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一定會誕生新的思想,而一個偉大時代,需要先進思想的引領。


    劉學勤不是思想家,他隻不過比別人更加清楚曆史發展的脈絡,從而死死掌握了先機。


    當一些不利言論指向塞音教,指向王室甚至指向他本人時,劉學勤並沒有打壓,而是給予這些言論發酵的時間。


    他有些期待,能不能看到一些現實主義的小說出現,可惜時機還沒有到。


    大概是被他帶偏了,如今市麵上的文學仍以武俠、公案、科幻等通俗類為主,小說家們都想趕在風口把錢賺了,很少有人沉下心反思這個時代。


    十月份的時候,劉學勤終於按捺不住,在總山辦了一場文藝工作座談會。


    被邀請的包括唐真為代表的社會評論者,大學的知名學者,合議會的部分議員,總山弟子當然也參加了,不過絕大多數隻能站著聽了。


    “把你們請到總山,是因為唐先生的文章給了我一些啟發。”


    總山的大殿裏擠滿了人,足足有千人之多。被劉學勤稱唿“先生”,唐真有些不安地挪了挪屁股。在家裏撰文,和在老仙當麵完全是不一樣的感受。


    他的文章把君王稱為天下之賊,這裏可並沒有完全把劉學勤給摘出來。發這篇文章的時候,唐真甚至做了被殺頭的準備,可現在,他又不想死了。


    “我先來說幾件事,然後大家可以分組討論,要暢所欲言。”


    “第一件事,當初孟子提出民貴君輕,唐先生更進一步,說皇上是天下的賊,嗬嗬,你們別笑,說這話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我自認為比你們看得全麵一點兒,其實你們模糊地提出了社會財產分配的問題,其中最為敏感的是皇家占幾何?勳貴文武占幾何?庶民黔首又占幾何?”


    “千年以來,這個話題就是禁忌,誰問誰死。所以皇上裝不知道,大臣裝不知道,底層百姓沒法裝,他們根本沒錢。”


    “我們把這個話題稍加引申,那就是社會如何長治久安?從秦始皇開始,哪個皇帝不是希望自家基業千秋萬世傳下去?結果卻是頻繁的改朝換代,為何?就是因為大家對最根本的問題選擇視而不見。”


    “第二件事,唐先生提出藏富於民,這裏有個國富和民富的問題。但你沒有數據,沒有係統性,隻是陳述了一種感受,這不科學。”


    “我建議你設一個課題,假期可以來社稷峰共同研討,或者你找其它學校的同道去研究也可。”


    “第三件事,這些年在總山引領下,搞出了許許多多新東西。機器和各種商品隻是表象,內在的製度設計卻隻有極少人參與。”


    “合議會、銀行、投資公司、券商、股市、新農合、生產隊、殖民地、保險、基金還有朝廷頒發的各項政策,等等,這些你們都還沒搞懂之前,談其它就顯得膚淺。”


    “第四件事,百家之說多是側重如何治理國家,是解決內部問題。但沒有一門學說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該如何發展。”


    “國家強盛了,君王就熱衷於開疆拓土;朝廷衰敗了,就要準備挨揍。”


    “那麽,有沒有一種良性,有序的發展模式呢?既能保持國家經濟持續不衰,又能從外部獲取利益補充自身。”


    “這個世界有很多無主之地,當然,也不是完全無主,比如台灣、美洲都是有土人的,但他們的生產方式過於落後,我若不去取,將來歐羅巴人就會取之。有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的觀點不可能每個人都認同,起碼在思想界,大家有不同的認知。”


    “有篇文章我不記得誰寫的了,裏麵問道:塞國的軍事擴張止在何處?這個問題很好,但目前我迴答不了。”


    “戰爭是件討厭的事情,坦率地說,我也不很喜歡。但我的身體裏還有不同的聲音,鼓動我去做這件事,就很上頭。”


    “今天請各位來,就是動用大家的力量,一起研究戰爭背後的因素,以及地理邊界的擴張止在何處?”


    “第五件事,今天來參加座談的,有相當部分是文藝工作者,我在此倡導,發起新文化運動。要有人寫現實主義題材的詩歌、小說,不要隻寫歌功頌德的馬屁文章。”


    “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君子六藝算不算文化?琴棋書畫算不算文化?”


    “所謂新文化,不是與舊文化,傳統文化進行切割,而是去蕪存菁,推陳出新,樹立這個時代特有的精神文明風向標。”


    劉學勤列了五件事,給這次座談會定了調。之後他便閃人了,有他在,就沒有別人說話的份兒。


    不過之後分組討論的發言稿,都由秘書整理,他都要親自過目的。


    正如劉學勤預料的那樣,沒有調查研究,很多思想終究是空中樓閣,經不起推敲。


    但是社稷峰的資源調動能力不是這些個體研究者可比,各方麵的經濟數據都可以調閱。最後劉學勤提議在社稷峰建一座【內檔圖書館】,主要存放官府的資料,有誌於進行社會問題研究的學者,可以申請辦理閱覽證。


    此外,想研究社會問題,就得深入工廠、深入農村、深入社會的各個角落進行調研,調研問卷也被設計出來,今後廣泛應用在學術研究和商業活動方麵。


    一次座談會並沒有解決什麽問題,劉學勤做的隻是對社會上的不同聲音加以引導,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規範,要有的放矢。


    要不然隻會雞同鴨講,搞的社會在思想上分化和割裂,從而沒有效率。


    這場座談會後不久,劉學勤得到噩耗:陶成道感染風寒,他過去的時候,老頭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上師,我多想,多想陪您一路走下去,看看您把我們帶到怎樣的世界。我還想親自駕駛飛機,在天空遨遊……”


    陶成道隻來得及說完最後一句話,便溘然長逝,享年79歲。想起老頭當年駕駛飛艇,輪子踩得飛快,累的氣喘如牛,劉學勤拉著逐漸僵硬的手,久久無語。


    不久,陶成道被追封為“飛天公”,乃是首位因在科技領域作出重大貢獻而分封的公爵,由其長子承襲爵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塞音老仙鬧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螞蟻愛大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螞蟻愛大樹並收藏塞音老仙鬧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