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關注一些新興的量子通訊原理,量子通訊在保密和抗幹擾方麵有著獨特的優勢。


    簡單來說,量子具有不可克隆和糾纏等特性,利用這些特性進行信息編碼和傳輸,能夠實現理論上絕對安全的加密效果,任何試圖竊聽的行為都會被察覺,從而保證通訊內容不被泄露。


    而且,在抗幹擾方麵,量子態的傳輸不易受到外界常規電磁幹擾的影響,即使在複雜的電磁環境中,也能維持較高的信號保真度。


    秦默覺得,若能將量子通訊的部分原理應用到戰機通訊係統中,有望極大地提升通訊的保密性和抗幹擾能力。


    同時,自適應通訊頻段調整算法也進入了秦默的視野。


    他設想通過在戰機通訊係統中嵌入智能算法,使其能夠實時感知周圍的電磁環境,自動分析各個頻段的幹擾情況和可用帶寬,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通訊所使用的頻段。


    這樣一來,無論麵對敵方的電子幹擾還是己方多頻段通訊共存的複雜情況,戰機都能迅速切換到最優頻段進行通訊,確保信息的順暢傳遞。


    為了驗證這些思路在第四代戰機通訊場景下的有效性,秦默著手設計一些模擬實驗。


    他與通訊組的成員緊密合作,大家齊心協力準備實驗所需的設備和環境搭建。


    從采購高精度的量子態模擬發生器,到搭建能夠模擬多種複雜電磁環境的大型屏蔽實驗艙,再到編寫控製軟件來精確調節通訊頻段和監測通訊質量,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他們的心血,隻為能盡快通過實驗來檢驗這些創新思路的可行性。


    在發電機問題上,秦默同樣有著自己的一套設想,他深知穩定且高效的電力供應是第四代戰機正常運行的關鍵保障,發電機的改進刻不容緩。


    從提升發電機的核心部件性能方麵入手,秦默認為可以對發電機的轉子和定子進行精細化的優化。


    比如,采用新型的高性能磁性材料來製造轉子,提高其磁場強度和穩定性,從而增強電磁感應效果,提升電能的產生效率。


    對於定子繞組,選用耐高溫、低電阻的超導材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接近超導性能),減少電能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提高能量轉換的效率。


    優化能量轉換的物理機製也是秦默重點考慮的方向。


    他深入研究了現有的發電機能量轉換原理,思考是否能通過改變磁場的分布方式、調整轉子與定子之間的相對運動模式等手段,來實現更高效、更穩定的機械能到電能的轉換過程。


    例如,探索一種基於磁流體動力學原理的新型發電機製,利用高溫等離子體在磁場中的運動來產生電能,這種方式有可能突破傳統發電機在能量轉換效率上的瓶頸,為戰機提供更為充足的電力供應。


    此外,探索混合動力供應模式也是秦默的一個大膽設想。


    他考慮結合燃油發電與新型儲能裝置,構建一個互補的電力供應係統。


    在戰機飛行過程中,燃油發電機持續提供穩定的基礎電力,而新型儲能裝置(如高性能的超級電容器或者先進的鋰離子電池等)則可以在瞬間高功率需求時快速釋放電能,比如戰機進行高機動動作啟動大功率電子戰設備時,儲能裝置能夠及時補充電力缺口,保障設備正常運行。


    同時,在發電機功率有餘裕的時候,又可以對儲能裝置進行充電,實現電力的靈活調配和高效利用。


    為了讓這些設想更加完善,秦默積極聯係外部相關領域的科研團隊,向他們諮詢一些先進的發電機技術研究進展,了解目前行業內的最新成果和潛在的應用方向。


    通過與這些專業團隊的交流,秦默獲取了更多的靈感,拓寬了自己的思路。


    同時,他還與項目組的動力工程師一起對發電機進行實地拆解和性能檢測,仔細觀察每個部件的工作狀態,記錄各項性能指標的實際數據,為製定詳細的改進計劃獲取一手、準確的數據支撐,確保後續的改進方案能夠有的放矢,切實解決發電機現存的問題。


    依據秦默提出的線路優化方案,項目組經過慎重商討後,決定選取戰機局部線路模塊進行小規模的布線改造實驗,以此來初步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在實驗室內,技術人員們按照新的布局方式小心翼翼地進行線路安裝工作。


    他們嚴格遵循秦默所提出的基於信號流和能耗優先級的分層分布式布線架構,將那些關鍵控製線路精準地布置在最內層,每一個連接點都經過反複核對,確保線路走向準確無誤。


    同時,對於部分線路,采用了秦默推薦的新型線路材料,這些材料在外觀上或許與傳統材料並無太大差異,但當它們被安裝到線路係統中後,卻承載著大家滿滿的期待。


    線路安裝完成後,便進入了緊張的測試環節。


    首先進行的是通電測試,技術人員們逐步增加電壓,密切注視著各種測試儀器上的數據變化,電流數值是否穩定、各線路的電壓降是否在合理範圍內等關鍵指標都被一一記錄下來。


    隨後,開展信號傳輸測試,通過向線路中注入模擬信號,檢測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衰減情況以及是否受到幹擾,在不同的頻率段、不同的傳輸距離下反複進行測試,力求全麵了解新布線方案下的信號傳輸特性。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秦默全程跟進,他的目光緊緊盯著那些不斷跳動的數據,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


    每當出現參數指標異常的情況,他都會立刻與技術人員們一同停下手中的工作,圍聚在一起分析原因。


    有時候是因為新型材料與現有接口的兼容性問題導致信號出現了短暫的波動,有時候則是新布局下某些線路的電磁屏蔽措施還不夠完善,引發了輕微的幹擾現象。


    針對這些新出現的情況,秦默迅速調整思路,與大家共同商討改進的辦法,對線路布局進行微調,或者更換部分接口配件,然後再次進行測試。


    通過這樣不斷地分析調整,秦默根據實驗結果持續完善線路優化方案,使其一步步向著能夠解決線路過載和信號幹擾問題的目標靠近。


    在通訊方麵,項目組在一片空曠的場地搭建起了模擬複雜電磁環境的實驗場地。


    這個場地仿佛一個巨大的電磁戰場,四周布滿了各種能夠產生不同頻段、不同強度電磁信號的發射裝置,還有大型的電磁屏蔽罩用來模擬外界幹擾環境的邊界。


    運用秦默設想的基於量子通訊原理和自適應頻段調整算法的通訊方案,通訊團隊開始進行通訊測試。


    他們模擬戰機在不同作戰距離、敵方幹擾強度等條件下與外界的通訊情況,從近距離的編隊協同通訊,到遠距離的與地麵指揮中心聯絡,涵蓋了各種可能的實戰場景。


    在每次測試過程中,都會通過專業的通訊監測設備收集通訊成功率、信息準確率、抗幹擾能力等關鍵數據。


    例如,通過向接收端發送預設的測試信息,然後對比接收信息與原始信息的一致性來計算信息準確率。


    統計在不同幹擾強度下成功接收到有效信息的次數占總發送次數的比例,以此來衡量通訊成功率。


    觀察通訊信號在幹擾環境中的波形變化、誤碼率等情況,評估抗幹擾能力。


    通訊團隊根據這些實驗反饋數據,與秦默一起對通訊方案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有時候,發現量子通訊模擬設備在高幹擾強度下的信號保真度雖然有所提升,但還未達到預期效果,可能是量子態的製備和調控環節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又或者自適應頻段調整算法在麵對快速變化的電磁環境時,頻段切換的及時性不夠理想,需要對算法中的決策機製進行改進。


    針對這些問題,大家齊心協力,查閱更多的專業資料,請教外部專家,對通訊方案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和優化,力求提高通訊係統的整體性能,使其能夠在複雜多變的實戰環境中穩定可靠地運行。


    針對發電機的改進設想,項目組在實驗室環境下對發電機進行了相應的部件升級和機製優化改造。


    動力工程師們小心翼翼地拆解發電機,將那些經過精心挑選的新型高性能磁性材料製成的轉子、耐高溫低電阻的超導材料繞組的定子等部件一一安裝到位,同時按照秦默所探索的優化能量轉換物理機製的思路,對發電機內部的磁場分布、轉子與定子的相對運動模式等進行了細致的調整,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改進方案的設計要求。


    完成改造後,便開展不同負載、不同轉速(模擬不同飛行工況)下的發電性能測試。


    在測試台上,通過模擬戰機在平飛、爬升、俯衝、盤旋等各種飛行姿態下發動機的轉速變化,以及相應的不同設備用電負載情況,檢測發電機的功率輸出穩定性、能量轉換效率等關鍵指標是否得到提升。


    例如,在模擬戰機高速俯衝的高負載工況下,觀察發電機的功率輸出曲線是否能保持平穩,避免出現功率驟降的情況。


    在不同轉速條件下,對比改造前後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變化,看是否能實現更高效的能量轉換。


    動力工程師與秦默共同分析測試數據,仔細研究每一個數據背後所反映的問題。


    有時候,雖然能量轉換效率在某些工況下有所提高,但功率輸出的穩定性卻出現了新的波動,可能是新的部件與原有調節係統之間的協同還不夠默契。


    又或者在高轉速長時間運行時,部分部件出現了過熱現象,影響了整體性能。


    針對這些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大家進一步調整發電機改進方案,探索更有效的提升電力供應穩定性的方法,比如優化部件之間的協同控製算法、增加散熱措施等,不斷完善發電機的改進設計,以期讓其能夠更好地滿足第四代戰機對電力供應的嚴苛要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次入伍:開局首長雙頭遞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杏壓海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杏壓海棠並收藏二次入伍:開局首長雙頭遞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