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分班
重生:小目標把我爸培養成王健林 作者:三影錦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奕辰內心再迫切,但近一個月的時間下來,繁重的學習任務重複而單調,根本觸發不了隨機目標,僅僅將積分累積了1500分。
等到月底,隨機目標終於觸發了。
隨機目標:考取班級第一,獎勵積分1000分。
5月底的月考如期而至,陳奕辰這段時間為了驗證係統的刷分效果,為了讓這次考試取得滿意的成績,他“兩眼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當公布成績的那一刻,陳奕辰再次以952分的成績在平行班獲得了第一名,並且在高一年級排第99名。被係統評價為“良好”,獲得3000分的獎勵。
對於能夠獲得三倍暴擊積分的獎勵,陳奕辰感到非常滿意。顯然,除了天賦之外,通過努力也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在這次考試圓滿結束後,班主任魏老師召集了全班同學,鄭重其事地將關於文理科分班的相關事宜詳細地告知了大家。
魏老師在會上詳細解釋了文理科分班的意義,強調了選擇文理科對未來學習方向的重要性,並提醒同學們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來做出決定。
他指出,選擇文理科不僅會影響未來的學習內容,還可能對未來的大學專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魏老師還特別強調了選擇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跟風,而是要認真思考自己的興趣所在,結合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他鼓勵同學們多與家長、老師和同學交流,聽取不同的意見,但最終的決定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內心來做出。
當魏老師看到陳奕辰選擇文科後,他感到十分的失落,仿覺得自己的愛徒離他而去了。
在那之後,魏老師曾經多次找過陳奕辰。魏老師一直抱有強烈的期望,希望陳奕辰能夠選擇理科方向,因為他深知陳奕辰在理科領域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巨大的潛力。
魏老師分析,陳奕辰在這次考試中,理科方麵的成績相當出色,分數高達278分,而相比之下,他在文科方麵的成績隻有251分。
陳奕辰在這一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班主任對他的特別關注和殷切期望。然而,盡管如此,陳奕辰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心中有著明確的目標。
就目前的分數來看,對於同一所大學,文科的錄取分數線比理科低了大約30分,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差距更大。
魏老師知道自己實在是不能勸動陳奕辰,畢竟他也有自己的興趣和追求,他隻能盡力提供指導和建議,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陳奕辰自己手中。
對於陳奕辰決定選擇文科這件事情,溫可人是清楚的,而且和作為美術生的段思思一起選擇了文科。
然而,像趙愷這樣的好友,他們卻感到十分糾結。
一方麵,他們希望能夠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在同一個班級裏共同學習,享受那種親密無間的友誼和互相支持的氛圍;另一方麵,他們又聽從了來自老師和家長的建議,認為選擇“數理化”這些科目會更有前途,更有利於未來的發展。
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掙紮,讓他們在做決定時顯得猶豫不決。
對於陳奕辰選擇了文科,班上的許多同學都感到非常驚訝,甚至難以置信。
他們認為,陳奕辰作為班上的第一名,成績優異,分數高得驚人,理應選擇理科才對。
然而,在當今的學生群體中,確實存在著一種普遍的局限性思維,認為隻有選擇理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優勢。
這種思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學生們的選擇,使他們忽視了文科的重要性。
然而,陳奕辰正是出於對自身興趣和未來發展的深思熟慮,他認為文科更適合自己的長遠規劃,並沒有被傳統的思維模式所束縛。
在高一18班,大約有十幾名學生決定選擇文科方向,其中包括陳奕辰、溫可人、段思思以及以方敏為代表的四名體育特長生,他們中隻有方敏是女生,另外3名都是男生。
此外,還有幾名學生確實對文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也選擇了文科方向。
今年一中的高考升學率超過了72%,一本率不足30%,而重本率也不足10%,清本大學也沒有一個。
這也確實說明了他們小鎮對於教育資源的匱乏。
林嵐所就讀的二中升學率剛剛達到50%,這與全國的平均升學率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的升學率統計不僅包括了普通高中的錄取,還包括了林嵐考取的大專院校在內。
因此,每年高考結束後,都會有一半的高考生麵臨落榜的現實,他們將無法繼續讀書深造,不得不進入社會開始打工生涯。
而類似像林洋的四中,升學率不到30%的高中也是大有所在的。
到了後世,通過國家政策對於這些落後資源或地區的幫扶,以及對大學的相關擴招政策,包括逐年降低的出生人口比率,全國的高考升學率將突破70%。
隨著今年高三學子的離校,時間來到了6月中旬,一中在對所有文科班的學生進行整合後,重新進行了分班。
這次分班將學生分為了六個文科班,其中包括兩個被稱為火箭班和4個平行班。
這些火箭班不僅匯集了優秀的學生,還配備了最優秀的師資力量,旨在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幫助他們在文科領域取得更好的成績。
陳奕辰所在的文科2班剛好有溫可人、段思思和方敏在內的幾名體育生,還包括一名叫陳盼盼的女生,他們的成績基本上能確保本科錄取。
而孫茜茜一直希望和陳奕辰同班的夢想並沒有實現,她被分派到文科1班了,現在小姨文慧芳已經晉升為江城市教育局宣傳辦的主任,她的嚴格家教不允許自己任意妄為調換班級。
陳奕辰在文科2班的班主任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中年女教師,她姓劉,教語文,對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十分關心。
在分班後的第一天,劉老師就給學生們強調了文科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要對文科充滿信心。
她告訴學生們,文科不僅僅是學習曆史、政治和文學,更重要的是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這些能力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是極其寶貴的。
在新班級裏,或許都是從高一18班而來,陳奕辰和溫可人、段思思以及方敏等人的關係也更為親密一些。
他們坐在一起並經常一起討論學習上的問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與此同時,孫茜茜在文科1班也逐漸適應了新的學習環境。
等到月底,隨機目標終於觸發了。
隨機目標:考取班級第一,獎勵積分1000分。
5月底的月考如期而至,陳奕辰這段時間為了驗證係統的刷分效果,為了讓這次考試取得滿意的成績,他“兩眼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當公布成績的那一刻,陳奕辰再次以952分的成績在平行班獲得了第一名,並且在高一年級排第99名。被係統評價為“良好”,獲得3000分的獎勵。
對於能夠獲得三倍暴擊積分的獎勵,陳奕辰感到非常滿意。顯然,除了天賦之外,通過努力也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在這次考試圓滿結束後,班主任魏老師召集了全班同學,鄭重其事地將關於文理科分班的相關事宜詳細地告知了大家。
魏老師在會上詳細解釋了文理科分班的意義,強調了選擇文理科對未來學習方向的重要性,並提醒同學們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來做出決定。
他指出,選擇文理科不僅會影響未來的學習內容,還可能對未來的大學專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魏老師還特別強調了選擇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跟風,而是要認真思考自己的興趣所在,結合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他鼓勵同學們多與家長、老師和同學交流,聽取不同的意見,但最終的決定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內心來做出。
當魏老師看到陳奕辰選擇文科後,他感到十分的失落,仿覺得自己的愛徒離他而去了。
在那之後,魏老師曾經多次找過陳奕辰。魏老師一直抱有強烈的期望,希望陳奕辰能夠選擇理科方向,因為他深知陳奕辰在理科領域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巨大的潛力。
魏老師分析,陳奕辰在這次考試中,理科方麵的成績相當出色,分數高達278分,而相比之下,他在文科方麵的成績隻有251分。
陳奕辰在這一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班主任對他的特別關注和殷切期望。然而,盡管如此,陳奕辰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心中有著明確的目標。
就目前的分數來看,對於同一所大學,文科的錄取分數線比理科低了大約30分,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差距更大。
魏老師知道自己實在是不能勸動陳奕辰,畢竟他也有自己的興趣和追求,他隻能盡力提供指導和建議,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陳奕辰自己手中。
對於陳奕辰決定選擇文科這件事情,溫可人是清楚的,而且和作為美術生的段思思一起選擇了文科。
然而,像趙愷這樣的好友,他們卻感到十分糾結。
一方麵,他們希望能夠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在同一個班級裏共同學習,享受那種親密無間的友誼和互相支持的氛圍;另一方麵,他們又聽從了來自老師和家長的建議,認為選擇“數理化”這些科目會更有前途,更有利於未來的發展。
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掙紮,讓他們在做決定時顯得猶豫不決。
對於陳奕辰選擇了文科,班上的許多同學都感到非常驚訝,甚至難以置信。
他們認為,陳奕辰作為班上的第一名,成績優異,分數高得驚人,理應選擇理科才對。
然而,在當今的學生群體中,確實存在著一種普遍的局限性思維,認為隻有選擇理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優勢。
這種思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學生們的選擇,使他們忽視了文科的重要性。
然而,陳奕辰正是出於對自身興趣和未來發展的深思熟慮,他認為文科更適合自己的長遠規劃,並沒有被傳統的思維模式所束縛。
在高一18班,大約有十幾名學生決定選擇文科方向,其中包括陳奕辰、溫可人、段思思以及以方敏為代表的四名體育特長生,他們中隻有方敏是女生,另外3名都是男生。
此外,還有幾名學生確實對文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也選擇了文科方向。
今年一中的高考升學率超過了72%,一本率不足30%,而重本率也不足10%,清本大學也沒有一個。
這也確實說明了他們小鎮對於教育資源的匱乏。
林嵐所就讀的二中升學率剛剛達到50%,這與全國的平均升學率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的升學率統計不僅包括了普通高中的錄取,還包括了林嵐考取的大專院校在內。
因此,每年高考結束後,都會有一半的高考生麵臨落榜的現實,他們將無法繼續讀書深造,不得不進入社會開始打工生涯。
而類似像林洋的四中,升學率不到30%的高中也是大有所在的。
到了後世,通過國家政策對於這些落後資源或地區的幫扶,以及對大學的相關擴招政策,包括逐年降低的出生人口比率,全國的高考升學率將突破70%。
隨著今年高三學子的離校,時間來到了6月中旬,一中在對所有文科班的學生進行整合後,重新進行了分班。
這次分班將學生分為了六個文科班,其中包括兩個被稱為火箭班和4個平行班。
這些火箭班不僅匯集了優秀的學生,還配備了最優秀的師資力量,旨在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幫助他們在文科領域取得更好的成績。
陳奕辰所在的文科2班剛好有溫可人、段思思和方敏在內的幾名體育生,還包括一名叫陳盼盼的女生,他們的成績基本上能確保本科錄取。
而孫茜茜一直希望和陳奕辰同班的夢想並沒有實現,她被分派到文科1班了,現在小姨文慧芳已經晉升為江城市教育局宣傳辦的主任,她的嚴格家教不允許自己任意妄為調換班級。
陳奕辰在文科2班的班主任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中年女教師,她姓劉,教語文,對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十分關心。
在分班後的第一天,劉老師就給學生們強調了文科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要對文科充滿信心。
她告訴學生們,文科不僅僅是學習曆史、政治和文學,更重要的是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這些能力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是極其寶貴的。
在新班級裏,或許都是從高一18班而來,陳奕辰和溫可人、段思思以及方敏等人的關係也更為親密一些。
他們坐在一起並經常一起討論學習上的問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與此同時,孫茜茜在文科1班也逐漸適應了新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