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宋朝社會是平等的,是清明的,是有序的,哪怕就是宰相,沒有道理的話,同樣也不能隨意欺辱一個平民,在這樣的社會中,大名府的普通百姓能夠感覺到自己的社會權利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隨便你是哪個官員,碰我一下試試,看我不把你告到直到……徐德善的出現。
徐德善就像是一個攪局者,一下子打亂了大宋社會現有的這種穩定秩序,身為大名府現在最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他受到了賈昌朝明鎬這種大名府頂級高官的青睞,手握通天的權利,在大名府肆無忌憚,而且徐德善還有錢,賈昌朝撥下來的五萬兩銀子,足夠徐德善在大名府裏怎麽折騰,最重要的,徐德善聰明,他能輕鬆的玩弄現有的規則於掌中,這叫在現有規則下生活習慣的人們,完全跟不上徐德善的節奏,心裏麵氣的不行不行的,偏偏嘴上還說不出什麽來。
現在最恨徐德善的,恐怖就要數那些想要脫離兵馬司的工人了,當初自己隻看見了兵馬司這裏有便宜可占,就在那紙上簽字畫押了,哪裏知道那紙上,還寫明了這麽些東西,也意料不到現在大名府勞力的價格上漲了這麽多。
現在那些工人想要退出,也不是不行,隻不過這裏需要幾個步驟,首先就是要上交三十文錢的手續工本費,這也還算是簡單,畢竟按照現在的行市,三十文錢,也不過就是幹兩天活的事,肉疼歸肉疼,大多數人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這還沒完,接下來,工人們還要再去找到當初把自己招來的潑皮那裏,叫潑皮把當初從兵馬司領走的,每個人頭十文錢的人頭錢拿迴來,這才能從兵馬司這裏拿走自己的賣身契。
這一步,看似簡單,可卻能難倒大多數人,那潑皮是什麽人,若是能把拿到手裏的錢再給迴來,他就不叫潑皮了,這工人想要退出,叫潑皮退錢,潑皮豈能善罷甘休,輕則巧言利誘,重則威脅恐嚇,反正無論如何,也要保住自己腰包裏的錢的。
那工人是光棍一人還好說,若是有了家室,隻是這兩條,就足矣叫他不敢亂動,老老實實給徐德善打工了,這也不能說徐德善無情無義,這裏的每一個工人,都是他畫了心血培訓出來的熟練工,若是輕易的走了,表麵上沒有什麽損失,可是背地裏效率帶來的損失,可不是一般的巨大,若是不設置一些苛刻條件,徐德善可沒有信心管住這上千人的隊伍。
當然,這工人裏,有認命的,就有敢於反抗的,那些禁受不住外界誘惑,忍受不了早出晚歸生活的,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是離開了兵馬司,而外麵也有人羨慕兵馬司裏的福利待遇,安穩工作,不斷的加入進來,就這樣,兵馬司的這些工人進進出出,成為了常態。
市場就是市場,他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哪怕是徐德善在龐大的市場裏,也顯得十分渺小,大名府的勞動市場,在隨著兵馬司人員進進出出的流動之間,終於行成了一個平衡,這個平衡就是市場需要與勞動力之間的平衡,當外麵的工錢與兵馬司的給的工錢差不多之後,兵馬司工人幾經流動,也逐漸的固定了下來,開始了穩定的生產。
不要懷疑徐德善的能力,在徐德善認真的研究了現有軍械的製造過程,零部件以及結構以後,徐德善把這過程分解組合,然後就再稍加改進,就行成了工人們現在的流水線作業,按照現在的進度,在徐德善給賈昌朝吹牛皮的期限到了之前,這一批軍械足可以完全完成。
在這一邊的工作走上正軌之後,徐德善的重心就轉移到了另一麵,鑄造處。
現在招收的這些工人,製造的隻是一些簡單的軍械,如皮甲長槍等等,而徐德善跟賈昌朝吹了半天的弓箭卻還絲毫沒有動工,因為徐德善在等,等自己設計的高爐改造完成,隻有驗證了這樣高爐煉出來的鋼性能如何,徐德善才能確定自己下一步的計劃如何展開。
高爐的製造,進展並不樂觀,徐德善說的簡單,隻要在原來的高爐上改動幾個部件就能完成,可是這是煉製鋼鐵的高爐,想要改造,哪裏是那麽簡單,這又不像捏糖人一樣,缺什麽做一個放上去自己就粘住了,這是鋼鐵,最高溫度可達幾百近千度,徐德善指出來的那些部件,想要改造隻能重新鑄造,有的鑄造處來可以安裝,可是有的鑄造出來,卻發現無論如何也安裝不到位,不是尺寸差點,就是安全不到位,需要把主體也一並重新鑄造。
到了具體實施階段,徐德善其實已經幫不上什麽忙了,他隻能在理論上給工匠們出出主意,但是具體這樣高爐能夠打造成什麽樣,還是要工匠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徐德善在這一方麵做的很好,在保證高爐的性能不降低的情況下,並沒有限製工匠們去自由發揮,
這一做充滿了無數人希望的高爐,終於在理論加實踐中一點點完善。
到了最後,折騰了幾個來迴,整個高爐,終於最後定型,比起最開始的預想,模樣差不了太多,但是說是改造,實際上幾乎全部是新鑄造完成的,而成本,比起新造一個老的煉鋼爐要增加了一倍差不多,時間也比預計的多耗費了好幾天。
不過這樣做的好處也是很明顯的,不止是徐德善在這些日子裏增長了實際工作經驗,那幾個主導高爐鑄造的工匠,更是完全吃透了高爐的結構與原理,下一次就是沒有徐德善在這裏,他們也一樣能夠把高爐鑄造出來。
接著,就要開始開爐煉鋼了,這第一爐鋼,最為總要,是考驗高爐性能的時候,也是證明徐德善權威的時候,徐德善又拿出來半天的時間,給工匠培訓煉鋼的原理與技巧。
當然,徐德善說的也是理論,但是經過這幾天的學習,這些工匠已經能夠理解什麽是鐵什麽是鋼,也結合了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把徐德善的理論運用到這一次煉鋼中來。
終於,高爐開始升溫了,不僅徐德善在現場翹首以盼,就連賈昌朝明鎬也來到了鑄造處,要親眼見證被徐德善誇的神乎其神的高爐是怎麽樣的。
煉鋼的過程是枯燥的,徐德善在高爐前麵汗如雨下,查看情況,而這兩位大佬之間則和諧的多了,在鑄造處僅有的幾間小房子裏,燒上水,煮上茶,聊閑天唄,能夠站上這個位置的,別說現在還有一個話題,就算是天天見麵,說的沒有什麽可說的了,完全瞎扯,也能撤上半天的功夫。
到了中午就更輕鬆了,小酒小菜擺一桌子,兩人慢慢的吃,慢慢的喝,一下午就又過去了,休息一會兒,又到了晚飯時候,按照中午的規格,兩人再來一桌,看兩人那意思,反正現在是上班的時刻,能夠有這麽好的一個理由能夠不上班,帶薪喝酒,沒有什麽事情比這個更美妙了。
終於,隨著外麵徐德善的一聲歡唿,漆黑的夜空裏閃出了一道紅光,這紅光直衝雲霄,將黑暗一掃而光,在一片濺射的火星之間,熾熱的鋼水被倒進了不同的模具之中,緊接著,就是鐵錘不斷敲打,成型,浸水冷卻的聲音不絕於耳。
賈昌朝與明鎬這樣的大佬,能夠屈身來到鑄造處這樣的小衙門已經是給他們無上的榮光了,哪裏還能夠出去跟著外麵一起歡唿,那樣的話豈不是太沒有麵子,所以哪怕兩人的心都已經飄到了外麵,卻也不約而同的坐在了椅子上,有一口沒一口的吃著。
還好,徐德善沒有叫他們等的時間太長,隻見徐德善,風風火火的,一腳踹開房門就闖了進來,手裏還拿著一把短劍。
賈昌朝明鎬已經沒有心思責怪徐德善的無禮之罪了,兩人急切的問道“新鋼煉的怎麽樣?”
徐德善沒有說話,而是舉起了手中的短劍,叫賈昌朝和明鎬仔細觀看。
聖人教導說君子六藝,這禦劍之術,也是其中之一,唐代詩仙李白,便有仗劍行天涯的傳說,賈昌朝也是君子,也有地位,也有錢財,怎麽能對劍沒有點研究,那明鎬就更別說了,成天的跟各種兵器打交道,對劍熟的不能再熟。
兩人接過徐德善手中的寶劍,細細的觀看起來,隻見這寶劍通體銀白透亮,借著燈光看寒意逼人,明鎬拿起寶劍,隨手砍向桌子的一角,桌角應聲而掉,而寶劍毫發無損。
削鐵如泥,這是一把劍能夠稱之為寶的最基本的條件,可是除了這個,賈昌朝明鎬翻來覆去,也沒有能夠在寶劍上找到其他更特別的東西。
不得不說,賈昌朝和明鎬對於這一把劍是有些失望的,因為徐德善之前把他的鋼鐵吹噓的怎麽怎麽好,可是打造出來的這一把寶劍,看上去也不過就是這樣嘛,算不上獨一無二,也算不上驚奇奧妙,總體來說,就是很普通的感覺,甚至比起自己曾經接觸過的那些絕世神兵還有一段距離。
賈昌朝沉吟了一下,猶豫自己怎麽表達一下對寶劍的死亡,還不打擊徐德善的積極性,明鎬倒是直接,說道“徐德善,這就是你花了五千兩銀子做出來的寶劍?我府裏隨便一把都要比你的好。”
徐德善知道了兩位大人的意思,點點頭,也不說話,直接跑了出去,過了一會兒,拿了一把舊式的佩劍,要過自己鑄造的寶劍,高高掄起,刀刃對刀刃,直接對砍上去,一陣火花四射之後,再看結果,徐德善鑄造的寶劍,刀刃上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缺口,而那舊鐵鑄的劍,則被砍了一道直達整個劍身的三分之一左右的缺口。
效果明顯,明鎬還是冷哼道“這又如何?”
徐德善還是
不說話,拉著兩位大人來到了窗戶旁邊,再看外麵,那空地上,已經堆起了數十把和徐德善手中一樣的寶劍,那寶劍銀白色的劍身,映射著高爐火把的光芒,璀璨無比,耀人耳目,而旁邊的工匠,還在不斷的把寶劍抱來,仿佛破爛一樣扔在一起,越堆越多。
說實話,賈昌朝和明鎬現在有些心疼了,徐德善拿來的那把劍,雖然無法與二人收藏的絕世神兵相比,可是放在市麵上,隨便便能賣出幾十上百兩的價格,而且還是有價無市,尋常人若是得到一件,就能拿出來炫耀,作為傳家之寶了,而眼前,這些寶劍則就像不要錢一般被扔在地上,作為從小受到過愛劍如己教育的賈昌朝明鎬來說,突然感到一陣不適用。
同時,賈昌朝和明鎬也明白了徐德善的用意,人家徐德善造劍,根本不是給自己拿到府裏收藏起來的,人家造的劍,是真正要給前線士兵用,真正裝備部隊的,是要大批量生產的,而看一看之前新劍與老劍的對比,想一想這樣的裝備可以在戰場上發揮的威力,賈昌朝明鎬便不得不承認,徐德善這一次,真的弄出來了一個大場麵。
到了這個時候,徐德善曾經給賈昌朝畫出來的大餅,便已經完成了一半,徐德善沒有時間來慶祝,他一邊安排工匠繼續生產下一座高爐,另一方麵則根據鋼材的質量,開始設計弓箭的結構部件,從軍械司那裏分撥出身強力壯的工人,向工匠學習鑄造鐵件。
這裏的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賈昌朝一邊把新鋼的煉製成功的消息,寫成奏折,上報趙禎,一邊加大了對徐德善的撥款力度,隻要是徐德善用的到錢的地方,賈昌朝從來沒有一個不字,甚至計劃把原來軍械生產的數量翻倍,叫宋軍盡快進行裝備翻新。
而就在大名府諸多事情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在北方百裏的宣毅軍中的一頂帳篷內,則秘密的進行著一場會議,為首的一人,麵白無須,鷹眼鉤鼻,在北方人中少有的相貌,正是彌勒佛教的首領王則,其手下二人,坐著的則是王則的左膀右臂,張巒,卜吉。
三人圍坐在一起,王則臉色凝重,心事重重,不住的歎氣,而張巒則一臉決絕,勸王則道“教主,那書信既然已經泄露,咱們還等什麽,若是那書信落在了官府手中,禁軍圍殺過來,咱們再做打算,可就已經晚了。”
卜吉也道“教主,咱們既然早就已經謀劃起義大事,卻一直拖延,如今機密泄露,也是天意,咱們不如就趁此機會,揭竿而起,以我教現在的實力,未必就怕了宋朝禁軍。”
王則不語,良久這才說道“如今我教大勢已成,不得不反,可是這謀反乃是大事,一旦起勢,開封禁軍必要蜂擁而來,幾十萬之巨,叫我等如何抵擋?”
張巒道“教主休要長他們的誌氣,滅自己的威風,那禁軍早無戰事,能有幾分戰鬥力,別說是幾十萬,就算是一百萬,來了也是廢物,而我們現在已經控製了五路軍鎮,都是百戰精兵,一旦起勢,遙相唿應,就算是禁軍來了也不好用。”
王則道“這也是我最擔心的地方,我等勢力弱小,想要成勢,必然要把各方勢力凝聚一起,才能有與禁軍的一戰之力,可是之前與各路約定,是在正月起事,如今遇到了這個變故,咱們若是突然起勢,各路唿應不及,咱們可就要孤軍奮戰,必敗無疑。”
卜吉搖頭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那封信丟了,也不知道落在了誰人的手裏,他若是貪財也就罷了,那張財主都出了五千兩銀子,那人也沒有把信還迴來,隻怕他把信送到了大名府甚至開封府中,現在朝廷正算計怎麽除掉我們,侍衛正在路上,來不及再互相約定,現在若是反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若是不反,必死無疑。”
張巒歎氣道“若是我們在大名府中有一個暗線,豈能落得如此被動。”
王則道“此事多說無益,咱們還是商議一下眼下應當如何。”
張巒卜吉異口同聲道“等不得其他,除非造反,別無他法。”
王則思索良久,點頭道“既然這樣,你二人快去召集我營中頭目,埋伏到帥堂左右,我去麵見主帥,說有要事求見,等他召集眾將齊聚,聽我一聲號令,你們便率人一擁而入,將他們殺了,軍中再有不聽號令者,一並屠之。”
張巒卜吉道“謹遵教主聖令。”
王則道“你二人乃是一開始跟我的元老,我若稱帝,定然不會虧待於你,你二人,便是我宰相樞密使,一左一右,助我征戰天下,奪取大宋江山。”
張巒卜吉眼中一喜,齊齊跪倒磕頭道“謝主隆恩,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p>
宋朝社會是平等的,是清明的,是有序的,哪怕就是宰相,沒有道理的話,同樣也不能隨意欺辱一個平民,在這樣的社會中,大名府的普通百姓能夠感覺到自己的社會權利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隨便你是哪個官員,碰我一下試試,看我不把你告到直到……徐德善的出現。
徐德善就像是一個攪局者,一下子打亂了大宋社會現有的這種穩定秩序,身為大名府現在最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他受到了賈昌朝明鎬這種大名府頂級高官的青睞,手握通天的權利,在大名府肆無忌憚,而且徐德善還有錢,賈昌朝撥下來的五萬兩銀子,足夠徐德善在大名府裏怎麽折騰,最重要的,徐德善聰明,他能輕鬆的玩弄現有的規則於掌中,這叫在現有規則下生活習慣的人們,完全跟不上徐德善的節奏,心裏麵氣的不行不行的,偏偏嘴上還說不出什麽來。
現在最恨徐德善的,恐怖就要數那些想要脫離兵馬司的工人了,當初自己隻看見了兵馬司這裏有便宜可占,就在那紙上簽字畫押了,哪裏知道那紙上,還寫明了這麽些東西,也意料不到現在大名府勞力的價格上漲了這麽多。
現在那些工人想要退出,也不是不行,隻不過這裏需要幾個步驟,首先就是要上交三十文錢的手續工本費,這也還算是簡單,畢竟按照現在的行市,三十文錢,也不過就是幹兩天活的事,肉疼歸肉疼,大多數人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這還沒完,接下來,工人們還要再去找到當初把自己招來的潑皮那裏,叫潑皮把當初從兵馬司領走的,每個人頭十文錢的人頭錢拿迴來,這才能從兵馬司這裏拿走自己的賣身契。
這一步,看似簡單,可卻能難倒大多數人,那潑皮是什麽人,若是能把拿到手裏的錢再給迴來,他就不叫潑皮了,這工人想要退出,叫潑皮退錢,潑皮豈能善罷甘休,輕則巧言利誘,重則威脅恐嚇,反正無論如何,也要保住自己腰包裏的錢的。
那工人是光棍一人還好說,若是有了家室,隻是這兩條,就足矣叫他不敢亂動,老老實實給徐德善打工了,這也不能說徐德善無情無義,這裏的每一個工人,都是他畫了心血培訓出來的熟練工,若是輕易的走了,表麵上沒有什麽損失,可是背地裏效率帶來的損失,可不是一般的巨大,若是不設置一些苛刻條件,徐德善可沒有信心管住這上千人的隊伍。
當然,這工人裏,有認命的,就有敢於反抗的,那些禁受不住外界誘惑,忍受不了早出晚歸生活的,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是離開了兵馬司,而外麵也有人羨慕兵馬司裏的福利待遇,安穩工作,不斷的加入進來,就這樣,兵馬司的這些工人進進出出,成為了常態。
市場就是市場,他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哪怕是徐德善在龐大的市場裏,也顯得十分渺小,大名府的勞動市場,在隨著兵馬司人員進進出出的流動之間,終於行成了一個平衡,這個平衡就是市場需要與勞動力之間的平衡,當外麵的工錢與兵馬司的給的工錢差不多之後,兵馬司工人幾經流動,也逐漸的固定了下來,開始了穩定的生產。
不要懷疑徐德善的能力,在徐德善認真的研究了現有軍械的製造過程,零部件以及結構以後,徐德善把這過程分解組合,然後就再稍加改進,就行成了工人們現在的流水線作業,按照現在的進度,在徐德善給賈昌朝吹牛皮的期限到了之前,這一批軍械足可以完全完成。
在這一邊的工作走上正軌之後,徐德善的重心就轉移到了另一麵,鑄造處。
現在招收的這些工人,製造的隻是一些簡單的軍械,如皮甲長槍等等,而徐德善跟賈昌朝吹了半天的弓箭卻還絲毫沒有動工,因為徐德善在等,等自己設計的高爐改造完成,隻有驗證了這樣高爐煉出來的鋼性能如何,徐德善才能確定自己下一步的計劃如何展開。
高爐的製造,進展並不樂觀,徐德善說的簡單,隻要在原來的高爐上改動幾個部件就能完成,可是這是煉製鋼鐵的高爐,想要改造,哪裏是那麽簡單,這又不像捏糖人一樣,缺什麽做一個放上去自己就粘住了,這是鋼鐵,最高溫度可達幾百近千度,徐德善指出來的那些部件,想要改造隻能重新鑄造,有的鑄造處來可以安裝,可是有的鑄造出來,卻發現無論如何也安裝不到位,不是尺寸差點,就是安全不到位,需要把主體也一並重新鑄造。
到了具體實施階段,徐德善其實已經幫不上什麽忙了,他隻能在理論上給工匠們出出主意,但是具體這樣高爐能夠打造成什麽樣,還是要工匠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徐德善在這一方麵做的很好,在保證高爐的性能不降低的情況下,並沒有限製工匠們去自由發揮,
這一做充滿了無數人希望的高爐,終於在理論加實踐中一點點完善。
到了最後,折騰了幾個來迴,整個高爐,終於最後定型,比起最開始的預想,模樣差不了太多,但是說是改造,實際上幾乎全部是新鑄造完成的,而成本,比起新造一個老的煉鋼爐要增加了一倍差不多,時間也比預計的多耗費了好幾天。
不過這樣做的好處也是很明顯的,不止是徐德善在這些日子裏增長了實際工作經驗,那幾個主導高爐鑄造的工匠,更是完全吃透了高爐的結構與原理,下一次就是沒有徐德善在這裏,他們也一樣能夠把高爐鑄造出來。
接著,就要開始開爐煉鋼了,這第一爐鋼,最為總要,是考驗高爐性能的時候,也是證明徐德善權威的時候,徐德善又拿出來半天的時間,給工匠培訓煉鋼的原理與技巧。
當然,徐德善說的也是理論,但是經過這幾天的學習,這些工匠已經能夠理解什麽是鐵什麽是鋼,也結合了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把徐德善的理論運用到這一次煉鋼中來。
終於,高爐開始升溫了,不僅徐德善在現場翹首以盼,就連賈昌朝明鎬也來到了鑄造處,要親眼見證被徐德善誇的神乎其神的高爐是怎麽樣的。
煉鋼的過程是枯燥的,徐德善在高爐前麵汗如雨下,查看情況,而這兩位大佬之間則和諧的多了,在鑄造處僅有的幾間小房子裏,燒上水,煮上茶,聊閑天唄,能夠站上這個位置的,別說現在還有一個話題,就算是天天見麵,說的沒有什麽可說的了,完全瞎扯,也能撤上半天的功夫。
到了中午就更輕鬆了,小酒小菜擺一桌子,兩人慢慢的吃,慢慢的喝,一下午就又過去了,休息一會兒,又到了晚飯時候,按照中午的規格,兩人再來一桌,看兩人那意思,反正現在是上班的時刻,能夠有這麽好的一個理由能夠不上班,帶薪喝酒,沒有什麽事情比這個更美妙了。
終於,隨著外麵徐德善的一聲歡唿,漆黑的夜空裏閃出了一道紅光,這紅光直衝雲霄,將黑暗一掃而光,在一片濺射的火星之間,熾熱的鋼水被倒進了不同的模具之中,緊接著,就是鐵錘不斷敲打,成型,浸水冷卻的聲音不絕於耳。
賈昌朝與明鎬這樣的大佬,能夠屈身來到鑄造處這樣的小衙門已經是給他們無上的榮光了,哪裏還能夠出去跟著外麵一起歡唿,那樣的話豈不是太沒有麵子,所以哪怕兩人的心都已經飄到了外麵,卻也不約而同的坐在了椅子上,有一口沒一口的吃著。
還好,徐德善沒有叫他們等的時間太長,隻見徐德善,風風火火的,一腳踹開房門就闖了進來,手裏還拿著一把短劍。
賈昌朝明鎬已經沒有心思責怪徐德善的無禮之罪了,兩人急切的問道“新鋼煉的怎麽樣?”
徐德善沒有說話,而是舉起了手中的短劍,叫賈昌朝和明鎬仔細觀看。
聖人教導說君子六藝,這禦劍之術,也是其中之一,唐代詩仙李白,便有仗劍行天涯的傳說,賈昌朝也是君子,也有地位,也有錢財,怎麽能對劍沒有點研究,那明鎬就更別說了,成天的跟各種兵器打交道,對劍熟的不能再熟。
兩人接過徐德善手中的寶劍,細細的觀看起來,隻見這寶劍通體銀白透亮,借著燈光看寒意逼人,明鎬拿起寶劍,隨手砍向桌子的一角,桌角應聲而掉,而寶劍毫發無損。
削鐵如泥,這是一把劍能夠稱之為寶的最基本的條件,可是除了這個,賈昌朝明鎬翻來覆去,也沒有能夠在寶劍上找到其他更特別的東西。
不得不說,賈昌朝和明鎬對於這一把劍是有些失望的,因為徐德善之前把他的鋼鐵吹噓的怎麽怎麽好,可是打造出來的這一把寶劍,看上去也不過就是這樣嘛,算不上獨一無二,也算不上驚奇奧妙,總體來說,就是很普通的感覺,甚至比起自己曾經接觸過的那些絕世神兵還有一段距離。
賈昌朝沉吟了一下,猶豫自己怎麽表達一下對寶劍的死亡,還不打擊徐德善的積極性,明鎬倒是直接,說道“徐德善,這就是你花了五千兩銀子做出來的寶劍?我府裏隨便一把都要比你的好。”
徐德善知道了兩位大人的意思,點點頭,也不說話,直接跑了出去,過了一會兒,拿了一把舊式的佩劍,要過自己鑄造的寶劍,高高掄起,刀刃對刀刃,直接對砍上去,一陣火花四射之後,再看結果,徐德善鑄造的寶劍,刀刃上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缺口,而那舊鐵鑄的劍,則被砍了一道直達整個劍身的三分之一左右的缺口。
效果明顯,明鎬還是冷哼道“這又如何?”
徐德善還是
不說話,拉著兩位大人來到了窗戶旁邊,再看外麵,那空地上,已經堆起了數十把和徐德善手中一樣的寶劍,那寶劍銀白色的劍身,映射著高爐火把的光芒,璀璨無比,耀人耳目,而旁邊的工匠,還在不斷的把寶劍抱來,仿佛破爛一樣扔在一起,越堆越多。
說實話,賈昌朝和明鎬現在有些心疼了,徐德善拿來的那把劍,雖然無法與二人收藏的絕世神兵相比,可是放在市麵上,隨便便能賣出幾十上百兩的價格,而且還是有價無市,尋常人若是得到一件,就能拿出來炫耀,作為傳家之寶了,而眼前,這些寶劍則就像不要錢一般被扔在地上,作為從小受到過愛劍如己教育的賈昌朝明鎬來說,突然感到一陣不適用。
同時,賈昌朝和明鎬也明白了徐德善的用意,人家徐德善造劍,根本不是給自己拿到府裏收藏起來的,人家造的劍,是真正要給前線士兵用,真正裝備部隊的,是要大批量生產的,而看一看之前新劍與老劍的對比,想一想這樣的裝備可以在戰場上發揮的威力,賈昌朝明鎬便不得不承認,徐德善這一次,真的弄出來了一個大場麵。
到了這個時候,徐德善曾經給賈昌朝畫出來的大餅,便已經完成了一半,徐德善沒有時間來慶祝,他一邊安排工匠繼續生產下一座高爐,另一方麵則根據鋼材的質量,開始設計弓箭的結構部件,從軍械司那裏分撥出身強力壯的工人,向工匠學習鑄造鐵件。
這裏的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賈昌朝一邊把新鋼的煉製成功的消息,寫成奏折,上報趙禎,一邊加大了對徐德善的撥款力度,隻要是徐德善用的到錢的地方,賈昌朝從來沒有一個不字,甚至計劃把原來軍械生產的數量翻倍,叫宋軍盡快進行裝備翻新。
而就在大名府諸多事情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在北方百裏的宣毅軍中的一頂帳篷內,則秘密的進行著一場會議,為首的一人,麵白無須,鷹眼鉤鼻,在北方人中少有的相貌,正是彌勒佛教的首領王則,其手下二人,坐著的則是王則的左膀右臂,張巒,卜吉。
三人圍坐在一起,王則臉色凝重,心事重重,不住的歎氣,而張巒則一臉決絕,勸王則道“教主,那書信既然已經泄露,咱們還等什麽,若是那書信落在了官府手中,禁軍圍殺過來,咱們再做打算,可就已經晚了。”
卜吉也道“教主,咱們既然早就已經謀劃起義大事,卻一直拖延,如今機密泄露,也是天意,咱們不如就趁此機會,揭竿而起,以我教現在的實力,未必就怕了宋朝禁軍。”
王則不語,良久這才說道“如今我教大勢已成,不得不反,可是這謀反乃是大事,一旦起勢,開封禁軍必要蜂擁而來,幾十萬之巨,叫我等如何抵擋?”
張巒道“教主休要長他們的誌氣,滅自己的威風,那禁軍早無戰事,能有幾分戰鬥力,別說是幾十萬,就算是一百萬,來了也是廢物,而我們現在已經控製了五路軍鎮,都是百戰精兵,一旦起勢,遙相唿應,就算是禁軍來了也不好用。”
王則道“這也是我最擔心的地方,我等勢力弱小,想要成勢,必然要把各方勢力凝聚一起,才能有與禁軍的一戰之力,可是之前與各路約定,是在正月起事,如今遇到了這個變故,咱們若是突然起勢,各路唿應不及,咱們可就要孤軍奮戰,必敗無疑。”
卜吉搖頭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那封信丟了,也不知道落在了誰人的手裏,他若是貪財也就罷了,那張財主都出了五千兩銀子,那人也沒有把信還迴來,隻怕他把信送到了大名府甚至開封府中,現在朝廷正算計怎麽除掉我們,侍衛正在路上,來不及再互相約定,現在若是反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若是不反,必死無疑。”
張巒歎氣道“若是我們在大名府中有一個暗線,豈能落得如此被動。”
王則道“此事多說無益,咱們還是商議一下眼下應當如何。”
張巒卜吉異口同聲道“等不得其他,除非造反,別無他法。”
王則思索良久,點頭道“既然這樣,你二人快去召集我營中頭目,埋伏到帥堂左右,我去麵見主帥,說有要事求見,等他召集眾將齊聚,聽我一聲號令,你們便率人一擁而入,將他們殺了,軍中再有不聽號令者,一並屠之。”
張巒卜吉道“謹遵教主聖令。”
王則道“你二人乃是一開始跟我的元老,我若稱帝,定然不會虧待於你,你二人,便是我宰相樞密使,一左一右,助我征戰天下,奪取大宋江山。”
張巒卜吉眼中一喜,齊齊跪倒磕頭道“謝主隆恩,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