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嶽飛第四次從軍!宗澤亡故第一次北伐夭折!
書藏古今,我打造節目對話諸聖先賢 作者:老鄭麻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黃潛善,眼看著人家宗澤在家門口跟金人拚命,居然死守不出,也特麽的是個人才。”
“還有這趙構,我也是服了,這調兵遣將,人嶽飛打得好好的,他給調到了黃潛善下麵,搞屁啊!”
“大無語事件,要是這個時候把嶽飛派上去,哪還有什麽靖康之變啊!”
“黃潛善就是個投降派你們不知道嗎?後來南遷的建議就是他提出來的。”
“哎?不對,我咋感覺趙構這個時候就有點不懷好意了啊,剛剛那個行軍路線,也太迂迴了吧?”
“自信點,把感覺去了?這明明就是故意的好麽?”
“趙恆也是瞎了眼了,居然把兵馬大元帥交到了趙構的手上。”
“不然交給誰?交給別人他也一樣不放心,要知道,宋朝可是武將建立的王朝,為了避免國家動蕩,那可是相當重文輕武的。”
“自作孽了啊,估計趙恆也沒有想到,趙構會跟他玩這一手。”
“我大概知道林凡為什麽不帶霍去病來看這一段了,這種層麵的勾心鬥角,比霍去病所麵臨的還要更深一層,這是皇權的歸屬問題,對霍去病來說有點超綱了,不在他考慮的範圍之內。”
“你一說這個我就想起來霍去病沒幾年好活了啊,哎……本來如果有他在,漢朝的輝煌是可以延續的啊。”
“別提了,想起李廣利那惡心的玩意我就一肚子的火!真的是整整惡心了我兩期節目啊。”
“這就受不了啦?接下來還有讓你惡心的呢!宋高宗趙構這幫人,可全都是一幫自私自利的人啊,第二期辛棄疾的時候,咱們就已經大致感受過了。”
正說話間。
屏幕中的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份。
五月初一。
康王趙構於應天府即位。
史稱宋高宗,改元建炎。
此時的應天府,要啥啥沒有。
於是,趙構便采納了黃潛善的建議,預備遷都。
聽聞這個消息。
時年隻有25歲的嶽飛親筆寫下了一封諫言: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
“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
“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複,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係中原之望。”
“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複。”
然而。
迴應他的,卻是“小臣越職,非所宜言”這個八個字批語。
不僅如此。
他還被革除了軍職以及軍籍,並被逐出軍營。
三次從軍。
皆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迫離開。
但嶽飛卻並沒有就此放棄。
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
也就是同年八月。
嶽飛選擇孤身渡河北上,來到了當時的抗金前線——北京大名府。
經過河北西路招撫使幹辦公事趙九齡推薦,會見了當時“聲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抗金的招撫使張所。
張所是個白臉壯漢,見到嶽飛,頓時大感驚奇道:
“天下居然還有爾等義士?屢挫屢戰,竟第四次投軍?”
嶽飛拱手拜見道:
“為天下蒼生,為黎民百姓!不敢享受安逸,更不敢有絲毫退卻!”
張所聞言頓時點頭讚許,接著問道:“可有武藝傍身?”
嶽飛當即取下賬內弓箭,轉身朝外,左右手各發一箭!
兩支箭失先後射出,卻不分前後的同時命中百步外的一根桅杆。
且因為射中同一處,巨大的衝擊力甚至當場將這根手臂粗細的桅杆射斷!
“好箭法!”張所見狀頓時一讚,接著又問道:
“可曾習過兵法?擅長馬戰還是步戰?”
嶽飛自信的笑道:“馬戰步戰均十分嫻熟,所讀兵法以孫子吳子的為主。”
“哈哈哈!好好好!”張所大笑點頭,上前用力拍了拍嶽飛的肩膀,然後對他說道:
“你且在我帳前先待一段時日,我再考校你一番。”
如此過了一段時日過後。
張所破格提拔嶽飛,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
後又將他擢升為統領。
最後又升統製。
並分派他到名將王彥麾下聽令。
而此時的趙構正一邊向金人乞和。
一邊開始打壓朝中的抗金力量。
首先是主戰派的宰相李綱被罷免。
接著便是張所,被黃潛善告發,而遭貶謫,發配嶺南。
然後,死在了貶途之上。
張所一死。
之前被他派出去的王彥部隊便成為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王彥唯恐有失全軍覆沒,所以十分謹慎。
但嶽飛卻有些坐不住了。
直接就找上了王彥,氣盛的道:
“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
說罷。
嶽飛便率領部下,不顧軍令,衝出了軍營,並且須臾之間便攻占新鄉縣。
當時的金軍誤以為王彥、嶽飛軍是宋軍主力。
於是調集各路人馬,向著新鄉匯聚而來,準備畢其功於一役。
此時的王、嶽二人,麾下僅隻有七千人。
在被金軍包圍之後。
為了不被全殲,隻能硬著頭皮突圍。
期間戰事危機,還有數位裨將帶兵而逃。
嶽飛也與王彥在抗金策略上的意見不同而選擇了離開。
隨後。
王彥轉戰幾十裏,入共城(今河南輝縣)西山,並派遣心腹聯絡兩河豪傑,結成聯盟,共同抗金。
此時的金人惱恨王彥陰魂不散,重金懸賞其首級。
王彥為預防發生意外,隻好在夜裏經常換地方睡覺。
其部下為他抗金的赤忱所感動,紛紛在麵上刺下“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
“八字軍”的名聲逐漸傳播開來,兩河義軍紛紛響應,傅選、孟德、焦文通等都來歸附,隊伍擴大到十幾萬人。
而這邊。
嶽飛則率領部下在太行山區一帶轉戰。
其間不僅多次襲擊過往金軍,而且生擒了金將拓跋耶烏,刺死了敵酋黑風大王。
另一邊。
在李綱被罷相後,開封府留守宗澤,就成為了當時抗金的中心人物。
此時。
宋朝北方民間已經有大量百姓自發組成了抗金武裝。
宗澤派人聯絡並了這些人,時稱百萬之師。
嶽飛在聽聞這個消息之後,率領麾下將士從一線退下,南下東京開封府。
再次拜訪宗澤,願歸順其統轄。
宗澤愛惜嶽飛才幹,便沒有懲罰嶽飛的違紀行為,並把他留在營中聽候差遣。
建炎元年十二月
金軍再次大舉南侵,進犯孟州汜水關。
宗澤派嶽飛為踏白使,讓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
嶽飛超額完成任務。
並在汜水關一帶擊敗來犯金軍。
被任命為統領。
不久提拔為統製。
建炎二年(1128年)春
金軍分三路進擊開封府。
雙方展開拉鋸戰。
這一日。
宗澤召見嶽飛,並把一份軍略圖遞到了嶽飛手中:
“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古法,今為偏裨尚可,他日為大將,此非萬全計也。”
嶽飛聞言,當即恭敬的迴道:“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宗澤頓時點頭評價道:
“善!你能明白這一點,已是殊為不易!來日,必是一代名將!”
嶽飛謙虛的迴道:“不如將軍,將軍坐鎮東京,雖四麵受敵,卻仍有餘裕,城中百姓甚至還能張燈結彩!此等壯舉,飛不如也。”
宗澤笑著搖頭道:“我能如此輕鬆,不過是因為天氣相助,故金人的攻勢不夠激烈罷了,待到天熱,你且看著,金人必退。”
嶽飛認真的點了點頭:“論對金人習性的了解,飛且有的學了。”
宗澤頓時大笑的拍了拍嶽飛的肩膀:“哈哈哈!你這小子!”
許是為了印證宗澤的判斷。
四月以後,天氣開始逐漸炎熱,金軍果然陸陸續續開始撤退。
然而宗澤卻沒有就此鬆懈。
而是直接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起了北伐事宜。
不久之後。
王彥和當時五馬山的首領馬擴,來到東京。
宗澤和王、馬二人,以及當時的諸位義軍首領,詳細的商討並製定了北伐計劃。
同年六月。
宗澤上書恢複北方大計的奏章,共計二十四次。
但卻始終沒有得到趙構的支持。
本就已經年近古稀的宗澤,在無奈和焦灼的雙重煎熬下。
於七月初一含恨離世。
臨終前,他仍在那高唿著:
“過河!過河!過河!”
而這一幕,全都被站立一旁的嶽飛看在了眼中。
他死死的咬緊的牙關,縱使嘴角有鮮血湧出,也不曾鬆開。
宗澤死後,杜充繼任。
置宗澤生前的計劃於不顧。
宋朝的第一次北伐。
夭折。
“還有這趙構,我也是服了,這調兵遣將,人嶽飛打得好好的,他給調到了黃潛善下麵,搞屁啊!”
“大無語事件,要是這個時候把嶽飛派上去,哪還有什麽靖康之變啊!”
“黃潛善就是個投降派你們不知道嗎?後來南遷的建議就是他提出來的。”
“哎?不對,我咋感覺趙構這個時候就有點不懷好意了啊,剛剛那個行軍路線,也太迂迴了吧?”
“自信點,把感覺去了?這明明就是故意的好麽?”
“趙恆也是瞎了眼了,居然把兵馬大元帥交到了趙構的手上。”
“不然交給誰?交給別人他也一樣不放心,要知道,宋朝可是武將建立的王朝,為了避免國家動蕩,那可是相當重文輕武的。”
“自作孽了啊,估計趙恆也沒有想到,趙構會跟他玩這一手。”
“我大概知道林凡為什麽不帶霍去病來看這一段了,這種層麵的勾心鬥角,比霍去病所麵臨的還要更深一層,這是皇權的歸屬問題,對霍去病來說有點超綱了,不在他考慮的範圍之內。”
“你一說這個我就想起來霍去病沒幾年好活了啊,哎……本來如果有他在,漢朝的輝煌是可以延續的啊。”
“別提了,想起李廣利那惡心的玩意我就一肚子的火!真的是整整惡心了我兩期節目啊。”
“這就受不了啦?接下來還有讓你惡心的呢!宋高宗趙構這幫人,可全都是一幫自私自利的人啊,第二期辛棄疾的時候,咱們就已經大致感受過了。”
正說話間。
屏幕中的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份。
五月初一。
康王趙構於應天府即位。
史稱宋高宗,改元建炎。
此時的應天府,要啥啥沒有。
於是,趙構便采納了黃潛善的建議,預備遷都。
聽聞這個消息。
時年隻有25歲的嶽飛親筆寫下了一封諫言: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
“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
“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複,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係中原之望。”
“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複。”
然而。
迴應他的,卻是“小臣越職,非所宜言”這個八個字批語。
不僅如此。
他還被革除了軍職以及軍籍,並被逐出軍營。
三次從軍。
皆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迫離開。
但嶽飛卻並沒有就此放棄。
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
也就是同年八月。
嶽飛選擇孤身渡河北上,來到了當時的抗金前線——北京大名府。
經過河北西路招撫使幹辦公事趙九齡推薦,會見了當時“聲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抗金的招撫使張所。
張所是個白臉壯漢,見到嶽飛,頓時大感驚奇道:
“天下居然還有爾等義士?屢挫屢戰,竟第四次投軍?”
嶽飛拱手拜見道:
“為天下蒼生,為黎民百姓!不敢享受安逸,更不敢有絲毫退卻!”
張所聞言頓時點頭讚許,接著問道:“可有武藝傍身?”
嶽飛當即取下賬內弓箭,轉身朝外,左右手各發一箭!
兩支箭失先後射出,卻不分前後的同時命中百步外的一根桅杆。
且因為射中同一處,巨大的衝擊力甚至當場將這根手臂粗細的桅杆射斷!
“好箭法!”張所見狀頓時一讚,接著又問道:
“可曾習過兵法?擅長馬戰還是步戰?”
嶽飛自信的笑道:“馬戰步戰均十分嫻熟,所讀兵法以孫子吳子的為主。”
“哈哈哈!好好好!”張所大笑點頭,上前用力拍了拍嶽飛的肩膀,然後對他說道:
“你且在我帳前先待一段時日,我再考校你一番。”
如此過了一段時日過後。
張所破格提拔嶽飛,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
後又將他擢升為統領。
最後又升統製。
並分派他到名將王彥麾下聽令。
而此時的趙構正一邊向金人乞和。
一邊開始打壓朝中的抗金力量。
首先是主戰派的宰相李綱被罷免。
接著便是張所,被黃潛善告發,而遭貶謫,發配嶺南。
然後,死在了貶途之上。
張所一死。
之前被他派出去的王彥部隊便成為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王彥唯恐有失全軍覆沒,所以十分謹慎。
但嶽飛卻有些坐不住了。
直接就找上了王彥,氣盛的道:
“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
說罷。
嶽飛便率領部下,不顧軍令,衝出了軍營,並且須臾之間便攻占新鄉縣。
當時的金軍誤以為王彥、嶽飛軍是宋軍主力。
於是調集各路人馬,向著新鄉匯聚而來,準備畢其功於一役。
此時的王、嶽二人,麾下僅隻有七千人。
在被金軍包圍之後。
為了不被全殲,隻能硬著頭皮突圍。
期間戰事危機,還有數位裨將帶兵而逃。
嶽飛也與王彥在抗金策略上的意見不同而選擇了離開。
隨後。
王彥轉戰幾十裏,入共城(今河南輝縣)西山,並派遣心腹聯絡兩河豪傑,結成聯盟,共同抗金。
此時的金人惱恨王彥陰魂不散,重金懸賞其首級。
王彥為預防發生意外,隻好在夜裏經常換地方睡覺。
其部下為他抗金的赤忱所感動,紛紛在麵上刺下“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
“八字軍”的名聲逐漸傳播開來,兩河義軍紛紛響應,傅選、孟德、焦文通等都來歸附,隊伍擴大到十幾萬人。
而這邊。
嶽飛則率領部下在太行山區一帶轉戰。
其間不僅多次襲擊過往金軍,而且生擒了金將拓跋耶烏,刺死了敵酋黑風大王。
另一邊。
在李綱被罷相後,開封府留守宗澤,就成為了當時抗金的中心人物。
此時。
宋朝北方民間已經有大量百姓自發組成了抗金武裝。
宗澤派人聯絡並了這些人,時稱百萬之師。
嶽飛在聽聞這個消息之後,率領麾下將士從一線退下,南下東京開封府。
再次拜訪宗澤,願歸順其統轄。
宗澤愛惜嶽飛才幹,便沒有懲罰嶽飛的違紀行為,並把他留在營中聽候差遣。
建炎元年十二月
金軍再次大舉南侵,進犯孟州汜水關。
宗澤派嶽飛為踏白使,讓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
嶽飛超額完成任務。
並在汜水關一帶擊敗來犯金軍。
被任命為統領。
不久提拔為統製。
建炎二年(1128年)春
金軍分三路進擊開封府。
雙方展開拉鋸戰。
這一日。
宗澤召見嶽飛,並把一份軍略圖遞到了嶽飛手中:
“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古法,今為偏裨尚可,他日為大將,此非萬全計也。”
嶽飛聞言,當即恭敬的迴道:“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宗澤頓時點頭評價道:
“善!你能明白這一點,已是殊為不易!來日,必是一代名將!”
嶽飛謙虛的迴道:“不如將軍,將軍坐鎮東京,雖四麵受敵,卻仍有餘裕,城中百姓甚至還能張燈結彩!此等壯舉,飛不如也。”
宗澤笑著搖頭道:“我能如此輕鬆,不過是因為天氣相助,故金人的攻勢不夠激烈罷了,待到天熱,你且看著,金人必退。”
嶽飛認真的點了點頭:“論對金人習性的了解,飛且有的學了。”
宗澤頓時大笑的拍了拍嶽飛的肩膀:“哈哈哈!你這小子!”
許是為了印證宗澤的判斷。
四月以後,天氣開始逐漸炎熱,金軍果然陸陸續續開始撤退。
然而宗澤卻沒有就此鬆懈。
而是直接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起了北伐事宜。
不久之後。
王彥和當時五馬山的首領馬擴,來到東京。
宗澤和王、馬二人,以及當時的諸位義軍首領,詳細的商討並製定了北伐計劃。
同年六月。
宗澤上書恢複北方大計的奏章,共計二十四次。
但卻始終沒有得到趙構的支持。
本就已經年近古稀的宗澤,在無奈和焦灼的雙重煎熬下。
於七月初一含恨離世。
臨終前,他仍在那高唿著:
“過河!過河!過河!”
而這一幕,全都被站立一旁的嶽飛看在了眼中。
他死死的咬緊的牙關,縱使嘴角有鮮血湧出,也不曾鬆開。
宗澤死後,杜充繼任。
置宗澤生前的計劃於不顧。
宋朝的第一次北伐。
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