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侄所言甚是。


    二弟啊,為兄也覺得以你的脾性,在這個位子上確實有些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啊。


    這次異象絕不簡單,怕是真的要天下大亂,到時帝都風雲激蕩,暗濤洶湧,你這雒陽令可是首當其衝,你有把握接得住嗎?”


    周忠在這點上完全支持周瑜。


    這兩年來他可沒少為這個二弟操心,若不是他時常照拂一二,恐怕真不知周異能捅出多少婁子來呢。


    “唉,大哥說的是,小弟無能,確實不是塊當官的料。”


    周異垂頭喪氣,備受打擊,


    “隻可惜大哥當年那般信任看重小弟,不惜萬金散盡人脈,煞費苦心才將小弟調任帝都,有幸接觸到了這權利中樞。


    如今小弟還尚未報答大哥的再造之恩,卻就要這般窩囊地將此要職拱手讓人,豈不白白辜負了大哥的一番心血,小弟實在是心有不甘哪!”


    “父親大人勿憂,事情還沒到無可挽迴的地步。”


    周瑜安慰父親放寬心,接著又對周忠說道:


    “伯父大人,周暉兄長自前年經河南尹舉孝廉之後,不是就一直在他屬下任職,現在已高升至戶曹掾了嗎?


    暉哥聰慧機敏,處事圓滑,深得伯父真傳,諳熟官場之道,何進也一向對暉哥讚賞有加。


    雒陽令隸屬河南尹治下,以何進的人脈對雒陽令的任命可謂十拿九穩。


    伯父大人何不打點重金敬獻何進,以利結其心,想來以伯父大人和暉哥的能耐,此行必定是事半功倍,手到擒來。


    待此事過後家父引咎辭職,暉哥順手接任,咱們肥水不流外人田,豈不美哉?”


    “妙啊,如此一來便了了我心頭一塊大病!


    不過大哥你剛才說這天下大亂將至,若讓暉兒接任這麽危險的位子,會不會有些不妥呢?”


    周異這一會倒是見機極快,立刻配合周瑜無縫銜接。


    父子倆一唱一和,以退為進,不過三言兩語就成功打消了周忠的顧慮。


    “這倒是無妨,現在各方都在彼此忍讓,竭力保持平衡,估計一兩年內朝廷不會有什麽太大的變故。


    待暉兒接任後僅需一年便可撈足本錢,到時看清時局變化,進退隨意,就沒有什麽好擔心的了。”


    周忠略一思索,就已經在心底把賬都盤算好了。


    這般行事保管有賺無賠,既能給兒子博一筆巨大的政治財富,又能利用這個肥缺便宜行事,大發一筆橫財。


    值,真值!


    “伯父大人英明!既然後顧之憂咱們已經解決了,那剩下的就該好好謀劃下當務之急了。”


    “哈哈,賢弟呀,得子如此,父複何求啊。”


    周忠欣慰地看著周瑜,老周家後繼有人了。


    “大哥過譽了,黃口孺子,在咱們麵前不過班門弄斧罷了。”


    周異拱手迴禮,臉上卻看不出絲毫謙遜,滿臉的得意之色,


    “瑜兒,既然你心中已有計較,那就一並說出來聽聽吧,我們二人也能為你指正指正。”


    周瑜癟癟嘴,懶得跟他抬杠,一本正經地迴話道:


    “若要達成詔命,按流程父親大人是否應先召集僚屬議事,再發布公告宣示百姓,命有司各司其職,統計上報具體人數;


    另外,還要召集各部人馬沿郊區設置關卡,以封鎖帝都所有出入路徑,嚴防走脫潛逃;


    最後才是派遣士卒挨家挨戶盤查登記,隻有如此行事方為穩妥,幾乎不會有漏網之魚吧?”


    周異點頭應是:“諾,免去細節不談,差不多就是這個流程吧。”


    “依張讓的意思是從速執行,但今日恰逢佳節全民皆休,行事多有不便。


    而父親自朝議歸來又天色向晚,張讓自然心裏清楚,由明日起才能徹行此事。


    那我們何不來招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呢?


    孩兒建議,不如父親今晚就大張旗鼓地召集僚屬前來議事,並將聖旨傳於眾人觀看。


    父親再借機斟酌言辭,似有意無意透露出安排部署,誘導屬下諸位鄉亭吏屬,讓他們自己看出事態嚴峻。


    這樣他們迴去之後,必定會通知各自轄下的百姓提前作好打算。


    如此一來,不管這些人開不開竅,亦或最終能救得多少百姓,我們都可謂仁盡義至了。


    再剩下的事情就不是我們所能控製的了,隻能聽天由命吧。”


    “好!我同意賢侄的建議。


    我們就利用這段時間差,讓張讓吃上一個啞巴虧。


    有這一晚上的緩衝時間,能救下不少條人命呢。


    這樣既可保咱們名聲不損,又能謹遵均命,按時交差,可保性命無虞。


    哪怕日後上麵追究下來,二弟也於理不虧,畢竟我們這是迎合上意,公事公辦嘛。


    雖然被罷官免職仍然不可避免,不過眼下這點損失對我們來說,已經完全能夠接受了。”


    周忠忍不住拍手叫好。


    這等詭譎難測,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朝廷大事,經過周瑜的一番精分細剖之後,此刻突然就給人一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


    這讓他不由地對周瑜又高看了幾分。


    周忠老成持重,深知官場險惡,為人處事向來會多給自己備條後路。


    於是沉吟片刻,他繼續提議道:


    “賢侄所言固然絕妙,不過我們仍需雙管齊下,方能有備無患。


    二弟,明日一早你便親詣司徒府謁見,可將此事詳情麵稟袁公。


    記住最好是情緒激動一點,言行慷慨激昂一些,主要是表現出自己的大公無私,憂國憂民之心,盡量將此事搞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大哥混跡官場多年,深知民心輿論的重要性。


    這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你這般鬧騰一番,雖說失了點禮數,可卻得到了全城百姓的民心啊。


    那司徒府即使不為顏麵,為了名聲他也絕不能再裝聾作啞,坐視不管了。


    如此,則袁公自會召集三公與諸卿群臣一同進宮麵聖。


    待到那時不論結果如何,你最多是被罷免,而不用擔心下獄治罪了。”


    “高見啊,大哥果然高明,小弟佩服之極啊!


    這樣一來,我便可完全化被動為主動。


    何止光免去牢獄之災,滿城百姓也必然會感念我這個雒陽令的恩德,我還能大賺一波好名聲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居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居易並收藏易,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