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等到船家用一根長竹篙撐著船,帶著二人二馬搖搖晃晃地艱難過了河,合答安已經緊張得全身被汗水都濕透了,汗流浹背,麵色恍白。


    屈平先將兩匹馬拉上岸,又扶著合答安上去,安慰說:“坐船和坐馬都是一樣,搖搖晃晃,不用怕!多晃幾次,習慣了就好!”


    合答安慢慢平複了心情,期許著道:“要是有一座橋就好了。”


    屈平笑著說:“等各個地方都和平了,就可以駕起橋梁了。友誼的橋梁!”


    合答安心想,要在黃河上麵搭一座橋,肯定很困難吧。不過這不是他要考慮的問題。


    自劉筱臣、李牧各自代表宋夏兩國與金國談判破裂,完顏宗弼毅然向西夏再發兵十萬攻打。


    李昌佐命北方右廂朝順軍司起兵出擊河套平原,迎戰金兵之前的第一波五萬餘眾兵馬。無奈右廂朝順軍司主將抗敵不力,連敗三陣,失地三百裏。


    前方吃了打敗仗,朝廷人心不定,李昌佐憤而臨陣斬殺右廂朝順軍司主帥,親自領兵十萬於京師發兵,勢要殲滅金兵。


    這下西夏軍在皇上李乾順的禦駕親征之下,氣勢如虹,連破金兵。加之金軍兵力有所不怠,接連敗退。金軍又被後方奇襲而來的大宋楊再興部狙擊,隻勝二萬餘眾逃脫。此後,完顏宗弼的第二路十萬兵馬接踵而至,總算止住敗勢。


    雙方至此僵持於黃河以南河套地區,互有攻防,彼此各有勝負。


    李昌佐動了真火,誓要與金國勢不兩立,遂不惜以每年三百萬兩白銀的代價,請求大宋出兵攻打金國。


    趙構也鐵了心,要將西夏老弟加入緊密型朋友圈,遂下旨命劉光世、韓世忠、嶽飛三部,分三路北上攻打金國,張俊為後部,隨時準備加入戰鬥。


    劉光世、韓世忠、嶽飛所轄前線部隊,多年與金軍仇視已久,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宋軍突然發難,三天便推進至長城腳下。金兵死守關口,一麵緊急向金國朝廷求援。


    現在,戰爭兩端的天平反轉過來。


    原本強勢的金國泥足深陷,陷入被動。西夏已經是一條道走到黑,不是死就是生,一心與金國拚命,反而讓大宋成了最後的漁翁。


    原本以為劇情就此一反到底,金國被宋夏強勢圍攻,誰知,金國的求和使臣到了應天府,趙構卻答應與金國重啟三國和談。


    為什麽?


    難道是檀淵之盟要重現?


    其實是大宋出了大事了!


    事實上,劉光世、韓世忠、嶽飛三軍強勢壓境,在長城外久攻難下,眼看就要成為一場持久戰與人肉戰,誰知後院失了水。


    怎麽了呢?


    張俊統轄的京東西路一直作為戰區後方糧草儲備地,趙構判斷這必將是一場持久戰,於是命京東西路準備將糧食由運河發往三路戰區,以資消耗。


    誰知天幹物燥,當晚雷電交加,天雷引燃了糧庫,儲存了三年的戰備糧食被焚燒近七成!


    不知是天災還是人禍,總之天公不作美。


    雄心壯誌的張俊已經做好了準備大展身手,誰知被老天給戲弄了,隻得一麵命屬下徹查此事,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為何幾年都安然度過了,偏偏在這個緊要關頭著了難。另一麵,張俊隻好負荊請罪,請皇上降罪,萬死不辭。


    趙構與朝中大臣本來信心滿滿,誰知惡耗傳來,氣得趙構幾乎吐血。


    趙構惱怒異常,於是下旨暫停了張俊京東西路指揮使職務,命他以戴罪之身配合刑部徹查此事,若查不出原因,就準備好腦袋讓刑部大人帶迴來。


    恰逢此事幾天之後,金國使者剛好來京。


    趙構考慮到三方都已經陷入戰爭泥潭,僵持不下,遂同意繼續談判,地點就在河東路的太原府。


    劉筱臣要一雪前恥,請命再去談判。


    所以,屈平渡過黃河,戰鬥就已經暫停,太原府的三國談判使臣已經展開唇槍舌劍。


    小船停靠的地方是個小村莊,原本人口不多的地方,因為戰爭的原因,人煙更加稀少。


    屈平二人牽著馬,穿過小村莊,看見一個人手裏捧著一樹盆栽,正側身從眼前二十米遠的地方經過。屈平看他有些麵熟,仔細一看,還真像,於是開口喊道:


    “再興!”


    遠處那人迴過身,難以置信地看著屈平,端詳了一會兒,激動道:“大人!將軍!國公大人!真的是你嗎?”


    “哈哈!”屈平帶著合答安上前與楊再興迴合,“再興,沒想到真是你,你什麽時候迴來的,怎麽又在這裏?你怎麽穿一身便裝?”


    麵對屈平一連串的問題,楊再興稍顯尷尬,一一解答說:“大人,屬下是四月迴來的,聽說大人領兵在西夏作戰,後來又出了些意外,屬下放心不下。正好皇上要援夏抗金,我便自告奮勇,從河東路韓將軍那裏借了五千兵馬,進入河套平原,截斷了金兵糧草。”


    屈平點點頭,楊再興以五千人馬截斷金軍糧草,想必是需要一番智勇雙全之法,才能功成身退。天涯微


    “本來期望就此可以增加與金國談判的籌碼,誰料完顏宗弼的想法異於常人,他竟然破釜沉舟,又增兵十萬。夏金雙方在此交攻多日,互有輸贏。最近三方達成共識,休兵和談。”楊再興道。


    屈平道:“原來如此。完顏宗弼乃金朝悍將,隻見我們就有交手,此人千萬不可小覷!”


    “如果談判順利,金兵肯定退兵,我們也要撤離了。如果談判失敗,估計還要再戰。不過,元帥來了,我們的勝算就更大了!”楊再興信心滿滿地說。


    合答安聽楊再興稱唿屈平一會兒大人,一會兒將軍,一會兒公國,一會兒又是元帥,這位楊再興將軍還說屈平來了勝算就大了,心中暗自驚歎,沒想到屈平是個如此厲害的主,莫非能以一人之力扭轉乾坤?


    屈平大概了解了來龍去脈,笑著與合答安介紹楊再興說:“合答安兄弟,這位是我們大宋的楊再興將軍,他可是剛剛征服扶桑歸來,可了不得!再興,我給你們引見一下,這位是合答安,蒙古乞顏部合不勒汗的兒子,合不勒汗還有個叫忽圖剌的兒子,那是我的結義兄弟。大家認識一下,以後都是自家兄弟們!”


    楊再興和合答安互相認識了,屈平瞧見楊再興手裏捧著的一盆花開如月亮形狀的植物,打趣道:“再興忙裏偷閑,還有閑情雅致沾花惹草呐!有道是,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花謝空折枝!”


    楊再興臉上一紅,隻好道出實情:“大人就別取笑我了,再興粗人一個,哪懂風花雪月?我也是不經意間看到這株形似月亮的花,長得挺別致的,便得空將它挖了移栽入盆,看能不能帶迴應天養活。”


    “再興轉行研究農業肯定也是一把好手。”屈平讚揚說。


    楊再興訕訕地說:“這事說來也跟大人有關。”


    “哦?怎麽跟我也有關?”


    “大人忘了,您不是從雲南帶迴一個叫阿月的姑娘嘛……”


    屈平頓時想起來了,眉開眼笑道:“你們好上啦?哈哈哈哈!這阿月姑娘真是有耐性,竟然一個人能在應天待得住這麽久!說說,你們是怎麽好上的?”


    楊再興羞澀道:“不正是大人牽的紅線?也沒什麽可說的,就是各自看著還行吧。大人,我先帶你迴營地吧,西夏王李乾順也在呢。”


    李乾順對內自稱皇帝,大宋則稱其為西夏王,以示臣屬。


    屈平八卦道:“你別岔開話題嘛,你這可不是你們兩個人的私人感情問題,還關係到民族和諧呢!來,說一下,別害羞嘛!……”


    西夏軍營地,十萬兵馬,旌旗連營。


    楊再興帶著二人直接去見李昌佐。楊再興作為大宋友軍最高將領,自然有權在西夏營地暢通無阻。


    李昌佐這會兒正愁雲密布,眼看夏宋聯軍就要將金國兩路合為沉痛一擊,宋廷怎麽又答應跟金國和談,真是搞不明白,莫非其中另有隱情?


    李昌佐聽說屈平迴來了,歡喜一掃愁雲,立即出帳迎接屈平。


    “國公大人,你可迴來了!”李昌佐激動道。


    屈平說:“哈哈,幸不辱命,斬了李乾順。”


    李昌佐親耳聽到屈平親口說出這個利好消息,自然歡喜,說:“快快帳內說話,一路辛苦了吧?”


    大家入了帳,屈平問:“聽說開始和談了?”


    李昌佐悵然道:“一言難盡。戰鬥打了三個多月,勝負難分,人馬俱疲,如果能找到一個三方都滿意的出路,肯定是最好!”


    屈平看出李昌佐有些言不由衷,看來他心底是很想給金國痛擊一場。漂亮地平定外擾,可能是安定內部最有力的方式。


    屈平問:“怎樣是你滿意的?”


    “大夏內憂未定,外患猶存。朕當然是希望聯合大宋,給金國沉痛甚至致命一擊,以解朕心頭之恨。但是,戰爭需要考慮多方麵因素,並非朕一人所願就可以的。”李昌佐道。


    屈平看出李昌佐似有言外之意,說:“據我所知,大宋兵發三路攻擊金國南麵防線,日進百裏,已經全線施壓金國長城防線,破關指日可待,卻不知為何突然止戈同意言和。”


    李昌佐見屈平一語道破,也沒什麽可隱瞞的,說:“上國聖意難測,現在隻求金國退軍,大夏才有機會休養生息。”


    大家相談了目前的形勢,看來和談成功的幾率很大,畢竟這次金國主動聯絡大宋,大宋也順水推舟接了盤。


    下一步打算,隻有等和談結果出來再做打算。


    屈平待了五天,盼星星盼月亮,和談的結果終於以最快的速度傳來了。


    三方商議,金、宋各自退迴原來的邊境線,雲州、朔州因西夏先帝已許金國,宋方要求將二州各分宋金兩國。金方考慮雲朔二州宋方若得一地,就等於長城大門已開,金國便會失去這道天然屏障。


    最後雙方經過一番拉鋸爭論,三方最後議定:雲朔盡歸金國,但燕雲十六州長城南麵二十裏以外宋軍目前所占之地,歸宋方所有。


    等於說,金國要全力保住長城這道防線統歸金國所有。


    有此可見,老祖宗的遺產有多麽尊貴。


    寶貴的東西,自己不珍惜,一旦被別人所有,就很難物歸原主了,畢竟好東西誰用誰知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屋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屋屈並收藏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