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府節製下的十五萬孫家軍,拋開就食於湘、粵、桂、滇、黔等省份的團練、黔軍、甲秀軍外,單算駐紮在潭州天馬山軍營的這十萬兵馬,每天消耗的軍糧都是數以千斤計,按照這個時代的計量單位“石”來計算,這十萬孫家軍每個月需要消耗糧食十五萬石,戰馬的豆料草料等物資還得另算;若是在戰時消耗更大,這十萬大軍人吃馬嚼的,一個月消耗的糧食物資至少在三十萬石以上。


    這麽龐大的軍需供應,讓易政道和實際主管軍需的倉曹參軍魏方二人頭痛不已,先前孫稷俠帶著這十萬兵馬在西南征戰時還好,後勤壓力都攤派在了西南省份頭上,這也是為什麽當時雲南巡撫楊畏知同樣每天頭痛的原因所在了,消耗實在太大了。現在大軍迴營,軍需壓力就都壓在了大都督府上,前兩天易大人和魏參軍絞盡腦汁,才從潭州、嶽州、衡州三州籌湊了二十萬石糧食,送到天馬山軍營裏去了,這還隻是籌齊了這個月的糧草,下個月的還沒著落呢。


    那個天馬山軍營裏的軍糧官周大畔隻會催促幕府籌糧送糧,也不想想這些糧食是怎麽來的,難道憑空能變出來不成?


    現在大都督府成了節製孫家軍的軍政官署,也同時意味著將孫家軍的這一大攤子事都接手了過來,要不然也不會分設倉曹、戶曺、田曹、法曹等諸司。


    此後兵部不再對孫家軍行使調兵權,也不再提供軍需供應(雖然之前也從沒足量供給過孫家軍),兵部隻對孫家軍正六品以上中高級官員行使銓敘權。


    果真是戰端一開,黃金萬兩啊~


    餉銀方麵倒還好,先前孫家軍征戰西南之時,相繼從廣東丁魁楚、廣西朱亨嘉和雲南沐家那裏籌措了不少黃金白銀和古董文玩之類的財寶,尤其是在雲南蒙自那裏,孫稷俠派員在沙逆老巢那裏抄得了不少沐家財寶,但是孫大帥心黑的很,硬生生的扣押了一半財寶,充作軍需所用,還哄騙沐天波給他救迴來的這些財寶,是孫家軍費盡手段才從沙定洲手裏奪取迴來的。


    這些金銀財寶給朝廷上交了一部分,另外還給三軍將士們發了一部分餉銀,剩下的全部被孫稷俠送迴了大都督府的銀庫裏,約餘金八十萬兩,銀一百八十萬兩,其他古董文玩無算,抵得上現在長沙朝廷一年的賦稅了。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糧食的問題,因為你銀子再多,你也買不來糧食啊,在這個戰亂時代,糧食就是活命的基礎。孫稷俠也知道這是個大問題,隻是沒想到問題這麽嚴重,他算是知道了為何明末朝廷官軍的實力一直提不上去,所謂的動輒幾十萬大軍,其實是將民夫算了進去而已,真正的正規軍最多的也不過幾萬人而已,為何?無糧爾!


    養活一支十萬人的大軍,一個月就要吃掉十五萬石以上的糧食,這誰能養得起?


    明末本來就處於小冰河時代,氣候寒冷,又遇上多年戰亂,糧食產量能上得去就是鬼來了,易政道能在潭衡嶽這三州籌齊到二十萬石糧食,還是多虧了湖南乃魚米之鄉,是明末有名的兩湖糧倉,又幾乎沒有遭遇過戰亂,所以才有這麽多存糧。但是,十萬大軍人吃馬嚼的,光靠湖南,那也挺不了多久,想到這裏,易政道和魏方在太師椅上就忍不住唉聲歎氣。


    孫稷俠思來想去,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三個方麵入手。


    第一條路就是大規模種植高產量的糧食產物,比如番薯、玉米等,但這個事情實行起來是有難度的,為何?因為農民種植糧食是有其自然規律和曆史習慣的,他們對於不熟悉的糧食產物,是不會冒險去種植的,因為田地就那麽多,你種植了紅薯,水稻還種不種?況且湖廣地區都是以水稻為主,能有條件種植水稻的誰會去種植玉米和番薯?所以還是得依靠軍隊自己搞軍屯,但是現在戰雲密布,新的大戰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爆發,軍隊還得搞訓練,搞軍屯這條路暫時是行不通的。


    第二條路則是進口糧食,這個時代的暹羅、安南等國家,都是生產糧食的國家,水稻一年三熟,所謂的占城稻更是遠近聞名,所以從這些國家進口糧食,是目前最快的解決糧食危機的辦法,這樣就可以讓銀庫裏的金銀變成了能吃的糧食,反正他孫大帥現在也不缺錢。


    第三條路就是擴張,這條路契合了孫稷俠的戰略思想,那就是打下巴蜀。巴蜀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天府之國,糧倉重地,隻要在巴蜀之地站穩腳跟,重新恢複生產,未來的糧食危機就會大大緩解,這也是真正的王道所在。


    孫稷俠把這些關節想通後,便與易政道、魏方等人商量施行的具體細節,主要是商量第二條路的實行方向,以解目前的燃眉之急。


    要從暹羅和安南地區進口糧食,先要考慮路線和安全性,以目前大明朝的形式來看,要快捷、安全的從暹羅和安南地區進口糧食,最好是通過廣西的陸路運送,可以通過臨桂平原運進湖南,比較安全。隻是要選擇在廣西有一定威望,而且熟悉當地情況的一方大員來做這件事,這個人選恰好早已進入了孫稷俠的夾帶之中——瞿式耜。


    瞿式耜主政廣西多年,在當地有很高的威望,去年靖藩作亂時,都想著將瞿式耜拉下水,其威望可見一斑。


    其次還有一條路就是走廣東的海路,這條路的優點就是快捷,而且耗損相較於廣西的陸運會要小很多,但有一個致命的隱患就是安全問題。如今福建鄭家乃是海上巨無霸,要走海路,就必須通過他們的同意才行,這偏偏是孫稷俠所不能忍受的,我堂堂王師要一個海賊同意?真是豈有此理!


    孫稷俠和易魏二人反複推敲,最終定下以瞿式耜為大都督府軍糧都轉運使、魏方為權知轉運副使(兼)的身份,前往廣西籌糧。


    這才總算有一條解決糧食危機的辦法了,孫稷俠不禁再次感歎:“軍頭難當~軍頭難當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荔枝也上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荔枝也上火並收藏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