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這門既融合了自然科學之嚴謹,又蘊含人文社科之廣博的學科,時常讓人困惑於其歸屬的學科領域。


    盡管它更多地以理性思維和數據分析見長,探討著地球的自然現象、環境變遷及人類活動的空間分布,卻往往被歸類於文科範疇,這或許與地理學科中豐富的人文曆史背景和空間感知能力的培養密切相關。


    陳奕辰地理老師姓汪,一個對地理充滿無限熱愛的教育者,他總是能用最生動的語言,將複雜的地理現象變得通俗易懂。


    在講解地球的自轉與公轉時,他不僅僅局限於書本上的理論,而是借助了地球儀和多媒體設備,讓同學們們直觀地看到地球是如何在太空中旋轉,以及這種旋轉如何影響了我們的晝夜更替和四季變化。


    可惜當時陳奕辰因地理考試需要背誦記憶的點太多,最終選擇了理科學習。


    其實交不交代音樂和美術老師都無所謂的。雖然每周都安排了課程,但所有的上課量還達不到5、6節課。


    在這個看似繁忙卻又略顯單調的高中校園生活中,音樂和美術課往往成為了學生們心中那片未被完全觸及的綠洲。陳奕辰坐在教室的角落裏,目光偶爾掠過窗外飄過的白雲,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漣漪。他迴憶起自己與這兩門課程的點滴交集,心中五味雜陳。


    其實,細細品味,音樂和美術課的存在,遠非“無所謂”那般簡單。它們如同校園生活中的調味劑,為緊張的學習生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然而,在現實的框架下,這兩門課程的地位卻顯得頗為尷尬。盡管每周的課程表上都赫然列著它們的名字,但真正的上課時間卻如同稀世珍寶,難以尋覓。


    陳奕辰的記憶中,美術與音樂課似乎總是被各種突如其來的考試、作業或是其他活動所打斷。


    每當他滿懷期待地翻開課表,準備迎接一場藝術的盛宴時,卻往往被一紙通知打得措手不及。於是,這兩門課程便成了他心中那個永遠無法圓滿的遺憾。


    更令陳奕辰感到無奈的是,即便是在那些少得可憐的上課時間裏,他也未能真正領略到音樂和美術的魅力。


    美術課上,老師匆匆講解完幾筆簡單的繪畫技巧後,便任由學生們自由發揮。然而,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這所謂的“自由發揮”卻成了一種煎熬,往往都在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


    至於音樂課,則更像是一場沒有指揮的交響樂。學生們或低頭玩手機,或交頭接耳,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而老師的講解則如同耳邊風一般,轉瞬即逝。


    在這樣的環境下,陳奕辰對美術和音樂老師的印象自然也是模糊不清的。他記不得他們的名字,記不起他們的麵容。


    在他陳奕辰的記憶中,這兩門課程仿佛就是兩個模糊的影子,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卻始終無法成為他心中那個不可或缺的存在。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音樂和美術課本身沒有價值。相反,它們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創新思維以及人文素養等方麵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隻是在這個以應試教育為主導的時代背景下,它們的地位被無情地邊緣化了。


    據統計,國內許多學校都存在類似的問題。由於升學壓力巨大,學生們往往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主科的學習中,而忽視了藝術和體育等副科的重要性。


    這種現象不僅導致了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也嚴重製約了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麵發展。


    九月的尾聲,帶著初秋的涼爽與一絲緊張的氣息,學校為高一年級的學子們精心策劃了一場全麵而細致的摸底考試。


    這不僅僅是對學生們知識掌握程度的一次檢驗,更是他們踏入高中學習新階段後,首次正式亮劍的戰場。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學生們尚未被文理分科的界限所劃分,他們需要全麵展示自己的才華與努力,總分高達1050分的考試,無疑是對他們綜合能力的一次大考。


    三大主科——語文、數學、英語,每門都占據著150分的重要位置,對於陳奕辰來說,這些是他一直以來都未曾放鬆過的領域。


    他深知,堅實的基礎是攀登高峰的基石,因此,他在暑假期間不僅複習了舊知識,還提前預習了新學期的課程內容。


    文理兩科都是300分,陳奕辰同樣沒有掉以輕心。在未來的學習中,無論是選擇文科還是理科,都需要有紮實的基礎和廣泛的知識儲備。


    因此,在暑假期間,陳奕辰深入研究了曆史、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通過查閱資料、觀看紀錄片等方式,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同時,他也對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科目進行了係統的學習,通過實驗操作和理論探討,加深了對這些學科的理解。


    陳奕辰深知,這場考試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考驗,更是對他整個暑假努力成果的一次全麵展示。他認真地審題、答題,每一個步驟都顯得那麽從容不迫、遊刃有餘。


    國慶節假期結束後,再公布成績。


    國慶節前夕,高中校園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特殊的氛圍,那是一種對即將來臨的長假的期待與興奮交織的情感。盡管按照規定,這個國慶節假期,高中學子們僅能享受到短短的三天假期,但這並沒有減少他們對家的渴望和對放鬆時光的向往。


    隨著30號下午最後一場考試的鍾聲響起,一中這所曆史悠久的校園裏瞬間變得沸騰起來。學生們紛紛收拾起書包,臉上洋溢著考試結束的輕鬆與愉悅。


    而此時此刻,一中那莊重而威嚴的大門口,早已被一片人海所淹沒。家長們或站或坐,或踱步張望,他們的目光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急切地尋找著那個熟悉的身影。


    隨著時間的推移,校門口的人流開始緩緩湧動。


    學生們一個接一個地走出校門,他們或三三兩兩地結伴而行,或獨自一人匆匆趕路。


    但無論怎樣,當他們看到人群中那個熟悉的身影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不過,像陳奕辰這種離家比較近的,直接登上自行車,迴家就ok了。


    過來接的家長,普遍都是家裏離學校比較遠的鎮上周邊的鄉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小目標把我爸培養成王健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影錦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影錦繡並收藏重生:小目標把我爸培養成王健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