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方向也極為順利。


    樊稠太大意了。


    雖然運糧隊沒有口令,並表示,如果真的需要口令,就得等明天。由於運糧官已被溺斃,有人已經迴去報告了,估計明天就能抵達潼關,並帶來口令。


    同時,運糧隊還表示,他們可以在關下宿營一夜。


    樊稠不疑有他,派了兩個人下關,檢查了糧車,發現上麵確實都是糧食之後,他就讓放下吊橋,打開關門,讓運糧隊直接進關。


    由於吊橋比較窄,所以,近百輛運糧車,足足排了有將近二裏之遠。


    在厲虎即將進入關內之時,城下的運糧車還在關前壕溝外麵呢。


    隨著厲虎的一聲厲喝,近百人,衝入關內,大肆砍殺關門兩側的守軍。


    與此同時,吊橋邊上的飛虎騎,幾刀砍斷了吊橋的吊索,保證城上無法再拉起吊橋後,就直接衝入了關門。


    同時,還沒有過壕溝的飛虎騎,瞬間向空中放出了三道煙花箭。


    在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城上守軍就已經聽到如打雷般的馬蹄聲。


    隻見趙雲一馬當先,白袍白馬,極為引人注目。


    座下的玉獅子,四蹄飛奔,十裏左右的距離,卻把後麵的謝堅的飛虎二師,足足甩開四裏多遠。


    趙雲臨近吊橋,大聲唿喊:“讓開,常山趙子龍來也!!”


    吊橋上本來就沒人。


    厲虎的手下,可不會傻傻地待在吊橋上,然後被關上守軍用弓箭射殺。


    他們都已經衝到關門洞中去了。


    而趙雲就是通知他們,在關門洞中,給他留出一條通道。


    為什麽不是謝堅帶頭衝關?


    因為謝堅的戰力不行啊。


    考慮到衝關的風險,謝堅本來是向李莽求助的,誰知道,趙雲親自趕來了。


    常山趙子龍,逢戰必當先!


    關門洞中的飛虎騎紛紛向讓向兩邊,中間就留給趙雲。


    關內守軍在樊稠的指揮下,正不斷向關門洞裏放箭。


    這下子就顯出護民軍裝備的優良了。


    趙雲右手舞槍,右手舞盾,瞬間已經衝入關內。


    “賊將,來戰!”趙雲喝道,然後就衝著正準備上馬的樊稠衝去。


    關內一覽無遺,隻有這人正做著要上馬的姿態,他必是樊稠。


    其實,趙雲急著衝關,本就是擔心厲虎他們被樊稠殺傷。


    因為據探報說,樊稠有萬夫不當之勇,厲虎他們又是步戰,很容易被樊稠殺傷。


    樊稠翻身上馬,瞬間衝向趙雲。


    關內守軍飛快地向四周散開,為兩人讓出一個方圓百丈的地方。


    趙雲與樊稠廝殺,就不擔心守軍中有弓箭手對他施以冷箭?


    當然擔心。


    趙雲已經挨過一箭了。


    如果不是蔡成親自出手救治,趙雲哪怕活了下來,恐怕也再無上戰場的可能。


    即便如此,蔡成當時還把隨軍軍醫,留給了趙雲。


    那一箭,給趙雲的印象太深了,心裏的陰影麵積也很大。


    可他必須來應對樊稠。


    他在穿過關門時,就已經看到厲虎手下有死傷了,幾乎都是被箭矢所傷。


    不過,他在路過厲虎時,大聲叫道:“防止有人施放冷箭!”然後就衝入了關內。


    厲虎當然明白趙雲的意思。


    誰都知道,趙雲早在一年前,就已經投靠大帥。


    可在與麹義部眾作戰時,中了冷箭,差點一命嗚唿。


    於是,厲虎他們不再停留在關門洞中,而是快速衝入關內。前麵一百人多人負責防箭,後麵一百人負責張弓,專門點殺想施放冷箭之人。


    厲虎一個營,不是有三百多人嗎?


    還有一百人根本就沒過吊橋。


    他們想過時,已經過不去了。城上箭雨太密,封鎖了吊橋。


    厲虎率領二百餘人衝入關內,也是為了後麵的飛虎騎讓出通道。


    因為馬蹄聲已經很近了。


    最多十息,就能夠衝入關內。


    謝堅率一個團衝入關內時,正好看到樊稠被趙雲一槍挑下馬來。


    謝堅即時高喝:“降者不殺!”


    所有飛虎騎都高聲怒吼:“降者不殺!”


    眼看著樊稠已經被趙雲挑下馬來,胸前一個大大的血窟窿,眼見是活不成了。


    如果想跑,又如何能跑過騎兵的追殺。


    何況,他們連潼關都出不去。


    通往函穀關的關門都沒有打開。


    於是,紛紛丟下兵器,跪地投降。


    厲虎高興的想把護民軍的軍旗插上關頭,卻被謝堅給製止了。


    謝堅下令,一切保持原狀。就連靠近函穀關方向的關上守軍,都由降卒來負責。


    為什麽?當然是防止函穀關方向有潰兵過來。


    真有潰兵,直接把他們騙入關中,直接活捉就行了。


    要說從函穀關逃出來的潰兵也真的倒黴。


    早知道潼關已失,直接投降就是了,何必還跑上將近五百裏,來到潼關再投降?


    不過,這四百餘人,還真是跑了五百裏,進入潼關後,直接投降。


    蔡成從函穀關出來後,並沒有追殺逃往函穀關的逃兵。


    山路崎嶇,戰馬跑得太快,容易傷馬。


    最重要的是,蔡成擔心潰兵會向兩邊的山裏逃竄。


    遠遠地吊著潰兵,等他們到潼關前,就一個都跑不掉了。


    所以,潰兵入潼關,門還沒來得及關上,潼關就聽到了蔡成一行人的馬蹄聲。


    五百裏,蔡成他們足足走了十多天。他們有馬不騎,反而是牽著馬走,速度能不慢嗎?


    管亥、張楊聽到謝堅讓快馬傳報,說是蔡成入潼關,正由趙雲陪同,向長安而來,兩人根本等不了,直接上馬,順著蔡成來的方向,急馳而去。


    半路上迎到蔡成,管亥隻管咧開大嘴傻笑。


    別看管亥是個大老爺們,內心對蔡成卻是極為依賴。


    他離開蔡成,獨自領軍作戰,一直如履薄冰,小心用兵,就是不想給蔡成丟人。


    直到趙雲來了,張楊來了,他才開始放開手腳。


    張楊也很興奮。


    他離開蔡成時間雖然不長,卻對蔡成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不僅對蔡成產生了極深的敬佩,更是慶幸自己當初留在了蔡成身邊。


    他認為,在蔡成身邊,不要說建功立業,哪怕是青史留名,都不是什麽大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