的商品攤位。
等到所有的商品種類都排完了,往前走再這麽排一輪。
走過每一輪商品的輪換都需要不少的時間,商品的種類在這一輪裏麵也都不會重複,讓小區域的攤主不會出現任何衝突。
走了兩三輪之後,蘇年也發現了規律。
像日雜用品、農副食品、服飾布藝和傳統用具這些東西,至少也都是稍微上點歲數的人在經營。
而年輕人賣的多是一些電子用品。
如今的電子產業發達,對體驗需求高的人當然更喜歡正版品牌,信奉一分錢一分貨的理論。
但是隨著智能機和電腦的普及,更多的中老年人也開始入坑電子用品領域,他們的理念則是“我精心著用,便宜的也能用三五年”這種。
再加上許多沒有多少錢的學生黨同樣作為受眾,一些廉價的、質量還算過關的電子用品也相當的熱火。
比如便宜的耳機、非正版的充電器、隨身wifi、分線器、u盤、鍵盤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廉價派喜聞樂見的商品。
蘇年走著走著,還看到在下一個路口靠近出城橋的旁邊,還聽著幾輛車,大多數都是suv類型,打開著後備箱蓋。
剛開始他還以為是過來逛地攤的外地人,結果走進了才看到,這幾輛車旁邊擺了一個led的熒光牌。
“車載cd,u盤,存儲卡。”
蘇年倒是沒想到,居然還能有這麽賣貨的。
正在蘇年等待著上菜,和林鸝隨便聊著鄯殳有哪裏比較出名的商業街的時候,就聽到有人突然叫道。
蘇年一迴頭,頓時有些無語。
高鐵上遇到的那個大爺正從大門口走進來,對著迎向他的服務生擺了擺手,直接走到蘇年這桌。
“我說你怎麽跟我說不順路呢!我還看見你坐車跟我同路走了,原來是來見小女朋友了,害什麽羞啊!”
害羞你個鬼……蘇年無奈道:“談生意而已。”
“到居心齋談生意?”老頭顯然不相信:“別說了,我都懂!”
蘇年看了看林鸝,發現她倒是一點都沒有尷尬,反而好奇地看著蘇年,不知道蘇年和這個老頭什麽關係。
“大爺,你們聚會也是在這兒啊?”蘇年隻好岔開話題。
“是啊,就定在這兒!”大爺說道:“陳老頭說定好了居心齋最好的一桌酒宴,燒包一樣跟我窮顯擺。”
蘇年心頭一動問道:“最好的一桌酒席,那得多少錢?”
老頭神神秘秘地伸出了五根手指頭,蘇年問道:“五萬?”
老頭連連搖頭:“再加個零。”
蘇年心裏麵吃了一驚,一頓飯五十萬,吃的是金子嗎?
雖然嘴上說著老朋友窮顯擺,但是老頭顯然很得意:“嚇著了吧?聽陳老頭說,是居心齋最頂尖的老師傅一手烹飪的,這要是放在清朝,隻有皇帝能吃得上。”
“那您幾位就都是皇帝了。”蘇年隨便捧了一句。
老頭哼了一聲:“皇帝讓他們當去!我可不當皇帝,我得當太上皇。”
蘇年和林鸝一愣,都是“噗嗤”一下笑了。
“吳老頭,你要當誰爹呢?一整天的嘴裏沒一句人話!”正說著,另一個老頭從外麵走了出來。
和吳大爺的幹瘦不同,這位剛來的老頭略帶富態,頭發油亮,腆著肚子走進來,派頭十足。
服務生連忙說道:“陳先生。”
“嗯。”陳先生輕哼,沒看那名服務生一眼,直接走到了吳大爺的身邊問道:“這兩位是?”
吳大爺說道:“火車上碰到的,一個挺有意思的小子。”
“那你跟他們費什麽話?趕緊的,我剛淘換來一瓶好酒,趁著王炸沒來,我們先偷著喝兩杯!”
蘇年端著水杯喝了一口水,就當沒聽見陳先生話。
吳大爺也沒在意,隻是拍了拍蘇年的肩膀,差點把他手裏的水杯給拍掉了,水都撒了他一手。
“蘇小子,我走了,有緣再見!”
蘇年擦了擦手:“再見。”
陳先生拽著吳老頭進了一間包房,服務生也開始把他們之前點的菜上了桌。
林鸝看著兩個老頭的背影,小聲說道:“這也太不禮貌了吧?”
蘇年笑了:“你是不知道那個吳大爺,就是個人來瘋,估計在路上遇到個人就侃大山的時候不少了,他朋友肯定知道。”
“哦。”林鸝一想也是。
如果像吳大爺這樣總喜歡隨便交個朋友,作為他真正的老朋友估計都受夠了,當然不會對蘇年這樣被吳大爺隨便“撿”的朋友多客氣。
而且這個陳先生,確實像是有身份的人。
飯菜上桌,蘇年和林鸝也沒有繼續再談吳大爺的事情,而是繼續了之前商業街的話題。
嚐了嚐居心齋的菜,蘇年驚喜道:“果然是幾百年老字號的秘譜菜,味道果然與眾不同,嚐不出來是怎麽做的。”
“蘇學長還懂做菜?”林鸝問道。
“懂一點,自己一個人住,自己做飯更方便一點。”
“唉,真好啊!”林鸝說道:“我以後也想像學長一樣自己打拚,可惜我也沒有什麽能力,也沒有自信。”
蘇年勸道:“自己打拚有什麽好的?累死累活的,不如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年薪輕輕鬆鬆幾十萬的那種。”
林鸝笑了:“那樣的工作哪有那麽好找的?對了,學長擺地攤生意怎麽樣?”
“生意不錯,等你迴學校,或許你就知道了。”蘇年神秘地說道。
“那我可得期待了,學校的自治會感覺也不錯的樣子。鄯殳的話,如果要說地攤街,那肯定是汌河啦!”
“汌河?”蘇年倒是記得在地圖上看到時候看到過名字。
“汌河就是鄯殳中間穿過的那條河,其實人工的運河,據說當年是為了從附近的石場運送石頭開掘出來的。”
“汌河附近有地攤嗎?”蘇年問道。
“有啊!其實從很久之前就有了。汌河是運河,所以一直都是直溜溜的,河邊上的人行道特別寬,所以地攤都在那邊。”
林鸝一邊迴想一邊說:“我記得,從我小時候那邊就都是地攤,一直都沒斷過,特別熱鬧。”
“沒被清理過?”蘇年意外:“有一段時間不是嚴打地攤嗎?”
“好像沒有吧?”林鸝搖頭:“我也記不清楚,不過汌河邊的地攤確實沒斷過,高中初中放學散學我都要從那邊路過,好像確實沒人管過。”
“哦?”
蘇年心頭一動,如果真的像林鸝說的那樣,汌河的地攤從一開始就沒有斷過,那鄯殳的地攤行確實是個很好的研究對象。
不管是因為地攤的習俗深入人心已經成為了風氣,還是因為上麵對待地攤的態度和其他的地方不太一樣。
總之鄯殳的地攤行沒有過斷檔,就代表著沒有斷代。
新生代的地攤經營者和老一輩的地攤行前輩一脈相承,能夠形成如今這種平衡的狀態,必定有一些獨特之處在裏麵。
見到蘇年沉思,林鸝也沒有打擾,隻是等蘇年再次動筷子的時候問道:“學長想去汌河邊看看嗎?”
“嗯,晚上的時候去逛逛。”蘇年點頭。
“那我可能不能陪學長一起了,我媽還在家裏一個人……你知道的。”
蘇年也不在意:“嗯,請我吃一頓飯就已經很客氣了,女生晚上去那種地方也不太安全。”
吃過飯結賬,蘇年看了看吳大爺那邊的房門,估計是還沒結束。
蘇年也沒不識趣地去打聲招唿,既然吳大爺說有緣再見,那就是有緣再見了。
雖然蘇年覺得還是不要那麽有緣的好。
告別了林鸝,蘇年按照她說的方向,拐過了兩條街,便看到了橫在前麵的一條大橋。
汌河的河麵並不算是特別寬,大概有個二十多米三十米的樣子,水深倒是很可觀。
果然不愧是為了運送石料開鑿的運河,估計當時的船隻吃水一定相當的深。
汌河的河麵兩邊,首先是帶著鐵欄鐵鎖的平台走道,走道再向外,就是高高的斜坡,大概能有五米多高。
斜坡的上沿是漢白玉的欄杆,欄杆每隔一段距離就開一個口,石階可以通到下麵的走道上。
在斜坡的上麵,漢白玉欄杆的外麵,才是真正的人行道。
蘇年順著汌河向前走了一段距離,果然就看到了密密茬茬的人群,滿地的商品琳琅滿目。
夏末的傍晚,陽光還沒有消散。攤販在招唿著客人,路人就借著陽光瀏覽攤位上的商品。
蘇年走過看過,發現汌河邊上的地攤果然是貨物齊全。
從鑰匙扣、掏耳勺、小掛件這種小玩意兒,到小玩具、日雜、實用工具這些日常用品,再到衣服、蔬菜、水果、小家具,甚至連小型家用電器都有。
蘇年還真看到有人從地攤上買了一個空氣炸鍋迴去。
按照這些商品的分類,汌河邊的這些攤位顯然也是分了區域的。
隻不過因為汌河邊上的這段人行道實在是太長了,幾乎橫亙了半個鄯殳市,所以呈現一種斑紋狀的排列。
從旁邊走過,有那麽幾個攤位上賣不同的掛件,再往前就能看到幾個賣不同的日雜,繼續往前也是錯落分布著其他的商品攤位。
等到所有的商品種類都排完了,往前走再這麽排一輪。
走過每一輪商品的輪換都需要不少的時間,商品的種類在這一輪裏麵也都不會重複,讓小區域的攤主不會出現任何衝突。
走了兩三輪之後,蘇年也發現了規律。
像日雜用品、農副食品、服飾布藝和傳統用具這些東西,至少也都是稍微上點歲數的人在經營。
而年輕人賣的多是一些電子用品。
如今的電子產業發達,對體驗需求高的人當然更喜歡正版品牌,信奉一分錢一分貨的理論。
但是隨著智能機和電腦的普及,更多的中老年人也開始入坑電子用品領域,他們的理念則是“我精心著用,便宜的也能用三五年”這種。
再加上許多沒有多少錢的學生黨同樣作為受眾,一些廉價的、質量還算過關的電子用品也相當的熱火。
比如便宜的耳機、非正版的充電器、隨身wifi、分線器、u盤、鍵盤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廉價派喜聞樂見的商品。
蘇年走著走著,還看到在下一個路口靠近出城橋的旁邊,還聽著幾輛車,大多數都是suv類型,打開著後備箱蓋。
剛開始他還以為是過來逛地攤的外地人,結果走進了才看到,這幾輛車旁邊擺了一個led的熒光牌。
“車載cd,u盤,存儲卡。”
蘇年倒是沒想到,居然還能有這麽賣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