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峰來到燕國,昭王大喜,厚相接納,拜為燕國行人之職,以示燕王不敢將笑峰視為臣,入住黃金台上客館。
笑峰作為江湖豪傑,是繼郭隗之後第二個上燕昭王黃金台的賢士。
燕王禮賢風行子上黃金台的消息,不久就傳遍燕國,燕人聞之,皆為踴躍,於是笑峰在燕國一時間名聲大噪,朝野皆知。以至於傳播至趙、中山之國,不僅在豪傑當中引起震動,亦聞達於諸侯權貴。
笑峰被拜為燕國行人,位比上卿,心中感念昭王寵遇隆恩,遂上言昭王道:“蒙大王厚愛,笑峰無以相報。今大王有何差遣,笑峰當奔走效勞,水火不避也。”
昭王道:“賢兄初到燕國,且先安居。日後有所事項,再煩勞賢兄不遲。”也不讓笑峰做何事,就高官厚祿養在黃金台上。
笑峰心中局促不安,遂前來拜訪郭隗,禮畢,郭隗先為笑峰祝賀道:“風行子一到燕國,即受燕王恩寵,登台拜爵,位比上卿,此在燕國誠可謂前無古人之事。今番老朽特以相祝賀風行子!”
笑峰道:“不敢,嶽不過江湖一草莽,未有寸功與燕國。今受燕王厚恩,戰戰兢兢,不能安眠。在下草莽之士,不懂治國安邦之大計,今特來問計國師,在下當如何效力報答燕王厚恩?”
郭隗略作沉吟,便問笑峰道:“風行子可知燕王心中之誌乎?”
笑峰道:“知之,燕王欲要複興燕國,洗雪前恥。”
郭隗道:“老朽素聞風行子此番遠涉江湖遊曆天下之故,乃故國家園為秦人所侵占也。燕王今日欲要富國強兵,洗雪當年齊國滅國之辱,風行子也心懷驅除秦人,恢複故土的誌向吧!燕王是一國之君,風行子乃江湖豪傑領袖,與燕王又有金蘭結義之情,此所謂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也。風行子欲要恢複故國願望,與燕王心中暗藏之誌所相同也。燕王為此而修築黃金台,禮聘賢能以富國強兵。風行子在天下江湖豪傑中甚有威望,今又周遊列國,當知豪傑中藏龍臥虎。今黃金台已經設立年餘,不見一真正國士前來。燕王禮遇風行子,非在乎風行子能否治國安邦,而是在乎風行子的威望名聲,可為燕國召來國士人材啊!”
笑峰聞言醒悟,便對郭隗道:“若非國師指點,徐嶽尚不能明白君王之意。在下從楚至燕,遊曆十國,也曾偶遇過數人,與之結交。以在下認為,當為國士之才也。隻是此數人年紀尚幼,還在求學,故未有推薦給大王。”
郭隗聞言大笑道:“這正是風行子你該對老朽所說的,該為燕國所做的。且言之讓老朽洗耳恭聽,所遇何等人物?”
笑峰道:“在下在齊國時候,於稷下學宮前偶遇一年輕學士,名鄒衍,其人才學不凡。至中山國靈壽時候,又逢見樂羊之後樂毅,此人精通家傳兵法劍術,又性情恭敬純良,以在下度之,此人若假以時日,當為護國安民之大材。又聞知樂毅之友,趙國人劇幸、龐媛二子者,皆有不凡才能。此四子者,年紀皆在二十左右,尚年少,不知可否向大王舉薦呢?”
郭隗道:“有誌不在年高。既然有這等人材,理當奏明大王,若事先投奔他國了,大王就與其失之交臂了。”
笑峰道:“然也,再下臨別之際,也曾囑咐他們前來燕國,為大王效力。除此之外,以在下預料,江湖中豪傑之士,若知曉在下已經在燕國受到重用禮遇,必然會趨之前來。那時大王便可擇優留用之。”
郭隗道:“善。風行子之要務,便是安居這黃金台上,為天下江湖豪傑之士照路。待賢士皆前來燕國之時,風行子就可以以此相報大王厚遇之恩了。”
領英謝過郭隗,退而居於黃金台上。果然不久,天下豪傑聞知,皆紛紛來到燕國,以求留用,達到數百人。昭王大喜,便將這些豪傑之士組成豪俠營,令讓笑峰統領之,供給錢糧軍資器械,以軍中訓練之法訓練之,又將燕國虎賁勇士、遊俠之類的勇武之士納入豪俠營,編練成一支精銳部隊。為昭王心腹嫡係,豪俠營最盛時候達到千人規模,戰鬥力十分精悍,幾乎無所不催、無所不克,猶如長矛之尖,匕首之刃。
趙武靈王聞之豪傑皆望燕國而來,便問相國肥義道:“燕王修築黃金台,禮遇賢士,今番拜風行子統領豪俠營,風行子者,為何人?”
肥義道:“臣聞風行子乃江湖豪俠,此等人士,臣以為雖然不比治國安邦之大材,卻也能夠在江湖上唿風喚雨,臣聞知風行子持工布寶劍,為二十年前豪傑領袖風影子傳人,今繼承風影子衣缽,其在江湖若振臂一唿,則豪傑雲集。不可小覷也。”
趙武靈王道:“寡人正欲推行胡胡騎射,似風行子這般人物,也正是寡人所需要的。可惜今番歸於燕王了,相國有何計策,可以讓風行子轉投趙國呢?”
肥義道:“臣素知江湖豪俠以信義立身,今風行子已經效力於燕王,便不可能改投大王。臣以為若要風行子改換門庭,此恐怕不能。”
趙武靈王道:“若如此,天下豪俠皆歸燕國了,燕王得賢士豪傑輔佐,國家必然富強,寡人豈能安眠呢?”
肥義道:“大王所慮甚是,今且也請大王頒布求賢令,以訪求賢能,製衡燕國。”
趙武靈王道:“燕王已經捷足先登,寡人再效仿之,恐怕為東施效顰也。”
肥義道:“大王頒布求賢令,不敢奢求像燕王一般欲要求天下賢士,隻為趙國國內賢士不流入燕國,便是上策了。”
趙武靈王道:“相國所言甚善。”於是也下令在國中求賢,凡十八歲以上有才學者,皆可來邯鄲,接受官府考察試用,若能稱職,便留用給與官職,凡來往路費盤纏,皆由官府供給。
時笑峰已經在燕國授職,數月之後,天下皆聞知。傳至中山國樂豐耳中,樂豐便對其子樂毅道:“今風行子已經至燕國,受燕王重用。你且好生加緊學習,待一兩年後學業大成時,便可前往燕國,有風行子這層關係在,想必燕王也將重用於你。”
樂毅便遵照父命,加緊學習,日夜不輟。
而趙且在趙國,提攜培育劇幸與龐瑗二青年,聞知燕王拜風行子為行人,不禁歎道:“燕王修築黃金台禮遇賢士之時,我起初還以為燕王求賢是葉公好龍,今番觀之,其求賢之心乃為真實。風行子乃江湖中人,都被拜為上卿,更何況有經國安邦才學之人呢!”
又見劇幸、龐瑗二人已經成年,便有心讓二人前去燕國。隻是因為二人學業尚未完畢,所以還需等待一段時間。不多久,又見趙王頒布求賢令,欲要求得本國賢士,不論年齡大小,出身如何,隻需滿十八歲有才能者,便皆可前去邯鄲。
趙且見之歎道:“趙王此舉,為保國內賢士不至於流往燕國也。既然是趙人,還當欲為本國效力。”心中又改變主意,決定讓劇幸與龐瑗前去邯鄲,輔佐趙王。
趙王既然下求賢令,一時間國人群起響應,從各地前來邯鄲者,不絕於路。
而劇幸與龐瑗見國中人士紛紛前往邯鄲響應趙王求賢令,二人便相聚議論此事,劇幸對龐瑗道:“今你我日夕苦學不輟,已經十餘載。國中之人,能與你我才能想比者,大概能有多少人?”
龐瑗道:“趙國境內,似你我一般年紀的人,還沒有遇到才學能勝過你我二人者。”
劇幸道:“誠然,才學不及你我者皆成群結隊前往邯鄲,以求謀仕宦,你我二人,學業已成,難道還安坐不動嗎?”
龐瑗道:“趙國境內雖然尚未遇到勝過你我二人者,但中山國有一人,其人之才當在你我之上。”
劇幸道:“你是說那樂毅麽?”
龐瑗道:“然也,此人為名將之後,深得家學精髓,又刻苦上進,若遇機緣,前程不可限量。隻是前番燕王已經以黃金聘請天下賢士,今番趙王又下達求賢令,他皆沒有前去,不知何故?此人若不出,你我二人還是不要輕出,燕雀安知鴻鵠之誌載!與趙國平庸之士相爭,雖勝之而不武也。”
劇幸道:“既然如此,你我且前去,看樂毅誌向如何,欲要投奔效力何國。”
龐媛答應,於是二人再次來到中山國靈壽,尋見樂毅,備說此事,說燕王與趙王都在求賢,問樂毅欲要效力哪一國。
樂毅驚訝,對二人道:“我年紀尚不到十八,還未有考慮此事。二位學業已成,都可以前去大王宮廷效力了,令在下不勝欽羨。”
劇幸笑道:“別人不知樂毅,我二人卻知道。今你雖然還沒滿十八歲,但也快了,又取字永霸,此何意也?”
原來樂毅之父樂豐對樂毅寄予厚望,已經為其取表字永霸了,這事為趙且所知,趙且又告訴了劇幸與龐瑗。
龐瑗又道:“樂永霸,字如其人,這口氣甚大,今燕王修築黃金台禮賢,永霸難道不心動乎?”
樂毅見二人追問,隻好答道:“字為家父所取,樂毅自知自身才能如何,安敢以此誇耀於人呢?今的確還沒有此番打算,家中父母多病,我一時還不能遠遊。”
劇幸又道:“既然這樣,以我之見,永霸雖然為中山國人,但中山國與趙國為一體,亦趙人也。趙人就應當效力趙國,今雖然燕王以黃金求賢,我等還是不應為了高官厚祿而舍棄祖國。永霸以為如何?”
樂毅道:“二位誌向遠大,我不敢相媲美。燕王、趙王所求之賢士,我怎敢奢望?我隻願輔佐中山國,在靈壽能謀得一官半職,又能孝敬照應父母,便知足了。”
樂豐在旁聽之良久,見樂毅這番說話,便前來道:“大丈夫才學,當遇明主為幸事。你雖然為中山國人,欲要效力祖國,此情可嘉。但如今中山國並不曾像燕國、趙國一般禮遇賢士,你在中山國又怎能展現才學呢?古人曾雲:良鳥擇木而息,良臣擇主而事乎?欲要展現胸中才學,不負大丈夫之誌,不在乎中山、趙國、燕國也。”
劇幸、龐媛聞樂豐之言,便不再問,告別之際,二人還是對樂毅道:“趙王英明神武,胡胡騎射,正是賢能展現才華之時。燕王雖然以黃金求賢,然其國偏僻,國力微弱,安比趙國?以我等之間,永霸如此才學,當在趙,才可以大用也。若去燕,恐將埋沒永霸才學。”
樂毅道:“二位金玉良言,我當謹記在心,如能與二位共列廟堂,此乃此生之願也。”
劇幸、龐媛便告辭而去,迴到趙國,遂準備行裝,二人結伴前往邯鄲,以才學試之,二人之才,果然是鶴立雞群,驚動相國肥義,肥義親自來驗視二人,見果然是當世青年英俊,大喜,便奏明趙王,錄取收用二人,因二人尚年輕,還未有任何資曆威望,便先給二人以低等官職,準備培養曆練,待能夠勝任大任之後,再授以重職。
笑峰作為江湖豪傑,是繼郭隗之後第二個上燕昭王黃金台的賢士。
燕王禮賢風行子上黃金台的消息,不久就傳遍燕國,燕人聞之,皆為踴躍,於是笑峰在燕國一時間名聲大噪,朝野皆知。以至於傳播至趙、中山之國,不僅在豪傑當中引起震動,亦聞達於諸侯權貴。
笑峰被拜為燕國行人,位比上卿,心中感念昭王寵遇隆恩,遂上言昭王道:“蒙大王厚愛,笑峰無以相報。今大王有何差遣,笑峰當奔走效勞,水火不避也。”
昭王道:“賢兄初到燕國,且先安居。日後有所事項,再煩勞賢兄不遲。”也不讓笑峰做何事,就高官厚祿養在黃金台上。
笑峰心中局促不安,遂前來拜訪郭隗,禮畢,郭隗先為笑峰祝賀道:“風行子一到燕國,即受燕王恩寵,登台拜爵,位比上卿,此在燕國誠可謂前無古人之事。今番老朽特以相祝賀風行子!”
笑峰道:“不敢,嶽不過江湖一草莽,未有寸功與燕國。今受燕王厚恩,戰戰兢兢,不能安眠。在下草莽之士,不懂治國安邦之大計,今特來問計國師,在下當如何效力報答燕王厚恩?”
郭隗略作沉吟,便問笑峰道:“風行子可知燕王心中之誌乎?”
笑峰道:“知之,燕王欲要複興燕國,洗雪前恥。”
郭隗道:“老朽素聞風行子此番遠涉江湖遊曆天下之故,乃故國家園為秦人所侵占也。燕王今日欲要富國強兵,洗雪當年齊國滅國之辱,風行子也心懷驅除秦人,恢複故土的誌向吧!燕王是一國之君,風行子乃江湖豪傑領袖,與燕王又有金蘭結義之情,此所謂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也。風行子欲要恢複故國願望,與燕王心中暗藏之誌所相同也。燕王為此而修築黃金台,禮聘賢能以富國強兵。風行子在天下江湖豪傑中甚有威望,今又周遊列國,當知豪傑中藏龍臥虎。今黃金台已經設立年餘,不見一真正國士前來。燕王禮遇風行子,非在乎風行子能否治國安邦,而是在乎風行子的威望名聲,可為燕國召來國士人材啊!”
笑峰聞言醒悟,便對郭隗道:“若非國師指點,徐嶽尚不能明白君王之意。在下從楚至燕,遊曆十國,也曾偶遇過數人,與之結交。以在下認為,當為國士之才也。隻是此數人年紀尚幼,還在求學,故未有推薦給大王。”
郭隗聞言大笑道:“這正是風行子你該對老朽所說的,該為燕國所做的。且言之讓老朽洗耳恭聽,所遇何等人物?”
笑峰道:“在下在齊國時候,於稷下學宮前偶遇一年輕學士,名鄒衍,其人才學不凡。至中山國靈壽時候,又逢見樂羊之後樂毅,此人精通家傳兵法劍術,又性情恭敬純良,以在下度之,此人若假以時日,當為護國安民之大材。又聞知樂毅之友,趙國人劇幸、龐媛二子者,皆有不凡才能。此四子者,年紀皆在二十左右,尚年少,不知可否向大王舉薦呢?”
郭隗道:“有誌不在年高。既然有這等人材,理當奏明大王,若事先投奔他國了,大王就與其失之交臂了。”
笑峰道:“然也,再下臨別之際,也曾囑咐他們前來燕國,為大王效力。除此之外,以在下預料,江湖中豪傑之士,若知曉在下已經在燕國受到重用禮遇,必然會趨之前來。那時大王便可擇優留用之。”
郭隗道:“善。風行子之要務,便是安居這黃金台上,為天下江湖豪傑之士照路。待賢士皆前來燕國之時,風行子就可以以此相報大王厚遇之恩了。”
領英謝過郭隗,退而居於黃金台上。果然不久,天下豪傑聞知,皆紛紛來到燕國,以求留用,達到數百人。昭王大喜,便將這些豪傑之士組成豪俠營,令讓笑峰統領之,供給錢糧軍資器械,以軍中訓練之法訓練之,又將燕國虎賁勇士、遊俠之類的勇武之士納入豪俠營,編練成一支精銳部隊。為昭王心腹嫡係,豪俠營最盛時候達到千人規模,戰鬥力十分精悍,幾乎無所不催、無所不克,猶如長矛之尖,匕首之刃。
趙武靈王聞之豪傑皆望燕國而來,便問相國肥義道:“燕王修築黃金台,禮遇賢士,今番拜風行子統領豪俠營,風行子者,為何人?”
肥義道:“臣聞風行子乃江湖豪俠,此等人士,臣以為雖然不比治國安邦之大材,卻也能夠在江湖上唿風喚雨,臣聞知風行子持工布寶劍,為二十年前豪傑領袖風影子傳人,今繼承風影子衣缽,其在江湖若振臂一唿,則豪傑雲集。不可小覷也。”
趙武靈王道:“寡人正欲推行胡胡騎射,似風行子這般人物,也正是寡人所需要的。可惜今番歸於燕王了,相國有何計策,可以讓風行子轉投趙國呢?”
肥義道:“臣素知江湖豪俠以信義立身,今風行子已經效力於燕王,便不可能改投大王。臣以為若要風行子改換門庭,此恐怕不能。”
趙武靈王道:“若如此,天下豪俠皆歸燕國了,燕王得賢士豪傑輔佐,國家必然富強,寡人豈能安眠呢?”
肥義道:“大王所慮甚是,今且也請大王頒布求賢令,以訪求賢能,製衡燕國。”
趙武靈王道:“燕王已經捷足先登,寡人再效仿之,恐怕為東施效顰也。”
肥義道:“大王頒布求賢令,不敢奢求像燕王一般欲要求天下賢士,隻為趙國國內賢士不流入燕國,便是上策了。”
趙武靈王道:“相國所言甚善。”於是也下令在國中求賢,凡十八歲以上有才學者,皆可來邯鄲,接受官府考察試用,若能稱職,便留用給與官職,凡來往路費盤纏,皆由官府供給。
時笑峰已經在燕國授職,數月之後,天下皆聞知。傳至中山國樂豐耳中,樂豐便對其子樂毅道:“今風行子已經至燕國,受燕王重用。你且好生加緊學習,待一兩年後學業大成時,便可前往燕國,有風行子這層關係在,想必燕王也將重用於你。”
樂毅便遵照父命,加緊學習,日夜不輟。
而趙且在趙國,提攜培育劇幸與龐瑗二青年,聞知燕王拜風行子為行人,不禁歎道:“燕王修築黃金台禮遇賢士之時,我起初還以為燕王求賢是葉公好龍,今番觀之,其求賢之心乃為真實。風行子乃江湖中人,都被拜為上卿,更何況有經國安邦才學之人呢!”
又見劇幸、龐瑗二人已經成年,便有心讓二人前去燕國。隻是因為二人學業尚未完畢,所以還需等待一段時間。不多久,又見趙王頒布求賢令,欲要求得本國賢士,不論年齡大小,出身如何,隻需滿十八歲有才能者,便皆可前去邯鄲。
趙且見之歎道:“趙王此舉,為保國內賢士不至於流往燕國也。既然是趙人,還當欲為本國效力。”心中又改變主意,決定讓劇幸與龐瑗前去邯鄲,輔佐趙王。
趙王既然下求賢令,一時間國人群起響應,從各地前來邯鄲者,不絕於路。
而劇幸與龐瑗見國中人士紛紛前往邯鄲響應趙王求賢令,二人便相聚議論此事,劇幸對龐瑗道:“今你我日夕苦學不輟,已經十餘載。國中之人,能與你我才能想比者,大概能有多少人?”
龐瑗道:“趙國境內,似你我一般年紀的人,還沒有遇到才學能勝過你我二人者。”
劇幸道:“誠然,才學不及你我者皆成群結隊前往邯鄲,以求謀仕宦,你我二人,學業已成,難道還安坐不動嗎?”
龐瑗道:“趙國境內雖然尚未遇到勝過你我二人者,但中山國有一人,其人之才當在你我之上。”
劇幸道:“你是說那樂毅麽?”
龐瑗道:“然也,此人為名將之後,深得家學精髓,又刻苦上進,若遇機緣,前程不可限量。隻是前番燕王已經以黃金聘請天下賢士,今番趙王又下達求賢令,他皆沒有前去,不知何故?此人若不出,你我二人還是不要輕出,燕雀安知鴻鵠之誌載!與趙國平庸之士相爭,雖勝之而不武也。”
劇幸道:“既然如此,你我且前去,看樂毅誌向如何,欲要投奔效力何國。”
龐媛答應,於是二人再次來到中山國靈壽,尋見樂毅,備說此事,說燕王與趙王都在求賢,問樂毅欲要效力哪一國。
樂毅驚訝,對二人道:“我年紀尚不到十八,還未有考慮此事。二位學業已成,都可以前去大王宮廷效力了,令在下不勝欽羨。”
劇幸笑道:“別人不知樂毅,我二人卻知道。今你雖然還沒滿十八歲,但也快了,又取字永霸,此何意也?”
原來樂毅之父樂豐對樂毅寄予厚望,已經為其取表字永霸了,這事為趙且所知,趙且又告訴了劇幸與龐瑗。
龐瑗又道:“樂永霸,字如其人,這口氣甚大,今燕王修築黃金台禮賢,永霸難道不心動乎?”
樂毅見二人追問,隻好答道:“字為家父所取,樂毅自知自身才能如何,安敢以此誇耀於人呢?今的確還沒有此番打算,家中父母多病,我一時還不能遠遊。”
劇幸又道:“既然這樣,以我之見,永霸雖然為中山國人,但中山國與趙國為一體,亦趙人也。趙人就應當效力趙國,今雖然燕王以黃金求賢,我等還是不應為了高官厚祿而舍棄祖國。永霸以為如何?”
樂毅道:“二位誌向遠大,我不敢相媲美。燕王、趙王所求之賢士,我怎敢奢望?我隻願輔佐中山國,在靈壽能謀得一官半職,又能孝敬照應父母,便知足了。”
樂豐在旁聽之良久,見樂毅這番說話,便前來道:“大丈夫才學,當遇明主為幸事。你雖然為中山國人,欲要效力祖國,此情可嘉。但如今中山國並不曾像燕國、趙國一般禮遇賢士,你在中山國又怎能展現才學呢?古人曾雲:良鳥擇木而息,良臣擇主而事乎?欲要展現胸中才學,不負大丈夫之誌,不在乎中山、趙國、燕國也。”
劇幸、龐媛聞樂豐之言,便不再問,告別之際,二人還是對樂毅道:“趙王英明神武,胡胡騎射,正是賢能展現才華之時。燕王雖然以黃金求賢,然其國偏僻,國力微弱,安比趙國?以我等之間,永霸如此才學,當在趙,才可以大用也。若去燕,恐將埋沒永霸才學。”
樂毅道:“二位金玉良言,我當謹記在心,如能與二位共列廟堂,此乃此生之願也。”
劇幸、龐媛便告辭而去,迴到趙國,遂準備行裝,二人結伴前往邯鄲,以才學試之,二人之才,果然是鶴立雞群,驚動相國肥義,肥義親自來驗視二人,見果然是當世青年英俊,大喜,便奏明趙王,錄取收用二人,因二人尚年輕,還未有任何資曆威望,便先給二人以低等官職,準備培養曆練,待能夠勝任大任之後,再授以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