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一次,咱先做六十六斤的吧。圖個吉利,六六大順”珞枝道,“後天就是鎮上的集,咱現在開始做正好來得及。”
“對。”大家一致讚同。
大人們商量了一會,就稱出七十斤花生來,先進行挑選,將那些壞的、癟粒的都挑了出去,隻留下顆粒飽滿的。穆四叔和穆家安就拿大木盆,裝了水,將花生倒進去,穆四嬸、穆瑩、珞枝都將袖子摞的高高的,開始洗花生,要將花生外皮上沾的泥土和雜質都清洗幹淨。
人多力量大,大家輪換著搓洗, 一連換了三四次水,花生才洗幹淨了。
然後,就是用作料泡花生入味,這是最關鍵的步驟了。
珞枝過來之前早就在家配好了鹵料包,用幹淨紗布縫了簡易布袋兜著,現在直接扔進去就行,這鹵煮花生要浸泡一整天才夠入味,現在暫且可以不用管它。
穆四嬸閑不住,趁著有時間,她拿出一匹細白棉布,開始給珞枝一家人納千層底鞋底。
說道千層底布鞋,珞枝想到前世過去老北京人有句口頭禪: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這裏說的“腳踩內聯升”,就是說能夠穿上內聯升做的布鞋,對身份是一種炫耀。另外,北京的步瀛齋、同升和也都是北京賣千層底布鞋的老字號,他們用料嚴格標準,做工極其考究,到這些店都可以選購到傳承百年工藝的純手工千層底布鞋。珞枝前世去北京旅遊時買過同升的布鞋,近千大洋一雙,當時肉疼得她不行,現在穿到這古代,倒真真正正穿上全手工做的原汁原味千層底布鞋了。
珞枝心想著,這求人求得一時,求不得一世,自己還是得學會做鞋,縫衣。穆四嬸在這兩個方麵自在娘家做閨女時就都很出色,珞枝想學,她當下就滿口答應,在古代這裁衣做鞋可是考究女孩子會不會持家有道的有力標準之一,珞枝沒有娘教,穆四嬸很樂意帶她一起做。
穆四嬸溫言細語開始一步步教珞枝,穆瑩已經會做繡鞋的基本步驟,隻是手法還不熟練,也陪在一旁學習。
千層底即為千層底布鞋,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層疊起納製而成,取其形象得名。
這納鞋底的第一步就是製袼褙。穆四嬸把細白棉布用白麵熬煮出的漿糊一層層拿豬/毛刷粘貼在一起,刷一層漿糊貼一層布,貼至一點五毫米左右,烘幹成布板,俗稱“打袼褙”。這袼褙必須用好的純棉白布打成,堅決不用麻質、絲質和紅布打袼褙。
麻質和絲質質地不吸汗,不透氣。至於紅布不能納鞋底,是大家的一種迷信,怕穿紅布底子走路招來不幹淨的東西。
穆四嬸演示一遍後,就讓珞枝上手做,別看她人小,手卻很巧,加上常做家事,手上有股柔勁,除了開始有點不熟練,到後麵已經粘的很有模有樣了,喜得穆四嬸直說她天生是個會持家過日子的姑娘,珞枝聽見她這麽一句評語,囧得淚流滿麵。
三個女人直刷得手臂發酸,才算完事兒。在等布板幹的時候,穆四嬸把做鞋的工序細細說給珞枝、穆瑩二人聽。
打袼褙是納鞋底的第一步,接下來切底、包邊、粘合、圈底、納底、槌底等工序。千層底布鞋的做工複雜,工序繁縟,技藝高深,難度大,耗時長,而且對做鞋的人手藝要求嚴格,每雙鞋的製作都要經過剪裁底樣、填製千層底、納底切底邊、剪裁鞋梆、緔鞋、楦鞋、子修抹邊、試腳等近幾十道工序,製作一雙舒適合腳的鞋往往要花上四五天的工夫。
珞枝一下拿了二十幾雙鞋的鞋麵,可想而知穆四嬸的活計多得不行。珞枝打定主意一定要盡快學會,這樣就可以自己抽空閑的時間做,不要總麻煩穆四嬸。
晚上天氣好,涼風習習,做好的布板不能馬上就用,要放在大太陽地下曬個三天,曬幹了,曬透了,布板變硬了才可以揭下來作為半成品用。
說好明天得空過來繼續學著做鞋麵,珞枝一家就相伴著迴了家,穆瑩自是跟著珞枝一起。
穆四叔穆四嬸兩口子都樂意她和珞枝作伴,親相,珞枝這孩子聰慧,有顆七竅玲瓏心,和她在一起穆瑩都變得懂事了一些。
迴到家,老爺子把珞枝要的雞鴨毛放到後罩房敞開晾著,珞枝進灶房燒火熱水。
一家人進行了七洗:洗澡,洗臉,洗頭,洗牙牙,洗白白,洗香香,洗衣服。珞枝每天睡覺前一定要刷牙,不然睡不著。
珞安跟著阿姐也養成了好習慣,兩人雖然經常被柳枝刷到牙齒疼或者牙齦出血,可還是天天堅持下來。
今天的七洗都是為了穿新衣,終於一家人不用穿麻衣粗布了,都換上了細白棉布做的貼身穿的精致小衣,特別柔軟舒適,珞安更是開心得在床鋪上直打滾兒,一個勁說好舒服,一點兒都不紮人。
珞枝自來不是小氣人,她打開櫃子,按著穆瑩的喜好,送了兩套外衫和襦裙給她,小衣上次珞枝送了一匹細白棉布給她家,足夠一家四口做小衣的,就沒送。
“珞枝,這,這真的送給我嗎?”穆瑩睜大眼睛驚詫的問道,不可置信的看著珞枝。
珞枝穿著月白色的寢衣,在瑩瑩月光清輝下顯得一張臉又細又白,把穆瑩都看直了眼。
“當然是給你的,怎麽,你不喜歡啊!不喜歡那我就收迴來自己穿。”說著逗她作勢要拿走。
穆瑩一下子從床上站起來,把衣裙舉得高高的,開心大笑道:“我有新衣服了。說了給我就是我的,你別想再拿迴去。哎,珞枝,你對我可真好!”
到後麵這丫頭又哭又笑的,差點把隔壁老爺子吵醒,珞枝連忙讓她小聲點,兩人在床上笑成了一團。
第二天早上起來,穆老爺子三個老少爺們各自都換上了新的外衫褲子,精氣神自是大不同。
這段時間珞枝天天用心做的好菜好飯總算沒白費,大家臉上的菜色蠟黃沒了,都透著一股子亮光,再把這新衣裳一穿,嘿,都像老爺、小少爺了。
珞枝還不是很會穿古代的衣裳,穆瑩笑她笨手笨腳,在一旁搭手幫著珞枝穿好後,抬頭一看珞枝,整個人怔住了。
一身淺藍色長裙,上麵繡有點點玫瑰。外罩玫瑰紅柔紗外衫,纖細的腰上係一條純淨色腰帶。上麵鑲了幾顆小小玉珠,好看又不失大雅。珞枝隨手挽的一個簡簡單單的發髻上插一支木簪子,古樸中帶著雅致。一張白白淨淨的臉上好看的雙眸鑲嵌在上麵,眉毛恰到好處的彎曲著,兩片小小的紅唇與皮膚的白色,更顯分明。一對小酒窩均勻的分布在臉頰兩側,淺淺一笑,酒窩在臉頰若隱若現,可愛如天仙。
這樣清清淺淺的裝束,樸素卻不失美觀,清新而又不失大雅,這樣的珞枝比穆瑩見過的所有人都要好看。
“你傻呆呆的看著我幹嘛?我這樣穿是不是很奇怪?要不我換一身?”珞枝說道,對於古代衣裳她的審美觀還在培養中,這襦裙高穿也讓她頗不適應。
“千萬不要換,太美了。沒想到這麽簡簡單單的衣物穿在你身上這麽好看,珞枝,你真是個小美人兒,”穆瑩給她整理一下腰帶,又給她把裙擺理了理,兩人手牽著手出了房門。
珞枝出現在自家院裏,鎮住了老少爺們三人。俗話說得好,佛靠金裝人靠衣裝,以前珞枝一天到晚穿著灰撲撲的麻衣麻褲,頂著兩個歪來倒去的發髻,從來沒有做過精致女孩打扮,今兒這樣一收拾,方才露出她女兒本色。
阿樹直瞪瞪的看著珞枝半天沒迴過神,老爺子咳嗽兩聲他還是沒反應,被穆老爺子直接上手一巴掌拍醒,男女大防不由得老爺子不注意。
被打的阿樹一點兒都不生氣,張口嘴對珞枝說道:“好……看,吃……包。”
珞枝……
珞枝秒懂了,這家夥餓了,想吃大肉包子了。
“珞安,過來,”珞安開心的過來站在阿姐麵前,寶藍色的外袍不大不小剛剛合適,襯得小家夥格外精神,珞枝給他把微皺的袍角理平整,讓他帶著阿樹去挖蚯蚓給雞鴨吃,自己去了灶房開始做早飯。
昨天珞安和阿樹就嚷著要吃大肉包,珞枝索性多做了一些,除了給張屠夫送的,留下的自家吃個過癮。
穆瑩得了新衣服,說是拿迴家給阿娘瞧瞧,居然連早飯都不吃就迴家去了,果然,不管什麽年代,女人愛美這一點是通病,曆經萬千歲月的長河也改不了了。
老爺子把花生搬出來曬在院子裏,趁著太陽大,曬幹了好收倉。
“今天我去砍柴,珞枝,你給我打包幾個肉包帶上,今兒中午我就不迴來吃飯了,來來迴迴的誤功夫,”秋天晚上天氣一天比一天涼,老爺子想盡量多存些柴,一家人過冬可要不少的柴呢!這是大事,耽誤不得。
</p>
“第一次,咱先做六十六斤的吧。圖個吉利,六六大順”珞枝道,“後天就是鎮上的集,咱現在開始做正好來得及。”
“對。”大家一致讚同。
大人們商量了一會,就稱出七十斤花生來,先進行挑選,將那些壞的、癟粒的都挑了出去,隻留下顆粒飽滿的。穆四叔和穆家安就拿大木盆,裝了水,將花生倒進去,穆四嬸、穆瑩、珞枝都將袖子摞的高高的,開始洗花生,要將花生外皮上沾的泥土和雜質都清洗幹淨。
人多力量大,大家輪換著搓洗, 一連換了三四次水,花生才洗幹淨了。
然後,就是用作料泡花生入味,這是最關鍵的步驟了。
珞枝過來之前早就在家配好了鹵料包,用幹淨紗布縫了簡易布袋兜著,現在直接扔進去就行,這鹵煮花生要浸泡一整天才夠入味,現在暫且可以不用管它。
穆四嬸閑不住,趁著有時間,她拿出一匹細白棉布,開始給珞枝一家人納千層底鞋底。
說道千層底布鞋,珞枝想到前世過去老北京人有句口頭禪: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這裏說的“腳踩內聯升”,就是說能夠穿上內聯升做的布鞋,對身份是一種炫耀。另外,北京的步瀛齋、同升和也都是北京賣千層底布鞋的老字號,他們用料嚴格標準,做工極其考究,到這些店都可以選購到傳承百年工藝的純手工千層底布鞋。珞枝前世去北京旅遊時買過同升的布鞋,近千大洋一雙,當時肉疼得她不行,現在穿到這古代,倒真真正正穿上全手工做的原汁原味千層底布鞋了。
珞枝心想著,這求人求得一時,求不得一世,自己還是得學會做鞋,縫衣。穆四嬸在這兩個方麵自在娘家做閨女時就都很出色,珞枝想學,她當下就滿口答應,在古代這裁衣做鞋可是考究女孩子會不會持家有道的有力標準之一,珞枝沒有娘教,穆四嬸很樂意帶她一起做。
穆四嬸溫言細語開始一步步教珞枝,穆瑩已經會做繡鞋的基本步驟,隻是手法還不熟練,也陪在一旁學習。
千層底即為千層底布鞋,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層疊起納製而成,取其形象得名。
這納鞋底的第一步就是製袼褙。穆四嬸把細白棉布用白麵熬煮出的漿糊一層層拿豬/毛刷粘貼在一起,刷一層漿糊貼一層布,貼至一點五毫米左右,烘幹成布板,俗稱“打袼褙”。這袼褙必須用好的純棉白布打成,堅決不用麻質、絲質和紅布打袼褙。
麻質和絲質質地不吸汗,不透氣。至於紅布不能納鞋底,是大家的一種迷信,怕穿紅布底子走路招來不幹淨的東西。
穆四嬸演示一遍後,就讓珞枝上手做,別看她人小,手卻很巧,加上常做家事,手上有股柔勁,除了開始有點不熟練,到後麵已經粘的很有模有樣了,喜得穆四嬸直說她天生是個會持家過日子的姑娘,珞枝聽見她這麽一句評語,囧得淚流滿麵。
三個女人直刷得手臂發酸,才算完事兒。在等布板幹的時候,穆四嬸把做鞋的工序細細說給珞枝、穆瑩二人聽。
打袼褙是納鞋底的第一步,接下來切底、包邊、粘合、圈底、納底、槌底等工序。千層底布鞋的做工複雜,工序繁縟,技藝高深,難度大,耗時長,而且對做鞋的人手藝要求嚴格,每雙鞋的製作都要經過剪裁底樣、填製千層底、納底切底邊、剪裁鞋梆、緔鞋、楦鞋、子修抹邊、試腳等近幾十道工序,製作一雙舒適合腳的鞋往往要花上四五天的工夫。
珞枝一下拿了二十幾雙鞋的鞋麵,可想而知穆四嬸的活計多得不行。珞枝打定主意一定要盡快學會,這樣就可以自己抽空閑的時間做,不要總麻煩穆四嬸。
晚上天氣好,涼風習習,做好的布板不能馬上就用,要放在大太陽地下曬個三天,曬幹了,曬透了,布板變硬了才可以揭下來作為半成品用。
說好明天得空過來繼續學著做鞋麵,珞枝一家就相伴著迴了家,穆瑩自是跟著珞枝一起。
穆四叔穆四嬸兩口子都樂意她和珞枝作伴,親相,珞枝這孩子聰慧,有顆七竅玲瓏心,和她在一起穆瑩都變得懂事了一些。
迴到家,老爺子把珞枝要的雞鴨毛放到後罩房敞開晾著,珞枝進灶房燒火熱水。
一家人進行了七洗:洗澡,洗臉,洗頭,洗牙牙,洗白白,洗香香,洗衣服。珞枝每天睡覺前一定要刷牙,不然睡不著。
珞安跟著阿姐也養成了好習慣,兩人雖然經常被柳枝刷到牙齒疼或者牙齦出血,可還是天天堅持下來。
今天的七洗都是為了穿新衣,終於一家人不用穿麻衣粗布了,都換上了細白棉布做的貼身穿的精致小衣,特別柔軟舒適,珞安更是開心得在床鋪上直打滾兒,一個勁說好舒服,一點兒都不紮人。
珞枝自來不是小氣人,她打開櫃子,按著穆瑩的喜好,送了兩套外衫和襦裙給她,小衣上次珞枝送了一匹細白棉布給她家,足夠一家四口做小衣的,就沒送。
“珞枝,這,這真的送給我嗎?”穆瑩睜大眼睛驚詫的問道,不可置信的看著珞枝。
珞枝穿著月白色的寢衣,在瑩瑩月光清輝下顯得一張臉又細又白,把穆瑩都看直了眼。
“當然是給你的,怎麽,你不喜歡啊!不喜歡那我就收迴來自己穿。”說著逗她作勢要拿走。
穆瑩一下子從床上站起來,把衣裙舉得高高的,開心大笑道:“我有新衣服了。說了給我就是我的,你別想再拿迴去。哎,珞枝,你對我可真好!”
到後麵這丫頭又哭又笑的,差點把隔壁老爺子吵醒,珞枝連忙讓她小聲點,兩人在床上笑成了一團。
第二天早上起來,穆老爺子三個老少爺們各自都換上了新的外衫褲子,精氣神自是大不同。
這段時間珞枝天天用心做的好菜好飯總算沒白費,大家臉上的菜色蠟黃沒了,都透著一股子亮光,再把這新衣裳一穿,嘿,都像老爺、小少爺了。
珞枝還不是很會穿古代的衣裳,穆瑩笑她笨手笨腳,在一旁搭手幫著珞枝穿好後,抬頭一看珞枝,整個人怔住了。
一身淺藍色長裙,上麵繡有點點玫瑰。外罩玫瑰紅柔紗外衫,纖細的腰上係一條純淨色腰帶。上麵鑲了幾顆小小玉珠,好看又不失大雅。珞枝隨手挽的一個簡簡單單的發髻上插一支木簪子,古樸中帶著雅致。一張白白淨淨的臉上好看的雙眸鑲嵌在上麵,眉毛恰到好處的彎曲著,兩片小小的紅唇與皮膚的白色,更顯分明。一對小酒窩均勻的分布在臉頰兩側,淺淺一笑,酒窩在臉頰若隱若現,可愛如天仙。
這樣清清淺淺的裝束,樸素卻不失美觀,清新而又不失大雅,這樣的珞枝比穆瑩見過的所有人都要好看。
“你傻呆呆的看著我幹嘛?我這樣穿是不是很奇怪?要不我換一身?”珞枝說道,對於古代衣裳她的審美觀還在培養中,這襦裙高穿也讓她頗不適應。
“千萬不要換,太美了。沒想到這麽簡簡單單的衣物穿在你身上這麽好看,珞枝,你真是個小美人兒,”穆瑩給她整理一下腰帶,又給她把裙擺理了理,兩人手牽著手出了房門。
珞枝出現在自家院裏,鎮住了老少爺們三人。俗話說得好,佛靠金裝人靠衣裝,以前珞枝一天到晚穿著灰撲撲的麻衣麻褲,頂著兩個歪來倒去的發髻,從來沒有做過精致女孩打扮,今兒這樣一收拾,方才露出她女兒本色。
阿樹直瞪瞪的看著珞枝半天沒迴過神,老爺子咳嗽兩聲他還是沒反應,被穆老爺子直接上手一巴掌拍醒,男女大防不由得老爺子不注意。
被打的阿樹一點兒都不生氣,張口嘴對珞枝說道:“好……看,吃……包。”
珞枝……
珞枝秒懂了,這家夥餓了,想吃大肉包子了。
“珞安,過來,”珞安開心的過來站在阿姐麵前,寶藍色的外袍不大不小剛剛合適,襯得小家夥格外精神,珞枝給他把微皺的袍角理平整,讓他帶著阿樹去挖蚯蚓給雞鴨吃,自己去了灶房開始做早飯。
昨天珞安和阿樹就嚷著要吃大肉包,珞枝索性多做了一些,除了給張屠夫送的,留下的自家吃個過癮。
穆瑩得了新衣服,說是拿迴家給阿娘瞧瞧,居然連早飯都不吃就迴家去了,果然,不管什麽年代,女人愛美這一點是通病,曆經萬千歲月的長河也改不了了。
老爺子把花生搬出來曬在院子裏,趁著太陽大,曬幹了好收倉。
“今天我去砍柴,珞枝,你給我打包幾個肉包帶上,今兒中午我就不迴來吃飯了,來來迴迴的誤功夫,”秋天晚上天氣一天比一天涼,老爺子想盡量多存些柴,一家人過冬可要不少的柴呢!這是大事,耽誤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