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中有異也!”
潭州大都督府內,左司馬易政道眉頭大皺,他察覺最近似有“妖風”作祟,而且直衝大都督府而來。
藥材、布匹、皮革等物資都是行軍打仗所必備的物資,自從孫稷俠那日軍議,下達“積蓄令”之後。易政道便組織了幕府戶曺、倉曹等部司,采購囤積。至今已經半月有餘,采購迴來的物資卻少的可憐。
“安南的稻米,跋山涉水都來到咱們潭州了,為何藥材、布匹這些東西,咱們反而籌集不到?本官沒記錯的話,往常這些物資,市場裏都是豐盈的緊,爾等究竟有沒有認真履職!”。
易政道一拍桌子,措辭頗為嚴厲,他現在心情糟糕的很,完不成楚國公交代的任務,到時候第一個吃掛落的便是他,再說了這可是事關軍爭的大事,絲毫延誤不得。
聽到上官拍桌子,下麵眾屬官紛紛麵色一緊,訥訥不敢言,大家與易司馬共事已久,深知其脾性,在他發怒的時候,最好不要與他辯駁、解釋才好,不然隻會觸黴頭。
唯有倉曹副參軍知事孫可望,絲毫不懼,他鎮定自若道:“稟司馬大人,下官等晝夜尋訪采購,絲毫不敢有誤國家大事,但此事責任實不在我等身上,而是有人故意在針對幕府”。
易政道聽孫可望還敢反駁,冷笑的道:“哦?那孫參軍不妨說說看,是何人等在針對我幕府”。
孫可望從袖口裏緩緩抽出一張牛皮紙,上呈至易政道跟前。
“下官半月前看到入倉的藥材、布匹等物資少的出奇,便覺得此事怪異,要知道我幕府可是以正常的市場價進行采購物資,並無欺行霸市之行為,按理說商戶們應該樂於出售才對,但胥吏們拿著真金白銀前去采購時,這些商家紛紛稱貨物不足。一家兩家貨物不足或有可能,但包括長京在內的眾多地方商戶,都是這麽一個理由,便是反常之處了。所以下官遂安排手下扮成便衣,四處走訪,特別是暗訪長京、潭州等地城門,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孫可望侃侃而談道。
易政道聽完,神色稍霽,他將孫可望呈遞上來的牛皮卷緩緩展開,裏麵標記了很多倉儲地點,在這些地點上標注了所屬商行的名字、囤積的貨物名稱、數量多少以及守衛人數等信息。
易政道疑惑的問道:“這是?”
孫可望恭敬的迴答道:“大人,這些貨商都是長京城裏的大商,像其中的藥商何萬財便是首輔大人的本家子侄。下官觀察到他名下的何氏商行,每日都有從外地收購大宗藥材進入長京,但這麽多貨物進倉,這些日子卻不見他拿出來銷往市場;還有那長京城內最大的布商黃鳴錦,乃是禮部左侍郎黃鳴俊的二弟,黃氏商行也如同那何氏商行一般,每日隻見布匹、布料進倉,卻沒有一匹布流入市場,這還不詭異嗎?”
幕府眾人經孫可望這麽一講,此時也是反應過來。
“大人,定是有奸商在囤積居奇!”
“這幫奸商,肯定是想等我們急需物資時,再以高價放出貨物,狠賺我們一筆!”
眾人氣急,大家沒日沒夜的為大軍籌措物資,但這些奸徒卻為了一己之私,擾亂市場,拖孫家軍的後腿!
易政道先前也察覺到了情況不對,但沒想到事情居然這麽嚴重。
易政道身居高位,終究看得更加深遠,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奸商在囤積居奇了,看看這些奸商背後的勢力,哪個不是在隆武朝身居高位的大員,而且都屬於士大夫階層。
在先前擁立隆武稱帝之事上,他們本就與孫家軍有了裂痕,再將其聯想到這件事情上......
易政道心中頓時一緊,他幾乎已經可以斷定這是一起政治事件了,這件事已經超出了他能處置的範圍,必須馬上呈報給楚國公才行!
......
孫稷俠正在天馬山大營裏,查看各軍的訓練情況,剛到天狼軍帳下之時,易政道便風塵仆仆的趕了過來,將此事報予了他知曉。
侍立一旁的天狼軍指揮使杜仕希,聽到此事之後,像被針紮了一樣,暴跳如雷。
杜仕希目眥欲裂,拔出佩劍,叫嚷道:“大帥,讓我去砍了那幫賊廝,他娘的,老子們在前方吃緊,他們在後方緊吃,真是豈有此理!”
跟隨在孫稷俠身後三步之遠的前軍都指揮使杜懷仁,轉過身來,虎目圓睜,對著杜仕希吼道:“放肆!大帥尚未下令,豈有爾擅自做主之理!”
“虎須子”杜仕希被老爹這麽一吼,頓時蔫了吧唧。
他如今也是一軍主將,官至正三品昭武將軍之人,但是在“老杜”麵前,他永遠都隻是那個“小杜”~
小杜悻悻收劍入鞘,軍帳之中,再無人出聲,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一般。
眾將紛紛看向他們的統帥,隻待孫大帥一聲令下,他們立馬出兵砍了那群賊廝,搶了他們的賊貨充軍。
唯有法曹參軍秦嚴與右軍都指揮使李定國,憂心忡忡~
十萬孫家軍的掌門人,大明朝的楚國公,端坐在主位之上,他的手指輕輕叩擊著太師椅的護臂,“滴答滴答”的叩擊在眾人的心弦之上。
孫稷俠也十分糾結,隨著他手中的權勢越大,他發現心中似乎有一隻猛獸想要出籠一般,他隻能不斷的“編織”牢籠來囚禁這隻猛虎,他知道這隻猛虎就是“欲望”。
孫稷俠也很想像杜仕希那般,快意恩仇,但是理智告訴他不行。
因為一旦他開此先河,那他和帳下的孫家軍,與揚州城外肆意屠殺劫掠百姓的高傑之輩有何區別?
那在隆武帝、群臣和世人眼中,孫稷俠就會從此轉變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軍閥,他苦心孤詣給孫家軍樹立的良好形象也會蕩然無存。除此之外,軍隊的紀律也會被敗壞,他治軍向來講究以法度為先,要求將士們從上到下都必須遵守法紀。若是孫稷俠自己帶頭破壞軍紀,那以後還怎麽要求將士們嚴守軍紀?
其身不正,其令不行!
孫稷俠眼神逐漸堅定,他聲音可斷金石:“通令全軍,凡吾軍中將士,無論官職大小,即日起,無本帥軍令,均不可出營。但有違抗軍令,出營尋釁滋事、擾亂民政者,一律斬首示眾!”
軍中法度森嚴,帥令既下,眾將無不肅然,紛紛抱拳奉令。
秦嚴與李定國二人,心下一鬆,暗自稱讚:“大帥乃明主也!”
潭州大都督府內,左司馬易政道眉頭大皺,他察覺最近似有“妖風”作祟,而且直衝大都督府而來。
藥材、布匹、皮革等物資都是行軍打仗所必備的物資,自從孫稷俠那日軍議,下達“積蓄令”之後。易政道便組織了幕府戶曺、倉曹等部司,采購囤積。至今已經半月有餘,采購迴來的物資卻少的可憐。
“安南的稻米,跋山涉水都來到咱們潭州了,為何藥材、布匹這些東西,咱們反而籌集不到?本官沒記錯的話,往常這些物資,市場裏都是豐盈的緊,爾等究竟有沒有認真履職!”。
易政道一拍桌子,措辭頗為嚴厲,他現在心情糟糕的很,完不成楚國公交代的任務,到時候第一個吃掛落的便是他,再說了這可是事關軍爭的大事,絲毫延誤不得。
聽到上官拍桌子,下麵眾屬官紛紛麵色一緊,訥訥不敢言,大家與易司馬共事已久,深知其脾性,在他發怒的時候,最好不要與他辯駁、解釋才好,不然隻會觸黴頭。
唯有倉曹副參軍知事孫可望,絲毫不懼,他鎮定自若道:“稟司馬大人,下官等晝夜尋訪采購,絲毫不敢有誤國家大事,但此事責任實不在我等身上,而是有人故意在針對幕府”。
易政道聽孫可望還敢反駁,冷笑的道:“哦?那孫參軍不妨說說看,是何人等在針對我幕府”。
孫可望從袖口裏緩緩抽出一張牛皮紙,上呈至易政道跟前。
“下官半月前看到入倉的藥材、布匹等物資少的出奇,便覺得此事怪異,要知道我幕府可是以正常的市場價進行采購物資,並無欺行霸市之行為,按理說商戶們應該樂於出售才對,但胥吏們拿著真金白銀前去采購時,這些商家紛紛稱貨物不足。一家兩家貨物不足或有可能,但包括長京在內的眾多地方商戶,都是這麽一個理由,便是反常之處了。所以下官遂安排手下扮成便衣,四處走訪,特別是暗訪長京、潭州等地城門,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孫可望侃侃而談道。
易政道聽完,神色稍霽,他將孫可望呈遞上來的牛皮卷緩緩展開,裏麵標記了很多倉儲地點,在這些地點上標注了所屬商行的名字、囤積的貨物名稱、數量多少以及守衛人數等信息。
易政道疑惑的問道:“這是?”
孫可望恭敬的迴答道:“大人,這些貨商都是長京城裏的大商,像其中的藥商何萬財便是首輔大人的本家子侄。下官觀察到他名下的何氏商行,每日都有從外地收購大宗藥材進入長京,但這麽多貨物進倉,這些日子卻不見他拿出來銷往市場;還有那長京城內最大的布商黃鳴錦,乃是禮部左侍郎黃鳴俊的二弟,黃氏商行也如同那何氏商行一般,每日隻見布匹、布料進倉,卻沒有一匹布流入市場,這還不詭異嗎?”
幕府眾人經孫可望這麽一講,此時也是反應過來。
“大人,定是有奸商在囤積居奇!”
“這幫奸商,肯定是想等我們急需物資時,再以高價放出貨物,狠賺我們一筆!”
眾人氣急,大家沒日沒夜的為大軍籌措物資,但這些奸徒卻為了一己之私,擾亂市場,拖孫家軍的後腿!
易政道先前也察覺到了情況不對,但沒想到事情居然這麽嚴重。
易政道身居高位,終究看得更加深遠,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奸商在囤積居奇了,看看這些奸商背後的勢力,哪個不是在隆武朝身居高位的大員,而且都屬於士大夫階層。
在先前擁立隆武稱帝之事上,他們本就與孫家軍有了裂痕,再將其聯想到這件事情上......
易政道心中頓時一緊,他幾乎已經可以斷定這是一起政治事件了,這件事已經超出了他能處置的範圍,必須馬上呈報給楚國公才行!
......
孫稷俠正在天馬山大營裏,查看各軍的訓練情況,剛到天狼軍帳下之時,易政道便風塵仆仆的趕了過來,將此事報予了他知曉。
侍立一旁的天狼軍指揮使杜仕希,聽到此事之後,像被針紮了一樣,暴跳如雷。
杜仕希目眥欲裂,拔出佩劍,叫嚷道:“大帥,讓我去砍了那幫賊廝,他娘的,老子們在前方吃緊,他們在後方緊吃,真是豈有此理!”
跟隨在孫稷俠身後三步之遠的前軍都指揮使杜懷仁,轉過身來,虎目圓睜,對著杜仕希吼道:“放肆!大帥尚未下令,豈有爾擅自做主之理!”
“虎須子”杜仕希被老爹這麽一吼,頓時蔫了吧唧。
他如今也是一軍主將,官至正三品昭武將軍之人,但是在“老杜”麵前,他永遠都隻是那個“小杜”~
小杜悻悻收劍入鞘,軍帳之中,再無人出聲,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一般。
眾將紛紛看向他們的統帥,隻待孫大帥一聲令下,他們立馬出兵砍了那群賊廝,搶了他們的賊貨充軍。
唯有法曹參軍秦嚴與右軍都指揮使李定國,憂心忡忡~
十萬孫家軍的掌門人,大明朝的楚國公,端坐在主位之上,他的手指輕輕叩擊著太師椅的護臂,“滴答滴答”的叩擊在眾人的心弦之上。
孫稷俠也十分糾結,隨著他手中的權勢越大,他發現心中似乎有一隻猛獸想要出籠一般,他隻能不斷的“編織”牢籠來囚禁這隻猛虎,他知道這隻猛虎就是“欲望”。
孫稷俠也很想像杜仕希那般,快意恩仇,但是理智告訴他不行。
因為一旦他開此先河,那他和帳下的孫家軍,與揚州城外肆意屠殺劫掠百姓的高傑之輩有何區別?
那在隆武帝、群臣和世人眼中,孫稷俠就會從此轉變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軍閥,他苦心孤詣給孫家軍樹立的良好形象也會蕩然無存。除此之外,軍隊的紀律也會被敗壞,他治軍向來講究以法度為先,要求將士們從上到下都必須遵守法紀。若是孫稷俠自己帶頭破壞軍紀,那以後還怎麽要求將士們嚴守軍紀?
其身不正,其令不行!
孫稷俠眼神逐漸堅定,他聲音可斷金石:“通令全軍,凡吾軍中將士,無論官職大小,即日起,無本帥軍令,均不可出營。但有違抗軍令,出營尋釁滋事、擾亂民政者,一律斬首示眾!”
軍中法度森嚴,帥令既下,眾將無不肅然,紛紛抱拳奉令。
秦嚴與李定國二人,心下一鬆,暗自稱讚:“大帥乃明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