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從朝廷曆經兩次黨禁之後,如今朝堂上下已經再無清流派名士的立足之地了。


    帝都所有的要職幾乎都由‘十常侍’一派的人把持,尚書台的奏折文書也幾乎都由‘十常侍’代為批複,所謂的皇帝隻不過是個擺設罷了。


    侄兒認為此事應當也不例外。


    皇帝貪財成性,一門心思隻為斂財,今日這異象正好給了他名正言順的理由。


    而張讓對他這個假兒子的脾性早已了如指掌,於是就投其所好,編出了這麽一通鬼話來蠱惑聖聽。


    這樣他既討好了皇帝,又方便自己借機中飽私囊,可謂一舉兩得,皆大歡喜啊。”


    “我兒所言未免過於偏頗不實。


    雖然黨禁之後很多清流名士被迫流亡各地,但仍有一部分名士忍辱負重,選擇與這幫閹豎虛與委蛇,鬥智鬥勇,作為暗子留在朝堂任職。


    以期將來有朝一日能夠否極泰來,重振綱常,還我大漢一個朗朗乾坤。


    這其中尤以‘四世三公’的袁司徒和楊太尉,以及國舅爺何使君為首,我兒不會不知道吧?”


    周異突然開口打斷周瑜的話語,心裏暗道果然還是個孩子,眼光沒有那麽長遠,看不透朝堂內外的明暗交鋒,完全可以理解。


    “我看他們之間不是虛與委蛇,而應該說蠅營狗苟,狼狽為奸才對。”


    “嘿,這孩子,怎麽越說越不像話了!”


    周異瞪眼嗬斥周瑜。


    “父親大人且慢動怒,請容孩兒繼續說下去。


    袁司徒能有今天這般風光,還不是靠他認的那個中常侍兄弟袁赦才得的勢。


    楊太尉和張司空雖然是依仗帝師的身份得以身居高位,但他們也不過是屍位素餐罷了。


    至於那位國舅爺究竟有多大能耐,他又是靠誰上的位,滿朝皆知,就更不用孩兒多說了吧。”


    “……”


    周異無言以對,畢竟周瑜說的幾乎都是實情。


    “父親大人,我們周家乃廬江大戶,從曾祖父征辟司徒袁安府之後,遂開始發跡,算起來我們也是老袁家的門生故吏。


    而後周家累世公卿,如今也稱得上是世家豪門了吧?”


    “接著說,那又如何?”


    “捫心自問一下,父親大人自當了這皇城的父母官之後,可曾辦過多少為民做主或者為民除害的好事?


    伯父大人身為將作大匠又貪墨了多少銀兩?


    今日這裏沒有外人,孩兒口無遮攔,先請兩位大人恕罪。”


    周異張口欲要反駁,卻被周忠伸手製止,並示意周瑜接著往下說。


    “孩兒隨父親大人來帝都也有兩年之久了,每日遊走於閭裏之間,見慣了太多的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紈絝子弟甚至於富豪鄉紳。


    他們個個飛揚跋扈,胡作非為,魚肉百姓,目無王法,試問父親大人可曾法辦過他們?”


    “嘁,他們一個個權勢滔天,背後不是有皇帝就是有豪門或者宦官們撐腰,我一個小小的雒陽令能惹得起嗎。”


    “是啊,孩兒今時仍然記得,父親大人初來帝都為官時發下的宏願,誓要肅清宵小,整頓朝綱,這才多久便已經忘得一幹二淨了。


    從起初的屢屢碰壁,到後來抱著惹不起,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再到後來幹脆借機斂財,收受賄賂,與他們沆瀣一氣,同流合汙,而毫無愧疚之色。


    父親一路的改變孩兒全都親眼所見,曆曆在目。


    孩兒所言非虛,父親大人心知肚明,想必不會抵賴吧?”


    周瑜一番直白下來,嗆得周異老臉通紅,汗顏無地。


    “嗬嗬,賢侄是否說的有些跑題了?”


    周忠也覺得甚是尷尬,趕緊出來轉移話題。


    畢竟周瑜說的這些事,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有很多更齷齪的事,不足為外人道也。


    年輕人精忠報國,一腔熱血是好事,他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與周瑜過多糾纏。


    等這孩子以後成熟起來自然會明白,當今世道,國與民都是次要,善惡是非也不必分得一清二楚。


    如何保住家族的利益不被別人侵占,並不斷擴大化才是首要的生存之道,才是重中之重!


    上到皇室貴胄,下到黎民百姓,不外如是。


    “嗬嗬,一點都沒跑題。父親大人與伯父大人在家族裏最是親近,想必方才侄兒所言,伯父大人也是深有同感吧?”


    “這個,嗬嗬~”


    “孩兒無意冒犯兩位大人,隻是就事論事而已。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高貴的人他也是人,也會有七情六欲。


    跟張讓,郭勝這種唯利是圖的小人在一起共事久了,他身邊的人早晚都會被潛移默化地逐漸變成跟他們一樣汙濁勢利。


    這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且身處這紙醉金迷的繁華帝都裏,長期坐居高位者,任誰都敵不過酒色財氣的侵蝕。


    故此孩兒認為,無論是袁隗,楊賜還是何進,其實他們早就因為利益而和‘十常侍’勾搭在一起了。


    然而他們對外卻一直恬不知恥地把自己這種無恥行徑,美其名曰忍辱負重,韜光養晦,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二位大人由己度人,覺得孩兒所言可有道理否?”


    周忠,周異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震驚。


    他們既驚訝於周瑜敏銳的洞察力和縝密的推理能力,同時又感到深深地疑惑,袁隗等人莫非暗地裏真的和‘十常侍’達成了某些見不得人的交易不成?


    周瑜不再說話,給他們時間思考。


    因為接連兩次黨禁對士族清流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直接導致他們被宦官踢出了朝廷決策層。


    遠離了皇帝就意味著家族與聲望即將沒落,所以士族與宦官之間,完全稱得上是不共戴天之仇,誓不兩立。


    如今自己卻語出驚人,竟說這對死敵為了利益能摒棄前嫌,握手言和。


    估計換誰聽到這番驚世駭俗,顛覆認知的話語,都會半天反應不過來的。


    良久之後,周忠率先開口說道:


    “剛才老夫思慮多時,深覺賢侄言之有理。


    在一名成功的政客眼裏,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唉,沒想到老夫為官多年,曆經宦海沉浮,到頭來反不如個孩子看得透徹,想想還真是可笑可悲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居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居易並收藏易,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