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反孫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聿鍵掌權以來,長沙朝廷就開始了新政,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新政措施就是商稅改革。
明朝的商稅主要包括市稅和關稅兩種。市稅是對在城市中進行商業活動的商人征收的稅款,而關稅則是對通過關卡的貨物征收的稅款。明朝初期,商稅的稅率較低,一般在3%至5%之間。隨著明朝經濟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增加,商稅的稅率也逐漸提高,到了明朝中後期,商稅的稅率已經達到了10%至20%之間。
但事實上,這個商稅相對於明朝的實際商業發展程度,仍然是比較低的,崇禎八年征收的商稅總數不到400萬兩銀子,商業發展程度這麽高的一個王朝,一年征收的商稅銀兩居然不到400萬兩,而且還一年比一年少,顯然是有問題的,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商稅征收存在嚴重的不公平、不對等、不充分現象。
明朝的王公貴族和士大夫階級,仗著自身特權,偷稅漏稅者嚴重,而他們偏偏又掌握著大多數財富,官府卻不對他們的商業行為加以征收稅銀,甚至多有沆瀣一氣者。那既然不征上層人的稅,那就隻能從底層商戶身上剝皮吃肉了,所以許多地方官府不僅從這些人身上征收超出正常的商稅,還要巧立名目,想盡辦法從他們身上獲取眾多利益,這種行為極其嚴重的阻礙了商業的發展,而且大大降低了國家正常的賦稅,這就導致了崇禎朝隻能將加大土地稅的征收,而加征土地稅又使得底層民不聊生,狼煙四起,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死結。
隨著兩京陷落,明朝大片土地淪陷之後,商稅製度更是完全被破壞殆盡,朝廷的商業稅收根本無法征收到位,地方私設關卡者眾多,所以孫稷俠才會向朱聿鍵提出商稅改革。
新商稅包括很多方麵,除了製定統一的商稅征收比例和明確各征收名目外,其中還提到了兩個廢除。第一個是廢除了明朝境內所有府縣之間私設之關卡,隻在重要邊城、轉運點征收關稅;第二個則是廢除了王公貴族和士大夫階層的商業特權,所有從事商業行為的商戶,都要按照新商稅的規定進行征稅。
這兩個廢除其實都是非常有利於商業發展的政策,是一個大大的善政。但並非所有善政都會得到所有人的擁護,至少利益受損階層者就不會同意,而恰恰長沙朝廷之內,許多士大夫就是最大的利益受損者。
古語有雲,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所以新商稅推行至今,效果一直不好,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來自當朝首輔。
長京城,太師府內,熱鬧非凡。
當朝文官第一人,首輔何騰蛟正高坐花廳的太師椅上,閉目養神。
而順利搭上何騰蛟這艘大船,成功返迴大明朝廷中樞的新任工部左侍郎馬士英,則坐在右手第一位。從他一下,還坐了十幾位南方的大商,其中不乏有資財上萬者。
自從新商稅實行以來,這些南方有名的大商,向官府交了許多稅銀,白花花的銀子出去,宛如割了他們的肉,他們今天來何府就是為了商議如何對抗新商稅政策。
“太師,小人們行商不易,好不容易賺的這點錢,都上交課稅了,這可如何是好啊?還望太師救我們於水火吧~”
說話之人白白胖胖,偏又生得五短身材,活像一個在地上行走的圓球兒。可別看他外相不好,身家卻是腰纏萬貫,他乃是長京城內最大的藥商何萬財。
何萬財本來隻是在長沙城裏開著個藥鋪,養家糊口。後來何騰蛟督湖廣之後,他靠著是何騰蛟的本家人這層關係,在湖南的藥材生意越做越大。等到何騰蛟成為首輔之後,何萬財的藥材生意水漲船高,更是壟斷了隆武朝廷的疆域之內,所有的大宗藥材生意,成為南方首屈一指的富商。至於這背後的原因,可想而知嘛~
其他大商聽到何萬財開口,紛紛出言附和,都希望能讓朝廷取消商稅改革。這些人說到底,都是依靠著官家和士大夫的特權,才將生意做起來的,自古以來官商勾結,方是生財之道。現在你突然告訴他們,特權沒有了,你們以後要和窮棒子們自由競爭,商稅也要正常交起來,這誰能接受得了?就好比你以前每天吃飯都不要錢,現在突然告訴你,吃飯要收錢了,你肯定也不幹。
何騰蛟卻不發一言,隻是輕捋胡須,不知道在思考什麽,空氣突然陷入尷尬的安靜之中......
坐在一旁的馬士英,見何騰蛟還在養氣,心中暗罵一聲,但麵上卻是恭敬,他不緊不慢的說道:“太師,民意難為啊~”。
何騰蛟輕“嗯”一聲,並不表態。
馬士英也是做過首輔的人,他自然知道何騰蛟這是在等自己獻策,但是當著這麽多人宣之於口,到時候做得好就是何騰蛟的功勞,做不好就是他自己的過錯,這老何可真是一隻老狐狸啊,馬士英心中腹誹道。
奈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誰讓自己上了老何這艘大船呢~
馬士英遂說道:“太師,下官聽說最近大都督府那邊正在囤積糧草、豆料、藥材、布匹等物資,不如咱們趁這個機會......”
何騰蛟聽完眼睛一亮,馬士英雖未說完,但他卻知道其中的意思。其實老何對隆武帝推行的商稅新政,心中也非常不滿,他和當年的利益既得者東南士紳一樣,早已經享受慣了這種特權生活,隆武帝現在要砍掉他們的這些特權,那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如果沒有特權,那還讀什麽聖賢書?當什麽朝廷命官?發什麽財?
反正這個鬼新政也是孫稷俠搞出來的名堂,那就讓他自己來吃這個苦頭吧~
下首眾商聽到馬士英的提議後,紛紛拍手稱好,他們相信隻要有何太師點頭,他們再將手上的物資全部囤起來,讓大都督府那邊收購不到物資,一定能逼得隆武帝退步。
“好”,何騰蛟一錘定音。
明朝的商稅主要包括市稅和關稅兩種。市稅是對在城市中進行商業活動的商人征收的稅款,而關稅則是對通過關卡的貨物征收的稅款。明朝初期,商稅的稅率較低,一般在3%至5%之間。隨著明朝經濟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增加,商稅的稅率也逐漸提高,到了明朝中後期,商稅的稅率已經達到了10%至20%之間。
但事實上,這個商稅相對於明朝的實際商業發展程度,仍然是比較低的,崇禎八年征收的商稅總數不到400萬兩銀子,商業發展程度這麽高的一個王朝,一年征收的商稅銀兩居然不到400萬兩,而且還一年比一年少,顯然是有問題的,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商稅征收存在嚴重的不公平、不對等、不充分現象。
明朝的王公貴族和士大夫階級,仗著自身特權,偷稅漏稅者嚴重,而他們偏偏又掌握著大多數財富,官府卻不對他們的商業行為加以征收稅銀,甚至多有沆瀣一氣者。那既然不征上層人的稅,那就隻能從底層商戶身上剝皮吃肉了,所以許多地方官府不僅從這些人身上征收超出正常的商稅,還要巧立名目,想盡辦法從他們身上獲取眾多利益,這種行為極其嚴重的阻礙了商業的發展,而且大大降低了國家正常的賦稅,這就導致了崇禎朝隻能將加大土地稅的征收,而加征土地稅又使得底層民不聊生,狼煙四起,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死結。
隨著兩京陷落,明朝大片土地淪陷之後,商稅製度更是完全被破壞殆盡,朝廷的商業稅收根本無法征收到位,地方私設關卡者眾多,所以孫稷俠才會向朱聿鍵提出商稅改革。
新商稅包括很多方麵,除了製定統一的商稅征收比例和明確各征收名目外,其中還提到了兩個廢除。第一個是廢除了明朝境內所有府縣之間私設之關卡,隻在重要邊城、轉運點征收關稅;第二個則是廢除了王公貴族和士大夫階層的商業特權,所有從事商業行為的商戶,都要按照新商稅的規定進行征稅。
這兩個廢除其實都是非常有利於商業發展的政策,是一個大大的善政。但並非所有善政都會得到所有人的擁護,至少利益受損階層者就不會同意,而恰恰長沙朝廷之內,許多士大夫就是最大的利益受損者。
古語有雲,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所以新商稅推行至今,效果一直不好,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來自當朝首輔。
長京城,太師府內,熱鬧非凡。
當朝文官第一人,首輔何騰蛟正高坐花廳的太師椅上,閉目養神。
而順利搭上何騰蛟這艘大船,成功返迴大明朝廷中樞的新任工部左侍郎馬士英,則坐在右手第一位。從他一下,還坐了十幾位南方的大商,其中不乏有資財上萬者。
自從新商稅實行以來,這些南方有名的大商,向官府交了許多稅銀,白花花的銀子出去,宛如割了他們的肉,他們今天來何府就是為了商議如何對抗新商稅政策。
“太師,小人們行商不易,好不容易賺的這點錢,都上交課稅了,這可如何是好啊?還望太師救我們於水火吧~”
說話之人白白胖胖,偏又生得五短身材,活像一個在地上行走的圓球兒。可別看他外相不好,身家卻是腰纏萬貫,他乃是長京城內最大的藥商何萬財。
何萬財本來隻是在長沙城裏開著個藥鋪,養家糊口。後來何騰蛟督湖廣之後,他靠著是何騰蛟的本家人這層關係,在湖南的藥材生意越做越大。等到何騰蛟成為首輔之後,何萬財的藥材生意水漲船高,更是壟斷了隆武朝廷的疆域之內,所有的大宗藥材生意,成為南方首屈一指的富商。至於這背後的原因,可想而知嘛~
其他大商聽到何萬財開口,紛紛出言附和,都希望能讓朝廷取消商稅改革。這些人說到底,都是依靠著官家和士大夫的特權,才將生意做起來的,自古以來官商勾結,方是生財之道。現在你突然告訴他們,特權沒有了,你們以後要和窮棒子們自由競爭,商稅也要正常交起來,這誰能接受得了?就好比你以前每天吃飯都不要錢,現在突然告訴你,吃飯要收錢了,你肯定也不幹。
何騰蛟卻不發一言,隻是輕捋胡須,不知道在思考什麽,空氣突然陷入尷尬的安靜之中......
坐在一旁的馬士英,見何騰蛟還在養氣,心中暗罵一聲,但麵上卻是恭敬,他不緊不慢的說道:“太師,民意難為啊~”。
何騰蛟輕“嗯”一聲,並不表態。
馬士英也是做過首輔的人,他自然知道何騰蛟這是在等自己獻策,但是當著這麽多人宣之於口,到時候做得好就是何騰蛟的功勞,做不好就是他自己的過錯,這老何可真是一隻老狐狸啊,馬士英心中腹誹道。
奈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誰讓自己上了老何這艘大船呢~
馬士英遂說道:“太師,下官聽說最近大都督府那邊正在囤積糧草、豆料、藥材、布匹等物資,不如咱們趁這個機會......”
何騰蛟聽完眼睛一亮,馬士英雖未說完,但他卻知道其中的意思。其實老何對隆武帝推行的商稅新政,心中也非常不滿,他和當年的利益既得者東南士紳一樣,早已經享受慣了這種特權生活,隆武帝現在要砍掉他們的這些特權,那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如果沒有特權,那還讀什麽聖賢書?當什麽朝廷命官?發什麽財?
反正這個鬼新政也是孫稷俠搞出來的名堂,那就讓他自己來吃這個苦頭吧~
下首眾商聽到馬士英的提議後,紛紛拍手稱好,他們相信隻要有何太師點頭,他們再將手上的物資全部囤起來,讓大都督府那邊收購不到物資,一定能逼得隆武帝退步。
“好”,何騰蛟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