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梅子剛剛成熟。
東南季風就像是嗅到了梅子的清香,不遠萬裏來到了應天。
應天將這個搶食的盜賊拒之門外,盡其所能布下密密的雨簾負隅頑抗。
三年多了,又重新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紅石百感交集。
他容貌上的改變不曾減少他的一分記憶,父母、老師、朋友這些熟悉的身影從記憶的角落跳了出來,站在他的麵前。
徐妙錦衝著他擠出一個笑容:“雨太大了,我們去喝口茶,吃點東西吧。”
紅石垂下眼簾,慌忙遮掩悵然若失的神情。
他怎麽這麽沒出息?他寫著厚厚計劃的冊子,還沒有翻開一頁,他就準備落淚嗎?
他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抬起頭來:“好,妙錦,這一路上可把你累壞了!”
從茶館裏出來,雨還是沒有停。
紅石在路上碰到了一些熟人,但是沒有人認得他。
他把自己的心變成了鐵球,對古紅石來說,他們都是陌生人。
轉過中正街,就是李府了。
紅石的鐵石心腸遇到了太上老君的熔爐,他的心像脫韁的野馬,努力偽裝的悠然自得消失殆盡。
紅石漸漸放慢了腳步,徐妙錦默默跟在他的身後。
走得再慢,也終歸會看見令他錐心刺骨的景象。
密不透風的灰塵和蛛網隨心所欲地爬滿原本華麗的紅漆大門,就連雨水也對它們無能為力。
鏽跡斑斑的銅環孤寂地遙想著舊日的光彩。幾坨汙泥塞在垂頭喪氣的石獅子的嘴裏和眼裏,它們仍在苦苦期盼主人的歸來。
紅石走上雜草叢生的台階,伸出手,慢慢地向大門靠近。
銅環驚喜地等待著他,他的手臂無力地垂下。
他猛然轉身,絕裾而去,沒有迴頭。
進去又有什麽意義呢?物是人非,徒增傷感。
軟弱、悲傷、痛苦、迴憶全都是他的敵人。
會有一天,他大仇得報的那一天,他將再到來這裏,來聆聽父親的教誨,母親的叮嚀,來重溫肆意的歡叫,天真的嬉鬧。
那時,他可以暢快地哭,瘋狂地笑,和李家的亡靈共同歡慶最終的勝利。
“妙錦,我進宮去,你迴家休息吧。”紅石將淩亂的思緒全部打入陰暗的角落。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或許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他都不允許它們出來擾亂他的計劃。
“進宮?我也去!”徐妙錦拍拍身上的塵土說道。
“你……你就別去了吧?”紅石看著徐妙錦凹陷的眼眶,淩亂的頭發,憐惜地說道。
“怎麽?你以為我是要看著你啊!”徐妙錦轉過頭去,“那咱們各走各的,我進宮找姐夫!”
“我不是這個意思,你迴去休息吧,這些天太累了。”
“沒事。你不累,我也不累。”
“好吧。”紅石把徐妙錦的一縷頭發夾在耳後。
徐妙錦趕緊低下頭去整理頭發,口中支支吾吾道:“這一邊下雨還一邊刮風,一點不消停!”
“嗬嗬,沒聽過風雨交加嗎?”
徐妙錦嬌俏地瞪了紅石一眼,吟誦道:“‘風雨從北來,萬木皆怒號,入夜殊未止,聲亂秋江濤。’1聽過嗎?”
“‘詩否大人’我鑒定此為陸遊之作。”
“哈哈哈!”
一刻鍾後,他們來到了皇城南麵的鳳台門。
“這裏什麽時候也變成了皇宮?以前我在這裏鬥過蛐蛐。”紅石仰著頭看著“鳳台門”三個氣魄恢弘的大字。
“宮城外麵建了皇城,最近剛剛竣工。”徐妙錦道。
“嗯,我在北平也聽說了,親眼所見,感慨萬千。”
紅石走到守衛身旁,掏出一塊雙雲龍牌遞給守衛。
雙雲龍牌是級別最高的武臣所佩戴的令牌,通體由黃金打造。
令牌的上方雕刻著雙龍,下方雕刻著雙虎,威武之氣銳不可擋。
神氣活現的金龍鑿開了守衛的眼,他不敢再仔細往下瞧,趕緊將雙雲龍牌返還給紅石,畢恭畢敬地說道:“請問將軍是古將軍嗎?”
“嗯,正是!”紅石疑惑的望著守衛。
“這是燕王殿下派信使送來的書信,讓小人交給古將軍。”守衛遞上一封信。
紅石接過後拆開一看。信的內容很簡短,朱棣讓紅石五月二十二在太廟等他。
太廟?為什麽去太廟?太廟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朱棣如果與他有事商議,怎可在那樣神聖又耳目遍地的地方?
紅石不知道朱棣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同時,他還想起了自己的生母。他的母親在太廟裏會不會也有一塊排位,他能不能見到他的母親?
才有這個念頭,他就冷笑一聲,搖了搖頭。
德賢的皇後才有資格進太廟,他的母親又怎麽可能在太廟裏有一席之地,更何況她還是被朱元璋逼死的妃子。
徐妙錦見紅石神情古怪,忍不住問道:“怎麽了?你怕進太廟?”
“怕?那些人與我又沒有半點關係。我看滅絕人性的人才會害怕麵對祖宗吧!”紅石含沙射影道。
“噓!進了皇城,你周圍就有千萬隻耳朵,擔心!”徐妙錦道。
太廟的前殿莊嚴肅穆,這裏是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
它像一個滄桑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歲月的變遷,也像一個嚴厲的老師,無情的批駁著狂妄與暴虐。
任何一個不可一世的人都害怕祖宗的審視,任何一個殺人如麻的人都不敢在這裏輕舉妄動。
陰險的詭計不會出現在太廟最隱蔽的角落裏,狡詐的伎倆也不會出現在最沉寂的黑暗中。
太廟的前殿之後是寢殿,奉藏神主。
皇曾祖,皇考,皇高祖,皇祖由東至西依次排列。皇高祖居的是中位,是這裏最老的祖先。
沉香木淡淡的香氣像曼妙的琴曲在殿中閑逸地盤旋,它們嘲笑不能動彈的窠拱攢頂,炫耀自己的不受約束。
它們從不知道隻要再飛得更高一點,衝破黃色琉璃瓦的廡殿頂,就能得到無邊無際的自由。
低沉而又急促的啜泣聲從寢殿西側傳出,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跪在馬皇後的牌位前麵。
他低著頭,雙手撐著地麵,胸脯不停地上下起伏。
徐妙錦和紅石相互望了一眼,似乎在詢問對方是否知道麵前的這個少年是誰。
他們又同時搖了搖頭,隨即輕手輕腳地退出了寢殿。
“妙錦,你在門口等殿下,我進去看看。”紅石想拜一拜馬皇後,對馬皇後說幾句話。
他遠遠的站在少年後麵,不敢上前打擾。
少年淒厲地訴說思念馬皇後的一言一語像一股暖流在紅石身上緩緩流淌。
他不能自已淚流滿麵。
善良的馬皇後給了紅石生命,她遠遠地看著紅石成長,看著他快樂。每一次馬皇後看他的眼神都那麽像母親,每一句叮嚀都那麽溫柔。
臨終之前,馬皇後還惦念著他,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保護他。
“皇祖母,炆兒不知道該怎麽辦,”少年哽咽道,“炆兒求了皇爺爺,母妃還是要被殉葬。皇祖母教教炆兒該怎麽救母妃。炆兒沒了父王,炆兒不想再沒了母妃!”
原來這個少年是太子朱標的長子朱允炆。
太子妃要被殉葬?這個可惡的朱元璋!
紅石情不自禁拽緊了拳頭。
朱元璋殺了我的娘,也要殺朱允炆的娘!這宮裏女人的命連一根稻草都比不上!
一種惺惺相惜的同情從他的心裏跳了出來,他很想上前安慰這個就要失去雙親的孩子。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小時候一個哥哥在炆兒碰到困難的時候和我說過這句話。”
紅石吃了一驚,想起十年前在瑤月宮碰到的那個小孩。
當時麻雀吃了朱允炆要送給恕妃的爆米花,他搜腸刮肚想出了父親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來安慰朱允炆,沒想到他一直記在心中。
“炆兒常常用這句話來使自己平靜下來。可是這一迴炆兒要怎麽想皇爺爺?炆兒看不到一點美,皇爺爺為什麽非要了母妃的命?”
朱允炆聲音嘶啞,用拳頭輕輕的錘打地麵,孱弱的身體仿佛曆經了慘不忍睹的酷刑。
“殿下,”紅石打算出手相救,既為了他們同病相憐,更為了對抗視人命如草芥的朱元璋。
“臣古紅石有話要說。”
朱允炆突然收住哭聲,餘音在鼻腔裏打了一個轉,猛然衝迴喉頭。
他噎住了嗓子,嗆了幾聲。
紅石趕緊上前跪在他的身旁,鬥膽伸出手,輕輕拍著他的背:“殿下,不要緊吧?”
朱允炆搖搖頭,用手背抹去眼淚,無辜的凝望著紅石:“你是?”
“臣是燕王府的人,臣也是殿下在瑤月宮碰到的……那個哥哥。”
朱允炆瞪著淚水未幹的雙眼,說不出話來。
“臣願意盡力幫助殿下救出太子妃。”
紅石知道這裏不是長情敘舊的地方,直奔主題:“殿下如果願意相信臣,今晚臣願向殿下詳述。”
朱允炆茫然的點了點頭,不管相信與否,他覺得自己必須點頭。
紅石匆忙離開。朱允炆對著馬皇後的牌位一拜再拜。
馬皇後的在天之靈終究保佑著他又看到了一線希望。
注:1引自《古詩文網》
東南季風就像是嗅到了梅子的清香,不遠萬裏來到了應天。
應天將這個搶食的盜賊拒之門外,盡其所能布下密密的雨簾負隅頑抗。
三年多了,又重新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紅石百感交集。
他容貌上的改變不曾減少他的一分記憶,父母、老師、朋友這些熟悉的身影從記憶的角落跳了出來,站在他的麵前。
徐妙錦衝著他擠出一個笑容:“雨太大了,我們去喝口茶,吃點東西吧。”
紅石垂下眼簾,慌忙遮掩悵然若失的神情。
他怎麽這麽沒出息?他寫著厚厚計劃的冊子,還沒有翻開一頁,他就準備落淚嗎?
他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抬起頭來:“好,妙錦,這一路上可把你累壞了!”
從茶館裏出來,雨還是沒有停。
紅石在路上碰到了一些熟人,但是沒有人認得他。
他把自己的心變成了鐵球,對古紅石來說,他們都是陌生人。
轉過中正街,就是李府了。
紅石的鐵石心腸遇到了太上老君的熔爐,他的心像脫韁的野馬,努力偽裝的悠然自得消失殆盡。
紅石漸漸放慢了腳步,徐妙錦默默跟在他的身後。
走得再慢,也終歸會看見令他錐心刺骨的景象。
密不透風的灰塵和蛛網隨心所欲地爬滿原本華麗的紅漆大門,就連雨水也對它們無能為力。
鏽跡斑斑的銅環孤寂地遙想著舊日的光彩。幾坨汙泥塞在垂頭喪氣的石獅子的嘴裏和眼裏,它們仍在苦苦期盼主人的歸來。
紅石走上雜草叢生的台階,伸出手,慢慢地向大門靠近。
銅環驚喜地等待著他,他的手臂無力地垂下。
他猛然轉身,絕裾而去,沒有迴頭。
進去又有什麽意義呢?物是人非,徒增傷感。
軟弱、悲傷、痛苦、迴憶全都是他的敵人。
會有一天,他大仇得報的那一天,他將再到來這裏,來聆聽父親的教誨,母親的叮嚀,來重溫肆意的歡叫,天真的嬉鬧。
那時,他可以暢快地哭,瘋狂地笑,和李家的亡靈共同歡慶最終的勝利。
“妙錦,我進宮去,你迴家休息吧。”紅石將淩亂的思緒全部打入陰暗的角落。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或許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他都不允許它們出來擾亂他的計劃。
“進宮?我也去!”徐妙錦拍拍身上的塵土說道。
“你……你就別去了吧?”紅石看著徐妙錦凹陷的眼眶,淩亂的頭發,憐惜地說道。
“怎麽?你以為我是要看著你啊!”徐妙錦轉過頭去,“那咱們各走各的,我進宮找姐夫!”
“我不是這個意思,你迴去休息吧,這些天太累了。”
“沒事。你不累,我也不累。”
“好吧。”紅石把徐妙錦的一縷頭發夾在耳後。
徐妙錦趕緊低下頭去整理頭發,口中支支吾吾道:“這一邊下雨還一邊刮風,一點不消停!”
“嗬嗬,沒聽過風雨交加嗎?”
徐妙錦嬌俏地瞪了紅石一眼,吟誦道:“‘風雨從北來,萬木皆怒號,入夜殊未止,聲亂秋江濤。’1聽過嗎?”
“‘詩否大人’我鑒定此為陸遊之作。”
“哈哈哈!”
一刻鍾後,他們來到了皇城南麵的鳳台門。
“這裏什麽時候也變成了皇宮?以前我在這裏鬥過蛐蛐。”紅石仰著頭看著“鳳台門”三個氣魄恢弘的大字。
“宮城外麵建了皇城,最近剛剛竣工。”徐妙錦道。
“嗯,我在北平也聽說了,親眼所見,感慨萬千。”
紅石走到守衛身旁,掏出一塊雙雲龍牌遞給守衛。
雙雲龍牌是級別最高的武臣所佩戴的令牌,通體由黃金打造。
令牌的上方雕刻著雙龍,下方雕刻著雙虎,威武之氣銳不可擋。
神氣活現的金龍鑿開了守衛的眼,他不敢再仔細往下瞧,趕緊將雙雲龍牌返還給紅石,畢恭畢敬地說道:“請問將軍是古將軍嗎?”
“嗯,正是!”紅石疑惑的望著守衛。
“這是燕王殿下派信使送來的書信,讓小人交給古將軍。”守衛遞上一封信。
紅石接過後拆開一看。信的內容很簡短,朱棣讓紅石五月二十二在太廟等他。
太廟?為什麽去太廟?太廟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朱棣如果與他有事商議,怎可在那樣神聖又耳目遍地的地方?
紅石不知道朱棣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同時,他還想起了自己的生母。他的母親在太廟裏會不會也有一塊排位,他能不能見到他的母親?
才有這個念頭,他就冷笑一聲,搖了搖頭。
德賢的皇後才有資格進太廟,他的母親又怎麽可能在太廟裏有一席之地,更何況她還是被朱元璋逼死的妃子。
徐妙錦見紅石神情古怪,忍不住問道:“怎麽了?你怕進太廟?”
“怕?那些人與我又沒有半點關係。我看滅絕人性的人才會害怕麵對祖宗吧!”紅石含沙射影道。
“噓!進了皇城,你周圍就有千萬隻耳朵,擔心!”徐妙錦道。
太廟的前殿莊嚴肅穆,這裏是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
它像一個滄桑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歲月的變遷,也像一個嚴厲的老師,無情的批駁著狂妄與暴虐。
任何一個不可一世的人都害怕祖宗的審視,任何一個殺人如麻的人都不敢在這裏輕舉妄動。
陰險的詭計不會出現在太廟最隱蔽的角落裏,狡詐的伎倆也不會出現在最沉寂的黑暗中。
太廟的前殿之後是寢殿,奉藏神主。
皇曾祖,皇考,皇高祖,皇祖由東至西依次排列。皇高祖居的是中位,是這裏最老的祖先。
沉香木淡淡的香氣像曼妙的琴曲在殿中閑逸地盤旋,它們嘲笑不能動彈的窠拱攢頂,炫耀自己的不受約束。
它們從不知道隻要再飛得更高一點,衝破黃色琉璃瓦的廡殿頂,就能得到無邊無際的自由。
低沉而又急促的啜泣聲從寢殿西側傳出,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跪在馬皇後的牌位前麵。
他低著頭,雙手撐著地麵,胸脯不停地上下起伏。
徐妙錦和紅石相互望了一眼,似乎在詢問對方是否知道麵前的這個少年是誰。
他們又同時搖了搖頭,隨即輕手輕腳地退出了寢殿。
“妙錦,你在門口等殿下,我進去看看。”紅石想拜一拜馬皇後,對馬皇後說幾句話。
他遠遠的站在少年後麵,不敢上前打擾。
少年淒厲地訴說思念馬皇後的一言一語像一股暖流在紅石身上緩緩流淌。
他不能自已淚流滿麵。
善良的馬皇後給了紅石生命,她遠遠地看著紅石成長,看著他快樂。每一次馬皇後看他的眼神都那麽像母親,每一句叮嚀都那麽溫柔。
臨終之前,馬皇後還惦念著他,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保護他。
“皇祖母,炆兒不知道該怎麽辦,”少年哽咽道,“炆兒求了皇爺爺,母妃還是要被殉葬。皇祖母教教炆兒該怎麽救母妃。炆兒沒了父王,炆兒不想再沒了母妃!”
原來這個少年是太子朱標的長子朱允炆。
太子妃要被殉葬?這個可惡的朱元璋!
紅石情不自禁拽緊了拳頭。
朱元璋殺了我的娘,也要殺朱允炆的娘!這宮裏女人的命連一根稻草都比不上!
一種惺惺相惜的同情從他的心裏跳了出來,他很想上前安慰這個就要失去雙親的孩子。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小時候一個哥哥在炆兒碰到困難的時候和我說過這句話。”
紅石吃了一驚,想起十年前在瑤月宮碰到的那個小孩。
當時麻雀吃了朱允炆要送給恕妃的爆米花,他搜腸刮肚想出了父親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來安慰朱允炆,沒想到他一直記在心中。
“炆兒常常用這句話來使自己平靜下來。可是這一迴炆兒要怎麽想皇爺爺?炆兒看不到一點美,皇爺爺為什麽非要了母妃的命?”
朱允炆聲音嘶啞,用拳頭輕輕的錘打地麵,孱弱的身體仿佛曆經了慘不忍睹的酷刑。
“殿下,”紅石打算出手相救,既為了他們同病相憐,更為了對抗視人命如草芥的朱元璋。
“臣古紅石有話要說。”
朱允炆突然收住哭聲,餘音在鼻腔裏打了一個轉,猛然衝迴喉頭。
他噎住了嗓子,嗆了幾聲。
紅石趕緊上前跪在他的身旁,鬥膽伸出手,輕輕拍著他的背:“殿下,不要緊吧?”
朱允炆搖搖頭,用手背抹去眼淚,無辜的凝望著紅石:“你是?”
“臣是燕王府的人,臣也是殿下在瑤月宮碰到的……那個哥哥。”
朱允炆瞪著淚水未幹的雙眼,說不出話來。
“臣願意盡力幫助殿下救出太子妃。”
紅石知道這裏不是長情敘舊的地方,直奔主題:“殿下如果願意相信臣,今晚臣願向殿下詳述。”
朱允炆茫然的點了點頭,不管相信與否,他覺得自己必須點頭。
紅石匆忙離開。朱允炆對著馬皇後的牌位一拜再拜。
馬皇後的在天之靈終究保佑著他又看到了一線希望。
注:1引自《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