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訥此時領軍已至鄯州,卻見郭知運也已到了鄯州,兩人正好在城樓上登高望遠,而那被襲狼藉的馬場也在目中。這吐蕃犯邊除了奪走馬匹這一類雞鳴狗盜之事,再無非是拓地燒殺。郭知運憑欄而望,遠處極盡蒼茫,而那被吐蕃侵襲的地方卻異常慘烈。


    郭知運不禁有些歎惋,這吐蕃氣焰囂張,這鄯州外圍之地儼然成為其揚鞭催馬的領地,已經將大唐隴右置於股掌間。


    郭知運此時轉身看著薛訥,見其泰然自若地擺弄著棋子,郭知運不禁問道:“請問薛將軍何時出擊?”


    薛訥卻道:“郭將軍也是沙場老將,如今軍隊尚未全部匯合,將領未全部到來,再等等吧。”


    “不如我帶軍先去探敵虛實,也好對敵情有些了解,吐蕃向來詭異,機動又強,而且這次是吐蕃重臣領軍,十萬大軍氣勢洶洶,如今又兵臨城下,大有囊括邊陲之誌。”


    薛訥此時將棋子落下,說道:“就算敵軍有十萬之眾,也就像這棋子一般,都是有方向動作的,而我們要摸清敵情,探敵虛實還是有些必要。”


    於是薛訥起身郭知運送下城樓,邊走又邊道:“你不要走太遠,一旦發現吐蕃軍,要且戰且退,或者先不要與其交鋒。”


    郭知運笑道:“我在北庭與默啜可汗的軍隊交手中,曆練了不少,也能知道這避重就輕的道理,一旦敵軍過多,我當然不會戀戰。”


    薛訥對於郭知運的騎射身手也放心的,這太原郭氏一族,也不是浪得虛名的,而且郭知運本人也是老將,如今年過半百的他,依然是廉頗,李廣之流。


    郭知運與薛訥沿著階石一步步走下,薛訥又囑咐道:“若是真的見到吐蕃散兵,最好能捉迴來一個活口,還能問話。”


    “我也有此想法,不過隻能看運氣了。”


    郭知運帶著十幾個騎兵出城後,向著吐蕃軍所在的腹地奔去,而薛訥已經迴到鄯州的官衙內了,他來時還沒有好好看這鄯州的官衙,這官衙內也是裝修不似平常,這便是上一任鄯州都督楊矩所為。


    府衙內華麗不俗,要不是楊矩大肆貪腐,也不會有這樣的布置,薛訥剛進去後,不禁細細看起來,兩棵盤虯的老樹直入雲天,樹幹極為粗大,走了幾步後,那匾額也十分不同,幾個題字也清新脫俗。更讓薛訥瞋目的是堂中紫檀木的座椅,看起來十分亮眼。


    此時薛訥命人將府中未離開的下人都叫出來,霎時就站了一排,薛訥本不想找這些人的麻煩,說到底都是些下人,也不知什麽秘密事宜,唯一便是將這些人遣散迴家,曉以大義。


    此時薛訥看著這些無辜的男丁女婢,便道:“我薛訥最看不慣那些貪腐之人,而你們整日服侍的鄯州都督楊矩,因為貪腐事發,已經是畏罪自殺了,所以今日起,你們便自由了。”


    那些人都麵麵相覷,有些明事理的人直接跪地拜謝,而其他的人也隨之都表明態度,有些人還將楊矩所做的惡事都一一陳述出來。


    薛訥聽得真切,都是些楊矩所犯的罪狀,與這幾日朝廷所查並無太多的出入,於是薛訥又道:“朝廷已經將楊矩的罪狀告之天下,此次也正是快意人心。”


    下人們都一一出了府,臉上自然是歡喜不已,而薛訥又細細地看了一遍眼前的這座宅子,華美之間又十分浮奢,不是薛訥這些不惜金銀的武將所看好的,終究也就是讚歎一番,並不為之所動。


    而楊矩也是看清了局麵,不然其罪判決後,還要牽連甚廣,不過他也是終食惡果。而薛訥為人則繼承其父,一身剛直,早年在藍田令任上時也是以此著稱。


    薛訥此時坐在庭中,又見士卒慌忙跑來,半跪著道:“大將軍,安北大都護王晙與其部下已經到了城內軍營中。”


    薛訥連忙站起來道:“正合我意,快去軍營。”


    說罷,薛訥趕赴城內軍營,這軍營離鄯州都督府也並不遠,僅僅是幾街之隔,薛訥快步走著,又對著旁邊的士卒說:“王晙等人是什麽時候來的?”


    “迴將軍,就在剛才王都護與其屬下二人來軍中報道,還有一支差不多萬餘人的軍隊也進駐軍營,現已得到安置。”


    薛訥笑道:“王都護也是老將了,切不敢有所怠慢,如今到了軍中,我便要與其詳談。”


    薛訥進了軍營,便問道:“他們人在哪裏?”


    “都在中軍大帳,就等大將軍到了。”


    薛訥掀開中軍大帳的簾幃後,便看到三人站起來齊聲道:“薛大將軍好。”


    薛訥掃視了一周後,看見兩個年齡不大的將領,而一旁的王晙他是有些耳聞的。當王晙一一介紹後,他將視線投在了王海賓的身上,此人看起來膂力過人,不過舉動間又十分注重禮儀。而安思順一看就是蕃將,不過如今聖上寬懷大誌,用人不拘於本族。所以他也不耿耿於懷。


    薛訥此時便開始道:“如今諸位都在,我便將這出擊策略告之諸位。”


    王晙附聲道:“聖上自然任命薛將軍為主帥,我們便要遵從薛將軍的意思。”


    “吐蕃人善於偷襲,不過這也不是敵軍的專長,我們可以借鑒其優勢為我所用。我決定親自守城,而諸位則帶軍分別出擊吐蕃,或襲其輜重,或斷其歸路,反正要襲擾其軍,讓敵軍不能喘息。”


    薛訥說罷又看著帳中的三位,又道:“若是誰出戰不利,則奉皇命而懲之,絲毫不會寬恕。你們出擊也要互為犄角,不能讓吐蕃有隙而趁機包圍。”


    “這點我知道,不過在下依然要問於薛將軍。”


    安思順聽後,覺得太過籠統,而自己心中又生出其他建議,這兵分幾路可能會讓軍力不能有效施展,畢竟吐蕃也有十萬大軍,若是救援及時,說不定還能有所裨益,可是一旦幾路人馬都被牽製,那麽該如何是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升平之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閣瀉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閣瀉水並收藏升平之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