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稟報,朱常之思索了下,開口吩咐著說道:“交代下去,讓大家都提起精神來,千萬別被敵人鑽空子了。”
前來稟報的小將“是!”的應了聲後,見朱常之沒了其他吩咐,立即緩緩後退,最終消失在樓梯口。
軍司馬疑惑地問道:“朱將軍,你是覺得今晚敵人要有動作嗎?”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恰恰是由於朱常之方才對那位小將所下達的指令所致。要知道,在此之前,哪怕是聽聞了與之相類似的消息時,朱常之都始終保持著一種聽之任之、好像並不在意的態度。
然而如今,他卻一反常態地命令手下人馬必須高度警覺起來,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著實令人感到詫異不已,也自然而然地引發了軍司馬諸多的猜測和聯想。
“不知道,但現在敵人動作頻繁,我們總得做好準備,以免真出事了,再想挽迴可就來不及了。”朱常之淡淡地說著。
軍司馬聽得點頭認可,且嘴裏說道:“這倒也是,有備無患總是不會錯的。”
“那為啥不先下令讓人馬集結呢?這樣不就更好嗎?”劉二兩傻乎乎地說著。
“朱將軍之所以不先讓人馬集結,我想朱將軍是不想被敵人察覺到異常,從而敵人不敢再有所動作了!”軍司馬樂嗬嗬地給劉二兩解答著,神態也很自然。
經過這幾天的相處,朱常之身邊的劉二兩和老張,軍司馬都已經認識,並有了一定的了解。
對於軍司馬而言,老張這個人帶給他的印象非常獨特。在他眼中,老張就宛如朱常之身旁的智囊一般,總是能夠憑借著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智慧,幫助朱常之發現問題、查漏補缺。
每當遇到棘手的難題時,老張總能迅速地分析局勢,並為朱常之提出其他的想法,讓朱常之在決策之時,可以有更多可靠的參考依據。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劉二兩。在軍司馬看來,劉二兩完全就是一個純粹的武將形象。他敦厚壯實,仿佛天生就是為戰場而生。
每次戰鬥打響,劉二兩所展現出的勇猛無畏和悍不畏死的精神都令人為之震撼。他毫不猶豫地率領士兵們衝鋒陷陣,以雷霆萬鈞之勢撕開敵人的防線,為朱常之開辟前進的道路。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像劉二兩這樣英勇善戰的猛將,朱常之才能夠在戰場上應對起敵人來相對比較輕鬆,不至於總是需要他自己親自上陣來提升士氣。
對於朱常之擁有的這兩個部下,軍司馬是羨慕的。
當然,也有同情朱常之的時候。
劉二兩理所應當的說道:“俺們的人馬都在城裏了,敵人難道就不知道了?俺看敵人是肯定知曉的,知曉了還敢有所動作,那他們就是不怕的嘛!俺們又何必小心翼翼的呢!”
聽到劉二兩說完這些話,軍司馬原本還樂嗬嗬的嘴角都不自覺地收住了。看了看朱常之,見其沒有什麽變化,軍司馬也隻當沒聽見地扭過頭去。
現在城裏有多少人的將士,想必那些躲藏起來的齊蘚國軍士,一定是有所了解的,隻是具體的數目他們不清楚罷了。
城裏躲藏的齊蘚國軍士是否會繼續有所行動,與現在的盛國將士集結與否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現在就集結,那齊蘚國軍士勢必會繼續躲藏下去;如果現在不集結,齊蘚國的軍士才有可能有行動。
畢竟整裝待發、時刻準備戰鬥的姿態一表露出來,敵人自然得要多加幾分的小心。
這個道理,軍司馬隻在腦子裏過一遍就立馬明白。但看劉二兩這情況,顯然到現在都還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城南的貧民窟裏,聚集在一起商議的齊蘚國眾將領陷入了僵局。
“不行,分兵太過冒險,稍有不慎大家誰都活不下來!”
“哼!合兵一處就好了?敵人很快就有幾倍於我的人馬支援而來,到時候才是真的死路一條。”
“那合兵於一起,就算是再次被圍了,我們也還有突圍的可能,分兵豈不是我們自己把這點小小的優勢都棄之不用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或是沒等你說完,我就進行打斷,矮屋裏吵吵嚷嚷的。
他們已經分成了兩個派別,一方是支持老金的計劃,兵分兩路,要以最快的速度將午門和出城的城門都取得勝利;另一方則是覺得這樣做太過冒險,更傾向於合兵一處,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慢慢攻破。
在這緊張的氛圍之中,還有最後的一些將領。他們麵對眼前提出的那兩個截然不同的計劃方案時,所展現出的態度竟然如出一轍——既沒有明確表示支持其中任何一個方案,也不曾公然站出來予以反對。
這些將領們就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始終緊閉著雙唇,一言不發地保持著令人難以捉摸的沉默。
這種沉默的態度,仿佛給整個局勢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又壓抑的麵紗,讓人無法洞悉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意圖。甚至都不知道這些將領會不會跟著大家一起行動,暫時是沒有答案的。
至於他們為什麽選擇如此緘默不語?是因為對兩個方案都心存疑慮,還是另有更深層次的考量與盤算呢?正在爭吵的兩方,暫無人有精力關心。
“好了,都別吵了…”眼見局勢有失控的跡象,校尉強行出聲製止,不讓爭吵升級到不可控的地步。
在還沒見到城外的將軍屍體時,就算知道盛國將士是己方的兩三倍,這些人依舊不是很著急。
因為按照原定計劃,城外的人是要為進城裏來的人馬創造有利機會的,他們躲藏起來就是在等著這個機會。
隻是萬萬沒想到,這個所謂的機會不僅沒有等來,更讓他們絕望的是,他們隨後竟親眼目睹了此次領軍主將那慘不忍睹的屍身,其死狀之淒慘,簡直超乎想象。
原本在他們眼中威風凜凜、意氣風發的主將,如今卻橫屍當場,身軀殘破不堪被盛國將士懸掛在午門,滴落的鮮血染紅了周圍的地麵,周圍散發著濃烈刺鼻的血腥氣息。
就因為如此,他們這些還躲藏在城裏的軍士,才開始慌了,以及無奈。有一些將領,都開始有點指揮不動手下人馬了,這樣的跡象可不好。
“我們到這來是商議的,不是像個潑婦似的對罵個不停!”見眾人都安靜了,校尉才是不滿地數落著大家。
“校尉,不是我等想像個潑婦一樣,隻是分兵了以後,我們確實很難取得相應的成果,搞不好還得就此全軍覆沒了!”
“不分兵,我們拿什麽來和敵人搶時間?等敵人全部圍來,我們才是真的要全軍覆沒。”
隻聽得\"砰\"的一聲巨響,仿佛一道驚雷驟然炸響在這狹小的屋內。校尉滿臉怒容,手掌如同一把鐵錘般狠狠地砸在了那張破舊不堪的木頭桌上。
刹那間,那原本還劍拔弩張、互不相讓,準備再次開口爭吵的雙方,此刻也是被這驚天動地的一掌給嚇得將要繼續爭吵的話語都硬生生吞迴肚子裏去。
“既然如此,那我等舉手表決好了,隻要有過半數的,大家都不能再有其他的反對聲音;若是沒能有過半數,那就自動分成兩部,各自去做自己認可的計劃。諸位覺得這樣安排如何?”說完,校尉掃視著眾人。
“如此甚好,屬下聽從校尉的就是!”有將領立馬站出來附和。而這人,正是主張分兵的人員之一。
其他人見此,要麽選擇沉默,要麽同樣出聲附和著校尉的提議。很顯然,同意這個提議的人,都是那些主張分兵的將領。
“好,既然這樣,那就開始表決吧!願意合兵一處的抬起手來…”如此反複兩次,結果很快就出來,沒有哪一個方案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舉手支持。
校尉清了清嗓子,“諸位也都看到了,都沒有超過半數的。既然如此,那就按事先說好的辦,各自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吧!”
這話就等同於分兵了,隻是沒有說的太過露骨而已。
其實校尉剛開始也是支持合兵一處的,現在這個結果,讓選擇這個方案的其他人很是不解,不過現在也不好多說什麽。
“老金,你要如何做?是要去午門搶迴將軍屍身,還是去攻打城門?”校尉直接點名老金地問著。
老金:“我老金無所謂,隻看大家夥怎麽選擇了!”
校尉點點頭,轉頭又問那些主張合兵一處的將領,“你們呢?怎麽個想法?”
“自然是去午門搶迴將軍的屍體…”
“我想去攻打城門…”
迴答的基本就這兩個意思,但主張去搶迴屍體的占多數。
“好,既然這樣,那願意去搶迴將軍屍身的,就跟著我,我等一起去把將軍的屍身從敵人手裏搶迴來。”校尉說完,扭頭看向老金。
而老金也看懂了校尉的意思,略思索片刻後,“既如此,那屬下就先去攻打城門,為校尉殺出一條出城的路來!”
老金剛表態完,那些原本主張分兵的將領,紛紛跟著表態道:“屬下先去為校尉殺出一條出城的路來!”
前來稟報的小將“是!”的應了聲後,見朱常之沒了其他吩咐,立即緩緩後退,最終消失在樓梯口。
軍司馬疑惑地問道:“朱將軍,你是覺得今晚敵人要有動作嗎?”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恰恰是由於朱常之方才對那位小將所下達的指令所致。要知道,在此之前,哪怕是聽聞了與之相類似的消息時,朱常之都始終保持著一種聽之任之、好像並不在意的態度。
然而如今,他卻一反常態地命令手下人馬必須高度警覺起來,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著實令人感到詫異不已,也自然而然地引發了軍司馬諸多的猜測和聯想。
“不知道,但現在敵人動作頻繁,我們總得做好準備,以免真出事了,再想挽迴可就來不及了。”朱常之淡淡地說著。
軍司馬聽得點頭認可,且嘴裏說道:“這倒也是,有備無患總是不會錯的。”
“那為啥不先下令讓人馬集結呢?這樣不就更好嗎?”劉二兩傻乎乎地說著。
“朱將軍之所以不先讓人馬集結,我想朱將軍是不想被敵人察覺到異常,從而敵人不敢再有所動作了!”軍司馬樂嗬嗬地給劉二兩解答著,神態也很自然。
經過這幾天的相處,朱常之身邊的劉二兩和老張,軍司馬都已經認識,並有了一定的了解。
對於軍司馬而言,老張這個人帶給他的印象非常獨特。在他眼中,老張就宛如朱常之身旁的智囊一般,總是能夠憑借著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智慧,幫助朱常之發現問題、查漏補缺。
每當遇到棘手的難題時,老張總能迅速地分析局勢,並為朱常之提出其他的想法,讓朱常之在決策之時,可以有更多可靠的參考依據。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劉二兩。在軍司馬看來,劉二兩完全就是一個純粹的武將形象。他敦厚壯實,仿佛天生就是為戰場而生。
每次戰鬥打響,劉二兩所展現出的勇猛無畏和悍不畏死的精神都令人為之震撼。他毫不猶豫地率領士兵們衝鋒陷陣,以雷霆萬鈞之勢撕開敵人的防線,為朱常之開辟前進的道路。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像劉二兩這樣英勇善戰的猛將,朱常之才能夠在戰場上應對起敵人來相對比較輕鬆,不至於總是需要他自己親自上陣來提升士氣。
對於朱常之擁有的這兩個部下,軍司馬是羨慕的。
當然,也有同情朱常之的時候。
劉二兩理所應當的說道:“俺們的人馬都在城裏了,敵人難道就不知道了?俺看敵人是肯定知曉的,知曉了還敢有所動作,那他們就是不怕的嘛!俺們又何必小心翼翼的呢!”
聽到劉二兩說完這些話,軍司馬原本還樂嗬嗬的嘴角都不自覺地收住了。看了看朱常之,見其沒有什麽變化,軍司馬也隻當沒聽見地扭過頭去。
現在城裏有多少人的將士,想必那些躲藏起來的齊蘚國軍士,一定是有所了解的,隻是具體的數目他們不清楚罷了。
城裏躲藏的齊蘚國軍士是否會繼續有所行動,與現在的盛國將士集結與否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現在就集結,那齊蘚國軍士勢必會繼續躲藏下去;如果現在不集結,齊蘚國的軍士才有可能有行動。
畢竟整裝待發、時刻準備戰鬥的姿態一表露出來,敵人自然得要多加幾分的小心。
這個道理,軍司馬隻在腦子裏過一遍就立馬明白。但看劉二兩這情況,顯然到現在都還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城南的貧民窟裏,聚集在一起商議的齊蘚國眾將領陷入了僵局。
“不行,分兵太過冒險,稍有不慎大家誰都活不下來!”
“哼!合兵一處就好了?敵人很快就有幾倍於我的人馬支援而來,到時候才是真的死路一條。”
“那合兵於一起,就算是再次被圍了,我們也還有突圍的可能,分兵豈不是我們自己把這點小小的優勢都棄之不用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或是沒等你說完,我就進行打斷,矮屋裏吵吵嚷嚷的。
他們已經分成了兩個派別,一方是支持老金的計劃,兵分兩路,要以最快的速度將午門和出城的城門都取得勝利;另一方則是覺得這樣做太過冒險,更傾向於合兵一處,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慢慢攻破。
在這緊張的氛圍之中,還有最後的一些將領。他們麵對眼前提出的那兩個截然不同的計劃方案時,所展現出的態度竟然如出一轍——既沒有明確表示支持其中任何一個方案,也不曾公然站出來予以反對。
這些將領們就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始終緊閉著雙唇,一言不發地保持著令人難以捉摸的沉默。
這種沉默的態度,仿佛給整個局勢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又壓抑的麵紗,讓人無法洞悉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意圖。甚至都不知道這些將領會不會跟著大家一起行動,暫時是沒有答案的。
至於他們為什麽選擇如此緘默不語?是因為對兩個方案都心存疑慮,還是另有更深層次的考量與盤算呢?正在爭吵的兩方,暫無人有精力關心。
“好了,都別吵了…”眼見局勢有失控的跡象,校尉強行出聲製止,不讓爭吵升級到不可控的地步。
在還沒見到城外的將軍屍體時,就算知道盛國將士是己方的兩三倍,這些人依舊不是很著急。
因為按照原定計劃,城外的人是要為進城裏來的人馬創造有利機會的,他們躲藏起來就是在等著這個機會。
隻是萬萬沒想到,這個所謂的機會不僅沒有等來,更讓他們絕望的是,他們隨後竟親眼目睹了此次領軍主將那慘不忍睹的屍身,其死狀之淒慘,簡直超乎想象。
原本在他們眼中威風凜凜、意氣風發的主將,如今卻橫屍當場,身軀殘破不堪被盛國將士懸掛在午門,滴落的鮮血染紅了周圍的地麵,周圍散發著濃烈刺鼻的血腥氣息。
就因為如此,他們這些還躲藏在城裏的軍士,才開始慌了,以及無奈。有一些將領,都開始有點指揮不動手下人馬了,這樣的跡象可不好。
“我們到這來是商議的,不是像個潑婦似的對罵個不停!”見眾人都安靜了,校尉才是不滿地數落著大家。
“校尉,不是我等想像個潑婦一樣,隻是分兵了以後,我們確實很難取得相應的成果,搞不好還得就此全軍覆沒了!”
“不分兵,我們拿什麽來和敵人搶時間?等敵人全部圍來,我們才是真的要全軍覆沒。”
隻聽得\"砰\"的一聲巨響,仿佛一道驚雷驟然炸響在這狹小的屋內。校尉滿臉怒容,手掌如同一把鐵錘般狠狠地砸在了那張破舊不堪的木頭桌上。
刹那間,那原本還劍拔弩張、互不相讓,準備再次開口爭吵的雙方,此刻也是被這驚天動地的一掌給嚇得將要繼續爭吵的話語都硬生生吞迴肚子裏去。
“既然如此,那我等舉手表決好了,隻要有過半數的,大家都不能再有其他的反對聲音;若是沒能有過半數,那就自動分成兩部,各自去做自己認可的計劃。諸位覺得這樣安排如何?”說完,校尉掃視著眾人。
“如此甚好,屬下聽從校尉的就是!”有將領立馬站出來附和。而這人,正是主張分兵的人員之一。
其他人見此,要麽選擇沉默,要麽同樣出聲附和著校尉的提議。很顯然,同意這個提議的人,都是那些主張分兵的將領。
“好,既然這樣,那就開始表決吧!願意合兵一處的抬起手來…”如此反複兩次,結果很快就出來,沒有哪一個方案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舉手支持。
校尉清了清嗓子,“諸位也都看到了,都沒有超過半數的。既然如此,那就按事先說好的辦,各自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吧!”
這話就等同於分兵了,隻是沒有說的太過露骨而已。
其實校尉剛開始也是支持合兵一處的,現在這個結果,讓選擇這個方案的其他人很是不解,不過現在也不好多說什麽。
“老金,你要如何做?是要去午門搶迴將軍屍身,還是去攻打城門?”校尉直接點名老金地問著。
老金:“我老金無所謂,隻看大家夥怎麽選擇了!”
校尉點點頭,轉頭又問那些主張合兵一處的將領,“你們呢?怎麽個想法?”
“自然是去午門搶迴將軍的屍體…”
“我想去攻打城門…”
迴答的基本就這兩個意思,但主張去搶迴屍體的占多數。
“好,既然這樣,那願意去搶迴將軍屍身的,就跟著我,我等一起去把將軍的屍身從敵人手裏搶迴來。”校尉說完,扭頭看向老金。
而老金也看懂了校尉的意思,略思索片刻後,“既如此,那屬下就先去攻打城門,為校尉殺出一條出城的路來!”
老金剛表態完,那些原本主張分兵的將領,紛紛跟著表態道:“屬下先去為校尉殺出一條出城的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