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攻占北門後,屈平命士兵在城門樓上先架起四門大炮,以防金兵卷土重來。金兀術既然備下了口袋,自己就先不往裏麵鑽,將金軍涼一涼,讓他們的激情冷卻下來。


    宋軍快馬來報:“元帥,劉將軍和嶽將軍的快報到了!”


    屈平有命在先,必須每日一次八百裏加急快報,讓自己綜合掌握各方麵的軍情。


    屈平趕緊接過快報,仔細看起來。


    全麵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天,劉光世部在喜峰口遭到金軍頑強抵抗,一時還攻打不下;嶽飛部在雁門關也受阻,但是他表示自己另有計策,五日之內必破雁門關。楊再興方麵暫時還沒有取得聯係,不知道他在雲州的戰鬥進展如何。


    目前隻有屈平這裏旗開得勝,其他幾路難保穩操勝券,甚至還有敗退的風險。


    屈平知道現在自豪與驕傲還為時尚早,如果其他幾路無法配合自己,最終自己變成孤軍深入,難保有失足摔跤的風險。所以,一枝獨秀不算春,必要要各點開花,才能保證對金全麵戰爭的勝利!


    第二日,屈平早早地披掛整齊,上了城樓,遠遠望去,並不見金軍蹤影。


    “韓將軍,你怎麽看?”屈平問道。


    韓世忠說:“依本將看來,誠如元帥所言,金兀術必定藏匿在遠處張開了口袋,想效仿我們在南門圍堵金軍的戰術。”


    “是啊,關口狹隘,我軍根本無法全軍出關擺開陣勢,兵力上麵,將會受限許多。”韓世忠說。


    嶽飛部下張憲將軍自薦道:“末將願領一隊先鋒,衝亂敵軍陣勢,元帥再隨後大軍出關!”


    屈平肯定張憲的英勇無畏,說:“金兀術尚有七八萬兵馬,你這一去,是九死一生啊!”


    張憲無所畏懼地悍然道:“若能為我朝重複漢唐榮光盡一份薄力,末將願為開路者,披荊斬棘,雖死猶榮!”


    康莊大道,總要有先驅者以身為路、以血為引。張憲將軍的慷慨之詞,極大地鼓舞了宋軍的士氣。


    韓世忠看著屈平說:“元帥……”


    屈平拍了拍張憲的肩膀,感動道:“好,張將軍好樣的!張將軍當年曾為嶽將軍刺下‘盡忠報國’四個字的情形,如今於本帥還曆曆在目。盡忠報國,不隻是嶽將軍的認證,也是張將軍的寫照。張憲聽令!”


    “末將在!”


    “命你率一萬兵馬為先鋒,出關迎敵。千萬要知進退,不要一味死戰。戰爭的路還很長,朝廷還需要張將軍這樣的錚錚鐵漢!”屈平道。


    張憲大聲道:“末將領命!”


    屈平繼續下令:“汪智全、江伯嚴接令!”


    “末將在!”汪智全、江伯嚴異口同聲道。


    “神機營與先鋒部隊一同出關,神機營居中,先鋒護衛兩側,緩慢前移。發現敵蹤後,神機營先開炮,等到敵軍距離三十丈神機營再後撤,先鋒部隊出擊。本帥與韓將軍隨後率後軍依次出關。隻要我們主力部隊都出關列陣在前,金軍必敗!”屈平道。


    眾將領會,各自領命而去。


    神機營與先鋒部隊才離關二裏,金軍騎兵果然飛快殺來。


    二裏的範圍,先鋒才堪堪如數出關,後麵的大部隊根本無法出來,就像剛伸出頭頸的烏龜。


    金軍騎兵出現在視線中,已經距離宋軍五六百米而已。


    還好十四門大炮已經彈藥在膛,麵對茫茫金兵,稍作瞄準,點火開炮,炸彈飛入金軍騎兵軍團中,一炮一個大窟窿。


    但是金軍戰馬事先已經捂住了眼耳,不視不聽,任由騎兵駕著往前狂奔。如此一來,戰馬便不會因炮火受驚而自亂陣腳。


    被炸中的地方,戰馬失去控製,黑著眼摸不準方向,對後方的騎兵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但是,後方茫茫而來的金軍兵馬,很快填補了被炸開的空缺,裹挾著失去騎兵的戰馬,向著宋軍猛攻過來。


    神機營才放完第二輪炮彈,金軍拐子馬就已經隻有一百米的距離了。神機營來不及做第三輪攻擊,隻得有序後撤。


    兩側的前鋒部隊在張憲的帶領下,奮勇地衝向席卷而來的金軍。


    張憲一聲令下,自己一馬當先率前鋒部隊衝向金軍。


    像一柄刺刀,一往無前。


    兩軍還未對頭,先是互相亂射了一通。


    宋軍有連弩在手,自然稍勝一籌。


    然而人數眾多的金兵,立即彌補了武器上的不足。


    雙方很快交叉匯聚在一起,陷入真刀真槍的白刃戰。


    宋軍如一把長槍刺入金軍中央,金軍順勢由兩側包攏過去,並且像魷魚一樣伸出兩個觸須抓向後撤的神機營。


    神機營要保護沉重的大炮後撤,自然速度緩慢。不過神機營的士兵們都配備了連弩和手雷,也不怕金兵靠近。存書吧


    眼看神機營就要被金軍咬上,一支宋軍飛快地從北門衝出,將將截住金兵,雙方一頓廝殺。


    金兵還要繼續追擊,卻已進入城門樓上早就防備的四門大炮的射程內。炮兵瞄得八九不離十,幾炮便將靠近的金兵炸了迴去。


    而此時,神機營已經達到城防之下,在五排拒馬之後就地擺好大炮,瞄準膽敢靠近的金兵。


    剛才從北門殺出的宋軍隻管朝中間殺去,將兩旁留給金兵。這樣一來,神機營便可放心的開炮,不會誤傷友軍。


    宋軍源源不斷地從北門輸出,筆直朝著中間衝殺而去,時刻緊密保持著陣型,以免被金兵衝散。


    金兵雖然看似圍住了宋軍,靠近北門的兩邊隊伍卻被大炮打得難以招架,一時進退兩難。


    長此以往,張憲的先鋒敢死隊已經跟後麵馳援的宋軍聯合在一路,而北門持續湧出的宋軍必將傾巢而出。


    宋軍就像一根越來越長的金箍棒,深深地紮入金軍這團麵灰中。


    完顏宗弼知道再這樣下去,七萬金兵勢必被近十萬宋軍從中間劈開,加上宋軍犀利的火器和連弩,未必能討到好處。偷雞不成蝕把米,就成為失敗的經典案例了。


    完顏宗弼心想:“若己方本部損失殆盡,那麽後方延慶府必威,失掉延慶府,西邊的幾個州也就拱手想讓了。更要緊的是,失去燕雲十六州,自己的好日子恐怕也到頭了。”


    因此,完顏宗弼經過慎重考慮,毅然下令鳴金收兵,舍下一萬金兵拚死斷後,自己率餘部且戰且退。一麵下令媯州死守嚴防,一邊自己極力退迴到延慶,以求自己多年經營的城防能阻擋宋軍的進攻。


    屈平知道金兀術完顏宗弼已經退走,但是受阻於作困獸之鬥的殘餘斷後金軍勇士,一時追擊不成,隻得先消滅掉眼前的敵人。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屈平這次才不會苦心竭力地去追金兀術一個人,因為大宋的最終目標就是全滅金國。


    近十萬宋軍傾巢而出,連金兀術都嚇得退走了,消滅剩下的蝦兵蟹將不過是時間問題。


    將近傍晚,最後一個金兵終於倒在了屍山血泊中。


    居庸關,曆經滄桑,終於迴到了大宋手中。


    居庸關發自內心的問,母親,您可還記得我的樣子?


    從淩晨至此,共滅金兵三萬餘人,俘虜降兵七千五、戰馬八千匹。宋軍傷九千餘,亡八千餘人。金兀術最後帶走四萬餘人,逃散人數不計。


    屈平令部隊清掃戰場,然後寫了捷報奏章,差快馬送與驛站,盡早送達皇上手中。


    經過短暫休整,第二日,部隊繼續前進,攻打媯州。


    本以為又是一場惡戰,哪知才狂轟濫炸了三輪,城門便哐地一聲打開,城中軍政大人們違抗完顏宗弼的命令,主動出城投降了。


    因為大炮的威名實在太恐怖了,連完顏宗弼依居庸關之險要,都未能阻擋宋軍強勢突破,區區一座媯州城哪裏是對手。


    所以,城中軍政大人商量來商量去,本著為民著想的基礎,想著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展望,決定還是開門投誠才是皆大歡喜的最佳選擇。


    這幫人挖心掏肺地展示自己的赤誠一片:“大家都是漢人,是一衣帶水的同袍,今後必定會衷心誠意效命大宋。”


    屈平進了城,當然不會馬上撤掉他們,而是以宋人為主,這幫投降的人為輔,暫時接管媯州。然後一邊張榜安民,一邊將大炮架設在城樓上做好防禦準備。因為接下去,並不是一股腦兒攻打延慶府的時候,得將西麵的金兵消滅,接應嶽飛與楊再興。


    等到三股勢力匯聚一處,擰成一股繩,那將是一波無堅不摧的力量。


    但是此時,卻有一件不好的苗頭浮出了水麵,汪智全報告屈平:“元帥,經過這幾天的消耗,炮彈已經用掉大半了!”


    “這麽快?奏請皇上,叫工部加緊趕造,若延誤戰局拿他們是問!”屈平道。若大炮供給不上,後麵的戰鬥將會持久而難打。


    “是!”


    炮彈消耗過快,也是情有可原,主要是居庸關實在不好打,若沒有這麽多炮彈輪番轟炸,還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日、多少兵馬。


    屈平說:“剩下的,攻打延慶府應該不成問題吧?”


    “還剩一百多發。”汪智全如實迴答。


    一百多發,想要攻陷延慶府,可有些困難。這些隻是比石頭厲害的炮彈,可不是導彈。


    “看來必須勒緊褲腰帶了。”屈平又對韓世忠說,“韓將軍,請你帶一支軍隊,向西攻打蔚州,再繼續西去接應嶽飛,拿下雁門關。這幾個州的金軍兵馬都去前線固守關隘了,後方必定空虛,自可手到擒來。隻有拿下這些關口,我們大宋的後方兵馬糧草才能源源不斷地接應前線。”


    終於可以獨自一展身手,韓世忠躍躍欲試道:“本將領命!”


    屈平道:“韓將軍且放心去,有本帥坐鎮媯州及居庸關,定保萬無一失。”


    卻說嶽飛在雁門關與金軍鏖戰多時,仍然難以攻克下來,不禁望著地圖愁眉緊鎖。嶽飛用手指在地圖上橫豎比劃著,試圖努力找到克敵製勝的法寶。


    部將咕噥道:“雁門關被金兵堵得水泄不通,除非咱們能飛,否則強攻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嶽飛突然靈機一動,咱們雖然不能在天上飛,但是可以在水裏飛呀!如果有水,咱們可以遊啊!


    嶽飛拍了拍那位部將的肩膀道:“本帥想到辦法了!”


    “什麽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屋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屋屈並收藏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