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還聽到過一些有關於他生母??氏的離奇流言,那些流言稱??氏是不祥之人。
他的母親是一位高麗族女子,在朱元璋成為大明皇帝之前就愛上了朱元璋,為他生下兩子。一個是他,另一個是周王。
不知什麽原因,他的母親竟然自盡身亡。
朱棣記不清母親的模樣,那時他還太小。他隻記得母親對父皇非常好,對他非常溫柔。
娘為什麽會自殺呢?難道是父皇嫌棄娘,逼死了她?因此父皇也討厭他和周王,因為他們是娘所生?
這些問題曾經像魔鬼一樣糾纏著朱棣,令他鬱悶難當,徹夜難眠。
他不惜一切代價地追尋過真相,可是一無所獲。
現在,他不會再為過去付出一滴眼淚,他要在遠離應天府的北平做好他的燕王,統領好他的軍隊,治理好他的百姓。
當然,他還要謀劃一件驚天大事。
晉王府位於山西太原明城的東北,是一座方形的宮城。
府邸東西三百二十步,南北四百二十二步。南側南華門、東側東華門、西側西華門,三個出口將晉王府與外界相接。
為了安全起見,晉王府築有外城牆,高城深池,固若金湯。
肖牆內四座坐北朝南的宮殿氣勢恢宏,用於祭祀的天地壇莊嚴肅穆,幽情逸韻的後花園從未紅衰翠減。
晉王府堅不可摧的防禦和別出心裁的情調全部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個兒子朱h之手。
晉王朱h高大健碩,麵如冠玉,長相是朱元璋諸皇子中最出眾的一個。
他從小拜宋濂為師學文史,拜杜環為師習書法,出口成章,筆精墨妙。
不但如此,他還善騎射,武藝超群,不亞於燕王朱棣。
朱h被封為晉王就籓太原後,就一直住在這座他精心設計的晉王府裏。
遠離京城,遠離父皇,朱h總覺得自己缺乏了表現的機會,空有文韜武略,卻不過是滄海的遺珠。
他對朝裏大臣關於燕王朱棣對太子造成威脅的議論怒氣滿腹,不是因為他要為朱棣鳴不平,而是他自認才華高於朱棣,可是卻不為人所見。
這一日,晉王府來了一位客人,潁國公傅友德。
傅友德元末參加劉福通的義軍,後率部歸順朱元璋。
他作戰驍勇,戰功卓著,對於大明王朝的建立有不可磨滅的功勳。
朱元璋十分器重他,在建立明朝後,多次派傅友德北上伐元,剿滅北元殘部,穩定北部邊疆。
傅友德不負眾望,無往不勝。朱元璋晉封傅友德為潁國公,食祿三千石,爵位世襲,授予免死鐵券,並為傅友德的小女兒和晉王朱h的大兒子賜婚。
傅友德和朱h多了一層聯姻的關係,兩家因此來往密切,交情甚好。
傅友德了解朱h桀驁不馴,剛愎自用的性格,多次婉轉規勸未果,卻被朱h嘲笑膽小怯弱。
盡管如此,傅友德還是抓住一切可以讓朱h揚名立腕,得到朱元璋重視的機會,畢竟朱h的光彩就是他的榮耀。
“晉王,最近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和知院阿魯帖木兒率軍南侵,屢犯我大明邊境。皇上命我為征虜前將軍,定遠侯王弼為副將軍前往剿滅敵軍。”
傅友德頓了頓。他沒有提出要朱h向皇帝請纓的建議,因為朱h眼裏閃爍的火花已經告訴了他,他不必多此一舉。
“徐達、馮勝、鄧愈他們都未出戰嗎?”朱h語調高亢,眉飛色舞。
他一直以來都想出戰立功,可是父皇卻鮮少給他機會。
朱元璋不願浪費兵力糧草,消耗時間,他想盡早鏟除北元勢力,坐個太平的江山。
魏國公徐達、平章李文忠、都督馮勝、禦史大夫鄧愈、中山侯湯和這些老將了解北元軍隊的特點,熟悉在沙漠草原上作戰的方法,勝利十拿九穩。因此北伐總是由他們幾個輪番上陣。
“嗯,”傅友德點點頭,“探子迴報,乃兒不花的軍隊隻有一萬多人,所以這次皇上就沒讓那些老將出戰。況且常年征戰,他們身上的舊傷太多,皇上疼惜他們,讓他們在家中靜養。”
朱h的眼珠咕嚕咕嚕轉了幾下,好運來的太突然,他澎湃的心緒不知該如何表達。
他快步走到傅友德身旁,一把抓住傅友德的胳膊,聲音因為激動有些顫抖:“傅將軍,我的機會來了?”
傅友德拍了拍朱h的手,微笑著點點頭:“晉王若想立功,此乃良機!”
“嗯,父皇派出多少兵士?”朱h頭如搗蒜。
“十萬兵士。”
“十萬對一萬?”朱h好像看到了天上掉下的餡餅,“敵寡我眾,天賜良機!”
“晉王莫要高興的太早,敵寡我眾是把雙刃劍。我們勝算很大,可是一旦敗了,措顏無地。”
“怎麽可能會敗?十萬對一萬呐!你以為北元有十個諸葛亮嗎?”朱h眉毛高挑,眼如銅鈴,他隻看得見戰場上的凱歌高進。
“晉王,戰場上風雲變化,勝敗瞬息萬變,切不可輕敵。”傅友德心中暗自氣惱,卻又不便沉下臉來,像教訓兒子一般數落朱h。
“傅將軍戰功赫赫,臨陣對敵經驗豐富。若本王此次出戰,還請傅將軍鼎力相助。”朱h欣喜若狂之際還是觀察到了傅友德臉色的變化,趕緊奉上些許恭維之言。
“晉王謬讚,友德定然全力以赴。隻是還請晉王謹慎待之,時刻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此方為常勝之法寶。”
“傅將軍說的是,本王謹記。傅將軍僅用百餘日便平定了雲貴,在朝中一直被傳為佳話。”
提起傅友德的得意之戰,傅友德的嘴角好不容易浮現出笑容。
“可惜當時本王沒能隨同傅將軍一起作戰,否則就能見識到傅將軍應變將略,用兵如神了。”
“嗬嗬嗬,”傅友德的笑容從嘴角向眉眼蔓延,“其實戰術萬變不離其中,切記要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傅將軍平定雲貴用的是何種戰術?”
“聲東擊西!”
“哦,此計厲害,不過就怕被敵人看破,那便前功盡棄。”
“晉王說的是。所以說一定要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方可得勝。當時我軍一路凱歌連下辰州、沅州等數座城池,後又不損一兵一卒攻下貴州的普定、普安,直逼雲南曲靖,軍隊的士氣如日中天,此乃人和。”
“元梁王遣十餘萬精兵屯駐在白石江對岸,以阻我軍過江,攻占曲靖。我軍在白石江岸邊休整了一日,未發起攻擊,晉王可知為何?”
“自是等待天時地利。”
“晉王聰慧。當時將士連日作戰,疲乏不堪。而且,我們還缺一樣東西。”
“哦?什麽東西?”
“大霧!此乃天時也!江岸作戰,善用大霧,即得天時和地利。在霧氣的籠罩下,敵方看不清我方虛實,自然很容易上當受騙。”
“將軍是如何讓對方上當受騙?”
“我軍趁大霧起時,迅速列陣,裝出要準備強攻的樣子。領軍的達理麻信以為真,集中全部精銳把守在江岸,準備迎戰。卑職暗中另派數十人從白石江下遊偷偷渡江,繞到他們的軍隊後方,鳴金擊鼓,搖旗呐喊,擾亂軍心。”
“達理麻見後方危急,以為我軍大部隊已渡江,急忙撤掉守在岸邊的精銳,調轉至後方抵禦進犯。哈哈,此時門戶大開,我軍揮師渡江還有何阻礙?達理麻被動禦敵,自己先已方寸大亂,他的軍隊又如何能得勝?”
“傅將軍真乃神將。我大明有傅將軍,邊界無憂。”
“晉王過譽了,卑職所用之謀略也都是尋常兵法而已。晉王若上戰場,隻要稍加磨煉,便會比卑職強上百倍。”
朱h難得靜心聽傅友德詳述戰事,細講兵法,傅友德忐忑的心裏總算是得到了些許安慰。
“傅將軍過謙了,在戰場上還請傅將軍提點本王。本王這就寫折子向父皇請纓。”
奉天殿正在早朝。今日要議的政事特別少,天下太平的讓朱元璋有些不適應。
大臣們喜歡看到皇上的這種反應,一向肅穆的大殿也傳出了幾聲輕鬆的笑聲。
朱元璋的食欲突然被調動了起來,分享的欲望比肩並起。
“去,把爪哇國進貢的賭爾焉拿來,朕要和大臣們分享。”朱元璋對身邊的太監說。
太監不敢怠慢,快步奔向禦膳房取來賭爾焉。
“朕還沒有見過這賭爾焉,聽說它剛送來的時候還沒有成熟,朕想著這半月已過,它應該是一道美味了吧?”
“臣曾經看見過書上記載這賭爾焉形似水雞頭,長八九寸,生長在酷熱的地方。”宋國公馮勝道。
“水雞頭?哈哈,那定然醜陋無比。”西平侯沐英爽聲笑道。
“不管醜不醜,好吃就行了。就像老婆一樣,誰在家裏舒心自己知道。”永昌侯藍玉道。眾大臣哈哈大笑。
太監小心翼翼的端著一個大木盤走入殿內,上麵盛裝著一個碩大無比,渾身是刺的的東西
一種奇特的氣味迅速攀梁附壁,在奉天殿裏蔓延開來。
他的母親是一位高麗族女子,在朱元璋成為大明皇帝之前就愛上了朱元璋,為他生下兩子。一個是他,另一個是周王。
不知什麽原因,他的母親竟然自盡身亡。
朱棣記不清母親的模樣,那時他還太小。他隻記得母親對父皇非常好,對他非常溫柔。
娘為什麽會自殺呢?難道是父皇嫌棄娘,逼死了她?因此父皇也討厭他和周王,因為他們是娘所生?
這些問題曾經像魔鬼一樣糾纏著朱棣,令他鬱悶難當,徹夜難眠。
他不惜一切代價地追尋過真相,可是一無所獲。
現在,他不會再為過去付出一滴眼淚,他要在遠離應天府的北平做好他的燕王,統領好他的軍隊,治理好他的百姓。
當然,他還要謀劃一件驚天大事。
晉王府位於山西太原明城的東北,是一座方形的宮城。
府邸東西三百二十步,南北四百二十二步。南側南華門、東側東華門、西側西華門,三個出口將晉王府與外界相接。
為了安全起見,晉王府築有外城牆,高城深池,固若金湯。
肖牆內四座坐北朝南的宮殿氣勢恢宏,用於祭祀的天地壇莊嚴肅穆,幽情逸韻的後花園從未紅衰翠減。
晉王府堅不可摧的防禦和別出心裁的情調全部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個兒子朱h之手。
晉王朱h高大健碩,麵如冠玉,長相是朱元璋諸皇子中最出眾的一個。
他從小拜宋濂為師學文史,拜杜環為師習書法,出口成章,筆精墨妙。
不但如此,他還善騎射,武藝超群,不亞於燕王朱棣。
朱h被封為晉王就籓太原後,就一直住在這座他精心設計的晉王府裏。
遠離京城,遠離父皇,朱h總覺得自己缺乏了表現的機會,空有文韜武略,卻不過是滄海的遺珠。
他對朝裏大臣關於燕王朱棣對太子造成威脅的議論怒氣滿腹,不是因為他要為朱棣鳴不平,而是他自認才華高於朱棣,可是卻不為人所見。
這一日,晉王府來了一位客人,潁國公傅友德。
傅友德元末參加劉福通的義軍,後率部歸順朱元璋。
他作戰驍勇,戰功卓著,對於大明王朝的建立有不可磨滅的功勳。
朱元璋十分器重他,在建立明朝後,多次派傅友德北上伐元,剿滅北元殘部,穩定北部邊疆。
傅友德不負眾望,無往不勝。朱元璋晉封傅友德為潁國公,食祿三千石,爵位世襲,授予免死鐵券,並為傅友德的小女兒和晉王朱h的大兒子賜婚。
傅友德和朱h多了一層聯姻的關係,兩家因此來往密切,交情甚好。
傅友德了解朱h桀驁不馴,剛愎自用的性格,多次婉轉規勸未果,卻被朱h嘲笑膽小怯弱。
盡管如此,傅友德還是抓住一切可以讓朱h揚名立腕,得到朱元璋重視的機會,畢竟朱h的光彩就是他的榮耀。
“晉王,最近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和知院阿魯帖木兒率軍南侵,屢犯我大明邊境。皇上命我為征虜前將軍,定遠侯王弼為副將軍前往剿滅敵軍。”
傅友德頓了頓。他沒有提出要朱h向皇帝請纓的建議,因為朱h眼裏閃爍的火花已經告訴了他,他不必多此一舉。
“徐達、馮勝、鄧愈他們都未出戰嗎?”朱h語調高亢,眉飛色舞。
他一直以來都想出戰立功,可是父皇卻鮮少給他機會。
朱元璋不願浪費兵力糧草,消耗時間,他想盡早鏟除北元勢力,坐個太平的江山。
魏國公徐達、平章李文忠、都督馮勝、禦史大夫鄧愈、中山侯湯和這些老將了解北元軍隊的特點,熟悉在沙漠草原上作戰的方法,勝利十拿九穩。因此北伐總是由他們幾個輪番上陣。
“嗯,”傅友德點點頭,“探子迴報,乃兒不花的軍隊隻有一萬多人,所以這次皇上就沒讓那些老將出戰。況且常年征戰,他們身上的舊傷太多,皇上疼惜他們,讓他們在家中靜養。”
朱h的眼珠咕嚕咕嚕轉了幾下,好運來的太突然,他澎湃的心緒不知該如何表達。
他快步走到傅友德身旁,一把抓住傅友德的胳膊,聲音因為激動有些顫抖:“傅將軍,我的機會來了?”
傅友德拍了拍朱h的手,微笑著點點頭:“晉王若想立功,此乃良機!”
“嗯,父皇派出多少兵士?”朱h頭如搗蒜。
“十萬兵士。”
“十萬對一萬?”朱h好像看到了天上掉下的餡餅,“敵寡我眾,天賜良機!”
“晉王莫要高興的太早,敵寡我眾是把雙刃劍。我們勝算很大,可是一旦敗了,措顏無地。”
“怎麽可能會敗?十萬對一萬呐!你以為北元有十個諸葛亮嗎?”朱h眉毛高挑,眼如銅鈴,他隻看得見戰場上的凱歌高進。
“晉王,戰場上風雲變化,勝敗瞬息萬變,切不可輕敵。”傅友德心中暗自氣惱,卻又不便沉下臉來,像教訓兒子一般數落朱h。
“傅將軍戰功赫赫,臨陣對敵經驗豐富。若本王此次出戰,還請傅將軍鼎力相助。”朱h欣喜若狂之際還是觀察到了傅友德臉色的變化,趕緊奉上些許恭維之言。
“晉王謬讚,友德定然全力以赴。隻是還請晉王謹慎待之,時刻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此方為常勝之法寶。”
“傅將軍說的是,本王謹記。傅將軍僅用百餘日便平定了雲貴,在朝中一直被傳為佳話。”
提起傅友德的得意之戰,傅友德的嘴角好不容易浮現出笑容。
“可惜當時本王沒能隨同傅將軍一起作戰,否則就能見識到傅將軍應變將略,用兵如神了。”
“嗬嗬嗬,”傅友德的笑容從嘴角向眉眼蔓延,“其實戰術萬變不離其中,切記要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傅將軍平定雲貴用的是何種戰術?”
“聲東擊西!”
“哦,此計厲害,不過就怕被敵人看破,那便前功盡棄。”
“晉王說的是。所以說一定要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方可得勝。當時我軍一路凱歌連下辰州、沅州等數座城池,後又不損一兵一卒攻下貴州的普定、普安,直逼雲南曲靖,軍隊的士氣如日中天,此乃人和。”
“元梁王遣十餘萬精兵屯駐在白石江對岸,以阻我軍過江,攻占曲靖。我軍在白石江岸邊休整了一日,未發起攻擊,晉王可知為何?”
“自是等待天時地利。”
“晉王聰慧。當時將士連日作戰,疲乏不堪。而且,我們還缺一樣東西。”
“哦?什麽東西?”
“大霧!此乃天時也!江岸作戰,善用大霧,即得天時和地利。在霧氣的籠罩下,敵方看不清我方虛實,自然很容易上當受騙。”
“將軍是如何讓對方上當受騙?”
“我軍趁大霧起時,迅速列陣,裝出要準備強攻的樣子。領軍的達理麻信以為真,集中全部精銳把守在江岸,準備迎戰。卑職暗中另派數十人從白石江下遊偷偷渡江,繞到他們的軍隊後方,鳴金擊鼓,搖旗呐喊,擾亂軍心。”
“達理麻見後方危急,以為我軍大部隊已渡江,急忙撤掉守在岸邊的精銳,調轉至後方抵禦進犯。哈哈,此時門戶大開,我軍揮師渡江還有何阻礙?達理麻被動禦敵,自己先已方寸大亂,他的軍隊又如何能得勝?”
“傅將軍真乃神將。我大明有傅將軍,邊界無憂。”
“晉王過譽了,卑職所用之謀略也都是尋常兵法而已。晉王若上戰場,隻要稍加磨煉,便會比卑職強上百倍。”
朱h難得靜心聽傅友德詳述戰事,細講兵法,傅友德忐忑的心裏總算是得到了些許安慰。
“傅將軍過謙了,在戰場上還請傅將軍提點本王。本王這就寫折子向父皇請纓。”
奉天殿正在早朝。今日要議的政事特別少,天下太平的讓朱元璋有些不適應。
大臣們喜歡看到皇上的這種反應,一向肅穆的大殿也傳出了幾聲輕鬆的笑聲。
朱元璋的食欲突然被調動了起來,分享的欲望比肩並起。
“去,把爪哇國進貢的賭爾焉拿來,朕要和大臣們分享。”朱元璋對身邊的太監說。
太監不敢怠慢,快步奔向禦膳房取來賭爾焉。
“朕還沒有見過這賭爾焉,聽說它剛送來的時候還沒有成熟,朕想著這半月已過,它應該是一道美味了吧?”
“臣曾經看見過書上記載這賭爾焉形似水雞頭,長八九寸,生長在酷熱的地方。”宋國公馮勝道。
“水雞頭?哈哈,那定然醜陋無比。”西平侯沐英爽聲笑道。
“不管醜不醜,好吃就行了。就像老婆一樣,誰在家裏舒心自己知道。”永昌侯藍玉道。眾大臣哈哈大笑。
太監小心翼翼的端著一個大木盤走入殿內,上麵盛裝著一個碩大無比,渾身是刺的的東西
一種奇特的氣味迅速攀梁附壁,在奉天殿裏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