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之內,段歸已連克琅中、雒水,壽陽和平章四郡,翼州境內一時間人心惶惶。
衛氏先祖由商入政,長於籌謀算計卻全然知兵機,後世子孫雖然累世公卿卻從未出過哪怕一員戰將,倒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麽天生的缺陷,隻是他們世世代代都銘記一個道理——離刀槍最遠的人,必定是那些不會舞刀弄槍的人。
衛家人一直認為,要維持家族的蓬勃生機,隻需在太平盛景裏買民心,在亂世烽煙中看風向即可,血染沙場以命相搏那都是無知匹夫的事——先祖衛垏這麽認為,今時今日掌權的衛劼仍舊這麽認為。
隻是這一次他們遇到的是個全然不講道理的匹夫——雒水城破之時衛劼便暗中遣使往段歸大營表達了願意助他誅滅韓氏,再騙取中行瓚的信任趁機謀奪越州的意思,可段歸仰天大笑了幾聲之後就剝光了來使的衣服然後把他敲鑼打鼓地送迴了壽陽城下。
而且使者的背後被刻了八個大字——一事不忠,百世不用。
韓爵那邊他象征性地留了兩千人馬以示同盟之意,而幾乎所有的家底都被布置在了翼南五郡,可如今卻隻剩長冶一城,無奈之下,他必須負隅頑抗——隻不過他沒有想過生死相搏這個詞兒真的擺在麵前時,他竟然會嚇得發抖。
“衛劼!識相的開城之後自縛於北門,本王可留你一條全屍!”段歸伸手直指城頭聲如洪鍾道。
他依舊一身戎裝身先士卒,那身血紅色的戰甲仍是威風凜凜,胯下汗血寶馬也高昂著頭仿佛俾睨眾生,可唯獨不見了他手中聲威赫赫的百劫殘生,取而代之的是一杆足有丈八的馬槊。
“段歸!廢話少說,有本事就上城來和本官一決生死!”衛劼瞪視著城下的人馬,那眼神恨不得噴出火來將這萬餘人燒個幹淨。
四郡之地,幾乎時兵不血刃就落入了段歸手中——琅中守將陳泰被他誘出城外輕易斬殺,臨死前才看清那個穿了一身狐家衣甲狼狽逃竄的偏將居然是段歸,大軍入城之後他俘虜了太守衛宛,隨後又逼他替自己賺開了雒水城的大門。
壽陽幾乎是依樣畫葫蘆便到了手,那太守衛琛倒是有些骨氣,據守府衙和他對峙了整整一夜,隨後見突圍無望竟引火自焚了。
隨後便是長冶,這裏著實令段歸費了一番功夫,守城的衛胥無論如何都不肯出戰,似乎是打算依仗著城高池深和段歸耗到天荒地老——反正他城中別的沒有,糧食卻是堆積如山。
段歸無奈後撤三十裏故意放了些斥候出城,然後靜等衛劼的援軍來裏應外合前後夾擊——果然,不出三日衛劼便真的以為有機可趁,然後親率大軍出了平章,而段歸將計就計令偏將虛張他的旗號用區區千餘人就趁虛而入抄了衛劼的老巢,之後又趁他迴師救援時半路劫殺,生生地讓領著三千人馬出城的衛劼最後隻能帶著幾百人逃進了長冶城。
長冶以南七百裏便是界陵,而界陵再往南就是渺無人跡的戈壁荒漠,在其中穿行數百裏之後,便是司徒靖駐紮的嘯月城——衛劼此刻一定心亂如麻,毫無疑問長冶是他最後的希望,若是再退一步到了界陵,缺吃少喝不說,單單隨時可能襲來的嘯月城大軍就足以令他食不甘味,睡不安寢。
蒼天似乎很眷顧段歸,因為仗已經打成了這個樣子,北邊的韓爵卻依舊按兵不動。
“你?你還不配!”段歸隨手一揮馬鞭,身後五千將士便抬著雲梯開始衝向城頭。
“活捉衛劼!”
“活捉衛劼!”
“活捉衛劼!”
段歸這邊士氣高漲,反觀衛劼雖然據險而守卻是一拍頹然,城頭的守軍等了好久卻不見他下令,便隻好自行阻止反擊——衛劼既急且怒,但是卻滿腦子卻隻剩下舌燦蓮花般的妙語連珠,居然連半點應對的策略都想不出。
因為他本就是以文采風流著稱的翼州名士,所長是詩詞歌賦清談議政,恐怕他此前對於征戰沙場的理解仍舊隻是運籌帷幄之中搖幾下羽扇而已。
殊不知謀士永遠隻是戰爭的配角,哪怕是一流的謀士。真正決定戰爭勝負走向的,恰恰是那些在他看來魯莽且粗鄙的武夫,他們才是最了解士兵,最熟悉兵器,也最知道這一仗該怎麽去打的人——比如段歸。
而衛劼此刻可能也發現了,他甚至連謀士都算不上,充其量不過是個坐議立談口若懸河,實則百無一用的幕僚。
不過他好歹還是讀過幾卷兵書的,所以明白坐困愁城無異於自掘墳墓的道理——城裏已經亂做了一團,無論百姓還是士兵都如同沒頭蒼蠅似的在到處亂撞,如此下去城破隻在旦夕。
城頭的箭雨散亂無序,根本奈何不了登城的大軍,越來越多的士卒躍進垛口開始和守軍短兵相接,本就漏洞百出的防務因此更加捉襟見肘。
衝車終於被推到了城下,幾百斤的原木開始重重地叩擊起了足有一尺厚的城門,每一下撞擊都在發出巨響的同時震落簌簌的灰塵,城樓的簷瓦似乎都因此而搖搖欲墜。
“衛劼!再不開城!玉石俱焚!”段歸衝著城頭高聲喊叫,但很快就發現自己的聲音根本傳不到那麽遠,於是他命令身後的士卒們齊聲高喊,而幾千個喉嚨裏吼出來的響聲,足以驚天動地。
城門很快打開了,從裏麵,不過出迎的卻既不是衛胥也不是衛劼。
“殿下饒命!殿下饒命!我等願降!”一名不知灰頭土臉的小校高舉白旗衝出城門屈膝跪倒。
“衛劼何在?”段歸打馬上前,看著跪倒的小校不由得搖了搖頭——長冶是翼州的糧食重鎮,為保不失城中常年駐紮著三千守軍,存糧更是數以百萬計,可是在這些狐氏兵將的攻擊下,居然連三個時辰都沒有撐過。
若來犯翼州的是米邱或者北周,他簡直不敢想象韓衛兩家自稱的固若金湯會是多麽地不堪一擊。
“衛大人......不不不,衛劼!殿下您一開始攻城他就沒了蹤影,還有那個衛胥,也一並不見了”小校的話讓段歸會心一笑——如他所料,衛劼果然跑了。
他之所以不納降,為的就是要逼衛劼棄城出逃,然後去投奔那個不發一兵一卒救援的韓爵。
兩人本就心存芥蒂,現而今韓爵無論因為什麽原因居然在如此生死關頭對他見死不救,衛劼心中的怨怒自然可想而知,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將他放迴去和韓爵朝夕與共,二人用不了多久必定自相殘殺,倒是又可不費吹灰之力將五郡納入掌控。
段歸對葉浚卿的謀劃甚是滿意,而且直到目前為止,所有的事都和他料想的分毫不差。
“現在城裏又何人主事?”
“......自然是魏王殿下您~”
“廢話!我問的是城中官吏!你開城獻降是何人下的命令!”
“......小人也不知道,或許都已跑光了或者戰死了——至於向殿下獻降,是城裏麵大家夥一致的意思,隻不過推舉我來當個代表而已,沒人指派......”
小校說著也低下了頭,或許是他也感到了羞恥——偌大個城池,其中官員竟然跑得一個不剩,隻留下些兵卒聽天由命,段歸越想便越是惱怒,手裏的馬鞭攥地咯吱吱響個不停。
“即日起,你就是孤帳下的偏將,城裏的事務暫時由你負責——衛氏兵卒願意棄暗投明的賞銀二兩,粟米三十斤......若是不願繼續打仗,交出兵器鎧甲每人人發五兩盤纏,錢糧就從長冶府庫中支出!”段歸之前攻克四郡後也是這樣的做法,先將衛氏的財產抄沒充公再分發給願意投誠的將士。
衛氏商賈出身難免錙銖必較,是以對手下也頗為苛刻,段歸借花獻佛不僅自己沒掏半文錢,反而用衛氏族人辛辛苦苦聚斂得來的財富將他們的士卒收買到了自己麾下。
他猜衛劼若是知道,必定要氣得吐幾口血才是。
“遵命!”小校大喜過望,想不到出來投降居然也可以一步登天,對他來說偏將已經是不得了的功名了,畢竟他們家祖祖輩輩,也沒有出過一個將軍。
段歸連城都沒有進,轉身就迴了自己的軍營。
中軍大帳裏等著一個人,段歸不認識,但是他自稱是從歸陽來的信使,有要事稟報。
“百裏都督有何事?”
“啟稟殿下,都督軍中糧草已經所剩無幾,懇請殿下速調撥一千石糧食應急——這是都督的手書,請殿下過目。”來人說話有些建康的口音,或許是為了證實他與狐純之間的關係密切,可他不知道狐家的兵將大多是直接從荊州老家調來的,而建康城裏的親信,更是一個都沒有派往軍前。
段歸卻似乎對這怪異之處毫無察覺,不僅全然不加盤問,更是當著來人的麵迴信一封讓自己麾下即刻啟程送至百裏涉軍中,隨後寒暄了幾句便讓信使下去歇息——來人似乎很緊張,得知自己終於可以退下時,急急之狀竟如蒙大赦。
待他走遠,段歸這才拿起那封所謂的“百裏涉手書”苦笑著搖頭不止,片刻之後隨手將之扔進了火盆——事情果然和葉浚卿預料的分毫不差,就在這位信使出現之前的一天,真正從百裏涉軍中趕來的信使已經提前一步快馬加鞭到了段歸的營中。
那封真正的書信裏隻有一個內容——之後會有中行瓚派出的細作假冒信使催促他運糧往百裏涉軍前接濟,此事不必理會但務必當著來人的麵派人迴信,讓他知道這邊會在三天之後啟運糧草即可。
如此這般,一旦細作迴到歸陽中行瓚必定親率精銳詐稱段歸的運糧隊去偷營,到時候等待他的就是葉浚卿布置好的天羅地網,這一次即便不能將中行瓚生擒活捉,也必定令他元氣大傷。
中行瓚想要以牙還牙,可惜他的對手是比他奸險詭詐百倍不止的葉浚卿。
段歸想起了遠在千裏之外的司徒靖,他和這葉浚卿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隻是不知此時他在嘯月城裏是否一切順利。
衛氏先祖由商入政,長於籌謀算計卻全然知兵機,後世子孫雖然累世公卿卻從未出過哪怕一員戰將,倒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麽天生的缺陷,隻是他們世世代代都銘記一個道理——離刀槍最遠的人,必定是那些不會舞刀弄槍的人。
衛家人一直認為,要維持家族的蓬勃生機,隻需在太平盛景裏買民心,在亂世烽煙中看風向即可,血染沙場以命相搏那都是無知匹夫的事——先祖衛垏這麽認為,今時今日掌權的衛劼仍舊這麽認為。
隻是這一次他們遇到的是個全然不講道理的匹夫——雒水城破之時衛劼便暗中遣使往段歸大營表達了願意助他誅滅韓氏,再騙取中行瓚的信任趁機謀奪越州的意思,可段歸仰天大笑了幾聲之後就剝光了來使的衣服然後把他敲鑼打鼓地送迴了壽陽城下。
而且使者的背後被刻了八個大字——一事不忠,百世不用。
韓爵那邊他象征性地留了兩千人馬以示同盟之意,而幾乎所有的家底都被布置在了翼南五郡,可如今卻隻剩長冶一城,無奈之下,他必須負隅頑抗——隻不過他沒有想過生死相搏這個詞兒真的擺在麵前時,他竟然會嚇得發抖。
“衛劼!識相的開城之後自縛於北門,本王可留你一條全屍!”段歸伸手直指城頭聲如洪鍾道。
他依舊一身戎裝身先士卒,那身血紅色的戰甲仍是威風凜凜,胯下汗血寶馬也高昂著頭仿佛俾睨眾生,可唯獨不見了他手中聲威赫赫的百劫殘生,取而代之的是一杆足有丈八的馬槊。
“段歸!廢話少說,有本事就上城來和本官一決生死!”衛劼瞪視著城下的人馬,那眼神恨不得噴出火來將這萬餘人燒個幹淨。
四郡之地,幾乎時兵不血刃就落入了段歸手中——琅中守將陳泰被他誘出城外輕易斬殺,臨死前才看清那個穿了一身狐家衣甲狼狽逃竄的偏將居然是段歸,大軍入城之後他俘虜了太守衛宛,隨後又逼他替自己賺開了雒水城的大門。
壽陽幾乎是依樣畫葫蘆便到了手,那太守衛琛倒是有些骨氣,據守府衙和他對峙了整整一夜,隨後見突圍無望竟引火自焚了。
隨後便是長冶,這裏著實令段歸費了一番功夫,守城的衛胥無論如何都不肯出戰,似乎是打算依仗著城高池深和段歸耗到天荒地老——反正他城中別的沒有,糧食卻是堆積如山。
段歸無奈後撤三十裏故意放了些斥候出城,然後靜等衛劼的援軍來裏應外合前後夾擊——果然,不出三日衛劼便真的以為有機可趁,然後親率大軍出了平章,而段歸將計就計令偏將虛張他的旗號用區區千餘人就趁虛而入抄了衛劼的老巢,之後又趁他迴師救援時半路劫殺,生生地讓領著三千人馬出城的衛劼最後隻能帶著幾百人逃進了長冶城。
長冶以南七百裏便是界陵,而界陵再往南就是渺無人跡的戈壁荒漠,在其中穿行數百裏之後,便是司徒靖駐紮的嘯月城——衛劼此刻一定心亂如麻,毫無疑問長冶是他最後的希望,若是再退一步到了界陵,缺吃少喝不說,單單隨時可能襲來的嘯月城大軍就足以令他食不甘味,睡不安寢。
蒼天似乎很眷顧段歸,因為仗已經打成了這個樣子,北邊的韓爵卻依舊按兵不動。
“你?你還不配!”段歸隨手一揮馬鞭,身後五千將士便抬著雲梯開始衝向城頭。
“活捉衛劼!”
“活捉衛劼!”
“活捉衛劼!”
段歸這邊士氣高漲,反觀衛劼雖然據險而守卻是一拍頹然,城頭的守軍等了好久卻不見他下令,便隻好自行阻止反擊——衛劼既急且怒,但是卻滿腦子卻隻剩下舌燦蓮花般的妙語連珠,居然連半點應對的策略都想不出。
因為他本就是以文采風流著稱的翼州名士,所長是詩詞歌賦清談議政,恐怕他此前對於征戰沙場的理解仍舊隻是運籌帷幄之中搖幾下羽扇而已。
殊不知謀士永遠隻是戰爭的配角,哪怕是一流的謀士。真正決定戰爭勝負走向的,恰恰是那些在他看來魯莽且粗鄙的武夫,他們才是最了解士兵,最熟悉兵器,也最知道這一仗該怎麽去打的人——比如段歸。
而衛劼此刻可能也發現了,他甚至連謀士都算不上,充其量不過是個坐議立談口若懸河,實則百無一用的幕僚。
不過他好歹還是讀過幾卷兵書的,所以明白坐困愁城無異於自掘墳墓的道理——城裏已經亂做了一團,無論百姓還是士兵都如同沒頭蒼蠅似的在到處亂撞,如此下去城破隻在旦夕。
城頭的箭雨散亂無序,根本奈何不了登城的大軍,越來越多的士卒躍進垛口開始和守軍短兵相接,本就漏洞百出的防務因此更加捉襟見肘。
衝車終於被推到了城下,幾百斤的原木開始重重地叩擊起了足有一尺厚的城門,每一下撞擊都在發出巨響的同時震落簌簌的灰塵,城樓的簷瓦似乎都因此而搖搖欲墜。
“衛劼!再不開城!玉石俱焚!”段歸衝著城頭高聲喊叫,但很快就發現自己的聲音根本傳不到那麽遠,於是他命令身後的士卒們齊聲高喊,而幾千個喉嚨裏吼出來的響聲,足以驚天動地。
城門很快打開了,從裏麵,不過出迎的卻既不是衛胥也不是衛劼。
“殿下饒命!殿下饒命!我等願降!”一名不知灰頭土臉的小校高舉白旗衝出城門屈膝跪倒。
“衛劼何在?”段歸打馬上前,看著跪倒的小校不由得搖了搖頭——長冶是翼州的糧食重鎮,為保不失城中常年駐紮著三千守軍,存糧更是數以百萬計,可是在這些狐氏兵將的攻擊下,居然連三個時辰都沒有撐過。
若來犯翼州的是米邱或者北周,他簡直不敢想象韓衛兩家自稱的固若金湯會是多麽地不堪一擊。
“衛大人......不不不,衛劼!殿下您一開始攻城他就沒了蹤影,還有那個衛胥,也一並不見了”小校的話讓段歸會心一笑——如他所料,衛劼果然跑了。
他之所以不納降,為的就是要逼衛劼棄城出逃,然後去投奔那個不發一兵一卒救援的韓爵。
兩人本就心存芥蒂,現而今韓爵無論因為什麽原因居然在如此生死關頭對他見死不救,衛劼心中的怨怒自然可想而知,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將他放迴去和韓爵朝夕與共,二人用不了多久必定自相殘殺,倒是又可不費吹灰之力將五郡納入掌控。
段歸對葉浚卿的謀劃甚是滿意,而且直到目前為止,所有的事都和他料想的分毫不差。
“現在城裏又何人主事?”
“......自然是魏王殿下您~”
“廢話!我問的是城中官吏!你開城獻降是何人下的命令!”
“......小人也不知道,或許都已跑光了或者戰死了——至於向殿下獻降,是城裏麵大家夥一致的意思,隻不過推舉我來當個代表而已,沒人指派......”
小校說著也低下了頭,或許是他也感到了羞恥——偌大個城池,其中官員竟然跑得一個不剩,隻留下些兵卒聽天由命,段歸越想便越是惱怒,手裏的馬鞭攥地咯吱吱響個不停。
“即日起,你就是孤帳下的偏將,城裏的事務暫時由你負責——衛氏兵卒願意棄暗投明的賞銀二兩,粟米三十斤......若是不願繼續打仗,交出兵器鎧甲每人人發五兩盤纏,錢糧就從長冶府庫中支出!”段歸之前攻克四郡後也是這樣的做法,先將衛氏的財產抄沒充公再分發給願意投誠的將士。
衛氏商賈出身難免錙銖必較,是以對手下也頗為苛刻,段歸借花獻佛不僅自己沒掏半文錢,反而用衛氏族人辛辛苦苦聚斂得來的財富將他們的士卒收買到了自己麾下。
他猜衛劼若是知道,必定要氣得吐幾口血才是。
“遵命!”小校大喜過望,想不到出來投降居然也可以一步登天,對他來說偏將已經是不得了的功名了,畢竟他們家祖祖輩輩,也沒有出過一個將軍。
段歸連城都沒有進,轉身就迴了自己的軍營。
中軍大帳裏等著一個人,段歸不認識,但是他自稱是從歸陽來的信使,有要事稟報。
“百裏都督有何事?”
“啟稟殿下,都督軍中糧草已經所剩無幾,懇請殿下速調撥一千石糧食應急——這是都督的手書,請殿下過目。”來人說話有些建康的口音,或許是為了證實他與狐純之間的關係密切,可他不知道狐家的兵將大多是直接從荊州老家調來的,而建康城裏的親信,更是一個都沒有派往軍前。
段歸卻似乎對這怪異之處毫無察覺,不僅全然不加盤問,更是當著來人的麵迴信一封讓自己麾下即刻啟程送至百裏涉軍中,隨後寒暄了幾句便讓信使下去歇息——來人似乎很緊張,得知自己終於可以退下時,急急之狀竟如蒙大赦。
待他走遠,段歸這才拿起那封所謂的“百裏涉手書”苦笑著搖頭不止,片刻之後隨手將之扔進了火盆——事情果然和葉浚卿預料的分毫不差,就在這位信使出現之前的一天,真正從百裏涉軍中趕來的信使已經提前一步快馬加鞭到了段歸的營中。
那封真正的書信裏隻有一個內容——之後會有中行瓚派出的細作假冒信使催促他運糧往百裏涉軍前接濟,此事不必理會但務必當著來人的麵派人迴信,讓他知道這邊會在三天之後啟運糧草即可。
如此這般,一旦細作迴到歸陽中行瓚必定親率精銳詐稱段歸的運糧隊去偷營,到時候等待他的就是葉浚卿布置好的天羅地網,這一次即便不能將中行瓚生擒活捉,也必定令他元氣大傷。
中行瓚想要以牙還牙,可惜他的對手是比他奸險詭詐百倍不止的葉浚卿。
段歸想起了遠在千裏之外的司徒靖,他和這葉浚卿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隻是不知此時他在嘯月城裏是否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