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隗二兄袁成,官拜左中郎將,早逝。


    故此,袁紹自幼時便被父親過繼於二伯袁成一脈。


    本來袁紹庶出,並無資格角逐族長之位,豈料機緣巧合之下,竟然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幸運地成為了袁成一脈唯一的嫡子,從而有了立身之本。


    真是不得不讓人感慨世事無常啊。


    憑借世資,袁紹年少為郎入皇宮曆練,十五歲即舉孝廉,二十歲便出任濮陽縣長,在任時清正能幹,聲名鵲起。


    此後不久因母親病故,所以辭官迴家為母服喪。


    而依漢朝禮製,袁紹需要在家閉門謝客,服喪三年。


    按理說養精蓄銳三年之久,袁紹服喪期滿後,應當抓緊出仕大展拳腳。


    可他竟以“追感幼孤”為由,選擇為繼父袁成再補服三年父喪,以表追思。


    漢朝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世人深受其影響,格外尊崇賢孝之人。


    孝順、廉潔的風評,逐漸成為評價一個人是否夠格為官的主要標準,同時也是能助其踏上仕途的最快捷徑。


    這一趨勢在歲月的推移中不斷加劇,時至今日,已全然被社會的各個階層廣泛接受。


    於是便使得很多人為了追求名聲和地位,紛紛以各種方式展現自己的孝順和廉潔,以期獲得百姓和上位者的認可和讚譽。


    而袁紹在包裝自己這方麵,無疑就是大神級別的代表人物了。


    盡管他這麽做蹉跎了六年大好時光,但是得到的迴報也是相當豐厚的。


    經此一番作秀,他名聲遠揚,好評如潮,一躍而成為年輕一代士族和太學生們的楷模。


    慕名前來拜訪他的人塞道阻路,絡繹不絕,為自己博取了巨大的政治資本。


    在這之後,袁紹故技重施,繼續韜光養晦,拒絕朝廷征辟,默默隱居在雒陽郊區。


    這些年他雖自稱隱居,表麵上不通賓客,其實一直在暗中結交黨人和遊俠豪傑。


    如張邈、王匡,何顒等黨人常常一年中幾次私入雒陽,與袁紹商量對策,幫助黨人避難;


    再如韓猛,蔣奇,焦觸等豪傑對袁紹死心塌地,任其驅使,舍生入死,毫無怨言;


    又如曹操,袁術,許攸等發小俱與袁紹氣味相投,尚義任俠。


    這群人私下裏豢養了大批門客豪俠,亡命之徒,以袁紹為首領,秘密結成了一個以反宦官專政為目的的小型政治集團,欲謀大事。


    如今袁紹雖為白身,卻集合了二伯袁成的家業、四叔司徒袁隗的寵愛支持,並擁有一大批由士人、太學生們組成的擁躉做後盾,風頭一時無兩,竟隱隱顯露出後來居上的勢頭。


    儼然已成為袁家有生一代中的焦點,也是角逐下任族長的大熱門之一。


    其三便是這位剛剛迴府的三公子袁術了。


    袁術,字公路, 僅比庶兄袁紹小一歲,與袁基乃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同時也是袁逢的嫡次子。


    性格高傲,有武勇,為人風流倜儻,雄才大略,以任俠聞名於世。


    袁術按身份來講,跟自己的親大哥袁基完全比不了;就連庶母所生的二哥袁紹,現在也因有了嫡長子的身份,而穩穩壓他一頭。


    按地位來講,袁基既是朝臣又承襲父親爵位,他更是沒得比;


    袁紹現在雖然是白身,但自己要為父親守孝三年,已主動辭去了朝中職務,現在也何嚐不是白身。


    袁基能得以快速出仕,那都是拜叔父袁隗所賜。而且這都是家族需要,袁術清楚自己幾斤幾兩,倒也不會盲目地去攀比袁基。


    剩下的就更不必說了,無論姿貌、學識還是資曆、名望,雖然袁術也算文武兼具,但比起這兩位兄長來,仍是遠遠不能望其項背。


    不過如此多的不利因素加起來,竟都未能影響到袁術的人氣。


    他身邊照樣支持、追隨者眾多,手底下的實力也一樣能跟袁基、袁紹二人分庭抗禮。


    若問原因何在?無它,就一個字,錢!


    袁術生於官宦世家,從小便嬌生慣養,好逸惡勞。


    兼且因為他身份尊貴,身邊之人隻會一味地曲意逢迎,投其所好,故此耳濡目染之下,他居然自學成才,領悟了一肚子口蜜腹劍,兩麵三刀的鬼心眼。


    最喜投機取巧,劍走偏鋒。


    他深知自己身份尷尬,跟兩位兄長相比處處居於劣勢,因此決定花費重金積攢人脈!


    在他的認知裏,就沒有用錢擺不平的人或事。


    如果有,那就是錢不到位,繼續砸,一直砸到對方滿意為止。


    這便是袁術此生堅定不移的處世觀!


    可袁術也知道錢不是憑空生出來的,那自己該從哪裏搞錢呢?


    袁術此人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豪爽大氣,仗義疏財,視金錢如糞土。


    他有意加入袁紹創建的激進組織,一方麵是為了提升名望,另一方麵主要是為了暗中偷學袁紹的籠絡人心之術,降服豪傑之氣。


    並且學以致用,網羅了市井中大批的惡霸無賴,逃犯乞丐,組建了一支大規模的,專由亡命徒組成的隊伍。


    這群人素質低下,貪婪成性,見識短淺,很容易控製。


    袁術先是以金錢和美色收買人心,誘惑他們甘心受其驅使,再反過來讓他們幫自己斂財,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耍得好一手空手套白狼。


    他手底下這群惡徒行事根本沒有底線,橫行無忌,目無王法,占山為王,落草為寇,殺人越貨,無惡不作。


    盡管袁術深知此等作為泯滅人性,喪盡天良,但卻不得不說,這樣斂財實在是太爽了!


    他平時總是擺出一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姿態,刻意為自己打造一種謙遜賢德的形象。


    然而背地裏,他卻利用這些沾滿鮮血的財富,頻繁地結交士族子弟,交好袁氏的一眾門生故吏。


    無論是誰,隻要袁術認為稍有利用價值,都會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並予其方便。


    以至於有時他自己都會產生一種錯覺,感覺自己就像一尊雙麵佛,一麵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一麵窮兇極惡,禍害蒼生。


    而那些受過他恩惠的人,當然也都明白知恩圖報的道理,對袁術首肯心折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居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居易並收藏易,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