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泉城明珠——趵突泉


    在濟南那溫柔的懷抱中,有一處聞名遐邇的勝景——趵突泉。今天是個陽光傾灑的日子裏,林海歐帶著滿心的期待與感恩,陪伴著父母來到了這片如詩如畫的地方。


    在濟南的懷抱中,趵突泉宛如一顆溫潤而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無盡的魅力。


    “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趵突泉,這眼流淌千年的名泉,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它見證了濟南城的興衰變遷,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傳頌千古的詩篇佳作。


    曾鞏、蘇軾等大家都曾為它的風姿所傾倒,揮毫潑墨,讚譽有加。它的名字最早見於古代文獻,歲月悠悠,其魅力卻從未消減。


    當你踏入這片神奇的土地,趵突泉的景色宛如一場心靈的洗禮。春至趵突泉,“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大地複蘇,那泉邊嫩綠的垂柳和漸次開放的花朵,仿佛將人帶入一個充滿希望與生機的世界。人們置身其中,感受著春風的輕撫,心中的煩惱與疲憊如同被春風帶走,隻留下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向往。


    夏日炎炎,波光粼粼的泉水和清涼的水汽,為燥熱的人們帶來了寧靜與舒爽。“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曆山塵。”坐在泉邊的涼亭裏,聽著泉水叮咚,仿佛時間都慢了下來,城市的喧囂被隔絕在外,內心的浮躁漸漸平息,隻沉浸在這一方清涼的天地中。


    秋風吹過,金黃火紅的樹葉與澄澈的泉水相互輝映,形成一幅醉人的秋景圖。“泉上濯塵纓,蕭然世慮輕。”這景色讓人們不禁感歎時光的美好與短暫,學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刻,在落葉飄飛中感悟生命的輪迴與不息。


    冬季裏,雪花紛飛下熱氣騰騰的趵突泉宛如仙境。泉水奔騰不息的堅韌,冰掛晶瑩剔透的純淨,給人以力量和鼓舞。人們在這冰雪與清泉交織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安寧與堅定。


    趵突泉,不僅是自然的奇觀,更是文化的象征。趵突泉周邊的建築,如濼源堂、觀瀾亭等,古色古香,紅柱青瓦,飛簷鬥拱,承載著曆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沉澱。


    它們靜靜地佇立在那裏,見證著趵突泉的歲歲年年。它以包容的胸懷,接納著四方遊客,用自己獨特的魅力,為人們帶來寧靜與美好,讓每一個邂逅它的人都不禁為之傾心,沉醉在這一方清泉的溫柔與文化底蘊之中,心靈得到滋養,靈魂受到慰藉。


    踏入趵突泉公園,仿佛一步邁進了曆史的長卷。古雅的建築錯落有致,紅柱青瓦,在綠樹繁花的映襯下更顯韻味悠長。


    據記載,趵突泉有著三千多年的曆史,從古至今,它就像一顆明珠,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早在商代,就有關於濟南泉水的記載,而趵突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曆代文人墨客紛紛慕名而來,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


    林海歐輕輕挽著父母的手臂,就像小時候他們牽著自己一樣。她微微側身,笑著對父母說:“爸媽,這裏的景色可是濟南一絕,來濟南不到趵突泉看看,就不算來濟南,咱們慢慢逛,好好感受一下。”


    沿著蜿蜒的小徑前行,不一會兒,那聞名於世的趵突泉映入眼簾。


    三眼清泉如三顆璀璨的明珠,汩汩地噴湧著,水花翻騰跳躍,似是在歡快地舞蹈。周圍水汽氤氳,如夢如幻。


    林海歐的母親不禁驚歎道:“這可真是人間奇景啊!”


    林海歐笑著迴應:“媽,您說得對。


    這趵突泉從古至今都這麽美,以前的文人墨客都為它吟詩作畫呢。


    像曾鞏在濟南為官時,對趵突泉就情有獨鍾,他的詩詞讓更多人知曉了趵突泉的魅力。而且,這泉水還和濟南的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以前大家都依靠這泉水生活、灌溉呢。”


    他們在泉邊駐足良久,林海歐給父母講著趵突泉的傳說。


    傳說中,趵突泉是由龍王的眼淚所化,那神奇的故事讓父母聽得入神。父親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點頭稱讚。


    隨後,一家人坐上小船,沿著泉渠緩緩前行。小船晃晃悠悠,仿佛在時光的長河裏穿梭。


    林海歐拿起相機,為父母拍下一張張照片,他說:“爸媽,我要把這些美好的瞬間都記錄下來,以後咱們隨時都能迴憶。”


    行至一處幽靜的角落,有幾位老人在亭子裏唱曲。那悠揚的曲調在空氣中飄蕩,如絲絲清泉流淌進心田。


    林海歐帶著父母過去聆聽,輕聲對他們說:“爸媽,你們也歇歇,聽聽這曲子。這老濟南的韻味啊,都在這聲音裏了。”母親的眼中透著喜悅,父親則跟著節奏輕輕打著拍子。


    每一個遊覽過趵突泉的人,哪怕是一次,也會對趵突泉,留下最美最深刻的印象。


    趵突泉,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碑刻長廊圍合,幾經變化,形成長方形泉池,東西長30米,南北寬18米,深2.2米。泉水從地下石灰岩溶洞中噴湧而出,水溫一年四季恆定在18c左右,同時泉水湧量較大,泉位組團集中,每天湧出7萬立方米泉水,泉水有三個出水口,最大噴湧量為16.2萬立方米\/天。正是這三股日夜噴湧的泉水,造就了趵突泉為72名泉之首。


    漱玉泉位於趵突泉公園內李清照紀念堂的南麵方向,也屬於趵突泉泉群,其設計者從《世說新語?排調》中的“漱石枕流”提煉出了“漱玉”的叫法。


    漱玉泉的泉池長4.8米,寬3.1米,深2米,東、西、北麵飾石雕欄杆,池北內壁嵌有“漱玉泉”石刻,為濟南當代書畫家關友聲於1956年書寫。


    同時,漱玉泉與李清照有著很大的淵源,李清照有一部詩集叫《漱玉集》,而李清照的故居也被稱為“漱玉堂”。


    柳絮泉,位於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的西側、李清照紀念堂的南麵。作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它在《名泉碑》和《七十二泉記》中均有記載。


    柳絮泉的池壁使用大理石砌成,四周飾以漢白玉石雕欄杆,而池東欄杆中間則鐫刻著“柳絮泉”三個字。《曆城縣誌》中記載:“柳絮泉,在今縣泉東南角,泉沫紛繁,如絮飛舞。”柳絮泉四周垂柳多株,一年四季,泉水常流,常年“泉沫紛繁,如柳絮飛舞”,因此得名“柳絮泉”。


    金線泉,位於趵突泉公園的東北方向,兩邊分別是魚展館和尚誌堂。


    北宋臨淄人王辟之於1094年寫過一本《澠水燕談錄[澠:miǎn]》,其中記載了:“齊州城西張意諫議園亭有金線泉,廣袤丈餘。泉亂發其下,在注城濠[háo]中,澄清見底。池心南北有金線一道隱起水麵,以油滴一隅,則線紋遠去,或以杖亂之,則線轍不見。水止如故,天陰亦不見……”。


    泉池是長方形的,由於泉水流動時有一條飄動的水線波紋,在陽光的照射之下,形似閃閃發光的金線浮於水麵上,因此得名“金線泉”。[


    湛露泉,位於趵突泉公園南門內假山北側、白雪樓前,東連石灣泉,金代的《名泉碑》和明代的《七十二名泉詩》均有記載。


    在金、明兩代,湛露泉都曾被列為七十二名泉之一。因其泉水清湛、甘香味美而得名。


    明代詩人晏璧在《濟南七十二泉詩》中詠湛露泉詩雲:“泉如湛露味甘香,入如三焦齒頰涼。通樂古園饒爽氣,厭厭夜飲醉無妨。”


    湛露泉的泉池為自然石砌,長、寬各約4米,池深約1.5米。泉名刻在假山北側的石壁上。[


    趵突泉公園內的白雪樓,始建於明代,原為明代著名文學家李攀龍修建的藏書處,舊時“濟南十六景”之一的“鮑山白雪”指的便是這座白雪樓。


    清朝以來,此樓雖曆經多次修整,但是到解放前夕仍然瀕臨倒塌,在解放之後,後人為了紀念他、收藏其書,於1996年在趵突泉畔重新建樓,仍名為“白雪樓”,即如今的新白雪樓。


    此樓的建築麵積約為400平方米,位於趵突泉公園的東南方,為帶戲台式二層仿古建築,戲台就設在該樓的北側,現為節假日期間趵突泉公園內的曲藝表演場所,同時相鄰有湛露泉、酒泉、石灣泉等。


    萬竹園,始建於元代,因園內有竹林而得名,其位於趵突泉公園的西部,總占地麵積約為平方米,是一座綜合南方庭院、北京王府以及濟南四合院等多種風格的古式庭院,整體的建築結構趨於小型化。


    萬竹園的東園於20世紀80年代改為李苦禪紀念館,展覽李苦禪的相關作品。


    萬竹園的西園有很多院落,從南向北依次為杏院、海棠院、萬竹堂、愛荷亭、木瓜院,與萬竹園相同,均以園林植物命名。萬竹園內有3套院落、13個庭院、186間房屋以及“5橋4亭1花園”。


    同時,萬竹園內的雕刻頗為豐富,主要集中在牆壁、石欄、門楣以及園林家具等處,建築的柱梁基本保持了樸素的風格,而枋上也采用了彩繪的形式。雕刻手法多樣,其中石雕、木雕、磚雕三種雕刻形式被稱為萬竹園建築上的“三絕”。


    明代隆慶年間,為內閣大學士、曆城人殷士儋[dān]所有,改稱“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


    清康熙年間,濟南詩人王蘋典屋居於其間,取名“二十四泉草堂”。民國初期,被北洋軍閥、山東督軍張懷芝占為私家花園。萬竹園後於1986年被評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93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建築集》。


    父母二人,聽到女兒林海鷗對趵突泉的講解,父母感覺到了趵突泉不愧是泉城之魂,同時也感到了女兒對濟南的熟知和對趵突泉的熟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城是濟南城湖是大明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裏河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裏河水並收藏城是濟南城湖是大明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