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如此?


    鎮守北疆的護民軍,不僅擊敗東北平原上的東部鮮卑鐵騎,還將東部鮮卑驅趕到鮮卑山另一側,使得東北平原盡歸大漢,且有大小鮮卑山為屏障。


    盡管朝臣們不理解成公子為何收那些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東北疆土,可再怎麽說,這也是為大漢開疆拓土。


    反複思量,這些人發現,五年來,成公子果然未用過任何陰謀,皆為堂堂正正之陽謀,而且都利國利民,隻是未必利士族罷了。


    “那成公子準備用何陽謀應對徐州和南方四州?”楊彪問道。


    “那還不簡單。”沒等荀彧迴答,負責記錄的諸葛亮站了起來,脆聲說道:“《漢報》就是第一招。


    “如若五州接受《漢報》,且奉詔令入京述職,便仍是我大漢領土,其官吏便仍是我大漢之臣,護民軍亦可堂堂正正進入五州。


    “如不來,視為背旨,可撤消其職,由朝廷另派官員前去接任。


    “當然,另派官員可不是隻身就任,而是帶著兵馬前往。”


    眾臣皆驚。


    “這……這是成公子告訴你的?”


    “才不是。這是剛剛,我和小淮子兩人,根據《漢報》出刊,一起推測的。”


    諸葛亮一臉自豪,帶著童真的自豪。


    天才,絕對的天才!


    眾臣尚未想到,這兩個孩子卻先想到了。


    難怪成公子會收二人為徒。


    這才十歲,竟然已經可比朝堂重臣的智慧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想不到,楊彪、許栩、崔烈等人自然會想到,更遑論出策的荀彧了。


    沒錯,此策乃是蔡成對荀彧的考核,讓他想一陽謀,使得護民軍可以堂堂正正進入五州。


    這幾日,這些朝臣都已經領教了荀彧的長謀大略和理政之能。


    除為官時日尚短,舉止言行之間尚顯稚嫩外,其他方麵不輸於任何一位朝臣。


    由此可見,成公子識人之能,恐怕比起許邵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就連成公子的兩個弟子,都展現出的如此大才。


    群臣們捫心自問,麵對成公子如此陽謀,他們如果是陶謙等五州刺史、州牧,該如何應對?


    結果發現,根本無策破解。


    尤其是陶謙。


    你支持要麽來京述職,要麽公開反叛。


    當然,這還斷了五州士子的仕途,必然會引發五州士子的反對。


    士子與士紳豪強緊密相連,五州的世家大族恐怕從此要陷入某種分裂。


    你還別喊冤,因為《漢報》會把這一切,和盤托出,登於《漢報》之上,讓天下人都知你是反賊。


    再進一步,你真是拚上性命不要,來京述職。便要追究你“兗徐犯青州”之罪,哪怕不殺你,恐怕也得下獄吧?


    要知道,在大漢,破壞春耕,可是滅族之罪。


    正史中,曹操因兵士踐踏了禾苗,都要以發代首懲罰自己,可見農耕對大漢的重要性了。


    當然,由於沒處理破壞青州春耕的真正策劃人,也就是朝堂之上的三公九卿,但至少可以罷你官職吧?


    畢竟三公九卿隻是建議,聽不聽在你。


    你聽了,且還付諸行動,當然是你的罪過最大。


    作為一州之刺史,你陶謙出兵破壞他州春耕,就想想看兗州士族的下場吧。


    劉岱聰明。


    他不僅不參與,而且還上疏朝廷說明此事。


    劉岱不僅順利脫身,還得到了先帝的信任,很快就被陛下派往青州,成為欽差大臣。


    轉眼間,又成了並州州牧,再成為內閣大臣。


    可兗州參與“犯青州”的士族呢?先帝下旨,凡是參與了的士族,都被朝廷罰得傾家蕩產。


    最慘的就是泰山郡的世家大族,被罰沒了九成以上的田地不說(隻留下足以養活一族之人的田地),家產至少十去八九,已全部淪為寒門,甚至連寒門都不到,被迫加入農莊,成為了普通農戶。


    兗州士族就不會反抗嗎?


    反抗什麽呀?兗州兵馬都被鮑信、於禁兩人送給青州了,哪裏有抗旨之力?


    真敢抗旨,信不信先帝會馬上下旨,讓青州護民軍鏟除抗旨的兗州士族。


    群臣不相信徐州的官吏、士族不知此事。


    有兗州、泰山郡、琅琊國之例的震懾,現在又是成公子在掌控朝堂,徐州官吏、士族真敢反抗?


    把所有事件都聯係起來,這些朝臣們無奈地發現,如果徐州真要抗拒,不僅要背上反賊之名,還給了成公子鏟除徐州士族、清滌徐州官場的機會。


    而且還會通過《漢報》,讓天下皆知成公子再次剿滅叛亂、清掃叛賊,救徐州百姓於水火。


    如此,成公子身上的光環將更加耀眼。


    護民軍出動,徐州能支撐幾天?


    朝廷拿之無可奈何的涼州之亂,在護民軍手下,僅僅兩次戰役,就灰飛煙滅,叛賊首領盡皆授首。


    剩下的一個馬騰,也隻能低頭乞降。


    再加上護民軍還有敗鮮卑、收三韓之功,可見護民軍兵鋒之盛。


    朝臣私下也有過統計,僅僅一年半,護民軍僅殲敵之數,就超過了三十萬。


    讓哪怕徐州全州動員,恐怕也無法聚集二十萬兵馬吧?


    何況,在《漢報》宣傳下,徐州百姓肯定都會倒向成公子一方,也就是朝廷一方。


    加之徐州士紳豪強的分裂,陶謙如何能擋護民軍之兵鋒?


    至此,這些朝臣才知道成公子陽謀之威。


    陽謀一出,天下莫當。


    此時,參與了謀劃“討蔡聯盟”的三公九卿,都覺得脖頸發涼,後背已經全都濕了。


    尚未宣布退出“討蔡聯盟”的數人,又有人要宣布退出了。


    還好有馬日磾及時反應了過來,讓大家先了解成公子、新製和護民軍,再決定是否與成公子對抗。


    本來他們已經打算把寫給陶謙,讓陶謙暫時按兵不動的信件,今天便送往徐州。


    可誰知道今天《漢報》出刊,看來這封信要重寫了。


    這次可不是讓徐州暫且按兵不動,而是考慮直接讓集於徐州的諸公投降了。


    如果投降,至少不會落個遺臭萬年之名不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