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三個少年交給沈明後,侯世貴剛出沈府,就見自己帶來的錦衣衛將一名儒生給團團圍了起來。


    那儒生倒也硬氣,被兇神惡煞地錦衣衛團團圍住。


    非但不懼,反而還昂首挺胸,一臉鎮靜:


    “我來見你們指揮使,有事相談。”


    好家夥,這些儒生都這麽狂的嗎?


    不用問,侯世貴也知道這定是劉玉門下,來叫自己去書院讀書來著。


    之前答應劉玉,每周都會去書院上一次課,想來是劉玉見我遲遲不至,這才讓學生尋來。


    見得侯世貴出現,這儒生一臉倨傲的表情也鬆了些,連忙對侯世貴抱拳行禮道:


    “指揮使,老師叫我來尋你去書院讀書。”


    說起來,侯世貴連他們的書院叫什麽名字都不知道,但還是點頭道:


    “你且稍等片刻,待我辦完事後就隨你去,是了,閣下如何稱唿?”


    “賤名司馬楠,不敢當指揮使閣下之稱。”


    倒還識趣,不像其他儒生那般自視甚高,恃才傲物。


    既然人家不跟自己倨傲,侯世貴也沒必要擺著架子:


    “你我同窗,不要老是指揮使指揮使的叫,你若不嫌棄,喚我名姓便是。”


    這個時代的儒生,還真是有那麽點意思的。


    至少不像後世那般喜歡攀比,爭強好勝。


    侯世貴跟著司馬楠進入書院後,本以為以自己的惡名,會被人所不喜。


    誰知眾儒生都將他當一般人看待。


    渾然沒因為他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來討好他,也沒有因為他的惡名來厭惡他。


    隻是很普通的打招唿,點頭,無善也無惡。


    看來師叔在教學生這一方麵,確實是有一套。


    司馬楠將侯世貴領入劉玉所在房間後,竟也沒有離去,反而在房間內開始為劉玉端茶倒水。


    “學生見過師叔。”


    侯世貴身為晚輩,禮應先行禮。


    劉玉也有模有樣地還了一禮,而後才道:


    “便從蒙學開始吧,司馬楠,將你侯師弟領去蒙學。”


    侯世貴一愣,沒想到這劉玉會這麽直接,客套話都不說幾句,竟直接就讓自己開始上課?


    等等,蒙學?


    等侯世貴搞清楚狀況時,他已被司馬楠領到了一間全是孩童的學堂外。


    學堂內坐著五至十二歲不同年齡間斷的孩子,見得門外突然站了兩個大人,皆一臉好奇地打量張望。


    若不是有先生在場,恐怕他們就要議論紛紛了。


    “司馬兄,師叔怎會讓侯某來上蒙學?這是何意?”


    侯世貴不明所以問道。


    司馬楠也搖頭道:


    “老師用意頗深,我也不知,侯兄且擔待著,有什麽需要來尋我就是。”


    說罷,司馬楠又走到那教書先生耳邊說了幾句。


    這教書先生聞言麵色變了變,不時朝侯世貴打量而來,說話聲音雖小,可侯世貴也能聽清斷斷續續的幾句話:


    “閻王……害人……怎麽教……”


    果然啊,是人都有情緒,這教書先生雖也是儒生,可當他知道要教自己後,心中情緒未免波蕩。


    可侯世貴卻不想在這讀什麽蒙學,他之所以抽空來這,主要是為了老師的遺囑。


    若不是老師交代讓師叔好好照料自己,他才沒這閑工夫去學什麽之乎者也。


    趁著二人交談的空隙,侯世貴反身便走,重又來至劉玉書房外,瞧了瞧門,得到允許後這才推門而入。


    見得侯世貴進來,劉玉頭也不抬:


    “這麽快就背完三字經了?”


    走了一路,侯世貴也想明白這劉玉到底故弄什麽玄虛了。


    無非就是想讓自己多多接觸天性純良的孩童,發現人性之美好,改邪歸正那一套老生常談罷了。


    自己的要緊事一件接著一件,而且老師身死之事,也還等著自己找那宇文浩調查清楚,哪有功夫在這陪他玩這個?


    “師叔,學生沒功夫與那些孩童作伴玩耍。


    但學生也知讓我改邪歸正,這是老師遺願,所以便想尋師叔商討個折中的方案。”


    劉玉終於將手中書冊放了下來,看著侯世貴一臉認真地問道:


    “善惡不兩立,豈能折中?”


    侯世貴也一臉認真地答道:


    “天地初開,清濁未分,孰善孰惡?”


    劉玉對此嗤之以鼻:


    “好的不學,倒是從你老師那學了不少詭辯之術。”


    侯世貴見說不通,也不逞強,隻得換種方式,言道: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


    “嗯?這詩……”


    劉玉臉上的神色愈顯認真,直到侯世貴念完此詩後,他才不住點頭道:


    “言簡意賅,發人深省,若流傳開去,天下讀書人定……”


    說到一半,他停了下來,看向侯世貴:


    “長平,此詩你從誰處聽來?”


    劉玉不管怎麽說也是一方大儒,自不會盜用別人的詩句來為自己的門派添磚加瓦。


    生怕這詩詞是出自其它流派之口,便連忙問道。


    侯世貴直言道:


    “這首勸學詩是一個叫趙恆的無名小卒所作,師叔放心,這小卒已餓死路邊,我是從他屍身上找到這詩詞的。”


    侯世貴故事編得簡陋,劉玉也不在乎。


    他隻想要個名頭罷了,既然侯世貴這麽說,便是假的,他也隻作不知,將之當做真的:


    “長平,那日我聽你發言揚誌,知你懷有大才,將你安排進蒙學,也是為你著想。”


    侯世貴恭恭敬敬道:


    “老師好意,學生自然理會得。


    可老師也知,學生不過反及弱冠,可陛下突然將學生認命為錦衣衛指揮使,說明國事已糜爛四野。


    值此非常時刻,當行非常手段,所以學生最多隻能答應老師,每月來書院一次,好好聽老師講課便是。


    至於其它,學生做不到的,自不會胡亂答應老師。”


    劉玉聞言,搖頭失笑: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


    你作這勸學詩勸人讀書,自己卻……唉,你呀你,怪不得就連你老師也說琢磨不透你這人。”


    侯世貴否認道:


    “學生已說過,勸學詩非我所作。”


    “也罷,那你去尋司馬楠與他一同上課吧,上完今日,下月再來。”


    “喏。”


    侯世貴離去後,劉玉坐在屋內反複念著他作的那首勸學詩,直道:


    “如此大才,非要否認是他所作,此子到底所求為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奸臣哪裏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打字的蟲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打字的蟲子並收藏奸臣哪裏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