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窮鄉僻壤的地方,連個舞女也是一身怪味,老夫一日也不想多呆……
聽得天河來人催促徭役出發時,侯世貴正在匠人院內研製新型香水。
按照腳程,此時宮中宦官,該早已用上了自己的香水,王臻的來信應該已經在路上了。
有了這些宦官做媒介,侯世貴可不打算隻將香水賣給他們。
雖然可生生不息,但這才值幾個錢?
於是侯世貴便想研製一種香味較淡又耐聞的香水,再通過宦官賣給京中達官顯貴。
這才是大生意,也是當下能立即填補府中銀錢空缺的一門法子。
這日他正進行到關鍵時刻,忽然有人來報,說汪師爺在府外求見。
請汪師爺進來後,禮都還沒見,就聽汪師爺急不可耐地說道:
“公子,大事不妙,天河來人說讓縣中八千徭役即刻啟程,如若不然,就算失期!”
鮑濟聞言一怒,大喝一聲:
“不是還有三日期限?!怎就算失期了!這是欺我公子不成!”
見這壯漢手按刀鞘,虎目圓睜,麵露兇相,嚇得汪厚一個激靈,下意識往後退了幾步:
“這……我也不知……隻聽來人這般說……我便趕來給公子報信來了。”
“有勞汪師爺了。”
侯世貴將手中瓶罐放下,附耳在鮑濟耳邊低聲交代了幾句,便對汪厚道:
“侯某欲往縣衙一行,汪師爺可願同行?”
與侯世貴一同離了侯府後,汪厚就發現了蹊蹺之處。
那幾個平日裏與侯世貴形影不離的護衛,竟然沒有跟來?這是為何?
侯世貴的私事,他也不敢去囉嗦,隻將侯世貴帶至縣衙後,就發現縣衙外裏裏外外圍了一群人在看熱鬧。
見得侯世貴,有人高唿:
“侯公子來了,快快讓路!”
人群便齊齊分開一條大道,左右兩邊百姓紛紛與侯世貴見禮,口稱:
“見過侯公子。”
“侯公子可好?”
“公子待會有空,不妨來我家喝些茶水。”
這般奇景,可不是日日都能見著。
畢竟在數月前,侯世貴的大名,那可是比殺人不眨眼的馬匪都讓百姓恐懼的。
可這會兒……汪厚越來越在心中覺得這侯世貴深不可測,也不知他有何法應對天河府來人?
若是自己,又有何法應對此次征徭役?
汪厚左思右想,也不得其解。
直到與侯世貴入了縣衙,才聽侯世貴對天河府下來的官員說道:
“八千徭役在此,前方帶路,往天河府。”
八千徭役在此??
聽得此言,不止汪厚,就連謝景也是一臉驚疑。
那張瑾則是副幸災樂禍的神色。
隻侯文博知道阿弟心中計劃,也不多言,隻靜立旁觀。
倒是那天河府官員,一臉怒色:
“你這廝,戲弄本官不成?!”
侯世貴抬眼一瞧,見這官員七尺身長,麵如重棗,蠶眉鳳眼,應是那天河府戶曹尉遲義。
竟派下一府戶曹催促,看來不拿下我,那天河府君是食不下咽啊:
“草民一介布衣,怎敢戲弄戶曹?實不相瞞,我那八千徭役正在來的路上,再過幾日,便至天河。
戶曹若是不信,我可與戶曹一齊前往天河,徭役不至,治我失期之罪便是。”
怎麽迴事?難道他發信給他父不是為了在陛下耳邊說好話,而是想讓他父派徭役過來?
可他父怎麽湊出的八千徭役,當今天下,除陛下外,誰可一夜湊足八千人日夜奔波趕來西陵??
謝景這邊想不明白,其他人也都是一頭霧水。
隻侯文博將侯世貴拉往一邊,語重心長說道:
“阿弟,你做此事究竟所為何來?”
侯世貴隻告訴了他自己準備怎麽做,卻沒說為什麽要這樣做。
這也是侯世貴不想讓家人太過擔心,畢竟被文武百官唾棄就已讓他們擔驚受怕了,更何況天河府裏還有一心想要整垮侯家的府君與大儒林老?
“二哥莫慌,小弟自有對策。”
見阿弟還不願跟自己明說,侯文博歎了口氣,也沒說什麽,隻是覺得心裏怪怪地不是滋味。
以前小弟犯錯,自己總是為他收拾爛攤子。
父親又長在京師,他可以說是又當兄長又當父親的慣了。
可這幾個月來,阿弟不僅不犯錯了。
府中大小諸事,皆是操持有度,還引得全縣上下一片感恩戴德。
心中雖也為阿弟高興,可多少還是有些不習慣。
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前一天還在玩泥巴玩得不亦樂乎,過一天就背著手撫著長須來與自己討論天下事了……
這般反差,侯文博著實有些難以接受。
再看阿弟,已和戶曹離去。
侯世貴被天河府來人‘拿了’押往天河之事,在臨本鬧得沸沸揚揚。
百姓們一方麵感激侯世貴為免臨本遭受徭役之災,以身替之。
那一句:八千徭役在此!
更是被縣內孩童爭相傳唱,成了英雄之言。
另一方麵又惱怒天河府那邊逼迫太甚,期限未至就來抓人便不說了。
明知臨本遭受胡遭,還給臨本下了八千徭役的份額,這不是欺負人嘛。
他們隻是普通百姓,卻不知新來的工部司員外郎與侯世貴不和之事,還以為縣尊軟弱無能,被人欺在頭上,還要靠侯世貴力挽狂瀾。
故而在西行官道上,縣內百姓竟自發相送,來者甚多,一眼望不到頭。
這侯世貴不是惡貫滿盈,無惡不作嗎?怎會有這許多人來送他?
莫不是傳聞有誤?
見得此幕的尉遲義滿心狐疑,恐有那膽壯之人冒頭生事,令身邊人看好侯世貴後,便馬不停蹄一路西行。
這還是侯世貴來到此世第一次出臨本。
方行兩日,路上行人見多,登高一望,隻見前方有一巍峨城池。
城牆高聳入雲,牆上旌旗招展,隱約可見甲士往來。
城外時不時策馬奔過三五輕騎,皆背短弓,著兩當甲,應是邊軍。
一些在城外放牧的牧人見了這些輕騎,匆匆避走,跟見了閻王也似。
倒是官道上往來商人見了這些邊軍,非但不懼,反而大聲吆喝:
“我欲出關做營生,不知軍爺多少錢可護我平安?”
那些輕騎也大聲答道:
“按慣例,十兩銀子護你至居延河畔。”
這就是大楚鎮西雄城:天河。
聽得天河來人催促徭役出發時,侯世貴正在匠人院內研製新型香水。
按照腳程,此時宮中宦官,該早已用上了自己的香水,王臻的來信應該已經在路上了。
有了這些宦官做媒介,侯世貴可不打算隻將香水賣給他們。
雖然可生生不息,但這才值幾個錢?
於是侯世貴便想研製一種香味較淡又耐聞的香水,再通過宦官賣給京中達官顯貴。
這才是大生意,也是當下能立即填補府中銀錢空缺的一門法子。
這日他正進行到關鍵時刻,忽然有人來報,說汪師爺在府外求見。
請汪師爺進來後,禮都還沒見,就聽汪師爺急不可耐地說道:
“公子,大事不妙,天河來人說讓縣中八千徭役即刻啟程,如若不然,就算失期!”
鮑濟聞言一怒,大喝一聲:
“不是還有三日期限?!怎就算失期了!這是欺我公子不成!”
見這壯漢手按刀鞘,虎目圓睜,麵露兇相,嚇得汪厚一個激靈,下意識往後退了幾步:
“這……我也不知……隻聽來人這般說……我便趕來給公子報信來了。”
“有勞汪師爺了。”
侯世貴將手中瓶罐放下,附耳在鮑濟耳邊低聲交代了幾句,便對汪厚道:
“侯某欲往縣衙一行,汪師爺可願同行?”
與侯世貴一同離了侯府後,汪厚就發現了蹊蹺之處。
那幾個平日裏與侯世貴形影不離的護衛,竟然沒有跟來?這是為何?
侯世貴的私事,他也不敢去囉嗦,隻將侯世貴帶至縣衙後,就發現縣衙外裏裏外外圍了一群人在看熱鬧。
見得侯世貴,有人高唿:
“侯公子來了,快快讓路!”
人群便齊齊分開一條大道,左右兩邊百姓紛紛與侯世貴見禮,口稱:
“見過侯公子。”
“侯公子可好?”
“公子待會有空,不妨來我家喝些茶水。”
這般奇景,可不是日日都能見著。
畢竟在數月前,侯世貴的大名,那可是比殺人不眨眼的馬匪都讓百姓恐懼的。
可這會兒……汪厚越來越在心中覺得這侯世貴深不可測,也不知他有何法應對天河府來人?
若是自己,又有何法應對此次征徭役?
汪厚左思右想,也不得其解。
直到與侯世貴入了縣衙,才聽侯世貴對天河府下來的官員說道:
“八千徭役在此,前方帶路,往天河府。”
八千徭役在此??
聽得此言,不止汪厚,就連謝景也是一臉驚疑。
那張瑾則是副幸災樂禍的神色。
隻侯文博知道阿弟心中計劃,也不多言,隻靜立旁觀。
倒是那天河府官員,一臉怒色:
“你這廝,戲弄本官不成?!”
侯世貴抬眼一瞧,見這官員七尺身長,麵如重棗,蠶眉鳳眼,應是那天河府戶曹尉遲義。
竟派下一府戶曹催促,看來不拿下我,那天河府君是食不下咽啊:
“草民一介布衣,怎敢戲弄戶曹?實不相瞞,我那八千徭役正在來的路上,再過幾日,便至天河。
戶曹若是不信,我可與戶曹一齊前往天河,徭役不至,治我失期之罪便是。”
怎麽迴事?難道他發信給他父不是為了在陛下耳邊說好話,而是想讓他父派徭役過來?
可他父怎麽湊出的八千徭役,當今天下,除陛下外,誰可一夜湊足八千人日夜奔波趕來西陵??
謝景這邊想不明白,其他人也都是一頭霧水。
隻侯文博將侯世貴拉往一邊,語重心長說道:
“阿弟,你做此事究竟所為何來?”
侯世貴隻告訴了他自己準備怎麽做,卻沒說為什麽要這樣做。
這也是侯世貴不想讓家人太過擔心,畢竟被文武百官唾棄就已讓他們擔驚受怕了,更何況天河府裏還有一心想要整垮侯家的府君與大儒林老?
“二哥莫慌,小弟自有對策。”
見阿弟還不願跟自己明說,侯文博歎了口氣,也沒說什麽,隻是覺得心裏怪怪地不是滋味。
以前小弟犯錯,自己總是為他收拾爛攤子。
父親又長在京師,他可以說是又當兄長又當父親的慣了。
可這幾個月來,阿弟不僅不犯錯了。
府中大小諸事,皆是操持有度,還引得全縣上下一片感恩戴德。
心中雖也為阿弟高興,可多少還是有些不習慣。
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前一天還在玩泥巴玩得不亦樂乎,過一天就背著手撫著長須來與自己討論天下事了……
這般反差,侯文博著實有些難以接受。
再看阿弟,已和戶曹離去。
侯世貴被天河府來人‘拿了’押往天河之事,在臨本鬧得沸沸揚揚。
百姓們一方麵感激侯世貴為免臨本遭受徭役之災,以身替之。
那一句:八千徭役在此!
更是被縣內孩童爭相傳唱,成了英雄之言。
另一方麵又惱怒天河府那邊逼迫太甚,期限未至就來抓人便不說了。
明知臨本遭受胡遭,還給臨本下了八千徭役的份額,這不是欺負人嘛。
他們隻是普通百姓,卻不知新來的工部司員外郎與侯世貴不和之事,還以為縣尊軟弱無能,被人欺在頭上,還要靠侯世貴力挽狂瀾。
故而在西行官道上,縣內百姓竟自發相送,來者甚多,一眼望不到頭。
這侯世貴不是惡貫滿盈,無惡不作嗎?怎會有這許多人來送他?
莫不是傳聞有誤?
見得此幕的尉遲義滿心狐疑,恐有那膽壯之人冒頭生事,令身邊人看好侯世貴後,便馬不停蹄一路西行。
這還是侯世貴來到此世第一次出臨本。
方行兩日,路上行人見多,登高一望,隻見前方有一巍峨城池。
城牆高聳入雲,牆上旌旗招展,隱約可見甲士往來。
城外時不時策馬奔過三五輕騎,皆背短弓,著兩當甲,應是邊軍。
一些在城外放牧的牧人見了這些輕騎,匆匆避走,跟見了閻王也似。
倒是官道上往來商人見了這些邊軍,非但不懼,反而大聲吆喝:
“我欲出關做營生,不知軍爺多少錢可護我平安?”
那些輕騎也大聲答道:
“按慣例,十兩銀子護你至居延河畔。”
這就是大楚鎮西雄城: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