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伐夜郎三國的檄文一下,整個大唐頓時就炸開了鍋,這還是大唐第一次這麽赤裸裸的表現自己的霸道呢,普通百姓聽了都是拍手稱快,對於解救夜郎三國百姓的積極性都很高。
至於諸子百家,則是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法家、雜家等認為就該這麽辦,老子想打你就打你,哪有那麽多理由啊?儒家的看法則不同,儒家覺著還是保持一點君子之風比較好,但現在儒家勢弱,在內閣中一個儒家的人都沒有,所以他們的話語權很小,大家都拿他們的話當屁聽。
這天夏侯恩與董鍾坐在書房裏喝悶酒,兩人又幹了一杯酒,董鍾歎了口氣道:“師弟啊,今日我去了呂航府上,人家嫌棄咱們儒家隻是酸儒,不能做事,所以直接就沒見我,要是長此下去,我儒家堪危啊。”
夏侯恩搖了搖頭道:“可不是麽?咱們現在就是一堆臭狗屎,大家躲還來不及呢,誰會往前湊啊?昨日我就說了一句大唐如此對待夜郎三國,有失仁義,結果今早我就被錦衣衛叫去談話了,要是再這樣下去,我就直接迴老家吧,在京裏呆著光生氣了。”
“師弟,這也是沒辦法啊,雜家在內閣裏有呂航,黃老家有公孫昆,至於法家人就更多了,墨家與陰陽家現在也是人才濟濟,至於儒家除了三位博士外,竟然無一人在朝堂上擔任高官,這才是我們的軟肋,如果你再走了,咱們儒家就更勢弱啦。”董鍾勸解道。
夏侯恩苦笑道:“師兄啊,這事所有人都知道,可是咱們儒家就沒人啊,隻有楊師一人與咱們儒家有淵源,但楊師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從來都是就事論事,沒有一次為咱們儒家說過話啊。”
董鍾指了指南方笑道:“別著急啊,這次換屆我隱約間聽楊師說過,他要從學部尚書位置上退下來,隻管甘棠學院,而且今年還有科舉,到時候那位估計也就進京了,楊師不管儒家是因為他早就退出了儒家,那位可就不一樣了,他現在還是儒家的首領,如果今年他真能成了學部尚書,再加上科舉,我儒家的複興任誰也擋不住啦。”
“師兄,伏師確實是我儒家的一大臂膀,可是如果陛下阻攔該如何?”夏侯恩還是不放心的問道。
董鍾擺了擺手道:“無妨,陛下看重的是朝局平衡,可沒有要打壓哪一家的意思,所以隻要我們儒家在規矩中辦事,不要與陛下做對,陛下是不會輕易幹擾的。”
“還是師兄看的明朗,我迴去就告訴弟子們最近這段日子夾起尾巴做人,省的讓別人抓到小辮子。”
董鍾拱了拱手道:“好,你我師兄弟同心協力,一起渡過這個難關。”
夏侯恩重重的點了點頭……
大唐貞觀三年三月一日,今天細雨霏霏,也是兩萬禦林軍出征嶺南的日子,李俊要親自去送行,李俊坐在馬車上看著這雨一直下個不停,不禁小聲嘟囔道:“這欽天監真會挑日子,四天前飛狐軍出征的時候下雨,今日還是下雨,他們眼瞎麽?”
何申在旁笑道:“陛下,自從陰世景大人離開欽天監後,欽天監的水平就退的厲害。”
李俊擺了擺手道:“無妨,又不是什麽重要部門,迴去後你去找一下陰世景,讓他在陰陽家挑幾個老家夥去欽天監養老吧。”
“老奴遵旨。”
李俊閉目養神了一會,來到城門口,李俊從馬車上下來,何申明白李俊的意思,立刻拉過來一匹高大的戰馬,這匹戰馬通體雪白,非常神俊,是少府從西域弄來的,李俊還給這匹馬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踏雪。
李俊一身戎裝,騎著一匹白馬,往城外緩緩駛去,看著自己這身上明黃色的鎧甲,李俊對衛無忌笑著問道:“舅父,如果朕穿著這身去戰場,會怎麽樣?”
這次因為高哲身體不適,所以隨侍的隻有衛無忌一人,衛無忌拱了拱手道:“陛下,您是想聽實話?還是假話?”
“當然是實話啦。”
衛無忌撓了撓頭道:“陛下,如果您穿著這身鎧甲上戰場,一定會成為敵人重點照顧的對象,臣打了這麽多年仗,還沒見過哪個將軍敢穿著這麽花裏胡哨去戰場呢?”
李俊非常無奈的說道:“舅父,雖然你說的不中聽,但朕還是要記住,萬一哪一天朕真上了戰場,絕不能搞這些二愣子行徑。”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是皇帝……”
還不待衛無忌說完,李俊便打斷了衛無忌的話道:“好了,舅父,會有這麽一天的,朕身為大唐男兒,不能一直呆在深宮中啊,再說就是我能憋住,踏雪也憋不住啊,對吧?踏雪。”
踏雪很通人性的點了點頭。
李俊哈哈大笑一聲,便提速往前奔去,衛無忌苦笑一聲也連忙跟上。
李俊遠遠的便看見了出征的諸位將士,因為這次出征嶺南大部分都是步兵,沒有騎兵,所以李俊來了後,眾將不管地上的泥水,立刻跪下道:“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俊騎馬來到季孟麵前道:“愛卿,請起吧。”
眾將起身後,看著在雨中還是站著筆直的大軍,李俊甚是自豪,隻有精銳才會如此,衛無忌在旁笑著說道:“陛下,但請放心,有這兩萬精銳在,夜郎三國之軍如土雞雜狗爾。”
李俊笑著道:“舅父所言甚是,朕不但心他們不能打贏,隻是怕他們輸給嶺南的惡劣環境。”
季孟在旁附和道:“陛下,這次兵部在後勤方麵準備的很全麵,而且到了長沙後,林帥也答應派給我們一千嶺南士兵當向導。”
李俊點了點頭道:“如此朕就放心了。”說完李俊把虎符交給了季孟道:“千萬不要令朕失望啊。”
“臣定以死報答陛下。”季孟跪在泥水中怒吼道。
李俊重新看向兩萬大軍,不由自主的唱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在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聲中,兩萬禦林軍士兵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至於諸子百家,則是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法家、雜家等認為就該這麽辦,老子想打你就打你,哪有那麽多理由啊?儒家的看法則不同,儒家覺著還是保持一點君子之風比較好,但現在儒家勢弱,在內閣中一個儒家的人都沒有,所以他們的話語權很小,大家都拿他們的話當屁聽。
這天夏侯恩與董鍾坐在書房裏喝悶酒,兩人又幹了一杯酒,董鍾歎了口氣道:“師弟啊,今日我去了呂航府上,人家嫌棄咱們儒家隻是酸儒,不能做事,所以直接就沒見我,要是長此下去,我儒家堪危啊。”
夏侯恩搖了搖頭道:“可不是麽?咱們現在就是一堆臭狗屎,大家躲還來不及呢,誰會往前湊啊?昨日我就說了一句大唐如此對待夜郎三國,有失仁義,結果今早我就被錦衣衛叫去談話了,要是再這樣下去,我就直接迴老家吧,在京裏呆著光生氣了。”
“師弟,這也是沒辦法啊,雜家在內閣裏有呂航,黃老家有公孫昆,至於法家人就更多了,墨家與陰陽家現在也是人才濟濟,至於儒家除了三位博士外,竟然無一人在朝堂上擔任高官,這才是我們的軟肋,如果你再走了,咱們儒家就更勢弱啦。”董鍾勸解道。
夏侯恩苦笑道:“師兄啊,這事所有人都知道,可是咱們儒家就沒人啊,隻有楊師一人與咱們儒家有淵源,但楊師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從來都是就事論事,沒有一次為咱們儒家說過話啊。”
董鍾指了指南方笑道:“別著急啊,這次換屆我隱約間聽楊師說過,他要從學部尚書位置上退下來,隻管甘棠學院,而且今年還有科舉,到時候那位估計也就進京了,楊師不管儒家是因為他早就退出了儒家,那位可就不一樣了,他現在還是儒家的首領,如果今年他真能成了學部尚書,再加上科舉,我儒家的複興任誰也擋不住啦。”
“師兄,伏師確實是我儒家的一大臂膀,可是如果陛下阻攔該如何?”夏侯恩還是不放心的問道。
董鍾擺了擺手道:“無妨,陛下看重的是朝局平衡,可沒有要打壓哪一家的意思,所以隻要我們儒家在規矩中辦事,不要與陛下做對,陛下是不會輕易幹擾的。”
“還是師兄看的明朗,我迴去就告訴弟子們最近這段日子夾起尾巴做人,省的讓別人抓到小辮子。”
董鍾拱了拱手道:“好,你我師兄弟同心協力,一起渡過這個難關。”
夏侯恩重重的點了點頭……
大唐貞觀三年三月一日,今天細雨霏霏,也是兩萬禦林軍出征嶺南的日子,李俊要親自去送行,李俊坐在馬車上看著這雨一直下個不停,不禁小聲嘟囔道:“這欽天監真會挑日子,四天前飛狐軍出征的時候下雨,今日還是下雨,他們眼瞎麽?”
何申在旁笑道:“陛下,自從陰世景大人離開欽天監後,欽天監的水平就退的厲害。”
李俊擺了擺手道:“無妨,又不是什麽重要部門,迴去後你去找一下陰世景,讓他在陰陽家挑幾個老家夥去欽天監養老吧。”
“老奴遵旨。”
李俊閉目養神了一會,來到城門口,李俊從馬車上下來,何申明白李俊的意思,立刻拉過來一匹高大的戰馬,這匹戰馬通體雪白,非常神俊,是少府從西域弄來的,李俊還給這匹馬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踏雪。
李俊一身戎裝,騎著一匹白馬,往城外緩緩駛去,看著自己這身上明黃色的鎧甲,李俊對衛無忌笑著問道:“舅父,如果朕穿著這身去戰場,會怎麽樣?”
這次因為高哲身體不適,所以隨侍的隻有衛無忌一人,衛無忌拱了拱手道:“陛下,您是想聽實話?還是假話?”
“當然是實話啦。”
衛無忌撓了撓頭道:“陛下,如果您穿著這身鎧甲上戰場,一定會成為敵人重點照顧的對象,臣打了這麽多年仗,還沒見過哪個將軍敢穿著這麽花裏胡哨去戰場呢?”
李俊非常無奈的說道:“舅父,雖然你說的不中聽,但朕還是要記住,萬一哪一天朕真上了戰場,絕不能搞這些二愣子行徑。”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是皇帝……”
還不待衛無忌說完,李俊便打斷了衛無忌的話道:“好了,舅父,會有這麽一天的,朕身為大唐男兒,不能一直呆在深宮中啊,再說就是我能憋住,踏雪也憋不住啊,對吧?踏雪。”
踏雪很通人性的點了點頭。
李俊哈哈大笑一聲,便提速往前奔去,衛無忌苦笑一聲也連忙跟上。
李俊遠遠的便看見了出征的諸位將士,因為這次出征嶺南大部分都是步兵,沒有騎兵,所以李俊來了後,眾將不管地上的泥水,立刻跪下道:“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俊騎馬來到季孟麵前道:“愛卿,請起吧。”
眾將起身後,看著在雨中還是站著筆直的大軍,李俊甚是自豪,隻有精銳才會如此,衛無忌在旁笑著說道:“陛下,但請放心,有這兩萬精銳在,夜郎三國之軍如土雞雜狗爾。”
李俊笑著道:“舅父所言甚是,朕不但心他們不能打贏,隻是怕他們輸給嶺南的惡劣環境。”
季孟在旁附和道:“陛下,這次兵部在後勤方麵準備的很全麵,而且到了長沙後,林帥也答應派給我們一千嶺南士兵當向導。”
李俊點了點頭道:“如此朕就放心了。”說完李俊把虎符交給了季孟道:“千萬不要令朕失望啊。”
“臣定以死報答陛下。”季孟跪在泥水中怒吼道。
李俊重新看向兩萬大軍,不由自主的唱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在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聲中,兩萬禦林軍士兵踏上了南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