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風雨欲來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省總督一職乃是崇禎七年為征剿中原流寇而設立的職務,當時崇禎帝以陳奇瑜為總督,統一調度指揮山西、陝西、湖廣、河南、四川五省軍務,陳奇瑜當年任總督期間,大力剿除流寇。
車廂峽一戰,陳奇瑜差一點就滅掉了高闖王為首的中原流寇,可惜最後因為放鬆警惕致使剿賊功虧一簣,陳奇瑜本人也被崇禎帝下了大獄。
現在朱聿鍵重設五省總督一職,朝廷內外無不對新任五省總督孫稷俠側目,要知道現在長沙朝廷總共就控製了湖南和江西兩個省,現在忽然重設五省總督一職,那麽朝廷用意不言自明,而這也讓孫稷俠在長沙朝廷內一時風頭無兩。
孫稷俠在承天府內有自己的宅邸,乃是先前朱聿鍵賜給他居住之用,但由於孫稷俠常年在外練兵,根本沒有入住孫府,所以實際上也隻有幾個老軍在府內打掃一下衛生而已,所以平常也沒有什麽人上門拜訪,門可羅雀,冷清的很。
但這兩天卻不一樣了,孫府大門前車水馬龍,一大批的官員排起個長隊,候在府前等著孫大人接見,大家從小道消息得知了風頭正盛的孫總督這兩天在家,那還不成群結隊的上門拜訪,希望孫總督能提攜一二。
承天府尹牧之榮牧大人更是誇張,一大早他就候在了府門口,等著孫總督接見,要說他牧知府現在也是今非昔比了,堂堂承天府尹,乃眾府之首,也是朝廷的三品大員,按理說犯不著這麽卑躬屈膝的來求見孫稷俠。
但是牧之榮能上位靠的是什麽?就是敏銳的政治知覺!牧大人知道孫稷俠絕不會止步於此,從他能得朱聿鍵的信任就能知道一二,等將來朱聿鍵稱帝,那孫稷俠還不是妥妥的朝廷大佬?
正是看到了這一關節,牧之榮才會不辭辛苦的來這裏等著孫稷俠接見,不過讓他失望了,孫府管家出來向眾人致歉,說是孫大人已經早早離開長沙,前往軍中去了。
牧之榮聽完,心中大失所望,他暗暗盤算要拜見孫稷俠,看來還是得投孫總督所好才行。
孫稷俠自然是沒有心思去管承天府裏這些拍馬逢迎、狗屁倒灶的事情,他受命五省總督以後,馬不停蹄就趕迴了潭州,還有一大堆的事情等著他做呢。
首先就是要將原湘東提督府升格為五省總督府,要將人事全部調整充實到位。按照規製,五省總督實際上是臨時差遣,並不設有正式官吏,但朱聿鍵允許孫稷俠開府建製,所以孫稷俠自然也就可以設置總督府內的官員僚吏。
孫稷俠將總督府內結構設置為長史一人,從三品;司馬二人,從四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田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法曹參軍事、士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參軍事五人,正八品下;市令一人,從九品上;文學一人,正八品下;醫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上。
孫稷俠還對主要官員進行了任命,原提督府右參軍易政道升任總督府左司馬;原兵務司長黃思勉升任為右司馬;原軍法司長秦嚴改任總督府法曹參軍;原軍需司長魏方改任倉曹參軍等等,提督府內大小官吏均有職務任命,有的還升遷了,讓大家都喜氣洋洋,紛紛談道跟著孫大人就是前途無量。
而軍隊方麵,由於馬上就有軍事行動要進行,所以孫稷俠暫未調整人事。
在對提督府改組後,孫稷俠又馬上召集部將來總督府衙門商討南下大事,眾將不敢耽誤,紛紛趕到了總督府點卯。
衡州參將史介、嶽州參將李玉承、甲秀軍諸將等全部匯聚到了總督府衙門裏。
孫稷俠見諸將全部趕到後,馬上召開了軍事會議,他在會上直接向眾將開門見山,宣布這次將開展歸政軍事行動,將抽調嶽州李玉承部兩千人、衡州史介部兩千人、甲秀軍全軍七千人並督撫標營一千人,全軍合計一萬兩千人組成南下大軍。
孫稷俠將大軍兵分兩路,一路以李玉承部為主,兵進貴州;另外一路由自己親領,統率史介部和甲秀軍及標營,南下廣東。
兩軍在分別控製住貴州和廣東局勢後,立馬以鉗形攻勢會師廣西,最後控製雲南。這是孫稷俠給兩路大軍製定的進軍路線,並嚴令大軍諸將約束軍紀,不得作奸犯科、濫殺無辜,若有觸犯軍律者,一律以軍法重處,不得留情。
由於貴州相對貧弱,當地軍事力量不強,所以孫稷俠隻派了李玉承部過去,他相信以李玉承的能力,收服貴州應該是不在話下的,而且他是將李玉承作為一隻奇兵收服廣西使用,兵貴精而不貴多!
同時,孫稷俠令剛剛榮升總督府左司馬一職的易政道行令五省,凡大軍所到之處,地方官員均須無條件配合、供給大軍,不得延誤;若有不從著,一律彈劾。
易政道現在真可謂是一日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想當初他隻是潭州一介典史,沒想到半年時間不到,自己就已經是從四品的五省總督府左司馬了,不可謂不位高權重。易政道在收到孫稷俠的指令後,立馬行令五省,將總督軍令布告,易政道一想到讓五省官吏聽令的布告出自自己之手時,這種感覺就讓他沉醉。
孫稷俠將所有事情安排妥當後,他長舒一口氣,對著眾將悠長的說道:“此次歸政行動若成,我不吝高官厚祿以籌各位擎天之功”,此話一出,頓時將節堂內氣氛點燃。
眾將知道孫稷俠一向慷慨大方無比,並且言而有信,他說高官厚祿就一定是高官厚祿,在場眾人都是由孫稷俠一手提拔起來的,對孫稷俠的承諾不做絲毫懷疑,紛紛高唱道:“願為總督大人效死!”。
孫稷俠轉身,將目光看向那幅巨大的軍事地圖,他盯著廣東一角冷笑著道:“你們這些國家蛀蟲的好日子到頭了!”
車廂峽一戰,陳奇瑜差一點就滅掉了高闖王為首的中原流寇,可惜最後因為放鬆警惕致使剿賊功虧一簣,陳奇瑜本人也被崇禎帝下了大獄。
現在朱聿鍵重設五省總督一職,朝廷內外無不對新任五省總督孫稷俠側目,要知道現在長沙朝廷總共就控製了湖南和江西兩個省,現在忽然重設五省總督一職,那麽朝廷用意不言自明,而這也讓孫稷俠在長沙朝廷內一時風頭無兩。
孫稷俠在承天府內有自己的宅邸,乃是先前朱聿鍵賜給他居住之用,但由於孫稷俠常年在外練兵,根本沒有入住孫府,所以實際上也隻有幾個老軍在府內打掃一下衛生而已,所以平常也沒有什麽人上門拜訪,門可羅雀,冷清的很。
但這兩天卻不一樣了,孫府大門前車水馬龍,一大批的官員排起個長隊,候在府前等著孫大人接見,大家從小道消息得知了風頭正盛的孫總督這兩天在家,那還不成群結隊的上門拜訪,希望孫總督能提攜一二。
承天府尹牧之榮牧大人更是誇張,一大早他就候在了府門口,等著孫總督接見,要說他牧知府現在也是今非昔比了,堂堂承天府尹,乃眾府之首,也是朝廷的三品大員,按理說犯不著這麽卑躬屈膝的來求見孫稷俠。
但是牧之榮能上位靠的是什麽?就是敏銳的政治知覺!牧大人知道孫稷俠絕不會止步於此,從他能得朱聿鍵的信任就能知道一二,等將來朱聿鍵稱帝,那孫稷俠還不是妥妥的朝廷大佬?
正是看到了這一關節,牧之榮才會不辭辛苦的來這裏等著孫稷俠接見,不過讓他失望了,孫府管家出來向眾人致歉,說是孫大人已經早早離開長沙,前往軍中去了。
牧之榮聽完,心中大失所望,他暗暗盤算要拜見孫稷俠,看來還是得投孫總督所好才行。
孫稷俠自然是沒有心思去管承天府裏這些拍馬逢迎、狗屁倒灶的事情,他受命五省總督以後,馬不停蹄就趕迴了潭州,還有一大堆的事情等著他做呢。
首先就是要將原湘東提督府升格為五省總督府,要將人事全部調整充實到位。按照規製,五省總督實際上是臨時差遣,並不設有正式官吏,但朱聿鍵允許孫稷俠開府建製,所以孫稷俠自然也就可以設置總督府內的官員僚吏。
孫稷俠將總督府內結構設置為長史一人,從三品;司馬二人,從四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田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法曹參軍事、士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參軍事五人,正八品下;市令一人,從九品上;文學一人,正八品下;醫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上。
孫稷俠還對主要官員進行了任命,原提督府右參軍易政道升任總督府左司馬;原兵務司長黃思勉升任為右司馬;原軍法司長秦嚴改任總督府法曹參軍;原軍需司長魏方改任倉曹參軍等等,提督府內大小官吏均有職務任命,有的還升遷了,讓大家都喜氣洋洋,紛紛談道跟著孫大人就是前途無量。
而軍隊方麵,由於馬上就有軍事行動要進行,所以孫稷俠暫未調整人事。
在對提督府改組後,孫稷俠又馬上召集部將來總督府衙門商討南下大事,眾將不敢耽誤,紛紛趕到了總督府點卯。
衡州參將史介、嶽州參將李玉承、甲秀軍諸將等全部匯聚到了總督府衙門裏。
孫稷俠見諸將全部趕到後,馬上召開了軍事會議,他在會上直接向眾將開門見山,宣布這次將開展歸政軍事行動,將抽調嶽州李玉承部兩千人、衡州史介部兩千人、甲秀軍全軍七千人並督撫標營一千人,全軍合計一萬兩千人組成南下大軍。
孫稷俠將大軍兵分兩路,一路以李玉承部為主,兵進貴州;另外一路由自己親領,統率史介部和甲秀軍及標營,南下廣東。
兩軍在分別控製住貴州和廣東局勢後,立馬以鉗形攻勢會師廣西,最後控製雲南。這是孫稷俠給兩路大軍製定的進軍路線,並嚴令大軍諸將約束軍紀,不得作奸犯科、濫殺無辜,若有觸犯軍律者,一律以軍法重處,不得留情。
由於貴州相對貧弱,當地軍事力量不強,所以孫稷俠隻派了李玉承部過去,他相信以李玉承的能力,收服貴州應該是不在話下的,而且他是將李玉承作為一隻奇兵收服廣西使用,兵貴精而不貴多!
同時,孫稷俠令剛剛榮升總督府左司馬一職的易政道行令五省,凡大軍所到之處,地方官員均須無條件配合、供給大軍,不得延誤;若有不從著,一律彈劾。
易政道現在真可謂是一日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想當初他隻是潭州一介典史,沒想到半年時間不到,自己就已經是從四品的五省總督府左司馬了,不可謂不位高權重。易政道在收到孫稷俠的指令後,立馬行令五省,將總督軍令布告,易政道一想到讓五省官吏聽令的布告出自自己之手時,這種感覺就讓他沉醉。
孫稷俠將所有事情安排妥當後,他長舒一口氣,對著眾將悠長的說道:“此次歸政行動若成,我不吝高官厚祿以籌各位擎天之功”,此話一出,頓時將節堂內氣氛點燃。
眾將知道孫稷俠一向慷慨大方無比,並且言而有信,他說高官厚祿就一定是高官厚祿,在場眾人都是由孫稷俠一手提拔起來的,對孫稷俠的承諾不做絲毫懷疑,紛紛高唱道:“願為總督大人效死!”。
孫稷俠轉身,將目光看向那幅巨大的軍事地圖,他盯著廣東一角冷笑著道:“你們這些國家蛀蟲的好日子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