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正中天,大成河穀風寒水冷。
河穀北岸。
王氏兩萬大軍加三千陌刀衛已抵達河灘,沒有貿然涉水前行,而是打算伐木造橋,顏充正在跟王弘商議架橋位置。
不過,王弘有不同的看法。
“兵貴神速,造橋事倍功半。我等還是往上遊探一探,選一處窄口,直接淌過。”王弘本意不是淌河,他是想往上遊探路。
“非也。”顏充反駁了王弘的提議。他認同兵貴神速,但是上遊情況不明,探路反而更耽誤時間。還不如就地造橋,磨刀不誤砍柴工。
“河道窄處水流湍急,風險加倍。況且,我等無法探知河床是否堅固,這兩萬大軍人踩馬踏,難免出現意外。”
“保險起見,還是就在此處搭橋吧。”
這話說的有理有據,一般人聽了差不多都會覺得靠譜。
可王弘不是一般人。對於顏充所言,他隻是嗬嗬一笑,也不與之較勁,直接轉身離去。
顏充算什麽東西,王弘不可能聽其意見。他長這麽大,除了母親和柳姨,誰的話也沒聽過。
見王弘離去,顏充隻是冷臉目送,並沒有沒有挽留。
留不住,也不想留。
因為王弘看不起他,而他也看不起王弘。
一個莽夫的遺孤,靠著親娘賣騷才保住的嫡傳身份,後爹又是一個不受待見的懦夫。也不知道他那不守婦道的母親自薦了多少枕席,才保他進的陌刀衛。
這種身世,他有什麽可豪橫的!
況且,這王弘跟他那個莽夫親老子簡直是一個德行。雖說這小子不似王铖那般暴戾兇狂,但骨子裏那種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勁,卻像極了王铖。
主打一個不聽勸,也不服管。
連王淳都管不了王弘,就更別提顏充了。
顏充與王弘沒有朝廷的官職在身,兩人都隻是王氏家臣,談不上誰比誰地位高。王弘是陌刀衛統領,而顏充掌管步軍,分屬不同藩號,也不存在誰管著誰。
兩人行事風格也不同,一個走的是獨木橋,另一個走的是陽關道。
“也罷,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折騰他的兵,我顧好我的人。相安無事最好,一旦你擋了我的路...”
“哼!到時候,就算你那娼母爬老子的床也無用!”顏充冷哼一聲,不再理會王弘,轉身去指揮步軍伐木造橋。
另一頭,王弘獨自走到河邊,慢慢往上遊探索,時不時撿起一塊石頭扔向河裏。
王弘這是在判斷水位。他雖傲,但是不傻,傻子也做不了陌刀衛統領。
他對於顏充造橋渡河的方案嗤之以鼻。
真當他兵書是白讀的?
他雖未來過這大成河穀,但他善於觀察。這河灘,寬廣泥濘的有些不合常理。
近日沒有降雨,河灘不應該如此泥濘。況且這泥濘分層,越靠近河邊就越泥濘,不可能是大雨造成的。
王弘在兵書裏見過此種介紹。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近期河穀水流在減少,河麵水位日漸降低,導致河灘裸露,越來越寬,而越晚暴露出來的河灘就越泥濘。
顯然,這是有人在上遊築了堤壩,正在蓄水。
“嗬嗬,想學當年司馬氏掘玉河水淹大營麽?”王弘輕笑一聲,轉身走迴自己的陌刀衛,他要去上遊殺人。
此時造橋已沒有任何意義。
無論在何處搭橋,一旦上遊決堤放水,潮水湧來,必然是橋毀人亡。倘若對手心狠一點,待他們大軍渡河過半再決堤,屆時兩萬人馬被分割兩岸,此戰決計危矣。
王弘領著三千陌刀衛向上遊進發了,沒有將發現告訴顏充。
因為他看不起顏充。
王弘雖然嘴上貶低諸葛逸才,但較之諸葛逸才,他其實更加看不起顏充。
那贅婿好歹是有過戰績,證明過自身的才學。而顏充呢,此生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戰績,恐怕就是那次開城迎周定了。
在王弘眼裏,顏充就是一個無膽懦夫,一條喪家之犬。
不配跟他並肩作戰!
他王弘,可是正兒八經,在戰陣上殺出來的統領!
此生絕不會搖尾乞憐!
......
大成河穀上遊,距離王氏兩萬大軍約十裏處。
這裏有一處新修的堤壩。
堤壩不長,建在河穀最窄處,僅有十丈。堤壩也不寬,隻造了兩丈。堤壩也不穩,主體是木料,參雜著些許山石,縫隙不小,正四處漏水。
不過無妨,一切都是為了方便掘開。
河堤南岸,李燼領著五千餘人,正在緊張的翹首以待。
等待斥候帶迴王氏大軍渡河的消息。
李燼是個雄壯威武的漢子。麵容硬朗,如斧鑿刀刻,鼻寬唇厚,須發叢生,甚是狂野。左臉一道自眉骨直達下巴的刀疤更增添了幾分兇殘。
不過,部下看他的眼神卻隻有崇敬,並無畏懼。因為那刀疤是他於尹闕山突襲戰留下的軍功章。
是榮譽,也是名聲。
四百突襲三千,打贏後還能活著迴來的,都是絕世猛人,值得眾人為之欽佩。
況且,這李燼愛兵如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凡事都以自身做表率,十年如一日,讓人不得不服。
“將軍,這蓄的水怕是不夠淹死兩萬人。”一名副將模樣的漢子湊到李燼身邊,臉上有些擔憂。
“無妨,不是還有我們嘛。”
“待大水衝散敵軍,我等再上前衝殺補刀即可。”
“就跟過年宰羊一樣,沒區別。”
李燼溫和一笑,強烈的信心瞬間感染眾人,緊張的氣氛頃刻間煙消雲散。部下們轟然大笑,叫囂著殺光王氏,迴營領賞,宰羊慶功!
將虎,兵就不會慫。
片刻後,有眼神好的人看到一探馬自下遊飛馳而來。
“將軍,探子迴來了!”
李燼也看到了,他不但看到了人,還看到他臉上慌張的神色,心裏頓時生出一股不好的預感。
“報!”那探馬不待靠近,便提前大喊:“三千陌刀衛正於下遊向此處逼近,眼下怕已不足五裏!”
聞言,李燼眼神一眯,瞬間生出決斷,冷靜的下達命令。
“列陣過河,守衛堤壩!”
“來人,迴城求援!”
河穀北岸。
王氏兩萬大軍加三千陌刀衛已抵達河灘,沒有貿然涉水前行,而是打算伐木造橋,顏充正在跟王弘商議架橋位置。
不過,王弘有不同的看法。
“兵貴神速,造橋事倍功半。我等還是往上遊探一探,選一處窄口,直接淌過。”王弘本意不是淌河,他是想往上遊探路。
“非也。”顏充反駁了王弘的提議。他認同兵貴神速,但是上遊情況不明,探路反而更耽誤時間。還不如就地造橋,磨刀不誤砍柴工。
“河道窄處水流湍急,風險加倍。況且,我等無法探知河床是否堅固,這兩萬大軍人踩馬踏,難免出現意外。”
“保險起見,還是就在此處搭橋吧。”
這話說的有理有據,一般人聽了差不多都會覺得靠譜。
可王弘不是一般人。對於顏充所言,他隻是嗬嗬一笑,也不與之較勁,直接轉身離去。
顏充算什麽東西,王弘不可能聽其意見。他長這麽大,除了母親和柳姨,誰的話也沒聽過。
見王弘離去,顏充隻是冷臉目送,並沒有沒有挽留。
留不住,也不想留。
因為王弘看不起他,而他也看不起王弘。
一個莽夫的遺孤,靠著親娘賣騷才保住的嫡傳身份,後爹又是一個不受待見的懦夫。也不知道他那不守婦道的母親自薦了多少枕席,才保他進的陌刀衛。
這種身世,他有什麽可豪橫的!
況且,這王弘跟他那個莽夫親老子簡直是一個德行。雖說這小子不似王铖那般暴戾兇狂,但骨子裏那種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勁,卻像極了王铖。
主打一個不聽勸,也不服管。
連王淳都管不了王弘,就更別提顏充了。
顏充與王弘沒有朝廷的官職在身,兩人都隻是王氏家臣,談不上誰比誰地位高。王弘是陌刀衛統領,而顏充掌管步軍,分屬不同藩號,也不存在誰管著誰。
兩人行事風格也不同,一個走的是獨木橋,另一個走的是陽關道。
“也罷,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折騰他的兵,我顧好我的人。相安無事最好,一旦你擋了我的路...”
“哼!到時候,就算你那娼母爬老子的床也無用!”顏充冷哼一聲,不再理會王弘,轉身去指揮步軍伐木造橋。
另一頭,王弘獨自走到河邊,慢慢往上遊探索,時不時撿起一塊石頭扔向河裏。
王弘這是在判斷水位。他雖傲,但是不傻,傻子也做不了陌刀衛統領。
他對於顏充造橋渡河的方案嗤之以鼻。
真當他兵書是白讀的?
他雖未來過這大成河穀,但他善於觀察。這河灘,寬廣泥濘的有些不合常理。
近日沒有降雨,河灘不應該如此泥濘。況且這泥濘分層,越靠近河邊就越泥濘,不可能是大雨造成的。
王弘在兵書裏見過此種介紹。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近期河穀水流在減少,河麵水位日漸降低,導致河灘裸露,越來越寬,而越晚暴露出來的河灘就越泥濘。
顯然,這是有人在上遊築了堤壩,正在蓄水。
“嗬嗬,想學當年司馬氏掘玉河水淹大營麽?”王弘輕笑一聲,轉身走迴自己的陌刀衛,他要去上遊殺人。
此時造橋已沒有任何意義。
無論在何處搭橋,一旦上遊決堤放水,潮水湧來,必然是橋毀人亡。倘若對手心狠一點,待他們大軍渡河過半再決堤,屆時兩萬人馬被分割兩岸,此戰決計危矣。
王弘領著三千陌刀衛向上遊進發了,沒有將發現告訴顏充。
因為他看不起顏充。
王弘雖然嘴上貶低諸葛逸才,但較之諸葛逸才,他其實更加看不起顏充。
那贅婿好歹是有過戰績,證明過自身的才學。而顏充呢,此生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戰績,恐怕就是那次開城迎周定了。
在王弘眼裏,顏充就是一個無膽懦夫,一條喪家之犬。
不配跟他並肩作戰!
他王弘,可是正兒八經,在戰陣上殺出來的統領!
此生絕不會搖尾乞憐!
......
大成河穀上遊,距離王氏兩萬大軍約十裏處。
這裏有一處新修的堤壩。
堤壩不長,建在河穀最窄處,僅有十丈。堤壩也不寬,隻造了兩丈。堤壩也不穩,主體是木料,參雜著些許山石,縫隙不小,正四處漏水。
不過無妨,一切都是為了方便掘開。
河堤南岸,李燼領著五千餘人,正在緊張的翹首以待。
等待斥候帶迴王氏大軍渡河的消息。
李燼是個雄壯威武的漢子。麵容硬朗,如斧鑿刀刻,鼻寬唇厚,須發叢生,甚是狂野。左臉一道自眉骨直達下巴的刀疤更增添了幾分兇殘。
不過,部下看他的眼神卻隻有崇敬,並無畏懼。因為那刀疤是他於尹闕山突襲戰留下的軍功章。
是榮譽,也是名聲。
四百突襲三千,打贏後還能活著迴來的,都是絕世猛人,值得眾人為之欽佩。
況且,這李燼愛兵如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凡事都以自身做表率,十年如一日,讓人不得不服。
“將軍,這蓄的水怕是不夠淹死兩萬人。”一名副將模樣的漢子湊到李燼身邊,臉上有些擔憂。
“無妨,不是還有我們嘛。”
“待大水衝散敵軍,我等再上前衝殺補刀即可。”
“就跟過年宰羊一樣,沒區別。”
李燼溫和一笑,強烈的信心瞬間感染眾人,緊張的氣氛頃刻間煙消雲散。部下們轟然大笑,叫囂著殺光王氏,迴營領賞,宰羊慶功!
將虎,兵就不會慫。
片刻後,有眼神好的人看到一探馬自下遊飛馳而來。
“將軍,探子迴來了!”
李燼也看到了,他不但看到了人,還看到他臉上慌張的神色,心裏頓時生出一股不好的預感。
“報!”那探馬不待靠近,便提前大喊:“三千陌刀衛正於下遊向此處逼近,眼下怕已不足五裏!”
聞言,李燼眼神一眯,瞬間生出決斷,冷靜的下達命令。
“列陣過河,守衛堤壩!”
“來人,迴城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