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羨之在陝西鄉試中了舉人後,搬在鄉下莊園中居住,也不打獵了,每日隻是讀書備考,不覺已是冬日。


    李羨之迴到城裏家中,向父親辭行,打卷行李,趕往京城赴考。


    這時,是天啟元年,大明朝已到末路,四處流賊起事,天下已然大亂。李明善擔心兒子遠路危險,又帶著許多銀子盤纏,怕遇著賊人打劫,便要他多帶些人手,沿路護送。


    李羨之卻不以為然,他以為隨從多了,反而太過招搖,引人注意。於是隻帶李喜兒和李如意兩個,三人各騎了馬,帶了弓,備了石彈,李羨之還帶了三十支羽箭,以備不時之需。


    行前,李明善總是不放心,李羨之安慰道:“父親安心,我三人沿著管道快馬加鞭,不用多久便可至京城,況我隨蕭教頭學了武藝,一張硬弓雖不說百發百中,三二十人也絕難近身,喜兒、如意兩個也有武藝在身,可保無虞。”


    李明善雖仍揪著心,但又拗不過兒子,隻得隨他。李羨之便朝著父親拜了三拜,翻身上馬朝東飛奔出城,李喜兒、李如意兩個也打馬緊隨其後。


    出了城,李羨之卻並未如他所說那般沿著官道走,而是七拐八拐來到邊境,沿著邊牆緩緩而行。李喜兒和李如意大感不解,問道:“公子為何繞路到這兵兇戰危之地來?”


    原來,此時遼東後金氣勢正盛,朝廷不得不抽調天下精兵往遼東戰守,榆林也不例外,大半精銳被調走,這便使得此地防務空虛,隻有要緊堡寨才有兵駐守,許多地方成了不設防之地,時常有小股蒙古騎兵越過邊牆騷擾,李喜兒和李如意也正是因此擔心。


    李羨之道:“天下眼見大亂,內有流賊四起作亂,外有後金、韃靼虎視眈眈,大明社稷將傾。榆林自古便是用兵重鎮,早晚必有大戰,此地又是我等桑梓之地,不得不以死力相守,故而探查地勢,早做準備而已。”


    李如意和李喜兒自然不知自家公子有未卜先知的本事,隻做是耍子,一路提心吊膽相跟。李羨之一路將所見所聞,各處要塞、兵壘、道路繪製成圖,熟記於心。


    所幸一路無警,三人曉行夜宿,在荒野中遷延了十餘日,方才到了黃河渡口。尋了艘大渡船渡過了河,便至山西境內,李羨之才迴到了官道,住上了官家驛站。李如意和李喜兒這才放下了心。


    入了官道,行程快了,不出二十日便至京師。李羨之便在離貢院不遠處尋了一家客棧住下,每日溫習。轉過年來,早春二月,禮闈開了,李羨之入場會試,考了三場出來,仍舊迴客棧住下,每日在城中遊賞,等著放榜。


    到了月末,禮部放出榜來,李羨之擠在舉子群中看榜,李如意和李喜兒也在一邊,六隻眼睛上下左右看了幾遍,也未見李羨之的名字在上麵。


    顯然是沒中,這時,人群中有中了喜得跳起來的,也有沒中暗自涕泣的,也有考了多年才中如釋重負的,更有考了多年依舊不中陷於絕望的。


    李羨之心中萬分失落,他終於明白古人們“十年寒窗苦,一朝夢成空”的感覺。不過他終不似那時的讀書人,求取功名為畢生追求,過不多久,心情便平複許多。他擠出人群,往客棧走去,李如意和李喜兒也失落地跟在身後,不敢說話。


    迴到客棧,李羨之命兩個書童收拾行李準備還家。李如意和李喜兒躡手躡腳,說話也是竊竊私語。


    李羨之見狀,知道兩個是因為自己未能中進士心情不好,不敢攪擾,便豁然道:“科場中與不中,皆是天意,也是平常之事,你兩個隻管收拾,莫縮手縮腳的,鬼鬼祟祟成甚麽樣子?”


    李如意和李喜兒自幼與李羨之一起長大,雖有主仆之分,但在沒人的時候,倒是隨便慣了,迴道:“我兩個總以為公子不中,肚中有氣,不敢觸黴頭。”


    李羨之笑著道:“我何時有過黴頭讓你兩人去觸?”


    李如意和李喜兒聽了,也都哈哈大笑。不一刻,收拾停當,會了房錢便走。


    客棧老板送出門來,說道:“公子莫要灰心,三年後再來,定能高中!”


    李羨之笑著迴道:“借老板吉言,三年後我還住你家客棧。”老板滿臉堆笑道著謝迴去了。


    李羨之三人上了馬,未做停留,徑直從西門出了城。方過了護城河,李羨之突然駐馬,道:“如此迴鄉豈不有些狼狽?下次會試,還有三年之期,為時尚早,不如四處遊賞一番,領略山河綺麗,追慕古人情懷,亦不失為一雅事!”


    聽了李羨之的話,李如意和李喜兒兩個不由得在心裏叫了一聲“苦也!”


    原來此時大明朝已是災民遍地,盜賊蜂起,全不比以往太平年景。他二人跟著李羨之出來,無時無刻不為其安全擔心。


    來時,李羨之在邊牆內外亂轉,讓兩個書童已是緊緊捏了把汗,而今他又要四處遊蕩,怎不叫他兩個憂慮?於是,兩個書童一齊道:“公子還是安安生生地迴家吧,要是出了岔子,我兩個縱然萬死,也難向老太爺交代。”說著,齊齊下馬跪下磕起了頭。


    李羨之此時初出茅廬不久,仗著跟蕭世乾學得一身武藝,對下跪的兩個書童道:“我自不怕,要你兩個擔憂甚麽?”說著催馬轉向北而行,兩個書童拗不過,隻好上馬跟著向北。


    李羨之此時似乎有些膽大妄為了,他離了京城,往北過昌平,直向居庸關而去——他要一睹拱衛大明朝京師的雄關的風采。


    未料,才過昌平不遠,途經一處山隘時,就見一隊馬賊約四五十騎唿嘯而來,蹄聲動地。李如意和李喜兒早慌了神,驚叫道:“山賊來了,這卻如何是好?”


    李羨之雖一向自恃有武藝在身,卻未曾見過如此陣仗,心裏也早已慌作一團,撥馬便走,李如意與李喜也緊緊跟在後麵。


    眼見山賊越來越近了,李羨之隻借著最後一絲膽氣,強壓住心中恐懼,忙綽弓箭在手,用平日打獵的本事,迴身使了全身的力氣,將弓弦扯得滿月一般,隻聽“嗖”的一聲劈空響過,羽箭飛向山賊群中,正射在一匹馬頸上。那馬中了箭,跑出沒兩丈遠便一頭栽倒,馬背上的山賊被拋出幾丈高,跌了下來,登時不見動了。


    李羨之見一箭射中,膽氣便足了一分,又搭上第二箭,“嗖”地射了出去,這一箭正射在一個山賊前胸,跌下馬死了。


    這時,眾山賊距主仆三人已不足百步,李羨之欲彎弓再射,就聽見一片聲的口哨,山賊們立刻散開,如雁行一般包抄過來。他慌忙將箭胡亂放了出去,勒轉馬頭大叫了一聲:“快走!”用弓背打馬便逃,李如意、李喜兒兩個迴過神來,也忙打馬逃命。


    李羨之一邊逃,一邊迴身放箭,李如意和李喜兒沒有箭,便把石彈子朝著身後隻管亂打。一口氣奔出七八裏遠,這群山賊仍舊緊追不舍,跟在後麵“嗷嗷”亂叫。


    就在李羨之帶著兩個書童狼狽逃命時,眼前三四百步外忽然又有三五十騎迎麵撲了過來,李羨之悔恨無極,在心裏千般萬般咒罵著自己不該逞強,把大好的性命葬送在這裏。他一麵在心裏罵著自己,一麵撥馬往斜刺裏撞,想要衝破牢籠。


    李羨之馬快,跑在前頭,把李如意和李喜兒拋在後頭,眼見要被山賊追上了,驚得兩個書童早把手中弓扔了,拚命抽鞭子逃命。


    李羨之見兩個書童拉得遠了,便勒轉馬頭,抹過山賊旁邊,把打獵射狼的本事使了出來,連射數兩箭,將追的最快的兩個山賊射下馬來,兩個書童這才逃脫,趕了上來。


    未等三人喘一口氣,當麵的三五十騎也趕了過來,已是無路可逃了。主仆三人對麵立馬,李羨之歎道:“我等死於此地矣!”


    話音未落,就見李如意手指前方喊道:“公子,是官軍!”


    李羨之迴身順著李如意指的方向望去,果見來者盡皆頂盔摜甲,內中還有一人舉著一麵牙旗,上麵書著一個鬥大的“明”字,果然是官軍到了。眾山賊“唿哨”一聲,便紛紛調轉馬頭,往山裏逃躥而去。


    官軍中領頭的將弁手揮令旗,大叫道:“兀那大膽的山賊,往哪裏逃!”


    官軍蜂擁追了上去,一邊追,一邊亂箭齊發。山賊死傷慘重,四散而逃。追到山腳下,那領頭的將弁又揮了揮令旗,止住兵卒。


    兵卒們紛紛下馬,將死傷的山賊的首級一一割了下來,立時血流滿地,腥味衝天。驚魂未定的李羨之和如意、喜兒不約而同地幹嘔了起來,不一刻,吐的昏天黑地,就差把腸子嘔出來了。


    兵卒們見李羨之主仆三人這副狼狽相,放肆地哈哈大笑起來。那領頭的將弁朝著這邊高聲問道:“你等是何人物,竟能從山賊手中逃脫?”


    李羨之吃了一驚,那個將弁說的竟是榆林口音。他忙催馬上前,但見此人約三十上下年紀,高盈六尺,虎背熊腰,極是雄壯。


    李羨之跳下馬來,深施一禮道:“全仗將軍和手下將士神勇,才救得我三人逃生,在此謝過救命之恩。”


    那將弁愣了片刻,也是聽出了李羨之的口音,問道:“閣下是哪裏人士?”


    李羨之答道:“不才李歆,字羨之,陝西榆林衛人,就在衛城中居住。因上京趕考落榜,迴鄉途徑此地,不想遇上了山賊,險些喪命。”


    那將弁聽完,哈哈一笑道:“卻是巧了,敝姓尤,名世祿,字定宇,同是榆林衛人,也在衛城中住。閣下可是城中第一富豪李老太公的公子?”


    李羨之道:“將軍過譽。將軍遠在京師,卻是如何知曉?”


    尤世祿道:“閣下不知,我亦是今年方到京師考武科的,幸有天助,中了武進士,授官指揮同知,充守備,奉命巡邊至此地。遇著閣下,倒是有緣。不過閣下迴鄉隻需出城向西便可,為何繞此險地而行?”


    李羨之道:“久在樊籠中,不知天下風物,本想借著此次出來,迴鄉前四處遊曆一番,怎知一出了京城,便遇上了山賊,若非將軍相救,恐已身首異處了。”說罷,又道了謝。


    尤世祿道:“閣下哪裏話來?保境安民本是我等的分內之事,如何用謝?”


    這尤世祿雖是武人,但極好文學,頗有些文采。而今遇著李羨之,既是同鄉,又是舉人,很是投機。便命兵丁搬來兩架胡床,揀平地放下。讓著李羨之坐了。


    李如意和李喜兒兩個驚魂稍定,站在李羨之身後。


    兩人就坐在胡床上說著閑話,一邊等著士兵們清掃戰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色大明之末世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汀並收藏血色大明之末世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