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羨之記著周學台的囑咐,一到西安,便往學台府上去。未料,在他送金巡撫靈柩離去不久,忽然朝廷一紙詔書將周學台又招進京去了。
李羨之討個無趣,隻好怏怏離去。正百無聊賴時,又想起開蒙時的老師楊先生,便欲前往拜會。
蕭世乾之前曾送楊先生迴家,因此路熟,一行人人快馬加鞭,不多時便到了。蕭世乾上前叩門,一個小廝開門出來接著,問道:“請教是哪裏的客人?”
蕭世乾道:“我家公子曾蒙你家老太公教誨,今日路過,特來拜會。”
那小廝對著李羨之上下打量一番,道:“倒是來的晚了,我家老太公已於兩月前仙逝了。”李羨之聽了,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陣淒楚,兩位老師相繼離世,怎不叫他難受!
李羨之道:“能否讓我入內,祭奠一番?”
小廝道:“公子稍待,等小的稟報我家老爺。”
李羨之點了點頭,遞上名帖,小廝接在手中,仍關上門,飛奔入內。
不多時,門又開了,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一身孝衣,走了出來。
李羨之上前通了姓字,那漢子道:“鄙人楊沾,字渚卿。先父迴鄉之後,常提起李公子。”
李羨之道:“路過此地,本想拜訪老師,未料驚聞噩耗,不勝悲痛。欲入內拜唁,還望準許。”
楊沾忙抄手道:“李公子來,乃是鄙門榮幸。快請!快請!”說著,將李羨之與蕭世乾讓進府內——是一座三進的院子,青磚灰瓦,在鄉村之中,算是極氣派的了。
楊沾將二人領進正堂,此處正供著楊太公的靈位。李羨之拜在靈前,磕了四個頭,起身敬了香。蕭世乾也拜了數拜。楊沾磕頭迴禮。然後,將二人讓至花廳敬茶。
一盞茶畢,楊沾道:“先父畢生讀書,卻沒能中個老爺,隻得四處坐館維生,一生漂泊,也是可憐。偏偏我又自幼不成器,抱起書本,便打瞌睡,隻粗粗識幾個字,聖賢的道理卻是一句也不懂得。後來拜了個學武的師父,略學了幾招沒章沒法的槍棒,四處幫閑,也沒個正經的營生。數月前,先父自公子府上帶迴四千兩銀子,這才置了宅子,又買了三五百畝良田,算是有了家業。說起來,公子可是我家的大恩人哩!”
李羨之道:“蒙令尊十年教誨,畢生受益,區區四千兩銀子,何足道哉,豈敢稱有恩於你?”
楊沾又道:“公子莫要自謙,終是有恩於我,自不敢忘。隻可惜家父一世清貧,待到享福時卻早早作了古,想來也是時運不濟。”說著,眼眶裏流出兩行傷心淚。
李羨之聽了心中也不是滋味,念及舊日恩情,心中不免淒楚,於是就在楊家多盤桓了些日子。
楊沾每日精心招待,自不在話下。住了十餘日,李羨之因學業緊急,不得不告辭迴家。楊沾款留不住,隻好送他走了。
不多日,便迴到家中,此時痛失兩位老師的傷心事也稍稍緩解,複又抱起書本用功起來。
李羨之因進學稍晚了,錯過了上年的鄉試,隻能等下一科了。不過如此也好,他倒可以從容應考了。在讀書之餘,偶爾出城彎弓走馬,練習騎射。
一天,李羨之讀書讀的苦悶,便令李喜兒備馬,換了束身衣服,攜弓帶箭出城。李喜兒、李如意、韓釧兒、金順兒四個也各騎一匹馬,帶了弓箭,又有七八個莊客牽著獵犬跟隨。
在莽莽荒原中縱馬馳逐,從蕭世乾那裏學來的能耐終於派上了用場,不過對於騎射,李羨之還頗為生疏,遠不及蕭世乾的本事。半日下來,發了數十箭,不過才射中了一隻黃羊而已。雖然如此,李羨之也高興了很久。
到了午後,李羨之人困馬乏,便令莊客輪流抬著僅有的一隻獵物往迴走。走不多時,忽聞前麵一陣人馬喧囂。李羨之禁不住好奇,催馬上前,便見七八名騎士正追著一頭雪狐狂奔,就見其中一人躍馬在前,彎弓搭箭,隻一箭便中了,雪狐脖子上插著羽箭,箭孔處鮮血殷紅。
李羨之失口叫道:“好箭法!”那幾個騎士一同迴頭望著李羨之。射中獵物的那人勒住馬,單腳踩在馬鐙上,俯身將中箭的雪狐拎了起來,放在鞍橋上,迎了過來。待走近了,李羨之方才認出此人便是許久在街上見過的賀人龍。
賀人龍朝著李羨之問道:“敢問閣下是?”
未等李羨之搭話,賀人龍身後一個騎士道:“我認得他,他便是城中第一大善人李老爺的公子。”
賀人龍拱了拱手問道:“李公子為何到這荒郊野地來?”
李羨之也拱手道:“在家中待的煩悶,想著出城來打獵解悶,隻是射術不精,逡巡半日,隻打了一隻黃羊在此。適才見閣下箭法超群,不由得喝彩出聲,驚到閣下,還望莫怪。”
賀人龍似乎也聽過李羨之的消息,道:“李公子握慣了筆杆的手,用不慣我們武人的家什,也不見得為怪。”
李羨之欲與賀人龍相交,又是初次見麵,便裝作不認識道:“敢問尊姓大名?”
賀人龍道:“敝姓賀,名人龍,世居於此。”
李羨之又道:“閣下神射,我深敬慕,欲與閣下相交為友,不知可否屈尊?”
賀人龍道:“在下一介武夫,字也識不得幾個,不敢高攀李公子。”說罷徑自催馬走了。
李羨之大大地討了個沒趣,看著賀人龍走了,也悻悻而歸。迴家路上,李羨之心中不是個滋味,迴到府中,也不理人,下了馬,直直迴房去了。
李羨之來到大明朝近二十載,遇著史中有名的人也就金巡撫與這賀人龍兩人而已。金巡撫是有才有名的邊帥,對他已多有提攜,但此時業已去世,因此他一心想著要再結識賀人龍。但此人跋扈孤傲,毫不買賬,李羨之一時沒了主意,隻好暫忍一時,再等機會。
此後,李羨之每日用功讀書習武,閑暇之時,仍舊出城打獵。未過半年,李羨之騎射本事大長,也常碰見賀人龍,雙方雖沒有許多話,但賀人龍對他的態度已經有了改變。
時光荏苒,不覺到了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秋,桂榜動了,李羨之前往西安府應鄉試,這些年來,他把科舉考的聖賢書已讀的熟了,進了貢院,考卷發下來,才思如泉湧一般,七篇文章作的端的花團錦簇一般。
考完出了場,李羨之盤桓了幾日,在曆朝古跡轉了一轉,也無個相知的友人相伴,覺得沒甚麽意思,又去尋楊沾,在楊老秀才的墳前祭拜了一番,便收拾迴鄉等著放榜。
到了放榜的日子,過了幾日,卻不見報喜的來,李羨之的心涼了一截,李明善也大感失落。
過了十幾日天氣,父子兩個都覺著此次高中無望了,心也慢了。這天清早,就聽門外三聲鑼響,三匹馬已闖到大門前。三人下了馬,把馬拴在樁上,交聲叫道:“快請李老爺出來,恭喜高中了!”叫罷,隻管埋著頭就往高門大院裏硬闖。
看門的韓老爹和幾個灑掃的門子聽了,扔下手中的家夥,跟著三個報錄人一股腦全湧進門裏。韓老爹因腿不大靈便,支了一個機靈的門子跑在前麵,領著報錄人往正院奔來。
李明善和李羨之父子聽著鑼聲和叫喊聲,齊齊從房裏走出來看。三個報錄人見了,問道:“哪位是李羨之老爺?”
李羨之道:“我便是李歆字羨之的。”
三個報錄人齊齊跪在地上,拜了一拜道:“就是李老爺不差了。恭喜老爺高中陝西鄉試第十名亞元!”又朝著李明善拜道:“這位便是老太爺了吧,小的們給您見禮了。”說著,一齊討賞。
府中下人等聽了消息,一起跪拜下去,改口稱李羨之為老爺,李明善自然成了老太爺了。
正當院內哄哄鬧鬧的時候,門外二報、三報又相繼到了,叫喊聲、敲鑼聲響成一片,險些把城門樓子震塌了,滿城中無人不曉,紛紛聚到李府來看熱鬧,偌大的院子擠得滿滿當當,亂作一團。
這時,李明善早已經喜的呆了,隻是癡癡的笑著。倒是李羨之還有幾分冷靜,他命上茶招待這一幹報錄人,又令管家李方支二十兩銀子並一百貫銅錢來。報錄人每人賞銀二兩,又把串銅錢的麻繩都剪斷了,每人百十文,都賞給了看熱鬧的閑人。
哄哄鬧鬧了半天,才把眾人都打發了去。管家李方招唿著府中下人等簇擁著老太爺和新老爺升廳上座,齊齊跪在前麵磕了頭。
李明善仍舊隻是笑,李羨之又命取銀錢賞眾人,各管事者賞銀三五兩,家丁雜役賞錢一二貫有差。
次日一早,城中有頭臉的鄉紳都帶了禮品來賀喜,一些素有來往的文吏武官也來投帖子。李家宅院中再一次人滿為患,所幸之前早有預備,後廚夥房忙亂一通後,在花廳中擺了四五桌酒席。
李明善這時恢複了冷靜,稍稍斂了笑容,果真如一個老太公一般,雍容地請來賓入席。李羨之滿不情願地挨著桌敬酒。一連擺了三日的酒,才把賀喜的客人都打發盡了,李羨之這才鬆了口氣。
自中了舉人,李羨之不似以前每日隻是讀書習武,不問世事。人情漸漸多了起來,周圍的鄉紳公子爭著來和他相與,一些不第的秀才和未進學的童生也常登門請教,也有受人之托來說媒的,來來往往擾得他不勝其煩,便命李如意、李喜兒、韓釧兒、金順兒四個收拾吃用的東西,又將平日讀的書打卷起來,搬上馬車,又帶了兩個侍奉的丫鬟,搬到城西二十裏外鄉下的一個莊園裏躲清閑去了。
這座莊園由高約一丈、寬六尺的土牆圍著,東西長三十丈,南北寬二十丈,南北各開一個能容一架馬車的門洞,裏麵有一處三進的院子,家具物什一應俱全,常沒人住,一直空著。旁邊又有個別院,裏麵住著個管莊的總管、一個管賬的先生、三二十護院的莊客和下人等,靠南牆有兩個大穀倉,各存著五七千石粟、麥,北牆下一個牛圈一個騾廄,各有三五十頭牲口。圍牆外麵則有著百來頃的肥沃田土,放眼望去,俱是李家產業,還養著百十戶佃農。
聽說中了舉的新老爺要來,總管王德早早支使著莊客下人等將三進正院打理的齊齊整整幹幹淨淨。待他到了,王德率人拜迎入內。
李羨之雖在李府生活了二十年,但家中事務卻極少摻和,因此家裏有多少資財並不清楚,在來此之前,才聽李方說,不算城裏的產業,僅像這樣的莊子共有五處。
自此,李羨之衣食用度自有供給,每日盡心讀書,以備來年春闈。
李羨之討個無趣,隻好怏怏離去。正百無聊賴時,又想起開蒙時的老師楊先生,便欲前往拜會。
蕭世乾之前曾送楊先生迴家,因此路熟,一行人人快馬加鞭,不多時便到了。蕭世乾上前叩門,一個小廝開門出來接著,問道:“請教是哪裏的客人?”
蕭世乾道:“我家公子曾蒙你家老太公教誨,今日路過,特來拜會。”
那小廝對著李羨之上下打量一番,道:“倒是來的晚了,我家老太公已於兩月前仙逝了。”李羨之聽了,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陣淒楚,兩位老師相繼離世,怎不叫他難受!
李羨之道:“能否讓我入內,祭奠一番?”
小廝道:“公子稍待,等小的稟報我家老爺。”
李羨之點了點頭,遞上名帖,小廝接在手中,仍關上門,飛奔入內。
不多時,門又開了,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一身孝衣,走了出來。
李羨之上前通了姓字,那漢子道:“鄙人楊沾,字渚卿。先父迴鄉之後,常提起李公子。”
李羨之道:“路過此地,本想拜訪老師,未料驚聞噩耗,不勝悲痛。欲入內拜唁,還望準許。”
楊沾忙抄手道:“李公子來,乃是鄙門榮幸。快請!快請!”說著,將李羨之與蕭世乾讓進府內——是一座三進的院子,青磚灰瓦,在鄉村之中,算是極氣派的了。
楊沾將二人領進正堂,此處正供著楊太公的靈位。李羨之拜在靈前,磕了四個頭,起身敬了香。蕭世乾也拜了數拜。楊沾磕頭迴禮。然後,將二人讓至花廳敬茶。
一盞茶畢,楊沾道:“先父畢生讀書,卻沒能中個老爺,隻得四處坐館維生,一生漂泊,也是可憐。偏偏我又自幼不成器,抱起書本,便打瞌睡,隻粗粗識幾個字,聖賢的道理卻是一句也不懂得。後來拜了個學武的師父,略學了幾招沒章沒法的槍棒,四處幫閑,也沒個正經的營生。數月前,先父自公子府上帶迴四千兩銀子,這才置了宅子,又買了三五百畝良田,算是有了家業。說起來,公子可是我家的大恩人哩!”
李羨之道:“蒙令尊十年教誨,畢生受益,區區四千兩銀子,何足道哉,豈敢稱有恩於你?”
楊沾又道:“公子莫要自謙,終是有恩於我,自不敢忘。隻可惜家父一世清貧,待到享福時卻早早作了古,想來也是時運不濟。”說著,眼眶裏流出兩行傷心淚。
李羨之聽了心中也不是滋味,念及舊日恩情,心中不免淒楚,於是就在楊家多盤桓了些日子。
楊沾每日精心招待,自不在話下。住了十餘日,李羨之因學業緊急,不得不告辭迴家。楊沾款留不住,隻好送他走了。
不多日,便迴到家中,此時痛失兩位老師的傷心事也稍稍緩解,複又抱起書本用功起來。
李羨之因進學稍晚了,錯過了上年的鄉試,隻能等下一科了。不過如此也好,他倒可以從容應考了。在讀書之餘,偶爾出城彎弓走馬,練習騎射。
一天,李羨之讀書讀的苦悶,便令李喜兒備馬,換了束身衣服,攜弓帶箭出城。李喜兒、李如意、韓釧兒、金順兒四個也各騎一匹馬,帶了弓箭,又有七八個莊客牽著獵犬跟隨。
在莽莽荒原中縱馬馳逐,從蕭世乾那裏學來的能耐終於派上了用場,不過對於騎射,李羨之還頗為生疏,遠不及蕭世乾的本事。半日下來,發了數十箭,不過才射中了一隻黃羊而已。雖然如此,李羨之也高興了很久。
到了午後,李羨之人困馬乏,便令莊客輪流抬著僅有的一隻獵物往迴走。走不多時,忽聞前麵一陣人馬喧囂。李羨之禁不住好奇,催馬上前,便見七八名騎士正追著一頭雪狐狂奔,就見其中一人躍馬在前,彎弓搭箭,隻一箭便中了,雪狐脖子上插著羽箭,箭孔處鮮血殷紅。
李羨之失口叫道:“好箭法!”那幾個騎士一同迴頭望著李羨之。射中獵物的那人勒住馬,單腳踩在馬鐙上,俯身將中箭的雪狐拎了起來,放在鞍橋上,迎了過來。待走近了,李羨之方才認出此人便是許久在街上見過的賀人龍。
賀人龍朝著李羨之問道:“敢問閣下是?”
未等李羨之搭話,賀人龍身後一個騎士道:“我認得他,他便是城中第一大善人李老爺的公子。”
賀人龍拱了拱手問道:“李公子為何到這荒郊野地來?”
李羨之也拱手道:“在家中待的煩悶,想著出城來打獵解悶,隻是射術不精,逡巡半日,隻打了一隻黃羊在此。適才見閣下箭法超群,不由得喝彩出聲,驚到閣下,還望莫怪。”
賀人龍似乎也聽過李羨之的消息,道:“李公子握慣了筆杆的手,用不慣我們武人的家什,也不見得為怪。”
李羨之欲與賀人龍相交,又是初次見麵,便裝作不認識道:“敢問尊姓大名?”
賀人龍道:“敝姓賀,名人龍,世居於此。”
李羨之又道:“閣下神射,我深敬慕,欲與閣下相交為友,不知可否屈尊?”
賀人龍道:“在下一介武夫,字也識不得幾個,不敢高攀李公子。”說罷徑自催馬走了。
李羨之大大地討了個沒趣,看著賀人龍走了,也悻悻而歸。迴家路上,李羨之心中不是個滋味,迴到府中,也不理人,下了馬,直直迴房去了。
李羨之來到大明朝近二十載,遇著史中有名的人也就金巡撫與這賀人龍兩人而已。金巡撫是有才有名的邊帥,對他已多有提攜,但此時業已去世,因此他一心想著要再結識賀人龍。但此人跋扈孤傲,毫不買賬,李羨之一時沒了主意,隻好暫忍一時,再等機會。
此後,李羨之每日用功讀書習武,閑暇之時,仍舊出城打獵。未過半年,李羨之騎射本事大長,也常碰見賀人龍,雙方雖沒有許多話,但賀人龍對他的態度已經有了改變。
時光荏苒,不覺到了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秋,桂榜動了,李羨之前往西安府應鄉試,這些年來,他把科舉考的聖賢書已讀的熟了,進了貢院,考卷發下來,才思如泉湧一般,七篇文章作的端的花團錦簇一般。
考完出了場,李羨之盤桓了幾日,在曆朝古跡轉了一轉,也無個相知的友人相伴,覺得沒甚麽意思,又去尋楊沾,在楊老秀才的墳前祭拜了一番,便收拾迴鄉等著放榜。
到了放榜的日子,過了幾日,卻不見報喜的來,李羨之的心涼了一截,李明善也大感失落。
過了十幾日天氣,父子兩個都覺著此次高中無望了,心也慢了。這天清早,就聽門外三聲鑼響,三匹馬已闖到大門前。三人下了馬,把馬拴在樁上,交聲叫道:“快請李老爺出來,恭喜高中了!”叫罷,隻管埋著頭就往高門大院裏硬闖。
看門的韓老爹和幾個灑掃的門子聽了,扔下手中的家夥,跟著三個報錄人一股腦全湧進門裏。韓老爹因腿不大靈便,支了一個機靈的門子跑在前麵,領著報錄人往正院奔來。
李明善和李羨之父子聽著鑼聲和叫喊聲,齊齊從房裏走出來看。三個報錄人見了,問道:“哪位是李羨之老爺?”
李羨之道:“我便是李歆字羨之的。”
三個報錄人齊齊跪在地上,拜了一拜道:“就是李老爺不差了。恭喜老爺高中陝西鄉試第十名亞元!”又朝著李明善拜道:“這位便是老太爺了吧,小的們給您見禮了。”說著,一齊討賞。
府中下人等聽了消息,一起跪拜下去,改口稱李羨之為老爺,李明善自然成了老太爺了。
正當院內哄哄鬧鬧的時候,門外二報、三報又相繼到了,叫喊聲、敲鑼聲響成一片,險些把城門樓子震塌了,滿城中無人不曉,紛紛聚到李府來看熱鬧,偌大的院子擠得滿滿當當,亂作一團。
這時,李明善早已經喜的呆了,隻是癡癡的笑著。倒是李羨之還有幾分冷靜,他命上茶招待這一幹報錄人,又令管家李方支二十兩銀子並一百貫銅錢來。報錄人每人賞銀二兩,又把串銅錢的麻繩都剪斷了,每人百十文,都賞給了看熱鬧的閑人。
哄哄鬧鬧了半天,才把眾人都打發了去。管家李方招唿著府中下人等簇擁著老太爺和新老爺升廳上座,齊齊跪在前麵磕了頭。
李明善仍舊隻是笑,李羨之又命取銀錢賞眾人,各管事者賞銀三五兩,家丁雜役賞錢一二貫有差。
次日一早,城中有頭臉的鄉紳都帶了禮品來賀喜,一些素有來往的文吏武官也來投帖子。李家宅院中再一次人滿為患,所幸之前早有預備,後廚夥房忙亂一通後,在花廳中擺了四五桌酒席。
李明善這時恢複了冷靜,稍稍斂了笑容,果真如一個老太公一般,雍容地請來賓入席。李羨之滿不情願地挨著桌敬酒。一連擺了三日的酒,才把賀喜的客人都打發盡了,李羨之這才鬆了口氣。
自中了舉人,李羨之不似以前每日隻是讀書習武,不問世事。人情漸漸多了起來,周圍的鄉紳公子爭著來和他相與,一些不第的秀才和未進學的童生也常登門請教,也有受人之托來說媒的,來來往往擾得他不勝其煩,便命李如意、李喜兒、韓釧兒、金順兒四個收拾吃用的東西,又將平日讀的書打卷起來,搬上馬車,又帶了兩個侍奉的丫鬟,搬到城西二十裏外鄉下的一個莊園裏躲清閑去了。
這座莊園由高約一丈、寬六尺的土牆圍著,東西長三十丈,南北寬二十丈,南北各開一個能容一架馬車的門洞,裏麵有一處三進的院子,家具物什一應俱全,常沒人住,一直空著。旁邊又有個別院,裏麵住著個管莊的總管、一個管賬的先生、三二十護院的莊客和下人等,靠南牆有兩個大穀倉,各存著五七千石粟、麥,北牆下一個牛圈一個騾廄,各有三五十頭牲口。圍牆外麵則有著百來頃的肥沃田土,放眼望去,俱是李家產業,還養著百十戶佃農。
聽說中了舉的新老爺要來,總管王德早早支使著莊客下人等將三進正院打理的齊齊整整幹幹淨淨。待他到了,王德率人拜迎入內。
李羨之雖在李府生活了二十年,但家中事務卻極少摻和,因此家裏有多少資財並不清楚,在來此之前,才聽李方說,不算城裏的產業,僅像這樣的莊子共有五處。
自此,李羨之衣食用度自有供給,每日盡心讀書,以備來年春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