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再將那一份豚肩做好,端上桌,熱騰騰香噴噴的讓人饞涎預滴,丁虎大喜,便與笑峰又舉酒動筷,大快朵頤。
二人這頓飯吃的酣暢淋漓,甚為盡興,以為平生之難得口福了。
兩人吃完正準備讓店家收拾,尚未來撤席,忽然店門外來了一漢子,急匆匆地走近店裏,對店家大聲道:“店家,我預定的羹且給我做好,我帶迴家去給老母吃,銀錢都在這裏。”
笑峰微微一驚,便舉目看那漢子,隻見那大漢身高八尺,約有三十餘歲年紀,器宇軒昂,有豪俠之資貌,隻是穿著粗布褐衣,質樸簡陋,幾近寒酸。
店家見那人進來,隻是心裏叫苦不迭,又見那人前來討要,沒辦法,隻好硬著頭皮陪笑臉道:“客官實在不好意思,今日本給你準備了,但事有湊巧,不想晚上放在廚房裏,被那饞嘴的貓吃了。小人正不知該如何向客官交代哩!”
那漢子聞言,臉上陡顯失望之色,又瞧了一眼笑峰與丁虎桌上殘剩的羹湯,心裏便明白了。便對店家恨道:“你本說給我預留了,卻又賣給別人,如今又搪塞是貓偷吃了,我向來在你店裏買賣,可曾失信?你今日這般是何道理?”
店家見這大漢發火了,怒目睜眼,心中又理虧,情知不好對付,隻好陪笑賠罪,請客官贖罪,說明日定當做好送來。
那大漢尚且怒火不熄,厲聲道:“你須知我為了買你一鼎羹湯給老母吃,不知費了多少周折!而你如此行事,是看不起我家貧寒嗎?我雖然貧窮,但何曾少你一分酒菜錢?你今日如此欺我,我且得給你一個記性!”
於是便抄起一隻幾案欲要砸店門,笑峰見之,連忙起身離席勸住道:“足下且慢動手,你要的羹湯是我等吃了,且不關店家事,我等不知,今特向足下賠罪!”
那大漢兀自尚不解氣,揚起案桌道:“吾雖然貧寒,但以誠信待人,若人不誠信待吾,便是欺吾也。今他明明將這羹湯做給你等吃了,為何騙吾說讓畜生偷吃了呢?”
笑峰急忙賠笑勸住道:“都是我等不好。店家本來是要給足下留的,但因為在下實在是貪吃解饞,所以就央求店家做了。望足下看在在下麵上,不計較此事罷。來日在下一並請足下吃酒賠罪!”
這大漢定眼注視笑峰,略微詫異,丁虎也過來相勸,這大漢才放下桌案,臉色悲戚道:“這羹湯客官吃了倒不打緊,隻是讓吾為難。”
笑峰見之甚為怪異,便問大漢道:“足下用過晚膳否?”
大漢迴答:“尚未。”
笑峰便對店家道:“且再為這位仁兄做兩個酒菜來,飯錢且算在吾身上。”便請那大漢坐下道:“足下且慢慢講來,有何為難之處?”
那大漢見笑峰如此盛情,並無一絲虛位客套,於是便也順從坐下,先歎了一口氣,才對笑峰說道:“某乃大梁人氏,姓侯名嬴,人稱侯生,居住大梁城東郊,無有田產家業,家父便隻好做大梁夷門閽者,以養家糊口。家父數年前已經病逝,吾便頂替了先父之業,為夷門令。現隻有老母在堂,吾做夷門令賺得些許俸祿奉養老母,老母年高,快七十歲了,粗茶淡飯一生,曾偶然吃過一次這家的當歸彘肩羹。便念念不忘,如今老母年高多病,吾唯恐一日西去,不能盡孝。所以便每月為老母在這店裏賣兩迴當歸彘肩羹給她吃。這羹湯甚為貴,吾每月俸祿微薄,隻夠能買兩迴的。今早老母就在念叨,說想吃這羹湯了,吾便早上來這裏給店家打過招唿了。本來今日早點來取,可是逢城中盤查,耽誤了時辰,所以現在才來,不想卻沒了。迴家無以奉養老母,讓老母舒心,以此才心酸也。”
笑峰聽後不禁大為感動,便對大漢道:“足下是至孝之人,先且不要為此犯難,容吾詢問店家,一定不負你孝順之意。”
侯嬴尚愕然不解,笑峰便來到後廚,問那店家道:“此羹湯除開你一家之外,城中可還有別處能夠買到?”
店家詫異道:“這羹湯是小人家族的獨門菜,大梁城也就三五家,有恐怕是有,隻是這都快夜半了,還要出去尋,隻怕做好送迴來都三更天了。客官還是等明日罷,明日早上便能有。”
笑峰道:“這位壯士是孝順之人,不可讓其心意受阻。我今為成全他的孝心,所以才如此。你且去為吾尋得這羹湯一份前來,我付雙倍價錢於你。”
店家道:“這多有不妥,既然客官如此盛情,小人也就讓人去尋,隻是萬一沒有了,尋不到,客官也不要怪罪。雙倍價錢就不必了,客官隻是賞小廝一點跑路錢就可以了。”
笑峰道:“甚好,你且給尋來,銀錢都不再話下。”
那店家便吩咐一個小廝,且去其他宗族店裏拿一份當歸彘肩羹來,小廝奉命前去,笑峰便拿出一百布幣出來,賞給小廝,小廝大喜,興衝衝地出門去了。
笑峰迴到座上,對侯嬴道:“足下且稍待,吾已經吩咐店家了,去別處為足下尋這羹湯來。都是我等貪圖口福之欲,以致讓足下為難。今容補過謝罪!”
侯嬴見之,亦深受感動,起身拜謝笑峰,笑峰連忙請其入座。店家已經將酒菜做好端上來,笑峰便招唿侯嬴用飯。
侯嬴白日裏忙活了一天,腹中正饑渴,酒菜上桌,侯嬴請笑峰丁虎二人先動筷,笑峰笑道:“我等已經酒足飯飽了,這是特為足下準備的。吾觀足下有豪俠之資貌,且不必見外,盡管用飯即是。”
侯嬴在為禮謝過,然後就下筷飲食,果然是豪俠本色,割肉大塊啖之,舉酒豪飲,霎時間風卷殘雲,桌上酒菜,皆被侯嬴一卷而空。
笑峰讚道:“足下好豪氣!又事母至孝,實在不瞞足下,在下本是梁州豪傑,今來中原遊曆經商,也是為結交中原豪傑。在下十分欽佩足下為人,願與足下結交,不知足下不嫌棄否?”
侯嬴亦深為笑峰豪爽之情所感動,又聞知笑峰說自己是梁州豪傑。當下便慨然應允道:“我雖然未有到過梁州,不知梁州人物如何?但知人以信任待我,我必以信任待人。蒙足下青睞,我願意與足下結交。”
於是笑峰便讓店家拿些香來,二人就在酒店結交,焚香拜為兄弟。侯嬴年長,笑峰年幼七八歲,便以兄稱唿。完畢,笑峰對侯嬴介紹丁虎道:“此位也是梁州豪傑,與愚弟為兄弟。年長笑峰十三歲,今兄與笑峰結拜,便也都是兄弟了。”
侯嬴便又見過丁虎,亦稱丁虎為兄。三人一見如故,談興甚濃,不知不覺已經醜時,那去外麵尋羹湯的小廝已經迴來了,甚好,還尋得一鼎當歸彘肩羹迴來。笑峰便將羹湯給了侯嬴,對侯嬴道:“兄且迴家,將此羹湯進奉高堂,尚能讓愚弟意稍稍解也。”
侯嬴見笑峰果然尋得羹湯來,不禁熱淚盈眶,拜謝道:“賢弟急人所急,豪氣幹雲,又如此好客,愚兄以為當世孟嚐君,也不過如此。”
笑峰笑道:“吾不過江湖一布衣,安敢比孟嚐君呢?今日已經天晚,容愚弟明日再拜訪賢兄,到時不醉不散。兄且速迴,以免老母之盼。”
侯嬴便對笑峰深深一揖,對笑峰道:“丁兄與賢弟初來大梁,不甚熟悉,且就在客舍安歇,容我明日忙完事務,抽半日時間陪同尊兄與賢弟一觀大梁城罷。”然後就小心地捧著那羹湯,出門急匆匆迴家去了。
笑峰與丁虎送出殿外,見侯嬴遠去,笑峰若有所思,對丁虎歎道:“吾曾聞知,中原大梁城乃是藏龍臥虎之地,多出豪俠。今觀侯兄為人,雖然貧寒,卻不墮青雲之誌!百聞不如一見,今果然無虛也。”
店家在旁聽見,便對笑峰道:“客官所言正是啊!這大梁城,尤其崇尚豪俠之風。昔日豫讓事跡,在魏國廣為流傳。上至王公將相,下至販夫走卒,仰慕豪俠行事,皆成風氣。”
豫讓本是春秋時期晉國人,事晉國智伯,智伯待之甚厚。後來韓趙魏聯合滅了智伯,趙襄子特別痛恨智伯,擒殺智伯後,以智伯頭骨為酒器。豫讓得知,便要為智伯報仇,刺殺趙襄子。
豫讓躲在廁所中,待趙襄子入廁之時趁機刺殺,但趙襄子忽然察覺異樣得免,衛士在廁中搜查出豫讓,趙襄子問明緣由,對左右道:“此人是義士,可赦免之。”於是便放了豫讓。
豫讓又吞炭為啞巴,自毀形貌,以免讓人認出,執劍埋伏在橋邊,待趙襄子車馬過橋時候行刺。趙襄子過橋,馬驚不前,趙襄子喟然歎道:“此必然是豫讓也。”
於是令人搜捕,果然在橋下搜出豫讓,趙襄子問道:“你前番行刺我,我已經赦免了你,為何又如此呢?這次我可不能再赦免你了。”
豫讓道:“彼以眾人待我,我以眾人報之,彼以國士待我,我將以國士報之!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怎能不以國士相報呢?今雖然不能為故主報仇,豫讓兩次行刺襄子,今自知罪大不可恕。願得襄子衣冠斬之,以稍了心願!”
趙襄子稱讚豫讓大義,為成全其心願,便脫下衣冠放置豫讓前麵,豫讓便拔劍跳躍三次,斬趙襄子衣冠以代報仇,然後自刎而死。
趙襄子命厚葬豫讓。自此,豫讓為故主報仇故事便流傳天下,其眾人國士之論更是讓天下心服。魏本三晉之一,推崇道義,大梁城豪俠之風盛行。
笑峰聞知店家講述了豫讓故事,喟然歎道:“中原之地,果然人傑地靈。”見夜色已深,便讓店家幫忙給馬匹添了草料飲水,自己與丁虎迴樓上客舍安歇了。店家也就關門打烊了。
二人這頓飯吃的酣暢淋漓,甚為盡興,以為平生之難得口福了。
兩人吃完正準備讓店家收拾,尚未來撤席,忽然店門外來了一漢子,急匆匆地走近店裏,對店家大聲道:“店家,我預定的羹且給我做好,我帶迴家去給老母吃,銀錢都在這裏。”
笑峰微微一驚,便舉目看那漢子,隻見那大漢身高八尺,約有三十餘歲年紀,器宇軒昂,有豪俠之資貌,隻是穿著粗布褐衣,質樸簡陋,幾近寒酸。
店家見那人進來,隻是心裏叫苦不迭,又見那人前來討要,沒辦法,隻好硬著頭皮陪笑臉道:“客官實在不好意思,今日本給你準備了,但事有湊巧,不想晚上放在廚房裏,被那饞嘴的貓吃了。小人正不知該如何向客官交代哩!”
那漢子聞言,臉上陡顯失望之色,又瞧了一眼笑峰與丁虎桌上殘剩的羹湯,心裏便明白了。便對店家恨道:“你本說給我預留了,卻又賣給別人,如今又搪塞是貓偷吃了,我向來在你店裏買賣,可曾失信?你今日這般是何道理?”
店家見這大漢發火了,怒目睜眼,心中又理虧,情知不好對付,隻好陪笑賠罪,請客官贖罪,說明日定當做好送來。
那大漢尚且怒火不熄,厲聲道:“你須知我為了買你一鼎羹湯給老母吃,不知費了多少周折!而你如此行事,是看不起我家貧寒嗎?我雖然貧窮,但何曾少你一分酒菜錢?你今日如此欺我,我且得給你一個記性!”
於是便抄起一隻幾案欲要砸店門,笑峰見之,連忙起身離席勸住道:“足下且慢動手,你要的羹湯是我等吃了,且不關店家事,我等不知,今特向足下賠罪!”
那大漢兀自尚不解氣,揚起案桌道:“吾雖然貧寒,但以誠信待人,若人不誠信待吾,便是欺吾也。今他明明將這羹湯做給你等吃了,為何騙吾說讓畜生偷吃了呢?”
笑峰急忙賠笑勸住道:“都是我等不好。店家本來是要給足下留的,但因為在下實在是貪吃解饞,所以就央求店家做了。望足下看在在下麵上,不計較此事罷。來日在下一並請足下吃酒賠罪!”
這大漢定眼注視笑峰,略微詫異,丁虎也過來相勸,這大漢才放下桌案,臉色悲戚道:“這羹湯客官吃了倒不打緊,隻是讓吾為難。”
笑峰見之甚為怪異,便問大漢道:“足下用過晚膳否?”
大漢迴答:“尚未。”
笑峰便對店家道:“且再為這位仁兄做兩個酒菜來,飯錢且算在吾身上。”便請那大漢坐下道:“足下且慢慢講來,有何為難之處?”
那大漢見笑峰如此盛情,並無一絲虛位客套,於是便也順從坐下,先歎了一口氣,才對笑峰說道:“某乃大梁人氏,姓侯名嬴,人稱侯生,居住大梁城東郊,無有田產家業,家父便隻好做大梁夷門閽者,以養家糊口。家父數年前已經病逝,吾便頂替了先父之業,為夷門令。現隻有老母在堂,吾做夷門令賺得些許俸祿奉養老母,老母年高,快七十歲了,粗茶淡飯一生,曾偶然吃過一次這家的當歸彘肩羹。便念念不忘,如今老母年高多病,吾唯恐一日西去,不能盡孝。所以便每月為老母在這店裏賣兩迴當歸彘肩羹給她吃。這羹湯甚為貴,吾每月俸祿微薄,隻夠能買兩迴的。今早老母就在念叨,說想吃這羹湯了,吾便早上來這裏給店家打過招唿了。本來今日早點來取,可是逢城中盤查,耽誤了時辰,所以現在才來,不想卻沒了。迴家無以奉養老母,讓老母舒心,以此才心酸也。”
笑峰聽後不禁大為感動,便對大漢道:“足下是至孝之人,先且不要為此犯難,容吾詢問店家,一定不負你孝順之意。”
侯嬴尚愕然不解,笑峰便來到後廚,問那店家道:“此羹湯除開你一家之外,城中可還有別處能夠買到?”
店家詫異道:“這羹湯是小人家族的獨門菜,大梁城也就三五家,有恐怕是有,隻是這都快夜半了,還要出去尋,隻怕做好送迴來都三更天了。客官還是等明日罷,明日早上便能有。”
笑峰道:“這位壯士是孝順之人,不可讓其心意受阻。我今為成全他的孝心,所以才如此。你且去為吾尋得這羹湯一份前來,我付雙倍價錢於你。”
店家道:“這多有不妥,既然客官如此盛情,小人也就讓人去尋,隻是萬一沒有了,尋不到,客官也不要怪罪。雙倍價錢就不必了,客官隻是賞小廝一點跑路錢就可以了。”
笑峰道:“甚好,你且給尋來,銀錢都不再話下。”
那店家便吩咐一個小廝,且去其他宗族店裏拿一份當歸彘肩羹來,小廝奉命前去,笑峰便拿出一百布幣出來,賞給小廝,小廝大喜,興衝衝地出門去了。
笑峰迴到座上,對侯嬴道:“足下且稍待,吾已經吩咐店家了,去別處為足下尋這羹湯來。都是我等貪圖口福之欲,以致讓足下為難。今容補過謝罪!”
侯嬴見之,亦深受感動,起身拜謝笑峰,笑峰連忙請其入座。店家已經將酒菜做好端上來,笑峰便招唿侯嬴用飯。
侯嬴白日裏忙活了一天,腹中正饑渴,酒菜上桌,侯嬴請笑峰丁虎二人先動筷,笑峰笑道:“我等已經酒足飯飽了,這是特為足下準備的。吾觀足下有豪俠之資貌,且不必見外,盡管用飯即是。”
侯嬴在為禮謝過,然後就下筷飲食,果然是豪俠本色,割肉大塊啖之,舉酒豪飲,霎時間風卷殘雲,桌上酒菜,皆被侯嬴一卷而空。
笑峰讚道:“足下好豪氣!又事母至孝,實在不瞞足下,在下本是梁州豪傑,今來中原遊曆經商,也是為結交中原豪傑。在下十分欽佩足下為人,願與足下結交,不知足下不嫌棄否?”
侯嬴亦深為笑峰豪爽之情所感動,又聞知笑峰說自己是梁州豪傑。當下便慨然應允道:“我雖然未有到過梁州,不知梁州人物如何?但知人以信任待我,我必以信任待人。蒙足下青睞,我願意與足下結交。”
於是笑峰便讓店家拿些香來,二人就在酒店結交,焚香拜為兄弟。侯嬴年長,笑峰年幼七八歲,便以兄稱唿。完畢,笑峰對侯嬴介紹丁虎道:“此位也是梁州豪傑,與愚弟為兄弟。年長笑峰十三歲,今兄與笑峰結拜,便也都是兄弟了。”
侯嬴便又見過丁虎,亦稱丁虎為兄。三人一見如故,談興甚濃,不知不覺已經醜時,那去外麵尋羹湯的小廝已經迴來了,甚好,還尋得一鼎當歸彘肩羹迴來。笑峰便將羹湯給了侯嬴,對侯嬴道:“兄且迴家,將此羹湯進奉高堂,尚能讓愚弟意稍稍解也。”
侯嬴見笑峰果然尋得羹湯來,不禁熱淚盈眶,拜謝道:“賢弟急人所急,豪氣幹雲,又如此好客,愚兄以為當世孟嚐君,也不過如此。”
笑峰笑道:“吾不過江湖一布衣,安敢比孟嚐君呢?今日已經天晚,容愚弟明日再拜訪賢兄,到時不醉不散。兄且速迴,以免老母之盼。”
侯嬴便對笑峰深深一揖,對笑峰道:“丁兄與賢弟初來大梁,不甚熟悉,且就在客舍安歇,容我明日忙完事務,抽半日時間陪同尊兄與賢弟一觀大梁城罷。”然後就小心地捧著那羹湯,出門急匆匆迴家去了。
笑峰與丁虎送出殿外,見侯嬴遠去,笑峰若有所思,對丁虎歎道:“吾曾聞知,中原大梁城乃是藏龍臥虎之地,多出豪俠。今觀侯兄為人,雖然貧寒,卻不墮青雲之誌!百聞不如一見,今果然無虛也。”
店家在旁聽見,便對笑峰道:“客官所言正是啊!這大梁城,尤其崇尚豪俠之風。昔日豫讓事跡,在魏國廣為流傳。上至王公將相,下至販夫走卒,仰慕豪俠行事,皆成風氣。”
豫讓本是春秋時期晉國人,事晉國智伯,智伯待之甚厚。後來韓趙魏聯合滅了智伯,趙襄子特別痛恨智伯,擒殺智伯後,以智伯頭骨為酒器。豫讓得知,便要為智伯報仇,刺殺趙襄子。
豫讓躲在廁所中,待趙襄子入廁之時趁機刺殺,但趙襄子忽然察覺異樣得免,衛士在廁中搜查出豫讓,趙襄子問明緣由,對左右道:“此人是義士,可赦免之。”於是便放了豫讓。
豫讓又吞炭為啞巴,自毀形貌,以免讓人認出,執劍埋伏在橋邊,待趙襄子車馬過橋時候行刺。趙襄子過橋,馬驚不前,趙襄子喟然歎道:“此必然是豫讓也。”
於是令人搜捕,果然在橋下搜出豫讓,趙襄子問道:“你前番行刺我,我已經赦免了你,為何又如此呢?這次我可不能再赦免你了。”
豫讓道:“彼以眾人待我,我以眾人報之,彼以國士待我,我將以國士報之!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怎能不以國士相報呢?今雖然不能為故主報仇,豫讓兩次行刺襄子,今自知罪大不可恕。願得襄子衣冠斬之,以稍了心願!”
趙襄子稱讚豫讓大義,為成全其心願,便脫下衣冠放置豫讓前麵,豫讓便拔劍跳躍三次,斬趙襄子衣冠以代報仇,然後自刎而死。
趙襄子命厚葬豫讓。自此,豫讓為故主報仇故事便流傳天下,其眾人國士之論更是讓天下心服。魏本三晉之一,推崇道義,大梁城豪俠之風盛行。
笑峰聞知店家講述了豫讓故事,喟然歎道:“中原之地,果然人傑地靈。”見夜色已深,便讓店家幫忙給馬匹添了草料飲水,自己與丁虎迴樓上客舍安歇了。店家也就關門打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