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總製府後宅,原本屬於趙之澤的內堂此刻卻換了主人。而所換之主恰是他的哥哥趙之海。


    趙之海從大廳迴到後宅,立刻遣人喚來副將趙之棟,裨將軍趙之梁、王敏、鍾旭以及介鴛和雍雲祈。


    六人先後進了內堂,依官職大小分坐在趙之海左右兩側。


    見眾人落座,趙之海便問介鴛道:“介大人,目前各縣關隘局勢如何?”


    介鴛仿佛並無升官的喜悅,依舊一副老僧入定之相,緩緩答道:


    “迴上將軍的話,戎人侵關前我原州府在冊兵馬共計十四萬,其中蕭關三萬、原州四萬、蕭關外五縣各一萬,七關平均兩千至三千兵士。


    但依這些時日我派人到各地的實際測查,可能可用之兵在十萬上下,至於缺口則在各縣。”


    說到此處,他停下一頓,又道:


    “這一個月來與戎人交戰,蕭關損兵二萬四千人,原州損兵五千人,七關現在除木牢關、彌神關兩關未遇戎兵,兵員各在二千左右外,玉霄關與戎人主力苦戰數日,目前所剩不足千人。而各縣兵力總共可能在二萬到二萬五千人左右。


    至於糧草倒還充足,近些年來原州並無天災,囤積糧草可供二十萬大軍一年所需。”


    介鴛說罷便不言語。


    趙之海看了看介鴛,知道造成各縣兵馬缺失的正是自己的弟弟,所以介鴛並不方便直言,隻是籠統的分析數目,並未講明兵員缺失的原因,這樣做也是顧及了自己的麵子。


    而介鴛能清楚的說清各地兵馬數目,這也是介鴛安排人員去各地探查的結果,從這點來看,自己那不爭氣的弟弟與介鴛相比確實有著天地之差。


    趙之海點點頭,對介鴛說道:“有勞介子這些時日辛勞,今後還望介子為我大軍統籌後勤諸事,讓兵士們安心殺敵。”


    介鴛聽罷,向趙之海點頭行了一禮,口中說道:“理當如此。”


    趙之海又轉過頭向雍雲祈問道:“雍將軍統兵蕭關,也當知道此次戎人侵關與以往差別頗大,蕭關及其他關隘史無前例的失守,依你之見,這戎人為何突然如此厲害了。”


    雖然是向雍雲祈詢問,但趙之海的話語裏充滿了上位者的氣勢,讓雍雲祈聽到後心中頓時升起了一些愧色,腦中又出現了蕭關城破時的慘狀。


    但隻是一瞬,雍雲祈便又恢複了清明之色,連忙向趙之海施禮道:


    “秉上將軍,我與方恆心將軍守衛蕭關時,並未發現戎人與之前有何差別,關破之前大戰數場互有勝負,我軍勝時勝在出其不意,以騎兵破其軍陣,而後弓箭兵持強弓遠程殺傷戎人騎步兵馬。


    敗時多在兩軍短兵相接之時,戎人單兵作戰悍勇異常,我秦兵若非兩三人同時對敵一人則不能勝之。


    但被圍的一月時間裏,我蕭關兵馬數量雖然僅為圍城戎兵一半,但也摸到戎人軍陣戰法法門。


    所以在城破當日便於陣前大破戎人,斬敵兩萬,誅殺戎人萬夫長希岩不哥。


    如果不是叛軍裏應外合,我與方銘心將軍定能全殲圍城之敵。”


    雍雲祈說完,偷眼看向趙之海,他滿想趙之海會誇獎自己幾句,但卻發現趙之海卻陷入了沉思,看他的眼神似乎還有些不舍與懷念。


    這讓雍雲祈內心生出些尷尬。


    果然,隻聽趙之海說道:“方銘心與我相識快二十年了,他打仗老成持重,雖然在平日裏與我政見不合,但我們也曾一同攜手抗擊過齊國侵略。


    他這一走,方元恆斷了一臂,我大秦軍隊更是少了一根柱梁啊。”


    雍雲祈也聽得明白,趙之海顯然將方才自己所說的諸多戰功都記在了方銘心的名下,頓時覺得有些麵紅耳赤,尷尬不已。


    他忽然覺得趙之海的目光看向了自己,連忙抬起頭來笑道:


    “上將軍說的是,方伯父乃是國之棟梁,雲祈為搶迴伯父屍首也盡了力,但終究還是未能如願。”


    說到這裏,雍雲祈也覺得自己鼻息發酸,他說出的這番話也並非言不由衷,想到方銘心對他從小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是異常難受。


    當初城破之時,他也確是真的親自去搶方銘心的屍首,但最終並未成功。


    趙之海見他這般模樣,隻是輕輕搖了搖頭,言道:“照雍將軍所講,此番戎人侵關與往次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內應、叛軍,並非是戎人變厲害了?”


    雍雲祈點點頭連忙道是。


    趙之海又問道:“雍將軍手中還有多少人馬?”


    雍雲祈迴道:“迴上將軍,卑職從蕭關撤迴玄甲騎千人左右,這四日介子大人派人往蕭關方向收攏逃出的兵士,已經收攏了五千人馬,卑職現在統轄兵士共計六千人上下,其中弓箭兵二千人,長戈兵三千人,玄甲騎兵一千人。”


    說罷,他斜地裏看了看如同雕塑般的介鴛,對他投向感激的目光,介鴛尋著自己的目光轉頭過來,也是輕輕點了點頭。


    趙之海沉吟片刻,說道:


    “現在戎人已經攻占各處關隘,原州六縣除去蕭關已失外,其餘諸縣皆兵馬短缺,依諸位之見,我軍當如何應對?”


    介鴛和雍雲祈知道趙之海是向趙之棟、趙之梁、王敏、鍾旭四人詢問,與自己並無關係。


    一位是文職大員,一位是喪城失地的將軍,又有何資格去討論兵事,所以兩人也都自覺的默然不語。


    隻聽那四人紛紛建言,一身魁梧之軀,高出其他人一頭的鍾旭起身搶先說道:“上將軍,你且在原州安坐,鍾某這就領本部三萬兵馬去奪迴蕭關便是。”


    除介雍二人外,其他人聞言一樂,趙之海也難得笑了笑道:“鍾將軍乃是我軍第一悍將,不要著急,仗有的你打。”


    眾人看來,趙之海顯然是將鍾旭的一番話當做了兒戲之言,但雖然兒戲,還是讓趙之海難得的高興起來。


    那鍾旭也憨憨一笑,摸了摸腦袋坐了下去。


    此時,麵相有些陰柔的王敏向趙之海一禮道:“上將軍,敏認為我軍有兩策可選,請上將軍參建。”


    “哦,王將軍你且說來。”趙之海眼睛一亮,向王敏看去。


    王敏言道:“此番作戰,一策可謂之穩妥之計,分兵兩萬,由南逐北複奪武藏諸關,與此同時分兵兩萬分駐五縣,加固防禦。


    其餘五萬兵馬匯同原州兵力共出兵六萬圍住蕭關,待諸關複奪後,一同與戎人在蕭關決戰。


    另一策乃一擊製勝之計,集合我全部十萬兵力,速去蕭關,乘戎人立足未穩之時,圍殲蕭關內全部戎兵。


    一旦戎人主力盡喪,各關複奪隻是時間問題。”說罷又施一禮,隨即坐了下來。


    聽完王敏所言,趙之海沉思良久,對兩種方案不斷的推演,力圖拿捏輕重,選擇最優的方案。


    內堂內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趙之海,過了良久,趙之海終於言道:“傳我將令,點兵三萬,由趙之梁統領分駐五縣,接管各縣關防。


    其餘諸將隨我領兵七萬,明日赴蕭關奪取關城,殲滅戎寇。”


    “諾!”除介鴛外,其餘諸將包括雍雲祈都同時起身道諾,而後魚貫而出,整點兵士去了。


    介鴛也剛想要出去,卻聽身後的趙之海輕聲喚住自己道:“介子還為當年往事怪罪於我?”


    介鴛轉身看著趙之海,微微一笑:“當年之事,我從未怪你,那是你父與我的事情,怪不到你的頭上。”


    趙之海有些激動:“當年我父用計逼迫介子上書彈劾雍欒實屬不對,可那也是愛惜介子大才,想讓介子加入我趙家。


    當時之海也曾勸過家父,但之海還不滿二十,從未擔當過重任,家父又怎會聽我的話。”


    介鴛打斷趙之海的話說道:“上將軍的意思卑職已經明了,當年縱使沒有中更大人許諾保我周全,我也同樣會揭發雍欒的種種罪狀。你也不必為此內疚了。”


    說完轉身又想要離開。


    “可是老師。”


    已經走到門口的介鴛聞言突然轉身上前兩步,抓住趙之海的胳膊道:“記住,我隻是在你幼時教過你些兵法,你我並未行師徒大禮,師父之謂,切勿再提。”


    介鴛說完後,鬆開了趙之海的胳膊,輕聲言道:“此番與戎人交戰,並非易事,你當務必小心。


    還有我向你寫信提到的樗裏驊和玉霄關之事.....”介鴛說道此處便不言語,抬頭看著趙之海。


    趙之海看了看介鴛,終於歎了口氣,恢複了秦國柱梁應有的氣度,言道:“介大人放心,趙某賞罰分明,對有戰功之人絕不吝惜封賞。”


    介鴛施了一禮道:“如此卑職祝上將軍旗開得勝,馬到功成了。”


    說罷,這位帶著滿頭銀發和落寞背影的老者蹣跚離去。


    趙之海看著那背影的消失,喃喃自語道:“老師,若沒有你哪有之海的今日,之海怎會不曉得,當年你早就知曉我父親借刀殺人之計。


    他想保護我,你也想保護我,你便將計就計,將我搜集雍欒養寇自重,通敵賣國的罪證之事全部承擔了去。


    若不是你,之海恐怕早就成一抷黃土了,到如今你還怕連累我,這份情誼之海又怎能忘卻。


    當年之海年幼,心性幼稚不聽你言魯莽從事,害你一生,可現在的之海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你為何又要如此固執。”


    趙之海站在堂門,怔怔的看著那老者離去的遠方,久久不願轉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赤陽墨幟玄武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樗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樗木並收藏赤陽墨幟玄武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