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張若淳守廣信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廣信城高約兩丈六,城牆上麵還加固了護欄、擋板,最前麵還修建了甕城,乃是督師黃道周專門為防禦江南、江北清軍入侵,而修建的一座大城,防禦等級較高,城牆上布置的守城器械和物資也比較充分,巨石、滾木、金汁、排矸和床弩這些軍械不在少數,唯一缺少的就是火炮了,蓋因此時贛軍軍需匱乏,火炮不足,故未在廣信配置火炮。
讓鳳廬兵們想象中的出城納降並沒有出現,相反,迎接他們的是一潑又一潑的箭雨。
隨著明軍鋪天蓋地射落下的箭雨,一瞬間,便有一百多個穿著棉甲的鳳廬兵們被箭雨射倒在地上哀嚎,當場斃命的還算好的。怕就怕被重傷倒地,一時之間又死不了,隻能在地上嚎叫,說不定還有可能被後麵衝鋒的袍澤踩中。
劉良佐的部隊可不像孫家軍那樣,還專門設置了醫營,配置了相應的金瘡藥等急救藥物進行救治,劉部官兵受傷了,即使被抬迴後方,也隻能看老天給不給活命了,命大的就自己熬過去,命不好的......那也隻能怪自己命不好了。
在付出了一百多條人命後,鳳廬兵們好不容易衝過箭雨,到達城牆下。
城上的明軍又開始往下麵投擲巨石、滾木等守城器械。這些物件的傷害,往往是巨大的,一旦被其砸中,在缺醫少藥的戰場上,那可以說是必死無疑了。
兩千多名鳳廬兵們在巨石、滾木的壓力下,依然推著簡單的攻城錘,扛著雲梯,開始各司其職,進行攻城。
七八個鳳廬兵剛剛將抬過來的雲梯放下,準備勾搭在城牆上,便看見天空中有一團黑影急速墜下,他們都是有經驗的老兵,皆是心下一驚,知道這是什麽東西下來了,有心想躲開,但是巨石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完全不是人可以反應過來的,頓時一股腦將他們全壓在了下麵,再也不見了人影,隻看到一團血水和爛肉,濺射而出。
戰場上的生命都是不值錢的,像過夜曇花一樣,快速凋零。
眼見這幾個鳳廬兵陣亡,馬上又有另外一組清兵頂上,他們這次比較幸運,在前者的基礎上,他們快速的將雲梯最前端的倒勾,勾在了城牆邊緣,穩固住了雲梯。這隊清軍領頭的是個把總,他一臉橫肉,嘴上咬著一把短刃,雙腳雙手並用,快速向上爬去,身後的清軍見此,立馬效仿,也緊跟著把總往上爬。
但他們的幸運也僅僅停留於此了,守城明軍此時朝他們倒下了一大盆金汁,滾燙的金汁將這隊清軍從上澆到下,紛紛從雲梯上掉落地上,眼看是活不成了。
鳳廬綠營刀盾兵們推進至城下之時,清軍弓手們此時也終於抵達五十步之內,他們開始進行拋射。
隨著四五輪的拋射過後,守城明軍終於出現傷亡,相繼有六七十個明軍士卒,在拋擲滾木、巨石之時,被清軍拋射的箭矢射倒在地,清軍攻城的壓力較之前,稍微有所減輕。
也就是趁此明軍反擊力度稍弱之時,終於有十幾個清軍爬上了廣信城牆之上,讓在後方觀戰的劉良佐高興不已,鏖戰大半日,終於有點戰果了。
坐鎮城樓的張若淳,眼見才半日功夫,便有清軍攻上城牆,心中大怒,他拔出佩劍,就欲下樓殺敵。
一旁的同知、通判等人大驚,紛紛勸阻。
“府尊,這舞刀弄槍之事,非吾等文弱之人所擅長,自有兵將為吾等衝殺,府尊無須下得樓去。”
“是啊是啊,還望府尊留住有用之身為宜”
張若淳虎目圓瞪,斥道:“住口!既食君祿,何惜此身!”
“諸位且看本官如何誅殺國賊!”
張若淳說完,便在左右護衛下,持劍下了城樓,與攻上來的清軍殺作一團。
徒留一眾文官在城樓之上,坐看他們的上官親自上陣,眾人皆是羞愧不已,也有想隨張知府上陣殺敵之人,偏偏兩股戰戰,就是邁不動腿。
張若淳正當而立之年,平常也習有兩招劍術,但真到了這戰陣之上,他才發現自己那劍術宛如花瓶般無用,好在有左右親隨的護佑,才沒有被那兇悍的清軍先登擊殺,不過此舉卻大大激發了明軍的士氣。
很多時候將士們並不需要統兵大將親自上陣殺敵,但是你得讓將士們感受到,你也和他們在一起並肩戰鬥。
正所謂“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道理大概如此。
城牆上的明軍用腰刀砍,用長槍捅,用弓弩射,隻一小會兒功夫,便將攻上來的十幾個清軍,全部圍殺殆盡。
隨後,張若淳又親自指揮明軍,頂著城下清軍射上來的箭矢,欲將雲梯一一砍斷。
正在爬城的鳳廬兵們,都是屍山血海趟過來的老卒,馬上就感知到了明軍的動機,他們相互叫嚷著傳遞信息,不少清軍齜牙咧嘴怪叫著快速向城牆上爬動,渾然不顧城牆上不時丟下來的滾木、巨石;
城門口的攻城錘也在清兵們一聲聲號子的嘶吼下,一下又一下的撞擊著城門,清軍攻城的節奏猛然加快。
張若淳知道這一波攻城的關鍵時刻到了,他心裏一橫,從地上抱起來一根還沒來得及扔下去的滾木,他大叫著給自己壯膽,用力抱起滾木直衝最近的一架雲梯,剛好此時一個五大三粗的鳳廬兵獰笑著冒出了頭,正準備登城,他見張若淳朝自己衝來,自然知道對方的意圖,他驚慌的將嘴中短刃取下,用力朝張若淳甩去,正中對方右臂。
張若淳吃痛一聲,然後強忍右臂的刺骨疼痛,趁此時機,他將滾木另外一頭頂住了這個清兵,然後用力一推,滾木連帶著露頭的那個鳳廬兵和下麵一串的清兵一起,滾落雲梯,全部摔成肉醬。
城上明軍見張知府一個文官都這麽勇猛,士氣大振,城內的壯丁鄉民們也紛紛湧上了城牆助戰,在廣信城軍民配合之下,終於將清軍的雲梯全部砍斷、燒毀和破壞,就連那架攻城錘也被一塊巨石砸中,骨架散落一地。
又鏖戰了一炷香時間,清軍終於力竭,後方響起了“鐺鐺鐺”的聲音。
隨著鳴金之聲響起,攻城的清軍在丟掉了八百多條人命後,如潮水一般退去,廣信明軍最終贏得了這一天的守城戰勝利。
殘陽如血,廣信知府張若淳絲毫不顧體統,斜靠在血跡斑斑的城垛上,他緊緊抱著自己受傷的右臂,大口大口的唿吸著混雜著硝煙的空氣。
“昔有閻典史據江陰,今亦有吾張若淳守廣信”。
讓鳳廬兵們想象中的出城納降並沒有出現,相反,迎接他們的是一潑又一潑的箭雨。
隨著明軍鋪天蓋地射落下的箭雨,一瞬間,便有一百多個穿著棉甲的鳳廬兵們被箭雨射倒在地上哀嚎,當場斃命的還算好的。怕就怕被重傷倒地,一時之間又死不了,隻能在地上嚎叫,說不定還有可能被後麵衝鋒的袍澤踩中。
劉良佐的部隊可不像孫家軍那樣,還專門設置了醫營,配置了相應的金瘡藥等急救藥物進行救治,劉部官兵受傷了,即使被抬迴後方,也隻能看老天給不給活命了,命大的就自己熬過去,命不好的......那也隻能怪自己命不好了。
在付出了一百多條人命後,鳳廬兵們好不容易衝過箭雨,到達城牆下。
城上的明軍又開始往下麵投擲巨石、滾木等守城器械。這些物件的傷害,往往是巨大的,一旦被其砸中,在缺醫少藥的戰場上,那可以說是必死無疑了。
兩千多名鳳廬兵們在巨石、滾木的壓力下,依然推著簡單的攻城錘,扛著雲梯,開始各司其職,進行攻城。
七八個鳳廬兵剛剛將抬過來的雲梯放下,準備勾搭在城牆上,便看見天空中有一團黑影急速墜下,他們都是有經驗的老兵,皆是心下一驚,知道這是什麽東西下來了,有心想躲開,但是巨石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完全不是人可以反應過來的,頓時一股腦將他們全壓在了下麵,再也不見了人影,隻看到一團血水和爛肉,濺射而出。
戰場上的生命都是不值錢的,像過夜曇花一樣,快速凋零。
眼見這幾個鳳廬兵陣亡,馬上又有另外一組清兵頂上,他們這次比較幸運,在前者的基礎上,他們快速的將雲梯最前端的倒勾,勾在了城牆邊緣,穩固住了雲梯。這隊清軍領頭的是個把總,他一臉橫肉,嘴上咬著一把短刃,雙腳雙手並用,快速向上爬去,身後的清軍見此,立馬效仿,也緊跟著把總往上爬。
但他們的幸運也僅僅停留於此了,守城明軍此時朝他們倒下了一大盆金汁,滾燙的金汁將這隊清軍從上澆到下,紛紛從雲梯上掉落地上,眼看是活不成了。
鳳廬綠營刀盾兵們推進至城下之時,清軍弓手們此時也終於抵達五十步之內,他們開始進行拋射。
隨著四五輪的拋射過後,守城明軍終於出現傷亡,相繼有六七十個明軍士卒,在拋擲滾木、巨石之時,被清軍拋射的箭矢射倒在地,清軍攻城的壓力較之前,稍微有所減輕。
也就是趁此明軍反擊力度稍弱之時,終於有十幾個清軍爬上了廣信城牆之上,讓在後方觀戰的劉良佐高興不已,鏖戰大半日,終於有點戰果了。
坐鎮城樓的張若淳,眼見才半日功夫,便有清軍攻上城牆,心中大怒,他拔出佩劍,就欲下樓殺敵。
一旁的同知、通判等人大驚,紛紛勸阻。
“府尊,這舞刀弄槍之事,非吾等文弱之人所擅長,自有兵將為吾等衝殺,府尊無須下得樓去。”
“是啊是啊,還望府尊留住有用之身為宜”
張若淳虎目圓瞪,斥道:“住口!既食君祿,何惜此身!”
“諸位且看本官如何誅殺國賊!”
張若淳說完,便在左右護衛下,持劍下了城樓,與攻上來的清軍殺作一團。
徒留一眾文官在城樓之上,坐看他們的上官親自上陣,眾人皆是羞愧不已,也有想隨張知府上陣殺敵之人,偏偏兩股戰戰,就是邁不動腿。
張若淳正當而立之年,平常也習有兩招劍術,但真到了這戰陣之上,他才發現自己那劍術宛如花瓶般無用,好在有左右親隨的護佑,才沒有被那兇悍的清軍先登擊殺,不過此舉卻大大激發了明軍的士氣。
很多時候將士們並不需要統兵大將親自上陣殺敵,但是你得讓將士們感受到,你也和他們在一起並肩戰鬥。
正所謂“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道理大概如此。
城牆上的明軍用腰刀砍,用長槍捅,用弓弩射,隻一小會兒功夫,便將攻上來的十幾個清軍,全部圍殺殆盡。
隨後,張若淳又親自指揮明軍,頂著城下清軍射上來的箭矢,欲將雲梯一一砍斷。
正在爬城的鳳廬兵們,都是屍山血海趟過來的老卒,馬上就感知到了明軍的動機,他們相互叫嚷著傳遞信息,不少清軍齜牙咧嘴怪叫著快速向城牆上爬動,渾然不顧城牆上不時丟下來的滾木、巨石;
城門口的攻城錘也在清兵們一聲聲號子的嘶吼下,一下又一下的撞擊著城門,清軍攻城的節奏猛然加快。
張若淳知道這一波攻城的關鍵時刻到了,他心裏一橫,從地上抱起來一根還沒來得及扔下去的滾木,他大叫著給自己壯膽,用力抱起滾木直衝最近的一架雲梯,剛好此時一個五大三粗的鳳廬兵獰笑著冒出了頭,正準備登城,他見張若淳朝自己衝來,自然知道對方的意圖,他驚慌的將嘴中短刃取下,用力朝張若淳甩去,正中對方右臂。
張若淳吃痛一聲,然後強忍右臂的刺骨疼痛,趁此時機,他將滾木另外一頭頂住了這個清兵,然後用力一推,滾木連帶著露頭的那個鳳廬兵和下麵一串的清兵一起,滾落雲梯,全部摔成肉醬。
城上明軍見張知府一個文官都這麽勇猛,士氣大振,城內的壯丁鄉民們也紛紛湧上了城牆助戰,在廣信城軍民配合之下,終於將清軍的雲梯全部砍斷、燒毀和破壞,就連那架攻城錘也被一塊巨石砸中,骨架散落一地。
又鏖戰了一炷香時間,清軍終於力竭,後方響起了“鐺鐺鐺”的聲音。
隨著鳴金之聲響起,攻城的清軍在丟掉了八百多條人命後,如潮水一般退去,廣信明軍最終贏得了這一天的守城戰勝利。
殘陽如血,廣信知府張若淳絲毫不顧體統,斜靠在血跡斑斑的城垛上,他緊緊抱著自己受傷的右臂,大口大口的唿吸著混雜著硝煙的空氣。
“昔有閻典史據江陰,今亦有吾張若淳守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