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遠行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弘光朝廷內部黨爭愈演愈烈之際,三人三馬正緩步離開南京城中華門。
出得城外,朱聿鍵、孫稷俠、陳小七迴望南京城,天子駐蹕之地、金陵王氣之地,正縹緲在清晨的霧氣之中,一切都是那麽美好卻又虛幻,似乎一個不經意間就將化為烏有。
俗話說“楊柳依依,十裏長亭”,古人離別之時,一般都有親朋故舊遠送十裏。
但是可憐朱聿鍵貴為郡王,既無故舊、亦無親朋,他以郡王之尊出城就藩,偌大個金陵城竟然無人送別。
按照禮製,朝廷應該派有司出來送別,但是朝廷上下都知道今上疏離南陽郡王,加上當今黨爭,深怕被抓到把柄,於是無一人願意出城送離。
至於孫稷俠,卞玉京倒是遣人來問過出行時間,想要來送別。但是孫稷俠生性不羈,不想被離別時的依依不舍羈絆,遂幹脆寫信一份轉交卞玉京,上書:“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殊不知,卞玉京讀到此信時,被孫稷俠的瀟灑不羈和才華深深折服,那股別樣的情愫如同長江水一樣,奔流而去最終匯聚成了大海。
卞玉京的情愫,孫稷俠這個直男是不可能知道的。
此時他見朱聿鍵迴望金陵,麵露憂慮之色,孫稷俠寬慰朱聿鍵道:“殿下,當今天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這個金陵城裏的人有他們各自的使命,我們也有我們的使命。殿下不要再憂慮這金陵了,為今之計,我們需要盡快離開這地方,避開這漩渦之地,隻有保全了自己,才有機會保全國家”。
陳小七也憤憤不平道:“是啊殿下,孫大哥說得對,既然這朝廷排擠你,我們不如自己單幹,我就不信,以殿下之明、孫大哥之才,不能振興我大明”。
陳小七跟隨朱聿鍵奔走辦事這麽長時間,大大提高的他的眼界,同時他也看到了這朝廷的腐敗不堪和皇帝的荒唐無為。
朱聿鍵聽到二人的寬慰,心神稍稍振作,他轉頭問孫稷俠道:“北庭,如今我們該怎麽辦,難道真的去廣西就藩嗎?我一旦去了那裏,無異於又進了另一個籠子,我隻想為我皇明做點事情,就那麽難嗎?”,
孫稷俠迴答道:“殿下當然不能去廣西,以我之見,清軍和順軍,馬上就會要分出勝負了。不出所料的話,清軍會橫掃北地,李自成的末日不遠了。一旦戰勝李自成,清軍很快就會要南下了,到時候這天下局勢又會為之一變,殿下,我們為國盡忠的機會很快就要來了”。孫稷俠這段時間目睹了明廷和皇帝的作為,底層百姓卻如同草芥一般,聯想到曆史上清軍對漢人的屠殺,他決心為這個世界做點事情。
朱聿鍵點了點頭,“那我們現在又不能真的就藩,但又要等待時機,所以我們就隻能以拖待變了,我們就把這段旅程當遊山玩水吧,哈哈”。
朱聿鍵一左一右地緊緊握住孫稷俠和陳小七的手說道:“二位兄弟,我朱長壽的畢生理想就拜托你們了”,
隨後他迴頭望向金陵道:“我還會再迴來的”。
朱聿鍵原本想走浙江、福建這條路南下廣東,再從廣東轉至廣西,這條路上盜匪較少,是比較安全的一條路。
但是孫稷俠不同意,他對福建的鄭芝龍海盜集團沒什麽好感,鄭氏家族雖然現在竊據福建,但是本質上就是個軍閥集團。
他們走這條路去福建,萬一時事有變,朱聿鍵很有可能會被鄭氏挾製。朱聿鍵深覺有理,他對這些擁兵自重的軍頭深惡痛嫉,國事敗壞至此,跟這些唯利是從的軍頭有很大關係。
孫稷俠建議三人從安徽走江西、湖南至廣西,走這條線路是因為江西和湖南是在中部,以目前的明朝版圖來看,這是腹心之地,不管哪個方向有變,都能快速跟進。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今主政湖南的是湖廣總督何騰蛟,此人雖無多大軍事才能,而且為人清高自傲,但其對明朝忠貞不二。湖南巡撫堵胤錫更是以忠心著稱,有此二人主政的湖南省份,是個比較適合朱聿鍵等人前往的地區。朱聿鍵思慮再三,最終同意了孫稷俠的提議。
三人就這樣穿州過府,既不擾民,也不訪官,專挑山川名勝之所遊曆。
朱聿鍵雖是王室子孫出身,但馬術也不是很精熟,隻能保障馬兒可以平穩的跑起來而不被甩掉。至於孫稷俠和陳小七就更不用說了,孫稷俠從未上過馬,就更別談馬術了。陳小七海邊出生,你讓他操練河海之船帆,他可以手到擒來,但騎馬就有點不堪了。
孫陳二人一開始隻敢牽馬而行,隨著朱聿鍵簡單的教授一些技巧後,也能上馬慢行了,於是二人就這樣邊走邊學習馬術,旅程倒也不缺乏樂趣。
從盛夏到初秋,三人兜兜轉轉來到了湖南潭州府地界,這裏離湖南省會長沙府已經非常近了。
初秋,餘熱未消,知了仍在樹上吱吱叫個不停。朱孫陳三人站在高大厚實的田曠上滿目望去,全是金黃黃的稻穗。
農人辛勤賣力的伺候著稻田,額頭上的汗水一滴一滴的流進腳下的泥土裏,滋養著被稻穀壓得低垂的穗子,隻等著秋天那一刻的豐收。
這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百姓也是老實而淳樸,如果沒有戰爭和盜匪,這裏該是多麽寧靜祥和的地方呀,三人感慨道。
一路走來,看慣了路有凍死骨的慘狀,乍然看到久違的豐收景象,直讓眾人恍如隔世,同時又由衷的對這幅景象喜不勝收。
這裏雖然離長沙府已經很近了,但一時之間也趕不到府城,眼看天色近暗,於是朱聿鍵遂決定留宿在這裏 。
三人找到了一戶淳樸的四口之家,孫稷俠跟戶主李老漢講自己三人是遠行客,暫時找不到打尖兒的地方,想要老漢容留一晚,並願意付資。老實巴交的李老漢心底善良,眼見三人風塵仆仆,直言來著是客,豈有收取資財之理,於是熱情的收留了三人。
出得城外,朱聿鍵、孫稷俠、陳小七迴望南京城,天子駐蹕之地、金陵王氣之地,正縹緲在清晨的霧氣之中,一切都是那麽美好卻又虛幻,似乎一個不經意間就將化為烏有。
俗話說“楊柳依依,十裏長亭”,古人離別之時,一般都有親朋故舊遠送十裏。
但是可憐朱聿鍵貴為郡王,既無故舊、亦無親朋,他以郡王之尊出城就藩,偌大個金陵城竟然無人送別。
按照禮製,朝廷應該派有司出來送別,但是朝廷上下都知道今上疏離南陽郡王,加上當今黨爭,深怕被抓到把柄,於是無一人願意出城送離。
至於孫稷俠,卞玉京倒是遣人來問過出行時間,想要來送別。但是孫稷俠生性不羈,不想被離別時的依依不舍羈絆,遂幹脆寫信一份轉交卞玉京,上書:“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殊不知,卞玉京讀到此信時,被孫稷俠的瀟灑不羈和才華深深折服,那股別樣的情愫如同長江水一樣,奔流而去最終匯聚成了大海。
卞玉京的情愫,孫稷俠這個直男是不可能知道的。
此時他見朱聿鍵迴望金陵,麵露憂慮之色,孫稷俠寬慰朱聿鍵道:“殿下,當今天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這個金陵城裏的人有他們各自的使命,我們也有我們的使命。殿下不要再憂慮這金陵了,為今之計,我們需要盡快離開這地方,避開這漩渦之地,隻有保全了自己,才有機會保全國家”。
陳小七也憤憤不平道:“是啊殿下,孫大哥說得對,既然這朝廷排擠你,我們不如自己單幹,我就不信,以殿下之明、孫大哥之才,不能振興我大明”。
陳小七跟隨朱聿鍵奔走辦事這麽長時間,大大提高的他的眼界,同時他也看到了這朝廷的腐敗不堪和皇帝的荒唐無為。
朱聿鍵聽到二人的寬慰,心神稍稍振作,他轉頭問孫稷俠道:“北庭,如今我們該怎麽辦,難道真的去廣西就藩嗎?我一旦去了那裏,無異於又進了另一個籠子,我隻想為我皇明做點事情,就那麽難嗎?”,
孫稷俠迴答道:“殿下當然不能去廣西,以我之見,清軍和順軍,馬上就會要分出勝負了。不出所料的話,清軍會橫掃北地,李自成的末日不遠了。一旦戰勝李自成,清軍很快就會要南下了,到時候這天下局勢又會為之一變,殿下,我們為國盡忠的機會很快就要來了”。孫稷俠這段時間目睹了明廷和皇帝的作為,底層百姓卻如同草芥一般,聯想到曆史上清軍對漢人的屠殺,他決心為這個世界做點事情。
朱聿鍵點了點頭,“那我們現在又不能真的就藩,但又要等待時機,所以我們就隻能以拖待變了,我們就把這段旅程當遊山玩水吧,哈哈”。
朱聿鍵一左一右地緊緊握住孫稷俠和陳小七的手說道:“二位兄弟,我朱長壽的畢生理想就拜托你們了”,
隨後他迴頭望向金陵道:“我還會再迴來的”。
朱聿鍵原本想走浙江、福建這條路南下廣東,再從廣東轉至廣西,這條路上盜匪較少,是比較安全的一條路。
但是孫稷俠不同意,他對福建的鄭芝龍海盜集團沒什麽好感,鄭氏家族雖然現在竊據福建,但是本質上就是個軍閥集團。
他們走這條路去福建,萬一時事有變,朱聿鍵很有可能會被鄭氏挾製。朱聿鍵深覺有理,他對這些擁兵自重的軍頭深惡痛嫉,國事敗壞至此,跟這些唯利是從的軍頭有很大關係。
孫稷俠建議三人從安徽走江西、湖南至廣西,走這條線路是因為江西和湖南是在中部,以目前的明朝版圖來看,這是腹心之地,不管哪個方向有變,都能快速跟進。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今主政湖南的是湖廣總督何騰蛟,此人雖無多大軍事才能,而且為人清高自傲,但其對明朝忠貞不二。湖南巡撫堵胤錫更是以忠心著稱,有此二人主政的湖南省份,是個比較適合朱聿鍵等人前往的地區。朱聿鍵思慮再三,最終同意了孫稷俠的提議。
三人就這樣穿州過府,既不擾民,也不訪官,專挑山川名勝之所遊曆。
朱聿鍵雖是王室子孫出身,但馬術也不是很精熟,隻能保障馬兒可以平穩的跑起來而不被甩掉。至於孫稷俠和陳小七就更不用說了,孫稷俠從未上過馬,就更別談馬術了。陳小七海邊出生,你讓他操練河海之船帆,他可以手到擒來,但騎馬就有點不堪了。
孫陳二人一開始隻敢牽馬而行,隨著朱聿鍵簡單的教授一些技巧後,也能上馬慢行了,於是二人就這樣邊走邊學習馬術,旅程倒也不缺乏樂趣。
從盛夏到初秋,三人兜兜轉轉來到了湖南潭州府地界,這裏離湖南省會長沙府已經非常近了。
初秋,餘熱未消,知了仍在樹上吱吱叫個不停。朱孫陳三人站在高大厚實的田曠上滿目望去,全是金黃黃的稻穗。
農人辛勤賣力的伺候著稻田,額頭上的汗水一滴一滴的流進腳下的泥土裏,滋養著被稻穀壓得低垂的穗子,隻等著秋天那一刻的豐收。
這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百姓也是老實而淳樸,如果沒有戰爭和盜匪,這裏該是多麽寧靜祥和的地方呀,三人感慨道。
一路走來,看慣了路有凍死骨的慘狀,乍然看到久違的豐收景象,直讓眾人恍如隔世,同時又由衷的對這幅景象喜不勝收。
這裏雖然離長沙府已經很近了,但一時之間也趕不到府城,眼看天色近暗,於是朱聿鍵遂決定留宿在這裏 。
三人找到了一戶淳樸的四口之家,孫稷俠跟戶主李老漢講自己三人是遠行客,暫時找不到打尖兒的地方,想要老漢容留一晚,並願意付資。老實巴交的李老漢心底善良,眼見三人風塵仆仆,直言來著是客,豈有收取資財之理,於是熱情的收留了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