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屈平和李綱在眾望所歸中,享受著群臣的歡唿與喝彩,叩謝天恩,風光比翼。屈平和李綱,已經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趙構接著宣布:“授封吳玠為毅國公、韓世忠為順國公、劉光世為僖國公、嶽飛為穆國公、張俊為烈國公、忽圖剌為蒙國公,吳璘為武順侯、楊再興為武靖侯、劉琦為武勇侯,禮部尚書……邵成章為靖海侯,賜國姓!”


    六位國公,五位是靖康從龍護駕開始的功臣,忽圖剌則是代表著漠北勢力,當然也是對他滅金之攻的嘉獎。


    這封王封侯,需要方方麵麵都考慮周到,大不得,也小不得。


    像吳璘,則是因為他哥吳玠已經獲封毅國公,為了平衡勢力,不可能一家二公,所以吳家如果想再上一層樓,除非有更驚天地的功績。


    楊再興本來是定倭侯,這次改封武靖侯,主要是考慮他資曆尚不如前麵幾位。


    邵成章入圍十大侯爺還被賜了大宋國姓,倒是稍微有些出人意外,但考慮到他在海航上做出的卓越貢獻,也完全說得過去。邵成章因此成為史上少數被封侯的宦官之一。


    加上六部尚書獲封文侯,總體上就是四王、六國公、十侯爺。


    除了吳玠、張俊領兵在外,其他人悉數在場。


    獲封爵位的諸位大臣叩謝皇恩:“謝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定鞠躬盡瘁,不負皇恩!”


    百官們歡喜鼓舞,拍手稱讚。


    大家心中激勵著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說不定自己有朝一日也有這般風光的時刻,享受千萬人的矚目與歡唿!


    趙構再道:“為表彰諸位在軍事上的卓越成就,朕特封十大元帥,他們是屈平、吳玠、吳璘、韓世忠、嶽飛、劉光世、張俊、楊再興、忽圖剌、劉琦。”


    與十大元帥配伍的,還有二十大將:“江伯嚴、汪智全、青玄子、陳衝、牛皋、張憲、徐慶、楊沂中、把壇、趙立、屈突野……”


    當年的賀蘭五虎追隨屈平,也算是終於修得成果,二十大將中占據了四席,其中江伯嚴和汪智全統領著最機要的神機營,陳衝掌管京城禁軍,青玄子和牛皋同是楊再興手下大將,可謂個個身居要職。


    二十大將除了路軍指揮使,便是十大元帥帳下大將。像張憲、徐慶是嶽飛部下,楊沂中是張俊部下,把壇是忽圖剌二哥兼大將,趙立是節度使,屈突野因為在滅金戰役中的突出表現,加上他身份的特殊,也占了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皇上還給各位大駕光臨的藩屬友邦國主賜封了王號冊書,讓他們不虛此行。


    轟轟烈烈的地壇祭祀完畢,皇上和十幾位上山的大臣沐浴齋戒後,第二日一早便從泰山之陽登山頂。


    當朝陽冒出雲海的時候,皇上便開始在山頂的天壇行登封禮。


    皇上手持玉策,上告於天,表示天授君位,君報天恩。


    古代封建政權都講究一個君權神授,表示自己乃受命於天,來管理凡世,是具有一定神性的。否則,就是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野路子,是不會得到百姓祝福與愛戴的。


    玉策封於天壇後,便於山之陰下山,再於地壇祭地神。


    天氣也是風和麗日,正好與君權神授的天性不謀而合。讓人們認為,這就是天意的安排,誰都忤逆不了曆史的車輪。


    趙構領諸位大臣行祭禮,禮畢,趙構接受群臣及藩屬番邦的朝覲,山唿萬歲,莊嚴隆重的泰山封禪便宣告禮畢謝幕。


    所有的過程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不容半點差錯,又必須有至誠之心,這樣方才顯得天人合一。


    趙構表示要將封禪的盛況刻錄在崖壁上,包括諸位王公侯爵的姓名,甚至還要在山上雕刻將軍同人石刻,以表彰他們在大宋帝國開疆拓土上所做的功績。


    如果沒有堅強的外殼,如何保護溫柔的內心。軍隊,就是朝廷的堅實護盾。


    封禪完事之後,趙構和君臣們就要啟程迴到應天去。


    忽圖剌在中原呆了已經一個月多,是時候帶上冊書榮歸故裏。


    不過,在離開之前,忽圖剌心中還有個疙瘩要找皇上解答。於是,忽圖剌去求見了皇上。


    “蒙國公,朕還想讓你在京城多玩些時日呢,怎麽就要迴去了?”趙構在泰州的州府別院裏接見了忽圖剌。


    忽圖剌迴稟說:“出征快一年了,也該迴去替皇上好好管管部下和子民們了。臣迴去定要跟漠北的百姓們好好說說皇上的開明形象呢!”


    趙構當然不介意忽圖剌口中帶蜜,笑道:“那就辛苦愛卿迴去,多跟漠北的百姓們宣傳,告訴他們,咱大宋天下,各民族都是公正平等的!”


    “臣一定會的。”忽圖剌故作猶豫後說,“臣想啊,最好的宣傳,就是漢蒙兩族之間,能有個象征溝通橋梁的最直觀的方式,比如說……聯姻。”


    聯姻,這倒是有些出乎皇上的意料之外。不知忽圖剌是想怎麽個聯姻之法,是想從蒙古那邊嫁給趙構,還是從中原這邊嫁去給忽圖剌?


    趙構說:“聯姻?朕想想……皇家還有哪個未出閣的公主或者郡主呢?”我愛搜讀網


    忽圖剌見皇上沒有往他自己身上想,趕緊說道:“皇上,如果您納一位蒙古的妃子,不是更能體現皇上對蒙古的青睞?蒙古的臣民一定會對您歌功頌德的。”。


    “給朕做妃子?”趙構詫異道。


    忽圖剌趁熱打鐵說:“沒錯。臣有個妹子,年方二十,尚未出閣,雖說不上傾國傾城,也算美貌大方,而且懂事伶俐。”


    忽圖剌心道:“屈安答,既然你不喜歡,那我隻好送塔娜入宮了。我說過,要給她找一個像雄鷹一眼的男人!”


    趙構心想不好辦呐,朕現在提倡男女平等自由婚姻,而且宮裏那幾位貴妃都美豔賢淑,自己登基之後也從未再納妃,現在突然納妃有些不好交代啊。


    但是如果拒絕了忽圖剌,又恐讓忽圖剌生分,覺著自己嫌棄他們,不利於民族團結。


    趙構一時有些頭大,真是進退兩難呐!


    “皇上可是覺得臣的妹子地位低下?”忽圖剌見皇上遲遲不答,擔心地問道。


    “沒有沒有,絕對沒有!”趙構矢口否認說,“容朕考慮一下,這麽重要的事情,朕需要迴後宮商量一下。”


    忽圖剌高興道:“臣等著皇上的好消息!”


    看著忽圖剌高興的樣子,趙構真擔心到時候讓他失望。


    忽圖剌前腳剛走,西夏王李昌佐便來了。


    李昌佐一來是向皇上道別,因為近來西遼在西夏邊境屯兵數萬,隨時有東進的可能,他得迴去做好應對之策;二來呢,借此提醒皇上加強戒備的同時,希望如果西遼打過來時,大宋能伸出援助之手。


    如今宋夏一體,趙構當然不會看著唇亡齒寒,見死不救。


    趙構說:“宋夏兩地睦鄰友好,共同進退,西夏王你就放心吧。西夏這次在滅金行動中出了大力,朕就免了你西夏的歲幣吧!”


    李昌佐感激不盡,當即便拜謝,有趙構的金口玉言也就好放心迴去了。


    迴宮路上,趙構悄悄地向屈平探聽口風道:“抑之啊,朕跟你說說心裏話。朕現在有三個妃子、兩個皇子,朕登基以來,八年了從未納過妃,你說這樣會不會影響我大宋的皇族血脈延續?”


    屈平想到大宋遭受靖康劫難之後,皇族元氣大傷,確實應該加足馬力。


    屈平說:“皇上還年輕,身強體壯,以後還會有更多皇子公主,這點您不用擔心。不過嘛,現在天下昌榮,皇上適當納妃也是說得過去。不過臣有言在先,要掌握分寸,龍體要緊。”


    有了屈平這話,趙構心裏就踏實多了。


    俗話說,飽暖思yin欲,現在天下太平,大宋國力昌盛,趙構自己也想納妃。


    迴去隻要後宮沒有意見,就可以滿足忽圖剌的這個“無禮要求”了。


    至於李綱,作為老一輩人物,他早就希望皇上在勤於政務並且注意龍體的雙重前提下,在生孩子這件事情上,還是能者多勞、多多益善。


    趙構迴了宮,先去自己母後那邊去匯報思想。


    趙構原配第一夫人邢妃自從金國迴來之後,便一心向道,斷了凡俗,人雖住在後宮,心卻長伴青燈。


    這後宮的事,一般都是韋太後說了算,其次就是集恩寵一身的吳貴妃。


    趙構見了韋太後,剛開始有些難以啟齒,後來鼓起勇氣道:“母後,眼下天下太平,朕想讓我們趙氏龍族血脈延綿昌盛!”


    趙構說得模棱兩可,韋太後仔細品味了一番,問:“皇上是想納妃?”


    “是的。”趙構勇敢承認,“蒙古的蒙國公想拉近漢蒙情誼,正好他有個二十歲的妹妹,聰明懂事,端莊賢淑,且容貌俱佳,所以……”


    韋太後高興地說:“好啊!本宮自然是舉雙手讚成的!”


    韋太後作為趙構的母親,當然希望趙構開枝散葉多多益善,她對於納妃是舉雙手讚成的。


    韋太後又說:“要不是這幾年國事繁重,早就想讓皇上納妃了,現在金國已滅,四海悉平,正是納妃犒賞皇上的時候。”


    趙構心想,自己的母後肯定是幫親不幫理,想問題有時候未必全麵。


    但是吳貴妃不一樣,她思慮周全做事周到,自己還想立吳貴妃為後呢,或許該聽一聽她的意見。


    晚上,趙構和吳貴妃躺在溫暖的被窩裏,趙構吃吃哎哎說:“愛妃,你知書達理、慮事周全,有一件事,朕想聽聽你的意見。蒙古部的蒙國公,他說想將他妹妹送進宮,一來增進漢蒙情義,二來可能也是想讓他自己心理覺得安穩吧。”


    吳貴妃稍作思索的時候,皇上以為她不答應,便改口說:“其實朕能有你們幾位,已經很滿足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屋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屋屈並收藏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