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再聚楊府(1)


    當晚,楊府上已經被群臣給堆滿了。


    這幾天內閣接收朝府、查賬查庫,可算是把朝臣給折騰得都不知道這個年節能否過得去了。


    要說不說,青州的核算方法還真是先進。


    按那些都未長大孩子的珠算速度,不到破五節,整個朝廷十年內的賬目,全部會被查清。


    當然,內閣也宣布了,隻查近十年。


    再久遠一些的賬目,就當成是爛賬好了。


    被折騰一天後,群臣根本就等不到迴家吃飯,就都來到楊府討個主意。


    看到三公九卿,除王允之外,皆都駕車至楊府,群臣瞬間就擁上前來,想向三公九卿訴苦。


    此時楊彪可沒時間搭理這些人。


    他首要之事,便是要處理的,便是楊修想入朝為吏之事。


    他帶著楊修來到後堂,開門見山,就讓楊修返迴弘農,不得入朝為吏。


    楊彪是想看看,楊修是否還聽自己的話,是否還以弘農楊氏為重。


    這是決定他是否讓楊修在成公子陣營中為內應的關鍵。


    可他哪兒知道,楊修年方十六,正是逆反期,哪裏會聽他的勸告。


    楊修瞬間抗辯。


    “成公子代表的乃是大勢,如果此時不向成公子靠攏,我弘農楊氏四百年的輝煌,可能就要毀於一旦,至少弘農楊氏也會泯然眾人。”


    楊修的話,讓楊彪猶豫了起來。


    一是他知道楊修不可能為內應了,二是楊修所說“成公子代表大勢”讓他有些舉棋不定了。


    半晌後,他才說道:“好,你入朝為吏,大伯辭官歸鄉。為了弘農楊氏,也隻能如此了。”


    楊彪這個家主還是極其合格的。


    哪怕他明知蔡成的新製,是要斷士族之根,可他為了楊氏,還是決定腳踏兩隻船。


    當然,這樣就等於他已經違背了盟約。


    在大漢,違背盟約,可是要載入史冊、遺臭萬年的。


    可楊修卻說:“大伯不可。既然成公子是大勢,大伯當然要隨陛下巡遊。否則,不就是擺明了要與成公子對抗了嗎?此非良策。”


    一語驚醒夢中人。


    他們不致仕,成公子都要把他們趕出朝堂。他們真要致仕,那不就等於遂了成公子的意?


    一方麵要考慮楊修和弘農楊氏的安全,另一方麵還要對聯盟有所交待,這可怎麽辦?


    不管怎麽說,朝堂之權不可輕棄。


    他馬上趕到議事堂,與其他三公九卿商議。


    雖然每個人都懷疑這些人中有成公子的奸細,可誰都沒有說出來。


    一旦說出來,就等於聯盟瞬間破裂。


    因為他們根本無法知道這個“奸細”是誰。


    不知道誰是奸細,又肯定其中有奸細,這個聯盟還怎麽存在?


    商議的結果出乎預料的好。


    所有人都表示,自家族中之人,如果願意為官為吏者,盡遂其意,不再阻攔。


    隻不過,誰都沒敢說出來,這些族人,多數都會成為朝中的暗探。


    至於楊彪抽出的第二個問題,同樣得到了楊彪想要的答案:朝堂之權不可輕棄,自是要爭鬥一番。


    於是,眾人很快達成了一致:盡可能隨陛下巡視天下。


    之所以說“盡可能”,是因為所有人都半百之上,而如丁宮已逾古稀,許栩也花甲之年,自是不宜長途跋涉。


    隨後,三公九卿們出門告訴群臣,他們要根據這幾日京都之變化,共同商議一番,讓群臣迴家等候消息。


    如若連三公九卿都商議不出一個對策,各人想如何,便如何,他們三公九卿也無能為力了。


    晚飯後,楊彪為首的三公九卿,便聚於楊彪的書房中。


    十餘人,顯得有些擁擠。


    可擁擠一點就擁擠一點吧,這在當前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必須要有一個應對之策。


    為了保密,是楊府的管家親自來服侍大家,其他下人不得靠近議事堂十丈以內。


    楊彪在大家坐定後,就迫不及待地開口。


    “諸公,我們今天都聽到了,這成公子是要斷絕我們士族的生路啊。”


    “文先公,此言何意?令公子不是說青州的士族,生活比過去都好了嗎?”楊彪手下的大鴻臚不解地問道。


    “哈哈哈哈——”楊彪一陣大笑。“那是表麵。可我要反問一句,實施新製後,我們失去了什麽。”


    “文先公說得對呀。我們失去的,和我們得到的,是本質的不同。”許栩表示讚同。


    看到還有一些人不解,楊彪凝重地說道:“新農體係挖了士族的財富之根,普及教育和科舉製,斷了士族的立族之本。


    “這二者就是我們失去的。


    “‘君主立憲製’把皇權被削弱到了極致,而新農體係和普通教育,也讓士族永遠失去了朝堂之上的話語權。


    “我們支持成公子的結果就是,他會象養皇室一樣,把我們圈養起來。


    “那時,士族不僅會日漸衰落,亦會如待宰的羔羊,再無絲毫反抗之力。”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們這才明白,新農體係、普及教育、科舉製,對士族的巨大影響。


    楊彪太聰明了,難怪能夠位極人臣。


    他直接抓住了重點。


    君主立憲製,是把皇權關起來,把皇室養起來;


    新農體係、普及教育和科舉製,則是把士權關起來,把士族養起來。


    “雖然今日荀彧沒這麽說,可從君主立憲製的內容來看,這是要結束‘皇帝、士族共治天下’的朝堂之局,從而達到‘天下人治天下’的新局麵。”崔烈同樣很是沉重。


    丁宮輕咳兩聲,有些猶豫地開口道:“可無論是君主立憲製,還是新農體係,不是對大漢更為有利嗎?”


    “元雄公說得沒錯。確實對大漢有利,可對我們士族,則是軟刀子殺人,而且殺人不見血呀。”許栩搖頭歎息。


    “翁叔公之前詢問能否陪陛下出巡,是否有退出聯盟之意?”楊彪誅心一問。


    馬日磾抬眼看了楊彪一眼。“老夫年近花甲,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能去則去,不讓去便不去。又能如何?”馬日磾馬上表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