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風賣完魚,遵照流雲約定,來到湖邊柳樹之下,流雲尚還沒迴來,果然見有兩名外來之客在柳樹下等待。


    步風上前問之,果然是流雲的隨從,便告知前事,在此等候流雲。


    且說流雲在乘船在湖中遊賞,約莫劃船了一個時辰,看盡金牛湖風光,便讓船家靠岸,見天色尚早,便還準備再遊賞一一陣迴去。


    於是信步來到湖邊人群聚集處,見一個說書老先生,正在說書,周圍一群人聽得津津有味。說書先生身邊有一個十幾歲的少女,衣著簡樸,手裏拿著一柄舊琴,跟隨著那說書老先生的節奏,彈奏拌和。倒也是有趣。


    流雲以前尚沒見過這樣的說書場景,大覺新鮮好奇,於是便上前來,也湊在那群人中聽老者說書。


    老者本是吳越之地人,說的自然是吳越之地的故事了。


    錢塘江是吳越分野之地,其中杭州位於錢塘江南北兩岸,可稱“吳越並載之”。錢塘江流域名人薈萃,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


    那老者說的正是林南處女的故事。


    南林處女,有些古書上也叫她南林處子,相傳為春秋時女劍術家。越國人。這裏的“處女”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處女。古代有德有才而又不願出來做官的人常稱“處士”,因其是女性,所以“處女”的用法應該和“處士”相同。


    越有處女,出於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就之術。“但南林處女的真實姓名卻沒有人知道,隻知道她生長在深山之中,住在一個叫南林的地方,所以人稱南林處女。她的劍術據說是天生的,也沒有經過任何人的傳授,自然工於擊劍之術。


    勾踐的使臣到了南林,宣讀了越王的聘旨並送上重金,南林處女欣然受命,登車隨使臣北上。途中遇到一位白發老翁,自稱“袁公“,攔在處女的車前,問處女:“聽說你擅長劍術,可不可以讓我見識一下?“處女謙和地笑著說:“我不敢有所隱瞞,隻希望和老翁一試。“


    袁公也不多說,隨手拔下一棵箖箊竹,竹子的上枝已經枯槁,末梢折斷墮落,處女在竹子沒有落地之前便敏捷地接住了竹子的末梢。袁公握住竹子根部刺向處女,被處女輕輕避過,並持竹子的末梢迴擊袁公,這樣擊打了三個迴合,袁公手中的竹子忽地被處女奪了過去,並順勢擊向袁公,袁公猛然飛身上樹,化為一隻白猿,長嘯一聲,縱跳如飛,眨眼之間便不見了蹤影。


    坐在車上的使臣看到這種場景,驚得目瞪口呆,十分佩服南林處女精妙的劍法。


    南林處女在使臣的陪同下見了越王,向越王介紹了劍道的精妙,越王很高興,加封處女名號為“越女“。接下來“乃命五校之隊長、高才習之,以教軍士。“意思就是命令越軍五校的隊長們先來學習越女的劍術,學好以後再去傳授給各隊的兵士,沒過多長時間,就訓練出了一支善於擊劍的精兵。


    需要說明的是,“五校“是一種軍隊編製,是漢武帝時才開始設置的,指的是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五校尉,三國時魏國軍隊也設有五校、中壘、武衛三營。晉代、南朝及北朝魏、齊,也分別設有五校尉。


    當時,人們便把越女所傳授的劍術稱為“越女劍法“,又被人們傳得神乎其神,所以《吳越春秋》中說:“後世莫能勝越女之劍。“這種劍法在後來的許多武俠小說中多次出現過,越女的故事又被武俠小說大家金庸先生寫成了一部武俠小說《越女劍》,而且還給她取了一個好聽名字叫阿青。


    陳音是楚國郢春秋末期楚國射道五世傳人,是當時著名弓箭射擊手。


    句踐采納範蠡的建議,派使者前往楚國把陳音聘請而來。勾踐向他請教射箭之道,並問起弓弩的起源。陳音迴答說:“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古之孝子。“意思是說,弩是從弓發展來的,弓又是從彈發展來的,至於彈呢,則是起源於古時的一位孝子。


    勾踐當時也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於是問道:“孝子彈者奈何?“


    陳音說,古時候人民質樸,肚子餓了就獵取鳥獸充饑,渴了就喝霧水露水,死就用白茅草把屍體裹起來,放到荒郊野外。有一位孝子不忍心眼見著父母的的屍體被鳥獸吃掉,所以製作了彈弓,守在父母屍體旁邊,用彈丸驅趕鳥獸,邊射彈邊唱著:“斷竹,續竹,飛土,逐害“。


    這首歌被後人稱為《彈歌》,這不僅說明了中國弓矢的起源,而且成為中國古代最早的二言詩。由於彈弓是用竹子做成的,彈射時間長了就會斷裂,斷了之後再用竹子做一支新的,這就是“斷竹,續竹“,而“飛土、逐害“則說的是用泥土做的彈丸,用來驅趕鳥獸之害。


    按照陳音的講述,後來神農氏製作了木質的弓箭,威震四方。黃帝之後,又有弧父。弧父生於後來的楚之荊山,生下來便沒有父母,小的時候便擅長使用弓箭,他所射的鳥獸沒有能逃脫掉的。


    後來弧父把射技傳給了羿,羿又傳給逄蒙,逄蒙再傳給楚琴氏。琴氏認為當時弓箭的威力已不足以威懾天下,於是在弓箭上設置了機關樞杻,便成了弩,威力更加強大。琴氏把弩技傳給楚三侯,即麋侯、翼侯、魏侯,楚三侯又傳給靈王,自靈王之後,射道便分出很多的流派,用的人多了,但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射箭的真諦。陳音的先祖在楚地學到了射箭技術,到陳音已經過五世傳承。


    最後,陳音還向越王介紹了弩的結構原理及其作用,越王大加讚賞,讓陳音“盡子之道,願子悉以教吾國人“。


    陳音非常痛快地答應了勾踐,並保證說:“道出於天,事在於人,人之所習,無有不神。“意思是說,射箭之道雖然出自天然,事情卻在人為。人隻要肯努力學習,沒有不精通入神的。


    於是越王勾踐命陳音在會稽北郊訓練軍士射箭。三個月以後,所有的軍士都能掌握弓弩的技巧並熟練地運用,大提高了越國軍士的戰鬥力,成為看來滅吳的重要軍事手段。


    而在後世有人創作的有關越女的形象中,便是越女阿青了。


    越國一鄉間女子,牧羊姑娘,大約十六七歲。一張瓜子臉,睫長眼大,皮膚白皙,身材苗條,容貌甚是秀麗。她身穿淺綠衫子,弱質纖纖,聲音嬌嫩清脆,性格天真爛漫,言語幼稚。


    由於生於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有一種不通人情世故卻具有赤子熱腸的率真,她對範蠡這樣的大官不講半點禮貌。然而她卻身懷神奇劍法。在會稽城內大街上,八名吳國劍士將範蠡兩名衛士的長劍打落在地,並毫無來由地將她的一頭山羊以精湛的劍術一分為二時,阿青手持竹棒,以四招戳瞎兩名吳國劍士的眼睛,又將六名劍士各刺瞎一目,後又挺棒戳中一名吳國劍士的手腕,且將另五人的長劍打落在地。八名吳國劍士為一個牧羊少女所敗,又驚駭,又憤怒,有的咆哮,有的發抖。阿青讓他們賠羊,否則便要戳瞎他們的另一隻眼睛。範蠡答應賠羊後放行了吳國使臣。範蠡為破吳國欲請阿青姑娘的師父教練越士,而阿青的師父竟是她十三歲時天天與她在一塊打玩的白公公——一頭白猿。


    白公公一連三次要刺死範蠡,都被已與範蠡生情的阿青所擋,且將白公公斷了兩條手臂。阿青被範蠡請去訓練越國劍士,幾天之後,阿青便沒了蹤影。


    阿青的劍法渾然天成,神劍沒有真名,有些事情隨著曆史慢慢的流逝也許不會被人們記住,但阿青的神話事跡卻流傳了下來,後人將流傳下來的神劍的影子稱為“越女劍法“。阿青是個天真爛漫的少女,不懂得如何教人劍法,然而“八十名越國劍士沒學到阿青的一招劍法,但他們已親眼見到了神劍的影子。每個人都知道了,世間確有這樣神奇的劍法。八十個人將一絲一忽勉強捉摸到的劍法影子傳授給了旁人,單是這一絲一忽的神劍影子,越國武士的劍法便已無敵於天下。


    此便是林南處女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豪傑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俱邀俠客芙蓉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俱邀俠客芙蓉劍並收藏豪傑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