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老爺子殺好兩隻雞,珞枝取三樣白燉“白露湯”時,看見竹籃裏的新鮮石斛,她立住腳沉思一下,燉上雞湯,拿了石斛去後院找到在荒地幹活的阿爺。


    “你說你在杏林堂看見過這豬草?”老爺子不可置信看著手中的豬草,可不就是豬草嗎?穆家村人割豬草都還瞧不上這玩意呢!家裏養的豬更喜歡吃紅薯葉、通心草。


    珞枝……


    豬草,豬草,豬草……


    “阿爺,我為了鹵花生不是去了杏林堂買藥材嗎?在藥櫃子上看見過”珞枝當然沒在杏林堂裏見過,不過鐵皮石斛是一味非常名貴的滋補藥材,她就不信醫堂裏的人不識貨。


    老爺子帶著阿樹立馬背了背簍,出了門。


    穆家村村建村曆史不過五十多餘年。其原始的一百多戶戶村民多是當年水荒時逃難的難民,所以不同於一般單一家族興起的村落––一個村的祖上都是一家人,遇到事有族長出麵調協。以致,某一年,村民還為了搶占所謂的風水寶地,發生惡性群體鬥毆事件,傷了好幾條性命,以致驚動了縣太爺。


    縣太爺有文化,審理案子時,除了將首犯伏法後,還將相關兩戶人給分遷到其他村。


    對於那塊風水寶地,縣太爺也妥善處置。他將那塊地的中央單獨圈出來,然後四周的土地按照一塊一畝的大小,分成八塊後,以一塊地八兩的價格賣給爭地的人家。接著再拿著賣地得來的六十四兩銀子給死了人還要遷戶的兩家人做了補償,一家給了二十二兩。最後則用餘下的二十兩銀子,在中間留下的那塊地上,打了口井,修了個磨坊,給全村人共用。


    對於縣太爺的處置,不說村裏人是如何心服,隻說珞枝聽說此事後,也一改先前影視劇裏縣太爺一臉奸詐,魚肉百姓的印象,重新審視士族––這個世界的知識分子階層的作用。


    得人心的處置影響是深遠的。


    總之,自那以後,村裏一改先前無償得宅基地的約定俗成,統一了新的分地規矩:新落戶的人家需以六兩銀的價格購地,村裏老戶分出來的子孫買宅基地,則折半,三兩銀。


    買地得來的的銀子交裏正管理,用於村裏路橋、磨坊、曬場等公用設施的建設。


    因為朝廷規定,村裏的裏正由田地最多的十戶輪流擔任,然後三年一輪,所以即便沒有前世的政府賬戶公開製度,但也不存在裏正的一手遮天。


    這些年,村裏人嚐了賣地的好處,便即越發嚴格了宅基地的規矩:分配的每一塊宅基地都是方方正正的一畝地,地與地之間,前後左右的間隔都留足六尺的通道,鄰裏間誰也礙不著誰,誰也別想占誰便宜––這便就不知絕了多少的糾紛口舌。


    經過那一年知縣大人的劃地運動,如今這村裏的地,連帶上麵的草都是有主的––不能隨便割。所以老爺子帶著阿樹直接來到村裏公用的河岸。


    整整挖了一個時辰,珞枝家的院子裏堆起來一座石斛大山。


    眼見阿爺拿著鐮刀手起刀落要斬草除根,珞枝連忙從灶房跑出來:“阿爺,你看啊,咱們家的空心菜割了又長,長了又割,這石斛會不會也是這樣啊?”


    托前世網絡發達的福,珞枝看她媽三百大洋才買區區幾根新鮮石斛,肉疼得緊。稟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理念,她當時特意上網查過石斛的扡插種植方式。讓她噴飯的是,這石斛種植起來一點都不難。除了移栽,還可扡插,她就拿了兩根新鮮枝條隨便修剪後插在花卉土裏,在家門口公園裏挖了青苔蘚附著,居然就活了,第二年春天就開了花,老媽剪了石斛條榨汁喝。


    這石斛條從春喝到秋末,簡直不要太久。既一根枝條扡插都可活,這株根當更容易。


    小孫女說得好有道理,他居然無力反駁。


    就這樣,一家人拿著剪刀一根根剪下來枝條,把根又栽進後院新買的荒地裏,孫女說有石塊樹林的地種植石斛更好。


    老爺子看時間還早,拿四個背簍裝了石斛鮮條,上麵拿曬幹的花生秧苗遮擋住,和阿樹把東西放在騾背上,進了城。


    今天吉安鎮也搞了白露祭祀活動,不少進城看熱鬧的四周鄉戶人還未散去,老爺子直接去了杏林堂,醫堂因莊戶人家普遍貧窮,故在這兒,不容易撞到熟人,老爺子頗有心機。


    就如珞枝所說的,這豬草果然價值不菲,還是什麽“不死草”“仙草”“還魂草”“救命仙草”這掌櫃說出的每個名字聽在老爺子耳裏都讓他心花怒放。即便這東西有如此功效,還真價格低不了。


    掌櫃的一再強調,這石斛有多少他就要多少,包括花和葉子,他通通都收。此話一出,老爺子坐不住,剛剛他們一家把花和葉子都摘了,還丟在院子裏頭,他要趕緊迴去打整好。


    四框石斛鮮條共計二百八十七斤,一斤二百文,合計紋銀五十七兩四錢整。


    老爺子似踩著七彩祥雲迴了家。


    迴到家,他把錢讓孫女收好,趕緊著拿竹篩曬好石斛的葉子和黃花,帶著阿樹、珞安又去挖石斛去了。


    近晚飯前,老爺子又挖了近六百斤石斛,想到一會有人來家吃飯,把石斛都收在了後罩房裏。


    晚上席開兩桌,阿爺、裏正、族長、裏正長子穆應華,族長長子穆業賢、穆郎中、穆四叔、穆珞景八人剛剛好一桌。


    女桌這邊桂奶奶和族長夫人穆虞氏坐主位,左邊是穆陳氏和穆四嬸,右邊穆應華媳婦穆錢氏,穆業賢媳婦穆李氏,下首坐著珞枝和穆瑩,另珞安等五個蘿卜頭擺了一張幾子,大人給他們夾菜隨他們自己吃。


    珞枝這手藝沒得說了,是這個”,裏正吃一塊紅燒豬腳,軟糯可口,伸出一個大拇指,大家紛紛附和點頭,這滿桌的菜式豐富不說,味道那真是恨不得把舌頭吞了往下咽!


    “我還是頭次吃油渣炒空心菜,這味道居然比肉都香”,族長夾一筷子空心菜,這滋味,絕了。


    “生三塊,熟三塊,不生不熟又三塊”這是首老裏流傳下來,嘲笑饞嘴媳婦掌勺偷嘴的歌謠,糧食短缺的現世,饞嘴是做人媳婦的大忌。所以,這世女人燒菜,全靠手感,不帶嚐味。


    珞枝掌勺做一下午菜,雖沒偷嘴,不過菜味是嚐遍過的,對自己的手藝還是很有信心,當下看大家吃得香,自是眉眼帶笑。


    穆虞氏抬眼仔細打量這個之前穆家村的隱形人一樣的小姑娘:糯米團子般白淨麵容上一雙黑亮大眼睛,彎彎的眉毛,微微上翹的鼻尖以及上翹的嘴角,無一不透出歡喜的意味,使人一見就禁不住心生歡喜。


    再看她盤在頭頂的發髻,溜光水滑,一絲不亂;身上的夏布衣褲衣領處帶著精致的繡花,襯得臉盤子更是秀美了幾分;腳上一雙布鞋,洗刷得一塵不染––這孩子,於氏驚歎,收拾得不是一般的幹淨。


    再細看珞枝衣著,咂舌不已,我的乖乖,這一身成衣她看見福瑞祥繡莊裏要賣500文,不得了!


    大家一個個酒足飯飽。男人們在院子裏聊天,女人們除了桂奶奶和虞奶奶,則都幫著珞枝整理廚房。


    認親儀式開始,阿樹,不對,應該叫穆珞景,對著阿爺頭額抵地跪拜三拜,改口叫“阿爺,”穆老爺拿出一塊純銀的長命鎖給他掛在脖子上,禮成。


    珞枝和珞安改口,稱穆珞景“大哥”,也各得純銀長命鎖一塊,老爺子分別替他們帶上。


    明晃晃的大銀鎖在月光下發出溫潤的瑩光,一時在座的女人都有些眼熱。誰家還沒個孩子,這長命鎖給孩子戴寓意吉祥,添福添壽,避災驅邪。可至如今也就裏正家長孫出生時得過一塊,重也就二錢。


    會算賬的穆錢氏在心裏暗暗心算,這一塊長命鎖重一兩,三個就得三兩銀子,再加上火耗十分之一,這就三兩三錢了。乖乖啊,這多錢呐!


    有那莊戶人家出息好的一年到頭加起來也就結餘三兩銀子,這家隨便給孩子們打整個長命鎖就花這麽大筆錢。


    大家猛然才發現,這穆貴和一家茅草房還是那茅草房,可這一家人的舉止言談氣質似乎已與過去大為不同。


    一家人送走客人,又到後罩房開始剪石斛條,這下葉子、黃花都留了下來。收拾好枝條,趁夜有露水又種植石斛根,一家人直忙到月上中天,才洗漱完睡下。


    一夜無話。


    留了阿樹和珞安看家,老爺子帶著珞枝在晨光中出了家門進了城。現家裏這多金銀,可不能空房,萬一有那起壞心眼子的人,不得不多留個心眼。


    第一站直奔杏林堂,掌櫃的對老爺子印象深刻,看見老爺子進來,連忙從櫃台裏走出來。


    珞枝經過掌櫃告知,方知這杏林堂在這大慶朝有大小店鋪近百家,除了經營醫堂,這批發售賣各種珍貴滋補藥材才是他們東家的主業。吉安鎮這家是其中算小的,昨日收到這仙草他連夜就發去了府城,今兒自打開了鋪門一直在等老爺子登門。


    過稱除掉框子共計鮮條588斤,一斤200文,得銀一百一十七兩六錢


    石斛葉80斤,一斤十五文,得銀一兩二錢。


    石斛花55斤,50文一斤,得銀二兩七百五十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食香滿農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焱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焱子並收藏食香滿農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