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攻取全浙(上)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
廣信城中的五六萬百姓,又恢複了他們一日兩餐和油鹽醬醋茶的生活。
在這個戰亂年月,大家的日子雖然過得緊巴巴的,總算還能果腹;男人們終日辛勞,尚有碎銀幾錢,養活家中那幾張嘴,比起被屠戮殆盡的饒州、玉山等地的百姓,他們要幸運的多,人終究還是要活著才有希望啊。
隻是許多百姓在結束了一天的辛勞之後,心中總掛念著城外那一萬八千多座新墳,即使囊中羞澀,也要打個二兩穀酒,前去祭奠一番。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金烏西下,在三五成群前來祭拜的百姓之中,一個膀大腰圓的高個兒黑臉糙漢,尤為惹人目光。
他一身尋常圓領綠布外罩,腳上卻蹬著白底黑麵官靴,神色間不怒自威,種種細節昭示著他的身份,非尋常人家。
史介的手中亦提著一壺新沽的穀酒,他在一座小黃土包前,已經佇立良久。
由他親手栽下的兩棵青鬆幼苗,在墳旁隨風擺動枝丫,給這荒涼的陵園平添一絲生氣。
在小墳包前,樹立著一塊簡易的黃材墓碑,上書一行碑文:“故明武德將軍鬥牛軍指揮使同知吳畋之墓”。
吳畋將軍的忠軀,早在梅花軍陣被破之時,就已經同其他陣亡將士一同化為灰燼,裏麵葬的不過是他的衣冠而已。
但縱使僅留有一座衣冠塚,也好過孤墳野鬼。
“老吳啊,哥哥帶著酒來看你了,你這老小子平常不是最饞這口嗎?可惜自從入了大帥帳下後,軍中禁令森嚴,咱兩少有飲酒機會。不過今天大帥特批我可以喝一盅,你小子,速速與我來飲。”
迴應史介的卻隻有一行飛過的征雁,吱呀吱呀的鳴叫。
”老吳你快起來啊......”
情到深處,殺賊藏首於軍帳,冷酷如史介,亦淚灑墳前。
黃土青鬆,實所共鑒。
“沒想到殺人如麻的史將軍,也是性情中人呀。”
一襲白衣的張若淳,不知何時出現在了身後。
他見史介沉默不言,輕歎一聲,隨即從身側小廝手中接過一壺新酒,朝著一萬八千多座殉國將士的墳塋,一灑而空。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史將軍請節哀,等我們完成興複大業,再來墳前告慰吳將軍也不遲。”,張若淳如是勸慰道。
史介以袖掩麵,拱手而曰:“張大人有心了,史某都曉得,一切以大局為重。”
沉默半響,他又低語道:“其實老吳也算有個歸宿了,天下亂了這麽多年,多少忠魂埋骨他鄉?多少弟兄到死連座墳都沒有,他還能有袍澤百姓前來祭奠,都算是他老小子上輩子積累了福分。”
張若淳聞言,這才放心。
隨後他又瞥見史介堂堂猛士卻眼睛發紅,有心打趣,但又覺不妥,隻好看向天空,自言自語道:“今兒個,怕是刮西北風了,風兒可真大哩”。
史介揉了揉眼睛,接著話茬說道:“我就說是西北風呢,咋恁大呢,眼睛都給迷住了。”
張若淳也不住附和,他一攬史介的肩膀,半點文官風度也無。一邊吹噓著自己在廣信守衛戰中的風采,一邊大步流星的與史介一同折返府城,卻把身後小廝一張小臉憋得通紅。
......
大明隆武元年七月,楚國公親率大軍,圍攻進犯廣信之南征清軍,清軍因輕敵冒進招致大敗,此役自征南大將軍博洛以下三萬餘人,盡數授首;明軍俘獲滿蒙漢兵共計八千餘人,戰馬五千匹、騾驢一萬頭,其餘糧草豆料等物資無算。
從甲申國難以來,大明王朝接連喪師失地,短短半年之間,北國風光、半壁江山,盡喪敵手。到後來,連南京也沒保住,數十萬明軍望風影降,弘光皇帝都被俘虜至北京殉難,其局勢危如累卵。
可今天,在這信江之畔、廣信城下,敵我局勢竟至於一變,而為清軍葬身之地。此役實乃數十年來,明軍少有之大勝!
登時,那個無懼刀劍風霜的青年統帥身上,綻放了耀眼的光芒,成為了將士們心目中的軍神。
彈指間,數萬清軍灰飛煙滅。孫稷俠神威,名動四方!
明軍雖然取得了南線大戰的勝利,但其北線危局仍然尚未解除,現在還遠沒有到可以慶祝的時候。而為應對戰局,孫稷俠打算給清軍來一招圍魏救趙,攻取全浙,威逼江南!
明軍此時攻打浙江,不僅是因為南征清軍覆滅後,浙江兵力空虛,更重要的是為策應北線戰場,分擔李定國部的壓力而去。一旦取下浙江,那麽滿清的江南之地,就有腹心之患。因此孫稷俠當即決定攻入浙江,收複杭州。
從江西入浙江,無非兩條路。第一條是從婺源,經徽州入餘杭,威脅杭州;第二條路則是從上饒,攻入衢州,再取重鎮金華,之後明軍可以北上諸暨、富陽,兵臨杭州。
浙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勢,第一條路雖然距離杭州直線更近,但這條路山高林密、道路狹窄,根本不適宜大軍通行。特別是對於現在裝備了大量火炮的孫家軍而言,若是走這條路,在山中小路遭遇清軍埋伏,招致損失,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第二條路雖然距離杭州更遠、更繞,而且途中城池眾多,行軍費時費力,但好在沿途都是官道,有利於大軍通行,實為良選。
孫稷俠在廣信府衙召開軍議後,最終決定選擇了第二條路,進擊浙江。
隆武元年七月十五日,明軍將士們在廣信經過短暫休整之後,向浙江清軍發起了大規模反擊,孫稷俠親率六萬明軍精銳,全師北進。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抵抗,節約時間,孫稷俠以大明朝楚國公、大都督府都督之身份,曉諭全浙。
“凡兵到之日,無論官將,即刻反正歸明者,不問罪過,一律原職留任;若膽敢為虎作倀,執迷不悟者,夷滅全族。”
博洛大軍的覆滅本就讓浙江清軍惶恐不安,此時孫稷俠的諭令隨著戰報傳入各地後,浙江霎時像一鍋煮開了的沸水一般,各州各府無不沸騰。
廣信城中的五六萬百姓,又恢複了他們一日兩餐和油鹽醬醋茶的生活。
在這個戰亂年月,大家的日子雖然過得緊巴巴的,總算還能果腹;男人們終日辛勞,尚有碎銀幾錢,養活家中那幾張嘴,比起被屠戮殆盡的饒州、玉山等地的百姓,他們要幸運的多,人終究還是要活著才有希望啊。
隻是許多百姓在結束了一天的辛勞之後,心中總掛念著城外那一萬八千多座新墳,即使囊中羞澀,也要打個二兩穀酒,前去祭奠一番。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金烏西下,在三五成群前來祭拜的百姓之中,一個膀大腰圓的高個兒黑臉糙漢,尤為惹人目光。
他一身尋常圓領綠布外罩,腳上卻蹬著白底黑麵官靴,神色間不怒自威,種種細節昭示著他的身份,非尋常人家。
史介的手中亦提著一壺新沽的穀酒,他在一座小黃土包前,已經佇立良久。
由他親手栽下的兩棵青鬆幼苗,在墳旁隨風擺動枝丫,給這荒涼的陵園平添一絲生氣。
在小墳包前,樹立著一塊簡易的黃材墓碑,上書一行碑文:“故明武德將軍鬥牛軍指揮使同知吳畋之墓”。
吳畋將軍的忠軀,早在梅花軍陣被破之時,就已經同其他陣亡將士一同化為灰燼,裏麵葬的不過是他的衣冠而已。
但縱使僅留有一座衣冠塚,也好過孤墳野鬼。
“老吳啊,哥哥帶著酒來看你了,你這老小子平常不是最饞這口嗎?可惜自從入了大帥帳下後,軍中禁令森嚴,咱兩少有飲酒機會。不過今天大帥特批我可以喝一盅,你小子,速速與我來飲。”
迴應史介的卻隻有一行飛過的征雁,吱呀吱呀的鳴叫。
”老吳你快起來啊......”
情到深處,殺賊藏首於軍帳,冷酷如史介,亦淚灑墳前。
黃土青鬆,實所共鑒。
“沒想到殺人如麻的史將軍,也是性情中人呀。”
一襲白衣的張若淳,不知何時出現在了身後。
他見史介沉默不言,輕歎一聲,隨即從身側小廝手中接過一壺新酒,朝著一萬八千多座殉國將士的墳塋,一灑而空。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史將軍請節哀,等我們完成興複大業,再來墳前告慰吳將軍也不遲。”,張若淳如是勸慰道。
史介以袖掩麵,拱手而曰:“張大人有心了,史某都曉得,一切以大局為重。”
沉默半響,他又低語道:“其實老吳也算有個歸宿了,天下亂了這麽多年,多少忠魂埋骨他鄉?多少弟兄到死連座墳都沒有,他還能有袍澤百姓前來祭奠,都算是他老小子上輩子積累了福分。”
張若淳聞言,這才放心。
隨後他又瞥見史介堂堂猛士卻眼睛發紅,有心打趣,但又覺不妥,隻好看向天空,自言自語道:“今兒個,怕是刮西北風了,風兒可真大哩”。
史介揉了揉眼睛,接著話茬說道:“我就說是西北風呢,咋恁大呢,眼睛都給迷住了。”
張若淳也不住附和,他一攬史介的肩膀,半點文官風度也無。一邊吹噓著自己在廣信守衛戰中的風采,一邊大步流星的與史介一同折返府城,卻把身後小廝一張小臉憋得通紅。
......
大明隆武元年七月,楚國公親率大軍,圍攻進犯廣信之南征清軍,清軍因輕敵冒進招致大敗,此役自征南大將軍博洛以下三萬餘人,盡數授首;明軍俘獲滿蒙漢兵共計八千餘人,戰馬五千匹、騾驢一萬頭,其餘糧草豆料等物資無算。
從甲申國難以來,大明王朝接連喪師失地,短短半年之間,北國風光、半壁江山,盡喪敵手。到後來,連南京也沒保住,數十萬明軍望風影降,弘光皇帝都被俘虜至北京殉難,其局勢危如累卵。
可今天,在這信江之畔、廣信城下,敵我局勢竟至於一變,而為清軍葬身之地。此役實乃數十年來,明軍少有之大勝!
登時,那個無懼刀劍風霜的青年統帥身上,綻放了耀眼的光芒,成為了將士們心目中的軍神。
彈指間,數萬清軍灰飛煙滅。孫稷俠神威,名動四方!
明軍雖然取得了南線大戰的勝利,但其北線危局仍然尚未解除,現在還遠沒有到可以慶祝的時候。而為應對戰局,孫稷俠打算給清軍來一招圍魏救趙,攻取全浙,威逼江南!
明軍此時攻打浙江,不僅是因為南征清軍覆滅後,浙江兵力空虛,更重要的是為策應北線戰場,分擔李定國部的壓力而去。一旦取下浙江,那麽滿清的江南之地,就有腹心之患。因此孫稷俠當即決定攻入浙江,收複杭州。
從江西入浙江,無非兩條路。第一條是從婺源,經徽州入餘杭,威脅杭州;第二條路則是從上饒,攻入衢州,再取重鎮金華,之後明軍可以北上諸暨、富陽,兵臨杭州。
浙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勢,第一條路雖然距離杭州直線更近,但這條路山高林密、道路狹窄,根本不適宜大軍通行。特別是對於現在裝備了大量火炮的孫家軍而言,若是走這條路,在山中小路遭遇清軍埋伏,招致損失,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第二條路雖然距離杭州更遠、更繞,而且途中城池眾多,行軍費時費力,但好在沿途都是官道,有利於大軍通行,實為良選。
孫稷俠在廣信府衙召開軍議後,最終決定選擇了第二條路,進擊浙江。
隆武元年七月十五日,明軍將士們在廣信經過短暫休整之後,向浙江清軍發起了大規模反擊,孫稷俠親率六萬明軍精銳,全師北進。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抵抗,節約時間,孫稷俠以大明朝楚國公、大都督府都督之身份,曉諭全浙。
“凡兵到之日,無論官將,即刻反正歸明者,不問罪過,一律原職留任;若膽敢為虎作倀,執迷不悟者,夷滅全族。”
博洛大軍的覆滅本就讓浙江清軍惶恐不安,此時孫稷俠的諭令隨著戰報傳入各地後,浙江霎時像一鍋煮開了的沸水一般,各州各府無不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