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的信江水麵,一支龐大的水師船隊航行於上,在江岸兩側,還有鐵騎和連綿不絕的碟盔甲士們,正在朝上遊行軍。


    在船隊靠前位置,一艘懸掛有孫字大旗的四百料大船之上,孫稷俠於此長身而立,凜冽的江風吹起他的大紅披風,將雄姿一展無遺,在他的身後站立著杜懷仁、趙清淮、關星河、趙信等十數名水陸兩軍大將,隨時等候著他下達軍令。


    而隨著孫稷俠的威勢日盛,他身上的氣場也變得更為微妙,讓人一見便生敬畏之心,這種心態在剛加入孫家軍集團的贛軍將士身上,尤為突出。


    這種敬畏,不僅來自於下位者對於上位者權勢的本能畏懼,更多的是對孫稷俠敢於同滿清兩線作戰,力挽大廈於將傾的敬重之情。


    孫稷俠卻對自己身上的這種氣場變化毫無知覺,他現在心中想的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殺傷廣信城下之清軍。


    為了盡量延遲清軍知曉他率軍來援的消息,孫稷俠甚至連李昭都沒有提前告訴。


    但他也知道這麽龐大的隊伍行軍,不可能會有絕對的保密,果然剛剛便有踏白軍前哨部隊,與清軍探馬接戰的消息傳來,孫稷俠便知行蹤已被清軍探知。


    在此之下,他索性也不隱藏行蹤,讓全軍將士全速前進,直抵廣信。


    為了這次南線決戰,孫稷俠可謂是煞費苦心,調集了手頭上全部能動彈的兵力,都投入進了南線,除了孫家軍本部,贛軍和鄱陽湖水師都被他調來參戰了。


    兵力不可能憑空產生,一處增兵,另一處就要減兵。現在南線雲集了八萬明軍,而北線李定國部就要麵臨巨大的軍事壓力。


    洪承疇、多鐸可以輸個十迴八迴,但他孫稷俠卻連一迴都輸不起!


    大軍行至信江上遊黃金埠時,孫稷俠下令全軍整備武裝,水師將所運載的神鴉軍火炮彈藥全部卸載上岸,各軍將官各迴本部,準備作戰。


    待一切準備就緒後,明軍水陸兩軍繼續向廣信方向前進,而此時作為全軍前鋒的踏白軍已經到達了廣信城外。


    當踏白軍的日月軍旗飄揚在城外的黃土地上時,廣信城上爆發了激烈的歡唿聲,他們終於等到援軍了。而深諳孫家軍軍務的李昭、杜仕希和史介等一眾左軍高級將官們,心中更是清楚,踏白軍作為大帥元從,一直是形影不離的跟隨在楚國公身側。現在既然踏白軍出現在了城外,那麽證明一定是楚國公親征來了。


    這才是讓他們最為激動的事情,孫稷俠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軍神!


    踏白軍作為目前明軍唯一的建製騎兵,同時也是作為最精銳的特殊兵種,一直都是孫稷俠的心頭肉,輕易不舍得拿出來使用。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為了南線之戰的勝利,孫稷俠也管不了那麽多了,隻能將本錢悉數投入這場賭上了國運的大戰之中去。


    人人俱甲,且裝備了\"軟弓、長箭、快馬、輕刀\"四大利器的踏白軍,撞上征服了天下的滿洲八旗兵,會出現什麽樣的火花呢?


    數千匹高大的戰馬奔騰而來,它們那有力的馬蹄重重地踩踏在地麵之上,發出的聲響猶如陣陣驚雷炸響於天際,其勢之浩大令人瞠目結舌!每一次蹄子與大地的撞擊都仿佛能引起山搖地動,震耳欲聾的聲音如洶湧澎湃的波濤一般向四周滾滾擴散開來,整個天地間似乎都被這驚天動地的踢踏聲所填滿,讓人不禁為之膽寒。


    頭戴笠盔,身著精甲的武勇伯趙清淮,右手執祖輩傳下來的馬槊,左手不斷揮動馬鞭,催動戰馬疾馳。然後他領著踏白軍將士們,一馬當先的朝清軍大營而去,竟似要馬踏清營之狀,讓守衛轅門的清軍士卒們緊張不已,紛紛張弓搭箭,準備阻擊明軍騎兵。


    待到距離大營八十步左右之時,趙清淮吆喝一聲,一直跟隨在他身後的親兵,隨即從背上取下令旗,然後交叉揮舞,發出旗令。


    這個距離恰好是弓箭的射程臨界點,踏白軍的騎士們,如同洪水遇到頑石一般,一分為二的圍繞著清軍大營兩側交錯疾馳而過。


    更有軍中將官,領麾下兒郎取下軟弓,搭上長箭,向清營射去。


    明軍騎兵的軟弓相比於清軍的硬弓,射程更短,幾乎對營中的清軍造成不了什麽傷害。


    但是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博洛大軍南征以來,攻城拔寨,馬踏錢塘,攻滅魯藩政權數萬明軍,哪一件不是武功赫赫?現在居然被明軍騎兵堵在營門裏被射,真是豈有此理!


    廣信城上,擦亮眼睛拭目以待的明軍將士們,原以為會有一場精彩紛呈的騎兵對決,然而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清軍竟然罕見的避戰不出,這讓被清軍壓著打了十來天的左軍將士們,士氣高漲,原來他們也會有被關在家裏的這一天!


    這可真是有意思了,清軍被明軍如此欺辱,居然還能沉得住氣。


    趙清淮眼見清軍高掛免戰牌,心知引出清軍騎兵的目的未能達成,遂收攏兵馬後,返向了廣信城。


    隻是在離開前,心有不甘的趙清淮,立馬挽弓,將一發重箭射出,正中在了清軍的轅門之上,嗖嗖作響,將轅門後的十幾名清軍嚇得趴在了地上。


    見此情形,心情暢快至極的趙清淮,仰天大笑,馭馬而去。


    清軍大營內,正藍旗和鑲白旗的兩位梅勒額真,季什哈和朱瑪剌兩人對征南大將軍博洛作出的這一避戰決定,非常的不理解,認為其大損滿洲鐵騎的尊嚴。


    季什哈憤憤不平的道:\"大將軍,請讓末將率本部八旗子弟出戰,定為大將軍擊潰那股花架子一般的明軍騎兵。\"


    朱瑪剌也在身側不住的附和。


    確實,自滿清入關以來,從來隻有他們追著明軍打,哪有被明軍堵在家裏不敢出戰的,傳出去一定會被天下人恥笑。


    蒙八旗的固山額真巴音納和杭州總兵田雄訥訥不敢出聲,在真滿洲麵前,他們隻有低頭聽的份。


    博洛自然知道當麵的明軍騎兵雖然看似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隻要季什哈領正藍旗騎兵出戰,即使不能擊潰明軍騎兵,也一定能將這股明軍驅離清軍大營。


    但這除了能解一時之氣,並沒有什麽實際性的作用,還會暴露自己手上的實力。


    而現在明軍援軍到來,局勢變成了敵眾我寡,看似自己成了劣勢一方,但恰恰正是這種明麵上的兵力劣勢,讓他預感到攻破廣信的機會已經出現。


    他現在避戰不出之舉,並非畏戰,而是在等一個機會,一個可以一戰而定江西局勢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荔枝也上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荔枝也上火並收藏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