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武穆遺風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提督府外的大校場上,中央豎立起了一麵迎風招展的紅旗,上書三個大字:“甲秀軍”,正是孫稷俠親自為這隻新軍起的軍名,希望這隻新軍能夠“甲秀天下,無所睥睨”,並對新軍製定了嚴格周密的募兵條例,規定了新軍應征者的家世須以城市良家子弟和鄉村農家子弟為宜,要求李玉承的募兵處嚴格篩選家世,對於有作奸犯科和身染惡習者,一律排除在外,這麽做的原因就是要保證新軍內部良好的風氣,良家子和農家子弟便於管理、服從軍令意識強,統帥要的就是一支服從管理、聽從號令的軍隊。
除了身世清白和服從管理外,孫稷俠還對新兵的身體素質提出了要求,製定了相應選拔條件,如應征者需要進行相應的力量和耐力測試,在這一方麵,孫稷俠融合進了一些新的測試方法,比如提出了俯臥撐、綁沙袋進行跑步等測試,這些方法以後也會寫進新軍的訓練大綱,現在隻是讓新兵提前接觸和適應。新穎的測試方法讓李玉承眼前一新,他也是在家讀過兵書的人,對選兵、練兵方麵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現在看到孫稷俠提出的新穎訓練方法,讓他瞬間開拓了思維,原來練兵還能這麽練。
李玉承自上任募兵總務後,心知孫大哥對新軍寄予了非常之大的希望,也付出了很多心血,李玉承有心想為孫大哥分憂,所以對募兵之事兢兢業業。他老李家世代農耕,家裏沒出過什麽人物,這迴自己能鯉魚躍龍門,全憑孫大哥提攜,李玉承自幼熟讀儒家聖賢書,士為知己者死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因此心中已經將孫稷俠當做恩主看待。
孫稷俠在將募兵條例告知李玉承之後,他對大哥所提到的這些條件進行一一分析,最後竟然發現老家的鄉親們,非常符合征兵條件。於是他向孫稷俠提出想先迴一趟老家,將新軍募兵一事告知家鄉的父老鄉親。因為之前朱聿鍵和孫稷俠、陳小七三人為家鄉百姓分水豐收一事,鄉親們對他三的口碑都很好。之後三人和李玉承又為百姓減稅一事奔走,直到朱聿鍵監國後,將減稅之事徹底落實,鄉親們都受到了切實的恩惠,因此對幾人都感恩戴德,而且對朱聿鍵等人在這裏的作為都編成了當地特有的花鼓戲,以示家鄉的榮耀,固水地區的老百姓都稱讚朱聿鍵為古來賢君,而且老家武風隆盛,百姓又純和樸素,正是良好的兵源地。孫稷俠聽到後,非常支持李玉承的想法,為了加強募兵宣傳效果,他還加李玉承為提督府守備之職,為正五品守備官階。
孫稷俠現在手裏什麽都缺,就是空白委任狀多,這都是朱聿鍵特地命兵部給自己做好的,好方便自己開展新軍編練的工作,從七品以下武官,孫稷俠可以自主任免,隻需事後報備兵部;正七品以上武官,孫稷俠可以先行任免,再報經兵部銓敘認可,朱聿鍵給孫稷俠的權力不可謂不大,不可謂不信任有加。
正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李玉承這次返鄉就是最好的募兵宣傳片,孫稷俠相信鄉裏的年輕人看見同村李玉承封了大官迴鄉了,一定會激勵起鄉人們的從軍熱情,並且還囑咐李玉承,迴家時一定要大搞特搞,怎麽轟動怎麽來,李玉承聽了有點無奈,感情大哥是將自己當功成人士在宣傳了。
孫稷俠的想法是對的,當李玉承穿著威武的守備官服,騎著高頭大馬,在敲鑼打鼓、一眾前唿後擁中迴到固水老家中時,造成的轟動效果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固水各村了,湘鄉十裏八鄉的百姓們都聞訊趕過來看這位武曲星了,這片土地已經很久沒出過大官了,雖然此時的李玉承還隻是守備,但是正五品也已經邁入了帝國中層幹部的範疇,相當於現在的旅團級幹部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這個榜樣還是發生在自己的身邊,自然引來了無數年輕人的羨慕,許多小夥子迴到家中都嚷嚷著要去從征入伍。
雖然想盡快展開募兵之事,但李玉承還是選擇先迴家中拜見父母長輩,離家半年,他心中甚是想念家中親人。李玉承才剛到村口時,其父親李老漢就已經帶著李母和妹妹李知節早早等候在此,周圍還圍著眾多鄉親鄰舍。李老漢麵露紅光,他早知自己這麟兒必成大器,今日果然鯉魚躍龍門,真是讓自己老懷大幸,周圍鄰居的捧哏更是讓老漢的心情都快飛到雲端去了,這麽多年對兒子的培養終於在今日開花結果了。
李玉承翻身下馬,拜見父母。李老漢高興的將兒子扶起,並迎接眾人迴家。家中早已準備好了酒席,李老漢也不再節約,直接大擺筵席,邀請四方親鄰來坐席吃酒,李家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開玩笑,自家兒子都當官了,以後都衣食無憂了,還省什麽省。
酒席開了一整天,終於在深夜結束了這鬧哄哄的一天,此時老漢也終於有時間跟兒子聊下天了,老漢問起李玉承這半年的經曆,李玉承一一講述,其中特別是對朱聿鍵監國和孫稷俠提攜之事多加贅述,李玉承對孫稷俠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李老漢聽完兒子的經曆,也是一陣唏噓,沒想到去年這三位不起眼的外鄉客留宿自家,竟然是他李家的造化,可真是老李家的祖墳冒了青煙了。
“玉承,你現在已經是朝廷命官了,成就已經遠遠超過了爹的預期,隻要你跟著殿下和提督大人好好幹,我相信將來還大有機會”,李老漢熱切的說道,但隨即又話鋒一轉道:“老爹已經沒什麽可以教你的了,唯有一點我兒須謹記,忠義禮智信,忠誠乃五大古訓之首,也是為人立足之本。承兒你既然食君之祿,那麽以後你就要忠君愛國,這是忠;提督大人將你提拔於微末之中,方有你今日衣錦還鄉,那麽以後你須得為提督大人效死,不可輕棄之,這是義。如今世事易變,今日天子,明日囚徒,但不管世道如何變,你的忠義之心不能變,我李家雖然世代農耕,但也沒有不忠不義、變節投降之人,你聽清楚了嗎?”,老漢語氣講到最後已經非常嚴厲了,雙目緊瞪著李玉承。
李玉承自然懂得老爹的教誨,他跪下向老爹磕頭道:“儒家聖人的教誨,承一日不敢過或忘;今再聽父親大人耳提麵命,兒子定將其放在心中,落於行動,請父親大人放心,兒子要做的是嶽武穆,而非秦檜!”,李玉承重重的向老爹磕下自己的頭老漢聽到這裏,方才露出微笑。
除了身世清白和服從管理外,孫稷俠還對新兵的身體素質提出了要求,製定了相應選拔條件,如應征者需要進行相應的力量和耐力測試,在這一方麵,孫稷俠融合進了一些新的測試方法,比如提出了俯臥撐、綁沙袋進行跑步等測試,這些方法以後也會寫進新軍的訓練大綱,現在隻是讓新兵提前接觸和適應。新穎的測試方法讓李玉承眼前一新,他也是在家讀過兵書的人,對選兵、練兵方麵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現在看到孫稷俠提出的新穎訓練方法,讓他瞬間開拓了思維,原來練兵還能這麽練。
李玉承自上任募兵總務後,心知孫大哥對新軍寄予了非常之大的希望,也付出了很多心血,李玉承有心想為孫大哥分憂,所以對募兵之事兢兢業業。他老李家世代農耕,家裏沒出過什麽人物,這迴自己能鯉魚躍龍門,全憑孫大哥提攜,李玉承自幼熟讀儒家聖賢書,士為知己者死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因此心中已經將孫稷俠當做恩主看待。
孫稷俠在將募兵條例告知李玉承之後,他對大哥所提到的這些條件進行一一分析,最後竟然發現老家的鄉親們,非常符合征兵條件。於是他向孫稷俠提出想先迴一趟老家,將新軍募兵一事告知家鄉的父老鄉親。因為之前朱聿鍵和孫稷俠、陳小七三人為家鄉百姓分水豐收一事,鄉親們對他三的口碑都很好。之後三人和李玉承又為百姓減稅一事奔走,直到朱聿鍵監國後,將減稅之事徹底落實,鄉親們都受到了切實的恩惠,因此對幾人都感恩戴德,而且對朱聿鍵等人在這裏的作為都編成了當地特有的花鼓戲,以示家鄉的榮耀,固水地區的老百姓都稱讚朱聿鍵為古來賢君,而且老家武風隆盛,百姓又純和樸素,正是良好的兵源地。孫稷俠聽到後,非常支持李玉承的想法,為了加強募兵宣傳效果,他還加李玉承為提督府守備之職,為正五品守備官階。
孫稷俠現在手裏什麽都缺,就是空白委任狀多,這都是朱聿鍵特地命兵部給自己做好的,好方便自己開展新軍編練的工作,從七品以下武官,孫稷俠可以自主任免,隻需事後報備兵部;正七品以上武官,孫稷俠可以先行任免,再報經兵部銓敘認可,朱聿鍵給孫稷俠的權力不可謂不大,不可謂不信任有加。
正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李玉承這次返鄉就是最好的募兵宣傳片,孫稷俠相信鄉裏的年輕人看見同村李玉承封了大官迴鄉了,一定會激勵起鄉人們的從軍熱情,並且還囑咐李玉承,迴家時一定要大搞特搞,怎麽轟動怎麽來,李玉承聽了有點無奈,感情大哥是將自己當功成人士在宣傳了。
孫稷俠的想法是對的,當李玉承穿著威武的守備官服,騎著高頭大馬,在敲鑼打鼓、一眾前唿後擁中迴到固水老家中時,造成的轟動效果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固水各村了,湘鄉十裏八鄉的百姓們都聞訊趕過來看這位武曲星了,這片土地已經很久沒出過大官了,雖然此時的李玉承還隻是守備,但是正五品也已經邁入了帝國中層幹部的範疇,相當於現在的旅團級幹部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這個榜樣還是發生在自己的身邊,自然引來了無數年輕人的羨慕,許多小夥子迴到家中都嚷嚷著要去從征入伍。
雖然想盡快展開募兵之事,但李玉承還是選擇先迴家中拜見父母長輩,離家半年,他心中甚是想念家中親人。李玉承才剛到村口時,其父親李老漢就已經帶著李母和妹妹李知節早早等候在此,周圍還圍著眾多鄉親鄰舍。李老漢麵露紅光,他早知自己這麟兒必成大器,今日果然鯉魚躍龍門,真是讓自己老懷大幸,周圍鄰居的捧哏更是讓老漢的心情都快飛到雲端去了,這麽多年對兒子的培養終於在今日開花結果了。
李玉承翻身下馬,拜見父母。李老漢高興的將兒子扶起,並迎接眾人迴家。家中早已準備好了酒席,李老漢也不再節約,直接大擺筵席,邀請四方親鄰來坐席吃酒,李家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開玩笑,自家兒子都當官了,以後都衣食無憂了,還省什麽省。
酒席開了一整天,終於在深夜結束了這鬧哄哄的一天,此時老漢也終於有時間跟兒子聊下天了,老漢問起李玉承這半年的經曆,李玉承一一講述,其中特別是對朱聿鍵監國和孫稷俠提攜之事多加贅述,李玉承對孫稷俠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李老漢聽完兒子的經曆,也是一陣唏噓,沒想到去年這三位不起眼的外鄉客留宿自家,竟然是他李家的造化,可真是老李家的祖墳冒了青煙了。
“玉承,你現在已經是朝廷命官了,成就已經遠遠超過了爹的預期,隻要你跟著殿下和提督大人好好幹,我相信將來還大有機會”,李老漢熱切的說道,但隨即又話鋒一轉道:“老爹已經沒什麽可以教你的了,唯有一點我兒須謹記,忠義禮智信,忠誠乃五大古訓之首,也是為人立足之本。承兒你既然食君之祿,那麽以後你就要忠君愛國,這是忠;提督大人將你提拔於微末之中,方有你今日衣錦還鄉,那麽以後你須得為提督大人效死,不可輕棄之,這是義。如今世事易變,今日天子,明日囚徒,但不管世道如何變,你的忠義之心不能變,我李家雖然世代農耕,但也沒有不忠不義、變節投降之人,你聽清楚了嗎?”,老漢語氣講到最後已經非常嚴厲了,雙目緊瞪著李玉承。
李玉承自然懂得老爹的教誨,他跪下向老爹磕頭道:“儒家聖人的教誨,承一日不敢過或忘;今再聽父親大人耳提麵命,兒子定將其放在心中,落於行動,請父親大人放心,兒子要做的是嶽武穆,而非秦檜!”,李玉承重重的向老爹磕下自己的頭老漢聽到這裏,方才露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