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漢靈帝光和七年元月。
自桓帝時,宦官與外戚之間便一直爭權奪利,勢不兩立,後期終於引發了第一次黨錮之禍(世家大族不允許參與朝政),那時起宦官勢力便開始失控。
靈帝登基後,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密謀誅滅宦官,不料謀事不密,反被宦官所殺,由此又引發了第二次黨錮之禍。
此後黨人勢力便徹底一蹶不振,朝政幾乎全把握在宦官手中,連皇帝也對他們無能為力。
時靈帝寵愛王美人,引起何皇後嫉妒,暗裏毒殺了王美人。
靈帝大怒,欲殺何皇後,皇後與諸宦官親密,眾宦官皆為她求情,靈帝迫於多方壓力最終妥協,無奈之下隻得草草作罷。
此後靈帝心灰意冷,不理朝政,寵信宦官,放任自流,並尊崇中常侍張讓為“阿父”,將政令盡交付與他們打理。
自己則整日窩在後宮裏研究些旁門左道,極盡荒唐淫亂之事。
至此宦官們一家獨大,宦官專權達到了頂峰。
其中又以張讓,趙忠等十人最為勢大,且朋比為奸,無人敢惹,時人號稱為“十常侍”。
由於上麵再沒人可以節製他們,加上他們因生理缺陷而產生的變態性格,宦官們開始胡作非為!
在政治上,他們挾主專權,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宦官集團的獨裁統治,隻要對他們稍有不滿,他們就誣告陷害,或流放禁錮,或罷官下獄,或殺身滅族,無所不用其極;
在經濟上,兼並土地,恨不得天下所有的良田美地、山林湖澤都占為己有,殺人越貨,巧取豪奪,與強盜無異;
在生活上,腐化糜爛,揮金如土,僭越禮儀,不是帝王,勝似帝王。
一時天下大亂,群賊並起,而靈帝卻依舊沉醉在鶯鶯燕燕,醉生夢死的後宮中不能自拔,渾然不顧大漢帝國已然大廈將傾。
雒陽城,始建於公元二十五年,漢光武帝劉秀推翻王莽政權,建立東漢帝國後便定都於此。
經過這一百多年的不斷修葺完善,如今早已固若金湯,氣勢恢宏,繁華鼎盛至極,稱為中原第一大城當之無愧。
雒陽城分內城和外郭。
內城被高大的城牆包圍起來,每到一更便鳴街鼓,關城門,實行夜禁。
能在內城擁有一座府邸或宅院的,那已經不是錢的問題了,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內城之中最雄壯威嚴的當非皇城莫屬。
皇城分南宮和北宮,南宮是朝會,行政中心區;
北宮是天子,後妃起居之所。
兩宮間以複道連接,每宮有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門,均以朱雀門為主門。
皇城與內城之間各種建築和設施配備齊全,內城四方又設十二門與外郭連通。
郭區內以城牆為界,與內城劃分;外則以護城河為界,與郊區劃分。
郭區主要是普通百姓和大部分中小家族及富紳的居住區域,這裏居住著雒陽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
內城南城門外,雒水河邊有“三雍”,即太學(最高學府,國家大學),靈台(國家科研機構),明堂(國家祭祀之所),是貴族子弟,有誌之士的聚集之處。
“三雍”前便是雒陽城最大的集市。
因南城門為主門,不論官員、外國使者、往來商旅等等都從南門進入,所以此處街道兩旁酒肆商鋪林立,且沒有宵禁,是老百姓最喜愛的地方,也是雒陽城最最繁華熱鬧的地方。
城門之內也有集市,此集不大,卻乃貴族專用集市。
除了路邊擺攤的,兩邊店鋪裏賣的基本都是奢侈品。歌坊戲園,酒樓賭莊鱗次櫛比,儼然就是富人的銷金窟。能來這裏肆意揮霍一番是普通百姓一生都難以企及的夢想。
東城門外有馬市,專負責馬匹及車馬用具的販賣。這附近也多為外邦異族客商的暫居之所。
城門內則依次是三公府,九卿府,王族貴族等府第,非達官貴人住不得這裏,所以這裏也是除皇宮外警衛最嚴密的地方。
西城門外不遠處是中原第一佛寺-白馬寺,當時佛教在人口密集的大郡縣已然十分興盛。
寺內香火鼎盛,鍾鼓誦經之聲自晨至夕,連綿不絕。
城門內靠近南宮區域是一班大臣們及附屬官吏的居住區,其中也包含負責接待相幹州郡官員和外國使節的郡邸;
靠近北宮區域的則是金市,主要負責金銀錢幣兌換及各種金屬製品的售賣。
後來靈帝在西苑(皇家園林)中修建萬金堂肆意斂財,即因為此苑離金市近,方便搬運錢財之故。
北城門外是綿延近百裏的邙山,乃是雒陽城的天然屏障,使其不虞後方敵襲。
城門內左邊為永樂宮(太後居所)及濯龍園(皇家園林),右邊為永安宮(太後居所)及太倉(國家糧庫),武庫(皇城武器庫)。
整個雒陽城布局合理,府庫豐盈,再兼豪紳富商巨多,貿易流通,是以盡管連年天災人禍,但真不愧為大漢帝都,繁華絲毫不受影響。
今日正值正月十五上元節,城裏家家張燈結彩,歡聲笑語,仍舊沉浸在過年的喜慶中。
集市上人來人往,摩肩擦踵,小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絡繹不絕,好一派盛世景象。
皇宮中,身材臃腫的靈帝僅著薄衣,正左擁右抱著幾位姬妾,一邊品嚐著美酒,一邊手舞足蹈地唿喝著下麵一群小黃門角力為樂。
驀地,半空中一陣霹靂聲響,巨響之大,恍如地震一般,直震的整個皇宮感覺都輕微晃動了起來。
姬妾們霎時被嚇得花容失色,緊緊依偎在靈帝肥碩的身軀之下。那些角力的小黃門更是被駭得魂不附體,趴在地上不敢動彈分毫。
殿內猛然間暗了下來。
靈帝果然是帝王風範,遇此異響竟沒有一絲失態,不過陡然被這平地驚雷打攪了興致,已自頓生不悅。
他一拍龍椅,瞪著身側的幾名內侍便嗬斥道:“還不速速掌燈!你,出去看下怎麽迴事!”
內侍唯唯領旨,剛要行動,卻見一名小黃門此時踉踉蹌蹌地滾進殿來,‘撲通’一聲便撲倒在地,臉色煞白地俯首報道:
“啟稟陛下,不知何故天現異象,張常侍急令奴婢恭迎陛下移駕一觀。”
自桓帝時,宦官與外戚之間便一直爭權奪利,勢不兩立,後期終於引發了第一次黨錮之禍(世家大族不允許參與朝政),那時起宦官勢力便開始失控。
靈帝登基後,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密謀誅滅宦官,不料謀事不密,反被宦官所殺,由此又引發了第二次黨錮之禍。
此後黨人勢力便徹底一蹶不振,朝政幾乎全把握在宦官手中,連皇帝也對他們無能為力。
時靈帝寵愛王美人,引起何皇後嫉妒,暗裏毒殺了王美人。
靈帝大怒,欲殺何皇後,皇後與諸宦官親密,眾宦官皆為她求情,靈帝迫於多方壓力最終妥協,無奈之下隻得草草作罷。
此後靈帝心灰意冷,不理朝政,寵信宦官,放任自流,並尊崇中常侍張讓為“阿父”,將政令盡交付與他們打理。
自己則整日窩在後宮裏研究些旁門左道,極盡荒唐淫亂之事。
至此宦官們一家獨大,宦官專權達到了頂峰。
其中又以張讓,趙忠等十人最為勢大,且朋比為奸,無人敢惹,時人號稱為“十常侍”。
由於上麵再沒人可以節製他們,加上他們因生理缺陷而產生的變態性格,宦官們開始胡作非為!
在政治上,他們挾主專權,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宦官集團的獨裁統治,隻要對他們稍有不滿,他們就誣告陷害,或流放禁錮,或罷官下獄,或殺身滅族,無所不用其極;
在經濟上,兼並土地,恨不得天下所有的良田美地、山林湖澤都占為己有,殺人越貨,巧取豪奪,與強盜無異;
在生活上,腐化糜爛,揮金如土,僭越禮儀,不是帝王,勝似帝王。
一時天下大亂,群賊並起,而靈帝卻依舊沉醉在鶯鶯燕燕,醉生夢死的後宮中不能自拔,渾然不顧大漢帝國已然大廈將傾。
雒陽城,始建於公元二十五年,漢光武帝劉秀推翻王莽政權,建立東漢帝國後便定都於此。
經過這一百多年的不斷修葺完善,如今早已固若金湯,氣勢恢宏,繁華鼎盛至極,稱為中原第一大城當之無愧。
雒陽城分內城和外郭。
內城被高大的城牆包圍起來,每到一更便鳴街鼓,關城門,實行夜禁。
能在內城擁有一座府邸或宅院的,那已經不是錢的問題了,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內城之中最雄壯威嚴的當非皇城莫屬。
皇城分南宮和北宮,南宮是朝會,行政中心區;
北宮是天子,後妃起居之所。
兩宮間以複道連接,每宮有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門,均以朱雀門為主門。
皇城與內城之間各種建築和設施配備齊全,內城四方又設十二門與外郭連通。
郭區內以城牆為界,與內城劃分;外則以護城河為界,與郊區劃分。
郭區主要是普通百姓和大部分中小家族及富紳的居住區域,這裏居住著雒陽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
內城南城門外,雒水河邊有“三雍”,即太學(最高學府,國家大學),靈台(國家科研機構),明堂(國家祭祀之所),是貴族子弟,有誌之士的聚集之處。
“三雍”前便是雒陽城最大的集市。
因南城門為主門,不論官員、外國使者、往來商旅等等都從南門進入,所以此處街道兩旁酒肆商鋪林立,且沒有宵禁,是老百姓最喜愛的地方,也是雒陽城最最繁華熱鬧的地方。
城門之內也有集市,此集不大,卻乃貴族專用集市。
除了路邊擺攤的,兩邊店鋪裏賣的基本都是奢侈品。歌坊戲園,酒樓賭莊鱗次櫛比,儼然就是富人的銷金窟。能來這裏肆意揮霍一番是普通百姓一生都難以企及的夢想。
東城門外有馬市,專負責馬匹及車馬用具的販賣。這附近也多為外邦異族客商的暫居之所。
城門內則依次是三公府,九卿府,王族貴族等府第,非達官貴人住不得這裏,所以這裏也是除皇宮外警衛最嚴密的地方。
西城門外不遠處是中原第一佛寺-白馬寺,當時佛教在人口密集的大郡縣已然十分興盛。
寺內香火鼎盛,鍾鼓誦經之聲自晨至夕,連綿不絕。
城門內靠近南宮區域是一班大臣們及附屬官吏的居住區,其中也包含負責接待相幹州郡官員和外國使節的郡邸;
靠近北宮區域的則是金市,主要負責金銀錢幣兌換及各種金屬製品的售賣。
後來靈帝在西苑(皇家園林)中修建萬金堂肆意斂財,即因為此苑離金市近,方便搬運錢財之故。
北城門外是綿延近百裏的邙山,乃是雒陽城的天然屏障,使其不虞後方敵襲。
城門內左邊為永樂宮(太後居所)及濯龍園(皇家園林),右邊為永安宮(太後居所)及太倉(國家糧庫),武庫(皇城武器庫)。
整個雒陽城布局合理,府庫豐盈,再兼豪紳富商巨多,貿易流通,是以盡管連年天災人禍,但真不愧為大漢帝都,繁華絲毫不受影響。
今日正值正月十五上元節,城裏家家張燈結彩,歡聲笑語,仍舊沉浸在過年的喜慶中。
集市上人來人往,摩肩擦踵,小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絡繹不絕,好一派盛世景象。
皇宮中,身材臃腫的靈帝僅著薄衣,正左擁右抱著幾位姬妾,一邊品嚐著美酒,一邊手舞足蹈地唿喝著下麵一群小黃門角力為樂。
驀地,半空中一陣霹靂聲響,巨響之大,恍如地震一般,直震的整個皇宮感覺都輕微晃動了起來。
姬妾們霎時被嚇得花容失色,緊緊依偎在靈帝肥碩的身軀之下。那些角力的小黃門更是被駭得魂不附體,趴在地上不敢動彈分毫。
殿內猛然間暗了下來。
靈帝果然是帝王風範,遇此異響竟沒有一絲失態,不過陡然被這平地驚雷打攪了興致,已自頓生不悅。
他一拍龍椅,瞪著身側的幾名內侍便嗬斥道:“還不速速掌燈!你,出去看下怎麽迴事!”
內侍唯唯領旨,剛要行動,卻見一名小黃門此時踉踉蹌蹌地滾進殿來,‘撲通’一聲便撲倒在地,臉色煞白地俯首報道:
“啟稟陛下,不知何故天現異象,張常侍急令奴婢恭迎陛下移駕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