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們現在的情況還有能力得天下嗎?願賭服輸,我隻希望能保住他們的命,不要在這裏病死。明日啟程吧!”
朱棣無意識地由上而下滑動手指,仿佛自己曾經是努力向上遊動的水流,而此刻隻能認定水往低處流這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殿下,我們不能因為輸了一場戰……”
“大師,我們不隻是輸了一場戰,我們失去了士兵的信任,再打下去,朱允炆都會笑話我了。”
道衍咂了咂嘴巴,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再勸下去,因為當時他並沒有站出來反對應戰徐輝祖,他也得為戰敗和失去士兵的信任負上部分責任。
紅石從外麵走向營帳,道衍忽然意識到自己正麵臨一對二的局麵,如不極力爭取,棄甲北歸必成定局。
他趕緊迎到門口:“紅石,今天大家都累了,你先迴去休息吧。”
“大師,我……”紅石的出現正如道衍所預料的那樣,來勸朱棣北歸。
“紅石,謝謝你今天救了我。”
“大師,你這是說的什麽話?”
道衍迴頭望了一眼朱棣,朱棣垂頭耷腦,甚至沒有注意到紅石站在門口。
“你看殿下萎靡不振,讓他好好休息一夜,有什麽事明天再說吧。”
道衍壓低聲音,催促紅石離開。
紅石的目光越過道衍的肩膀落在朱棣沮喪的臉龐和不再挺拔的身軀上,朱棣向將士們鞠躬謝罪的一幕又重新浮現眼前,他對這個一向被他看作不擇手段的人出乎意料的產生了同情。
“好,大師,你也早些歇息去吧。”
紅石不再固執己見,他覺得自己不能再為憂鬱的氣氛平添一分愁緒。
“嗯,我安慰殿下幾句就去休息。”
道衍放下簾子,走到朱棣身旁,剛才一時無語,此刻卻有千言萬語。
“殿下,如果我們放下武器,迴到北平,皇上會不會斬草除根?”
他將說服重點放至“被迫防禦”。
朱棣猛然眨眼,無神的目光淩厲起來。
無情的父皇,被燒死的兄弟,被流放的兄弟,他們悲痛欲絕的家人,撕心裂肺的麵龐,錐心飲泣的哭聲全都浮現在他的眼前,縈繞在他的耳旁。
他忍受了怎樣的痛苦才決定絕地反擊的?他苦思了多少個晝夜才揭竿而起的?
他冒天下之大不韙一路堅持,曆經三年才靠近長江,現在他竟然要把過去的一切都統統拋棄?
這是他嗎?是那個意氣風發,豪情壯誌的朱棣嗎?
“殿下,我們投降了,以後就不會再被封藩,不會再有藩王了!”道衍趁熱打鐵。
“殿下,這幾天發生了很多事,我理解你的想法。一切皆因軍隊水土不服而起,你愛兵心切,想帶他們殺出去,離開這裏。”
道衍的話像潔淨清涼的溪流灌溉在幹涸焦黑的土地上,朱棣的眼皮不再掙紮,安靜地合上,兩行熱淚順從地從眼角垂落到衣襟上。
“殿下!”道衍趕緊遞上絹帕,並且留出一段時間任朱棣肆意發泄壓抑的情感。
朱棣的憤恨隨著流淌的眼淚和流逝的時間逐漸被揮霍,最終他睜開眼睛,一層隔在他和道衍之間的迷障已然消失。
“大師,這幾日我什麽事都沒有和你們商量,我的心亂得很。看到士兵們在這裏煎熬,我問自己我是不是做錯了,我會成功嗎?一個徐輝祖就讓我們一敗塗地,而朝中還有無數個徐輝祖在等著我們。”
朱棣敞開了自己的心扉,道衍知道他緊繃的心弦已經漸漸鬆開。
“前兩年,我們打了不少勝仗,那是因為第一我們在北方,占盡優勢,第二朱允炆還不善於用將。今非昔比,天時、地利、人和,我們一個都沒有,我們憑什麽贏?”
“殿下,來,坐下說。”
道衍滿心歡喜地把一塊牛皮座墊放在朱棣身後,朱棣順從地坐下,像是聽話的孩子。
“殿下,不著急,有問題我們一個一個解決。首先,我們必須解決士兵水土不服的問題。我打算到鎮上請幾位當地的郎中過來。
有句話叫做:你最好用你身邊的草藥治療你剛剛染上的疾病。比如說你中了蛇毒,那麽在蛇出沒周邊通常有解蛇毒的草藥。又比如說你誤食了一種有毒的植物,在這種植物的旁邊往往就有能夠解此毒的植物。所以士兵們在這山區水土不服,那麽這地方一定有解決他們水土不服的草藥,隻是我們初來乍到,不甚了解罷了。”
“真的?”朱棣瞪大雙眼,伸手抓住道衍的胳膊,“大師,趕緊把紅石叫來!”
“這……明日吧,他剛剛來看過殿下,我見殿下疲憊至極,便讓他迴去歇息了。”
“哦……”朱棣有些失望,不過心中重燃的火焰瞬間撲滅一切陰鬱,重新照耀前路。
景橫渡壯闊的長江,翻越連綿的群山,穿過荊棘的密林,繞過士氣激昂的南軍,來到了燕軍營地。
一路上,他與漢族人迥然不同的斷發文身引來了許多不友善的目光,好在他壯實的身材和不易親近的兇光像一把銳利的刀封住了所有人的嘴,最後他安安靜靜的完成了這段重要的旅程。
在燕軍營地的入口,他向一個病怏怏的守衛要求見燕王殿下,當即遭到不耐煩的拒絕。
“我能治好你們的病。”景輕描淡寫,沒有介意守衛的粗魯,隻想讓他盡快明白自己來此的意圖。
守衛終於用正眼看了他一眼,那些脖子上和手腕處的青色紋身,以及毫不掩飾的散亂短發給了他極大的震撼,他相信這樣一個怪人或許真的能治好他們的病。
景很快就被尊敬的請到了燕王殿下的營帳內,三個滿頭大汗的男人正圍坐在一塊青灰大石上,那上麵可能是營地中唯一清涼的地方。
“你是哪來的?叫什麽名字?”
燕王打量著他,沒有提起治病的事,盡管他因為心焦似火,眼睛紅腫,嘴上起了泡,吐出的口氣像是隔夜的飯菜。
“殿下,小人來自大明版圖的最南端,叫趙景。”景不卑不亢,雖然他沒有見過比燕王身份更尊貴的人,但他知道自己的血脈也很高貴。
“你有什麽辦法治士兵們的病?”道衍耐不住性子開口問道。
本來他為了勸朱棣北歸,提議找當地的郎中解決軍中士兵水土不服的問題,可他們請遍了所有能請到的郎中之後,士兵的狀況依舊沒有任何起色,道衍的信心甚至喪失的比朱棣更快。
他將自己的宏偉大誌與士兵的生死做出一番比較,細細琢磨紅石改變立場的原因,虔誠卜卦聆聽天意,一切跡象都表明他的堅持未必是正確的選擇。
“這裏的郎中說了山上長的草隻能治一些頭疼咳嗽之類的小病,沒有治水土不服的草藥。”道衍毫不客氣地盯著景,心中的懷疑一覽無遺。
“就地取材固然是個好辦法,不過我的這瓶藥可以解不時之需。”景從懷中掏出一個翡翠般晶瑩的綠色瓷瓶。
“就隻有一瓶藥?”道衍上前一步,像是要搶下這瓶藥。
“隻有一瓶,一瓶足矣。”景鎮定自若,相信一切都會按他的預期發展。
“這是什麽神藥?”道衍看了一眼紅石,征詢他的意見,“我生病的時候,一個人喝的藥都比這多。”
“那是因為那些藥沒有經過提煉,你喝下去的絕大部分都是水而已。”
景根據寶通教授的說法從容作答,他不知道是真是假,這個一點也不重要。
“哦,你這瓶藥經過了提煉?你不是個普通郎中,還懂得提煉?”道衍對景的懷疑被好奇占據。
“我們家鄉的人都懂得提煉,這在家家戶戶像煮粥一樣普遍。我們那裏毒蛇,毒蟲,毒蠍、毒蜂、毒蠅、毒蟻無孔不入,毒草、毒花、毒樹遍地皆是。暑氣從日出開始蔓延,日落之後瘴癘之氣籠罩黑夜。
如果不懂得解暑,不懂得清除瘴癘之氣,不懂得解毒,不懂得提煉,那麽,一天也活不成。”
景手中的瓷瓶閃閃發光,像是世界上最珍奇的寶藏。
“大師,不要再問了,讓士兵們試一試就知道了。”朱棣急不可耐,站起身來接過綠色瓷瓶。
景不甚流利的漢語說服了他,他甚至沒有過問紅石的意見,就擅自認為一瓶能夠解除蠻瘴之鄉最兇險的瘴癘之氣的藥對於靈璧的小小暑氣一定卓有成效。
“殿下,等等,看看紅石怎麽說。”道衍出言阻止朱棣。
朱棣看向紅石,算是給他一個最基本的尊重,事實上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決定,而且誰也無法更改,在這種煎熬的關頭,任何一點光亮都值得他緊緊抓住。
“殿下,我來看看。”
紅石從朱棣手中接過藥瓶,它的綠色透著陣陣神秘,仿佛出窯爐時帶上了不可告人的使命。
紅石輕輕提起瓶蓋,一股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麻黃、金銀花、佩蘭、藿香、附子、防己、使君子、榧子、艾草、苦柬皮……
裏麵有上百種解暑驅蟲的草藥,然而一抹淡淡的,難以捕捉的氣味混雜其中,時有時無,時強時弱,無論如何,它一定藏在其中,而且極其不同尋常。
朱棣無意識地由上而下滑動手指,仿佛自己曾經是努力向上遊動的水流,而此刻隻能認定水往低處流這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殿下,我們不能因為輸了一場戰……”
“大師,我們不隻是輸了一場戰,我們失去了士兵的信任,再打下去,朱允炆都會笑話我了。”
道衍咂了咂嘴巴,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再勸下去,因為當時他並沒有站出來反對應戰徐輝祖,他也得為戰敗和失去士兵的信任負上部分責任。
紅石從外麵走向營帳,道衍忽然意識到自己正麵臨一對二的局麵,如不極力爭取,棄甲北歸必成定局。
他趕緊迎到門口:“紅石,今天大家都累了,你先迴去休息吧。”
“大師,我……”紅石的出現正如道衍所預料的那樣,來勸朱棣北歸。
“紅石,謝謝你今天救了我。”
“大師,你這是說的什麽話?”
道衍迴頭望了一眼朱棣,朱棣垂頭耷腦,甚至沒有注意到紅石站在門口。
“你看殿下萎靡不振,讓他好好休息一夜,有什麽事明天再說吧。”
道衍壓低聲音,催促紅石離開。
紅石的目光越過道衍的肩膀落在朱棣沮喪的臉龐和不再挺拔的身軀上,朱棣向將士們鞠躬謝罪的一幕又重新浮現眼前,他對這個一向被他看作不擇手段的人出乎意料的產生了同情。
“好,大師,你也早些歇息去吧。”
紅石不再固執己見,他覺得自己不能再為憂鬱的氣氛平添一分愁緒。
“嗯,我安慰殿下幾句就去休息。”
道衍放下簾子,走到朱棣身旁,剛才一時無語,此刻卻有千言萬語。
“殿下,如果我們放下武器,迴到北平,皇上會不會斬草除根?”
他將說服重點放至“被迫防禦”。
朱棣猛然眨眼,無神的目光淩厲起來。
無情的父皇,被燒死的兄弟,被流放的兄弟,他們悲痛欲絕的家人,撕心裂肺的麵龐,錐心飲泣的哭聲全都浮現在他的眼前,縈繞在他的耳旁。
他忍受了怎樣的痛苦才決定絕地反擊的?他苦思了多少個晝夜才揭竿而起的?
他冒天下之大不韙一路堅持,曆經三年才靠近長江,現在他竟然要把過去的一切都統統拋棄?
這是他嗎?是那個意氣風發,豪情壯誌的朱棣嗎?
“殿下,我們投降了,以後就不會再被封藩,不會再有藩王了!”道衍趁熱打鐵。
“殿下,這幾天發生了很多事,我理解你的想法。一切皆因軍隊水土不服而起,你愛兵心切,想帶他們殺出去,離開這裏。”
道衍的話像潔淨清涼的溪流灌溉在幹涸焦黑的土地上,朱棣的眼皮不再掙紮,安靜地合上,兩行熱淚順從地從眼角垂落到衣襟上。
“殿下!”道衍趕緊遞上絹帕,並且留出一段時間任朱棣肆意發泄壓抑的情感。
朱棣的憤恨隨著流淌的眼淚和流逝的時間逐漸被揮霍,最終他睜開眼睛,一層隔在他和道衍之間的迷障已然消失。
“大師,這幾日我什麽事都沒有和你們商量,我的心亂得很。看到士兵們在這裏煎熬,我問自己我是不是做錯了,我會成功嗎?一個徐輝祖就讓我們一敗塗地,而朝中還有無數個徐輝祖在等著我們。”
朱棣敞開了自己的心扉,道衍知道他緊繃的心弦已經漸漸鬆開。
“前兩年,我們打了不少勝仗,那是因為第一我們在北方,占盡優勢,第二朱允炆還不善於用將。今非昔比,天時、地利、人和,我們一個都沒有,我們憑什麽贏?”
“殿下,來,坐下說。”
道衍滿心歡喜地把一塊牛皮座墊放在朱棣身後,朱棣順從地坐下,像是聽話的孩子。
“殿下,不著急,有問題我們一個一個解決。首先,我們必須解決士兵水土不服的問題。我打算到鎮上請幾位當地的郎中過來。
有句話叫做:你最好用你身邊的草藥治療你剛剛染上的疾病。比如說你中了蛇毒,那麽在蛇出沒周邊通常有解蛇毒的草藥。又比如說你誤食了一種有毒的植物,在這種植物的旁邊往往就有能夠解此毒的植物。所以士兵們在這山區水土不服,那麽這地方一定有解決他們水土不服的草藥,隻是我們初來乍到,不甚了解罷了。”
“真的?”朱棣瞪大雙眼,伸手抓住道衍的胳膊,“大師,趕緊把紅石叫來!”
“這……明日吧,他剛剛來看過殿下,我見殿下疲憊至極,便讓他迴去歇息了。”
“哦……”朱棣有些失望,不過心中重燃的火焰瞬間撲滅一切陰鬱,重新照耀前路。
景橫渡壯闊的長江,翻越連綿的群山,穿過荊棘的密林,繞過士氣激昂的南軍,來到了燕軍營地。
一路上,他與漢族人迥然不同的斷發文身引來了許多不友善的目光,好在他壯實的身材和不易親近的兇光像一把銳利的刀封住了所有人的嘴,最後他安安靜靜的完成了這段重要的旅程。
在燕軍營地的入口,他向一個病怏怏的守衛要求見燕王殿下,當即遭到不耐煩的拒絕。
“我能治好你們的病。”景輕描淡寫,沒有介意守衛的粗魯,隻想讓他盡快明白自己來此的意圖。
守衛終於用正眼看了他一眼,那些脖子上和手腕處的青色紋身,以及毫不掩飾的散亂短發給了他極大的震撼,他相信這樣一個怪人或許真的能治好他們的病。
景很快就被尊敬的請到了燕王殿下的營帳內,三個滿頭大汗的男人正圍坐在一塊青灰大石上,那上麵可能是營地中唯一清涼的地方。
“你是哪來的?叫什麽名字?”
燕王打量著他,沒有提起治病的事,盡管他因為心焦似火,眼睛紅腫,嘴上起了泡,吐出的口氣像是隔夜的飯菜。
“殿下,小人來自大明版圖的最南端,叫趙景。”景不卑不亢,雖然他沒有見過比燕王身份更尊貴的人,但他知道自己的血脈也很高貴。
“你有什麽辦法治士兵們的病?”道衍耐不住性子開口問道。
本來他為了勸朱棣北歸,提議找當地的郎中解決軍中士兵水土不服的問題,可他們請遍了所有能請到的郎中之後,士兵的狀況依舊沒有任何起色,道衍的信心甚至喪失的比朱棣更快。
他將自己的宏偉大誌與士兵的生死做出一番比較,細細琢磨紅石改變立場的原因,虔誠卜卦聆聽天意,一切跡象都表明他的堅持未必是正確的選擇。
“這裏的郎中說了山上長的草隻能治一些頭疼咳嗽之類的小病,沒有治水土不服的草藥。”道衍毫不客氣地盯著景,心中的懷疑一覽無遺。
“就地取材固然是個好辦法,不過我的這瓶藥可以解不時之需。”景從懷中掏出一個翡翠般晶瑩的綠色瓷瓶。
“就隻有一瓶藥?”道衍上前一步,像是要搶下這瓶藥。
“隻有一瓶,一瓶足矣。”景鎮定自若,相信一切都會按他的預期發展。
“這是什麽神藥?”道衍看了一眼紅石,征詢他的意見,“我生病的時候,一個人喝的藥都比這多。”
“那是因為那些藥沒有經過提煉,你喝下去的絕大部分都是水而已。”
景根據寶通教授的說法從容作答,他不知道是真是假,這個一點也不重要。
“哦,你這瓶藥經過了提煉?你不是個普通郎中,還懂得提煉?”道衍對景的懷疑被好奇占據。
“我們家鄉的人都懂得提煉,這在家家戶戶像煮粥一樣普遍。我們那裏毒蛇,毒蟲,毒蠍、毒蜂、毒蠅、毒蟻無孔不入,毒草、毒花、毒樹遍地皆是。暑氣從日出開始蔓延,日落之後瘴癘之氣籠罩黑夜。
如果不懂得解暑,不懂得清除瘴癘之氣,不懂得解毒,不懂得提煉,那麽,一天也活不成。”
景手中的瓷瓶閃閃發光,像是世界上最珍奇的寶藏。
“大師,不要再問了,讓士兵們試一試就知道了。”朱棣急不可耐,站起身來接過綠色瓷瓶。
景不甚流利的漢語說服了他,他甚至沒有過問紅石的意見,就擅自認為一瓶能夠解除蠻瘴之鄉最兇險的瘴癘之氣的藥對於靈璧的小小暑氣一定卓有成效。
“殿下,等等,看看紅石怎麽說。”道衍出言阻止朱棣。
朱棣看向紅石,算是給他一個最基本的尊重,事實上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決定,而且誰也無法更改,在這種煎熬的關頭,任何一點光亮都值得他緊緊抓住。
“殿下,我來看看。”
紅石從朱棣手中接過藥瓶,它的綠色透著陣陣神秘,仿佛出窯爐時帶上了不可告人的使命。
紅石輕輕提起瓶蓋,一股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麻黃、金銀花、佩蘭、藿香、附子、防己、使君子、榧子、艾草、苦柬皮……
裏麵有上百種解暑驅蟲的草藥,然而一抹淡淡的,難以捕捉的氣味混雜其中,時有時無,時強時弱,無論如何,它一定藏在其中,而且極其不同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