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膏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醫院,各村的赤腳醫生,都在催張英送藥膏。
張英也交不出來那麽多貨啊。這玩意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張紅和李桂花一直沒有再來過,但是張英知道李桂花已經被張紅送迴去了。
於是張英和爺爺商量:“爺,你說我迴村裏弄個小作坊,叫叔伯一起磨藥粉怎麽樣?”
張發財點點頭:“冬天什麽事都沒有,磨藥粉多少也能掙幾個。”
張英是按一個月十塊錢給爺爺發的零花錢,但這裏頭有孝敬的成分。
張英:“我要是迴去弄小作坊,隻能用村集體的名義弄。用公家的倉庫,公家的石磨。
用了公家的名義,叔伯,堂哥堂姐能進幾個,就不是我說了算的。”
張發財笑:“你放心,你爺爺我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
我再給你提個醒,叔伯兄弟都可以不讓去。你媽你一定得讓去。”
張英一呆:“為啥?”
“你娘見天來纏著你,還不是因為窮的,想找你鬧幾個錢花花。
你弄個作坊讓她去幹活,她自己就能掙到錢,就不會隻盯著你了。
天天忙著幹活,也沒心思再訓你麻煩。
再讓她去了作坊裏,對你名聲也好。改嫁的娘還放在心上照顧著。
你娘找你鬧,是你占理,不怕別人說。但是能讓別人誇,好過讓別人說道。”
張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就是占據道德製高點,堵住李桂花的嘴。
拿點小甜頭安撫住她。
確實,親媽天天去跟自己鬧,哪怕自己占理,都好說不好聽。
張良才聽說張英牽頭讓村裏搞一個小作坊生產凍瘡膏,醫院保收的時候,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張英還說了:“很多藥材咱山裏就有,天氣暖和了,也可以組織村民去采,醫院都收。
每年采蘑菇三四十裏地都去得,采藥應該也不在話下。”
張良才連連點頭:“那是那是。”
方南南聞訊也找來了:“張英姐姐,你救了我們,幫我們安家落戶,我還沒感謝你。
現在還想求你點事。在作坊,我能去嗎?藥材我也能學嗎?”
張英告訴她了,王醫生那有中草藥畫冊,可以自己去認藥。去作坊的事,看村裏考核安排。
方南南在張家岔村落戶後,張良才給她找了間窯洞先住下,還按張英要求給了點生活必需品。
母女倆磕磕絆絆的活了下來。慢慢的方母頭上的傷好了,智力恢複正常。
母女倆活的不算太好,但是方母收拾齊整了,看起來也是個利落人。生活太艱難,方母相中一個光棍,把自己嫁了。
同樣是再嫁,方母可比李桂花聰明多了。
再嫁的光棍,剛剛三十出頭,比方母還年輕幾歲。也是個勤勞肯幹的。就是家裏付不起彩禮,才一直拖了下來。
兩人再婚後,很快添了個男孩。現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方南南也不是傻子。自己拖著受傷變傻的媽都能討到飯養活母女倆,現在也是有盤算的。
她都十幾歲了,再過幾年,肯定會嫁出去換彩禮。張家岔村的彩禮,都是給女方父母的,養身錢。大概齊就是感謝父母生養自己這些年的意思。嫁妝……方南南不指望姓張的給姓方的嫁妝。能有一鋪一蓋一套新衣服,就算是當娘的夠意思。
所以看到張英,她就跟過來了。
張英這個姐姐救了她,她感恩。
幫過你一次的人,最有可能幫你第二次。
方南南原本跟過來隻是想討個主意,沒想到還得知村裏要開作坊的意外之喜。
在村裏論資排輩,進作坊萬萬輪不到方南南。但是采草藥應該是都可以的。方南南有信心學會。
張英也佩服這小姑娘。
任何努力生活、努力向上的人,能拉的時候,都值得你伸把手。張紅除外。張英覺得,下迴再對張紅伸手,恐怕手都會被她咬掉!
村裏的倉庫,還是空的能跑馬。
糧食該交的都交了,該分的都分了,糧倉裏隻有一些種糧,來年耕種的時候才會用到。
把藥材磨成粉,也不需要多少工具。就把村裏幾盤石磨拉進來,就可以開工了。
這次張英送來的料,絕大部分是從村裏收的藥材。
把藥材雜質去掉。泥沙啊,枯枝啊,野草啊,都去掉。然後該切片切片,該烘幹烘幹。
石磨張英也用過。農村一直到八十年代,才普及粉碎機。
這之前,粉碎糧食全靠石磨。
大冬天閑著也是閑著,能幹點活掙錢,大家都搶著來。
李桂花被張紅從縣城送迴來後,天天在家裏沒事就罵幾遍張英,聽說張英給村裏牽線的作坊有自己一個名額的時候,喜出望外,簡直都不知道說什麽好。
“還得是我閨女。還得是我閨女啊……金狗啊!你要是沒走該多好……”
李桂花哭了一場,一邊哭一邊捶胸口。
等到作坊開業,每天興衝衝的來作坊幹活。
還喜歡監督別人:“哎哎,等等。你那藥,根上泥土沒刮幹淨。”
“哎哎,你,那個不能入藥的,要切掉。”
張英才發現,自己姐弟幾個讀書好,記性好,可能是隨了李桂花。
剛才她給大家統一講了一遍藥材怎麽預處理,就李桂花一個全記住了。不僅自己全記住了,手腳不停,還能同時盯著別人幹活。
幹了兩天,張英直接讓李桂花負責驗收,把最後一道關。
其他四個人預處理過的藥材,總有不合格的地方,隻有李桂花沒有一點錯處。
李桂花得了重用,整個人都飄了起來。
張英:“媽,你悠著點。幹好了,我私人每個月給你五塊錢。幹不好,罰五塊錢。”
李桂花……
有裏外裏十塊錢吊著,李桂花幹的別提多認真了。
集體的作坊,發多少工資,張英說了不算。
張英本來把最後一步也留在作坊的。沒想到她留下的橄欖油,被村民發現能吃後,每個人都偷偷用瓶子裝了帶迴去。
而且裝進蛤蜊盒的凍瘡膏,也有人悄悄塞幾個進口袋。其中還有李桂花。
張英沒辦法,隻好每天把幹藥材用車裝來,再用車裝走。
一個月過去,張英按加工出來的凍瘡膏量,給村裏結加工費。
醫院,各村的赤腳醫生,都在催張英送藥膏。
張英也交不出來那麽多貨啊。這玩意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張紅和李桂花一直沒有再來過,但是張英知道李桂花已經被張紅送迴去了。
於是張英和爺爺商量:“爺,你說我迴村裏弄個小作坊,叫叔伯一起磨藥粉怎麽樣?”
張發財點點頭:“冬天什麽事都沒有,磨藥粉多少也能掙幾個。”
張英是按一個月十塊錢給爺爺發的零花錢,但這裏頭有孝敬的成分。
張英:“我要是迴去弄小作坊,隻能用村集體的名義弄。用公家的倉庫,公家的石磨。
用了公家的名義,叔伯,堂哥堂姐能進幾個,就不是我說了算的。”
張發財笑:“你放心,你爺爺我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
我再給你提個醒,叔伯兄弟都可以不讓去。你媽你一定得讓去。”
張英一呆:“為啥?”
“你娘見天來纏著你,還不是因為窮的,想找你鬧幾個錢花花。
你弄個作坊讓她去幹活,她自己就能掙到錢,就不會隻盯著你了。
天天忙著幹活,也沒心思再訓你麻煩。
再讓她去了作坊裏,對你名聲也好。改嫁的娘還放在心上照顧著。
你娘找你鬧,是你占理,不怕別人說。但是能讓別人誇,好過讓別人說道。”
張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就是占據道德製高點,堵住李桂花的嘴。
拿點小甜頭安撫住她。
確實,親媽天天去跟自己鬧,哪怕自己占理,都好說不好聽。
張良才聽說張英牽頭讓村裏搞一個小作坊生產凍瘡膏,醫院保收的時候,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張英還說了:“很多藥材咱山裏就有,天氣暖和了,也可以組織村民去采,醫院都收。
每年采蘑菇三四十裏地都去得,采藥應該也不在話下。”
張良才連連點頭:“那是那是。”
方南南聞訊也找來了:“張英姐姐,你救了我們,幫我們安家落戶,我還沒感謝你。
現在還想求你點事。在作坊,我能去嗎?藥材我也能學嗎?”
張英告訴她了,王醫生那有中草藥畫冊,可以自己去認藥。去作坊的事,看村裏考核安排。
方南南在張家岔村落戶後,張良才給她找了間窯洞先住下,還按張英要求給了點生活必需品。
母女倆磕磕絆絆的活了下來。慢慢的方母頭上的傷好了,智力恢複正常。
母女倆活的不算太好,但是方母收拾齊整了,看起來也是個利落人。生活太艱難,方母相中一個光棍,把自己嫁了。
同樣是再嫁,方母可比李桂花聰明多了。
再嫁的光棍,剛剛三十出頭,比方母還年輕幾歲。也是個勤勞肯幹的。就是家裏付不起彩禮,才一直拖了下來。
兩人再婚後,很快添了個男孩。現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方南南也不是傻子。自己拖著受傷變傻的媽都能討到飯養活母女倆,現在也是有盤算的。
她都十幾歲了,再過幾年,肯定會嫁出去換彩禮。張家岔村的彩禮,都是給女方父母的,養身錢。大概齊就是感謝父母生養自己這些年的意思。嫁妝……方南南不指望姓張的給姓方的嫁妝。能有一鋪一蓋一套新衣服,就算是當娘的夠意思。
所以看到張英,她就跟過來了。
張英這個姐姐救了她,她感恩。
幫過你一次的人,最有可能幫你第二次。
方南南原本跟過來隻是想討個主意,沒想到還得知村裏要開作坊的意外之喜。
在村裏論資排輩,進作坊萬萬輪不到方南南。但是采草藥應該是都可以的。方南南有信心學會。
張英也佩服這小姑娘。
任何努力生活、努力向上的人,能拉的時候,都值得你伸把手。張紅除外。張英覺得,下迴再對張紅伸手,恐怕手都會被她咬掉!
村裏的倉庫,還是空的能跑馬。
糧食該交的都交了,該分的都分了,糧倉裏隻有一些種糧,來年耕種的時候才會用到。
把藥材磨成粉,也不需要多少工具。就把村裏幾盤石磨拉進來,就可以開工了。
這次張英送來的料,絕大部分是從村裏收的藥材。
把藥材雜質去掉。泥沙啊,枯枝啊,野草啊,都去掉。然後該切片切片,該烘幹烘幹。
石磨張英也用過。農村一直到八十年代,才普及粉碎機。
這之前,粉碎糧食全靠石磨。
大冬天閑著也是閑著,能幹點活掙錢,大家都搶著來。
李桂花被張紅從縣城送迴來後,天天在家裏沒事就罵幾遍張英,聽說張英給村裏牽線的作坊有自己一個名額的時候,喜出望外,簡直都不知道說什麽好。
“還得是我閨女。還得是我閨女啊……金狗啊!你要是沒走該多好……”
李桂花哭了一場,一邊哭一邊捶胸口。
等到作坊開業,每天興衝衝的來作坊幹活。
還喜歡監督別人:“哎哎,等等。你那藥,根上泥土沒刮幹淨。”
“哎哎,你,那個不能入藥的,要切掉。”
張英才發現,自己姐弟幾個讀書好,記性好,可能是隨了李桂花。
剛才她給大家統一講了一遍藥材怎麽預處理,就李桂花一個全記住了。不僅自己全記住了,手腳不停,還能同時盯著別人幹活。
幹了兩天,張英直接讓李桂花負責驗收,把最後一道關。
其他四個人預處理過的藥材,總有不合格的地方,隻有李桂花沒有一點錯處。
李桂花得了重用,整個人都飄了起來。
張英:“媽,你悠著點。幹好了,我私人每個月給你五塊錢。幹不好,罰五塊錢。”
李桂花……
有裏外裏十塊錢吊著,李桂花幹的別提多認真了。
集體的作坊,發多少工資,張英說了不算。
張英本來把最後一步也留在作坊的。沒想到她留下的橄欖油,被村民發現能吃後,每個人都偷偷用瓶子裝了帶迴去。
而且裝進蛤蜊盒的凍瘡膏,也有人悄悄塞幾個進口袋。其中還有李桂花。
張英沒辦法,隻好每天把幹藥材用車裝來,再用車裝走。
一個月過去,張英按加工出來的凍瘡膏量,給村裏結加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