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五州一域
第一件就是司馬懿違背了自己的“洛水之誓”,曹爽全族,以及與之有關七千多人,盡被屠戮,直接就摧毀了大漢民族的道德底線。
第二件則是“呂蒙白衣渡江”。
白衣是大漢商人的專有服飾。
呂蒙讓軍士都穿白衣,就是要冒充商隊,打關羽後方一個措手不及。
他如願了,可本來大漢各州郡間,商隊往來無阻的商隊,再也無法順利通行了。
因為誰也不知道,穿白衣的是不是敵人冒充的。
第三件還是司馬家幹的。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手下成濟,當街擊殺皇帝曹髦。
“當街弑帝”讓司馬家完全打破了“君權神授”這一蒙騙世人的說法,還完全違背了儒家的“尊卑”之說,更是開啟了此後對前朝皇室斬盡殺絕的先例。
直到民國初立,才算是停止了對皇室斬盡殺絕。
可以說,以司馬懿、司馬昭父子倆為界,之前是中華民族的道德社會,之後或許隻能稱為“後道德社會”了吧?
反正自漢後,晉有八王之亂及被“五胡”趕到江南的東晉之恥,隋有楊廣殺兄弑父,唐朝有李世民殘殺兄弟、逼父退位,弱宋趙匡胤陳橋兵變,欺後周的孤兒寡母,自立為帝,以及沒有定論的“燭光斧影”、“金匱之盟”、明有靖難之役和朱祈鎮重奪皇位……
所以,三國前是一種社會形態,三國後又是一種社會形態。
荀彧讓楊修先入座,而下人也送上來一些果幹、肉幹和一杯剛剛衝泡好的熱茶。
荀彧就是想要楊修旁聽,看看他得知三公九卿都想抗拒成公子後,他又是個什麽態度。
荀彧對著馬日磾恭敬一禮。
“按說,隻要想隨行的朝臣,均可隨行。
“但這一次巡視,路途太過遙遠,必然辛苦至極。我還是建議年過花甲者,勿要隨行。
“翁叔公年近花甲,若要隨行,亦要經過張神醫檢查身體後再說。”
聽到荀彧的話,三公九卿不約而同地選擇噤口。
楊修的出現,楊修的演講,讓他們感覺到了極大的威脅。
成公子在弘農僅與楊修一麵之交,就被征服。
那麽,天下如此多的名士才子,又有多少會被成公子所蠱惑、所吸引?
他們看起來眾誌成城的“反蔡同盟”,此時再看,已有千瘡百孔之兆。
然而,不等他們多思,荀彧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當前,還有最後一件事關大漢刑律之事。
“其一,徐州陶謙早在數年前,便是‘兗徐犯青州’的主謀之一,後又不奉旨入京,向陛下說明‘兗徐犯青州’之事,早已是叛臣。
“日前,我青州傳書,邀其來京都,共迎陛下迴京,他仍然不予理會。
“所以,對徐州發出檄文,護民軍出麵清剿,已箭在弦上。繳文一事,尚需諸公出謀劃策。
“至於揚州,刺史陳溫在迎陛下入京後,不等陛下旨意,便又離京。據報,其現已和中軍校尉曹操一路,率兵馬過轘轅關,入豫州而去。
“據猜測,陳溫有把揚州讓與豫州曹氏的跡象。
”可見,朝廷需要對揚州刺史陳溫,包括揚州的實際管轄權,要有個態度。
“袁紹,隻是大將軍府上一小吏,向大將軍何進獻策引董卓入京在前,率羽林衛擅入皇宮大肆殺戮在後。
“雖在其叔父袁隗的庇護之下,當時朝廷未追其罪,可其罪仍在。如朝廷不究其罪,綱常何在?大漢刑律何在?
“還有孫堅和袁術。
“孫堅矯詔擅殺荊州刺史王璿,因搶糧再殺南陽太守張諮,又將南陽一郡之地,私授後將軍袁術,自己也委身於袁術之下,朝廷應宣其大罪,準備討之。
“袁術身為朝廷後將軍,卻私據南陽一郡,當如何處之?
“陛下新立,漢朝初安,朝廷是否要召各州刺史、州牧入京述職,以顯我大漢不存割據之象,亦需諸公議定。”
荀彧話音剛落,就看到眾人臉上隱隱有著憤怒之意。
“現在朝堂已由內閣接手,吾等眾人,亦不是當前朝臣。內閣已定,這些事情由內閣決定便好,何須逼迫我們參與?”許栩冒火了。
“不,不是逼迫。”荀彧幹脆地迴答。
“現陛下年幼,而三公九卿乃新製與舊製承前啟後之朝廷重臣。
“在新製未正式頒布之前,這些事,又是發生在諸公當政之時,諸公現今仍在拿朝廷俸祿,自應三公九卿拿出個章程。”
荀彧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當然,如若諸公確實要推托,內閣將一力擔之。不過,這意味著諸公主動辭去朝堂官職,且要公布於眾,並說清原委。”
諸公又開始糾結了。
真要是公之於眾,則變成既不是他們主動請辭,也不是朝廷罷了他們的官,而是他們在位不謀事,不僅甩手不幹,還給內閣留下一堆爛攤子。
不過,他們當然知道,如果他們擬定“征討徐州”的檄文,那他們的“討蔡聯盟”就算是名存實亡了。而他們也會成為“背盟”之人,遺臭萬年。
如今,各路聯軍尚在路上,一旦護民軍馬上對徐州動手,在徐州兵少將寡的情況下,恐怕會被一擊而破。
一旦失去徐州,他們在大江以北再無落腳之地。
讓各州刺史入京述職?
嗬嗬,別人不知道,陶謙肯定是不敢來的。
他奉旨入京,就坐實了他就是反賊。
這……
這些三公九卿都在內心暗罵蔡成和荀彧。
這是誰出的主意,太缺德了。
這簡直逼得他們這些朝堂重臣走投無路。
連唯一的後路徐州,看來都保不住了。
不過,哪怕是下旨召各州刺史入京述職,一來一往,至少半年以上,徐州還有時間。
三公九卿低聲商議之後,他們還是應承下來,說是這兩日在商討《憲法》之餘,他們自會商議如上諸事,並給出個章程。
不過,許栩也提出了當初朝廷已經決議:放棄西域。
可荀彧不同意。
他告訴大家,西域對於大漢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至於是什麽戰略意義,荀彧沒說。
第一件就是司馬懿違背了自己的“洛水之誓”,曹爽全族,以及與之有關七千多人,盡被屠戮,直接就摧毀了大漢民族的道德底線。
第二件則是“呂蒙白衣渡江”。
白衣是大漢商人的專有服飾。
呂蒙讓軍士都穿白衣,就是要冒充商隊,打關羽後方一個措手不及。
他如願了,可本來大漢各州郡間,商隊往來無阻的商隊,再也無法順利通行了。
因為誰也不知道,穿白衣的是不是敵人冒充的。
第三件還是司馬家幹的。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手下成濟,當街擊殺皇帝曹髦。
“當街弑帝”讓司馬家完全打破了“君權神授”這一蒙騙世人的說法,還完全違背了儒家的“尊卑”之說,更是開啟了此後對前朝皇室斬盡殺絕的先例。
直到民國初立,才算是停止了對皇室斬盡殺絕。
可以說,以司馬懿、司馬昭父子倆為界,之前是中華民族的道德社會,之後或許隻能稱為“後道德社會”了吧?
反正自漢後,晉有八王之亂及被“五胡”趕到江南的東晉之恥,隋有楊廣殺兄弑父,唐朝有李世民殘殺兄弟、逼父退位,弱宋趙匡胤陳橋兵變,欺後周的孤兒寡母,自立為帝,以及沒有定論的“燭光斧影”、“金匱之盟”、明有靖難之役和朱祈鎮重奪皇位……
所以,三國前是一種社會形態,三國後又是一種社會形態。
荀彧讓楊修先入座,而下人也送上來一些果幹、肉幹和一杯剛剛衝泡好的熱茶。
荀彧就是想要楊修旁聽,看看他得知三公九卿都想抗拒成公子後,他又是個什麽態度。
荀彧對著馬日磾恭敬一禮。
“按說,隻要想隨行的朝臣,均可隨行。
“但這一次巡視,路途太過遙遠,必然辛苦至極。我還是建議年過花甲者,勿要隨行。
“翁叔公年近花甲,若要隨行,亦要經過張神醫檢查身體後再說。”
聽到荀彧的話,三公九卿不約而同地選擇噤口。
楊修的出現,楊修的演講,讓他們感覺到了極大的威脅。
成公子在弘農僅與楊修一麵之交,就被征服。
那麽,天下如此多的名士才子,又有多少會被成公子所蠱惑、所吸引?
他們看起來眾誌成城的“反蔡同盟”,此時再看,已有千瘡百孔之兆。
然而,不等他們多思,荀彧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當前,還有最後一件事關大漢刑律之事。
“其一,徐州陶謙早在數年前,便是‘兗徐犯青州’的主謀之一,後又不奉旨入京,向陛下說明‘兗徐犯青州’之事,早已是叛臣。
“日前,我青州傳書,邀其來京都,共迎陛下迴京,他仍然不予理會。
“所以,對徐州發出檄文,護民軍出麵清剿,已箭在弦上。繳文一事,尚需諸公出謀劃策。
“至於揚州,刺史陳溫在迎陛下入京後,不等陛下旨意,便又離京。據報,其現已和中軍校尉曹操一路,率兵馬過轘轅關,入豫州而去。
“據猜測,陳溫有把揚州讓與豫州曹氏的跡象。
”可見,朝廷需要對揚州刺史陳溫,包括揚州的實際管轄權,要有個態度。
“袁紹,隻是大將軍府上一小吏,向大將軍何進獻策引董卓入京在前,率羽林衛擅入皇宮大肆殺戮在後。
“雖在其叔父袁隗的庇護之下,當時朝廷未追其罪,可其罪仍在。如朝廷不究其罪,綱常何在?大漢刑律何在?
“還有孫堅和袁術。
“孫堅矯詔擅殺荊州刺史王璿,因搶糧再殺南陽太守張諮,又將南陽一郡之地,私授後將軍袁術,自己也委身於袁術之下,朝廷應宣其大罪,準備討之。
“袁術身為朝廷後將軍,卻私據南陽一郡,當如何處之?
“陛下新立,漢朝初安,朝廷是否要召各州刺史、州牧入京述職,以顯我大漢不存割據之象,亦需諸公議定。”
荀彧話音剛落,就看到眾人臉上隱隱有著憤怒之意。
“現在朝堂已由內閣接手,吾等眾人,亦不是當前朝臣。內閣已定,這些事情由內閣決定便好,何須逼迫我們參與?”許栩冒火了。
“不,不是逼迫。”荀彧幹脆地迴答。
“現陛下年幼,而三公九卿乃新製與舊製承前啟後之朝廷重臣。
“在新製未正式頒布之前,這些事,又是發生在諸公當政之時,諸公現今仍在拿朝廷俸祿,自應三公九卿拿出個章程。”
荀彧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當然,如若諸公確實要推托,內閣將一力擔之。不過,這意味著諸公主動辭去朝堂官職,且要公布於眾,並說清原委。”
諸公又開始糾結了。
真要是公之於眾,則變成既不是他們主動請辭,也不是朝廷罷了他們的官,而是他們在位不謀事,不僅甩手不幹,還給內閣留下一堆爛攤子。
不過,他們當然知道,如果他們擬定“征討徐州”的檄文,那他們的“討蔡聯盟”就算是名存實亡了。而他們也會成為“背盟”之人,遺臭萬年。
如今,各路聯軍尚在路上,一旦護民軍馬上對徐州動手,在徐州兵少將寡的情況下,恐怕會被一擊而破。
一旦失去徐州,他們在大江以北再無落腳之地。
讓各州刺史入京述職?
嗬嗬,別人不知道,陶謙肯定是不敢來的。
他奉旨入京,就坐實了他就是反賊。
這……
這些三公九卿都在內心暗罵蔡成和荀彧。
這是誰出的主意,太缺德了。
這簡直逼得他們這些朝堂重臣走投無路。
連唯一的後路徐州,看來都保不住了。
不過,哪怕是下旨召各州刺史入京述職,一來一往,至少半年以上,徐州還有時間。
三公九卿低聲商議之後,他們還是應承下來,說是這兩日在商討《憲法》之餘,他們自會商議如上諸事,並給出個章程。
不過,許栩也提出了當初朝廷已經決議:放棄西域。
可荀彧不同意。
他告訴大家,西域對於大漢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至於是什麽戰略意義,荀彧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