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流雲鐵青著臉,緩緩搖晃著手中的酒杯,雖雙目如刀直逼葉浚卿,卻遲遲未見有所表示。
隻因他依稀看到了當年初入平京之時,那個風華正茂躊躇滿誌的自己。
“大人既開恩暫寄葉某頭顱於頸上,那在下就鬥膽多說兩句——如今廟堂如死水,欲廓清則需先使其流動,然滿朝文武或為功臣,或是勳舊,可謂針插不進水潑不入,如大人這等毫無根基之人......若非得陛下垂青,恐怕也難成就今日鎮撫一方的封疆大吏吧?”葉浚卿依舊跪坐於地,可沈稷卻有一種他昂藏立於自己麵前的錯覺。
慕流雲雖麵沉似水,心中卻難免有些觸動——自己身處漩渦之內尚不知幕後有人推波助瀾,雖說不免是當局者迷,可眼前這個年輕人身在千裏之外,僅憑道聽途說便可將背後的玄機猜個八九不離十,其心機城府倒也難得。
“陛下冒天下之大不韙,隻用區區一年不到,便將大人從五品宣武郎一路擢升至州刺史,其中深意,大人必定明了——除了要大人製衡勳舊之外,”提到呂家,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望向了一旁若無其事的解少禽和範猗,見兩人佯裝不明所以,便又一笑接著說道,“其中也不乏要大人自成清流,攪亂這潭渾水之意。”
“但大人若要成就一方勢力,廟堂之中恐怕已無可為......可仰仗者,一為掌征伐之權,二為取士子之心,這兵權麽......大人當然是智珠在握,以在下愚見,這泱泱神州可製衡先登者唯有四靈衛與大人的鋒鏑......四靈衛互為掣肘,牽一發而動全局,擅動不僅於事無補,且均勢一旦打破則如火上澆油......那麽不出意外,大人此次離京必然懷揣擴編鋒鏑的詔命,在下可有猜錯?”葉浚卿凝視著慕流雲,似乎在等一個迴答,然而對方依舊隻是沉默。
“至於士子之心,這才是重中之重——陛下要的,是以天下寒門去對抗元勳,大人治下的揚州更是名臣輩出之地,前朝時,這裏便號稱是天下文章錦繡之地,可惜近些年來重武輕文以致學政荒廢......以在下所見,大人上任之初,該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興學!”
說到興學,慕流雲的陡然為之一振,雙眼精光一閃,不偏不倚正與葉浚卿的目光交匯。
“看來大人心中早有此意,如此在下便放心了——在下不才,死前願以隻言片語相遺,若能有助於大人興學倡教,便死而無憾!”
“第一,興私塾。公學雖是學政支柱,但欲振興不僅耗費靡窮更是遷延日月,究其原因,無非牽扯眾多且重其表而輕其實耳......故在下以為,私塾方為育才之本,其雖鄙陋,卻遍布城鎮鄉野,若用之得當,一人教七八子,百人便可授千餘徒,且無須朝廷耗費人力財力——是以在下建議,官府可將私學一並納入管製,且定期對開塾授業者予以評定考核,合格者任教期間免除徭役賦稅,不合格者則不予發放學引禁止辦學,如此所廢不過區區幾兩稅款,然日後所得則何止千萬英才?”
“第二,征學稅。無分城鄉各家各戶以人頭為限,每人每月或三五十文,或一兩鬥米,家無學子者征稅,家有生徒則免除——如此即可逼迫一些殷實的短視之家送子就學,更可將所得用於資助貧寒學子,一舉兩得。”
“第三,定束脩。興學之要害在私塾,私塾之弊重莫過於束脩,束脩高昂則貧者難入其門。今官府既免其稅賦,便可定其薪資,今後可根據開塾授館者的考核成績給予等級評定,並據其等級核準薪資,上等者不妨高昂,下等者不妨廉價——這樣一來可以督促為師者自省自強;二來麽,也可使貧家有書可讀,其中天資聰穎者,更不至終身埋沒。”
“第四,匿姓名。以上三策皆在開源,但選才之要害卻是應試,而應試之弊,莫過於在厚親貴而薄寒門,考官多以家世取卷而非以才學爭先.....故此寒門士子若非驚才絕豔便難登龍門,高門紈絝卻可以平庸鄙陋躋身榜首......竊以為今後之試可行匿名製——考前由監考將座位分別編號,考生入場前統一著裝覆麵,同時領取對應號牌自行妥善保管。試畢,考生留卷於座上自行離場,再由監考將試卷按考生所屬序號標注,之後交由專人謄寫。謄寫完畢有標注原卷即刻封存,隻將無標注謄寫卷交由主考統一評判,”他說道這裏的時候,慕流雲也幾乎忍不住為其擊節讚歎,即便他強忍著激動裝做一臉淡然,可他不斷敲擊桌麵的食指也瞞不過葉浚卿的眼睛,他繼續道,“如此,主考不知卷出誰手,監考不知座上何人,謄寫可知試卷優劣卻無機可趁,待放榜之日,考生全憑手中號牌認領答卷......由此,除非考生自願,否則舞弊者斷無可趁之機!”
葉浚卿言若滔滔,話音未落便已麵紅耳赤,他從未舉杯,卻勝似酒酣耳熱——一來因為身體虛弱,二來也未必不是心潮澎湃。
“葉浚卿......有此四策,百年之後,天下士子皆當尊你為師!”慕流雲沉吟許久後忽然間拍案而起,疾步走到葉浚卿身邊伸雙手相攙。
“大人謬讚,在下愧不敢當......”葉浚卿順勢起身,一時間兩個人就那麽站著執手相望,似有萬語千言卻偏偏寂然無聲。
“可惜啊可惜,如此人才,哎......”一旁喝得有些醺醺然的長孫劫卻突然沒來由地冒出一句,打破了屋裏的沉寂。
“老先生是說我的病?”葉浚卿笑道,一臉泰然之色似乎已經無所謂恩科之事。
“嘿,算是吧,表症老夫尤可為,隱疾老夫實無力啊~”長孫劫端著酒杯往嘴裏抖落著幾滴殘酒,掃向葉浚卿的餘光卻全然沒有話語的惺忪之態。
“謝老先生牽掛,錯過恩科,下科再考就是——既然今日慕大人不打算要我這條命,等三年又有何妨?”說罷粲然一笑,接著與慕流雲伸手互請,然後各自落座。
“如今距離恩科開試尚有近三月,山陰距離平京不過月餘,何來錯過一說?”範猗不解地問道。
“這位是城中來儀軒的範先生吧,久仰久仰——哎~閣下有所不知,在下因貪杯以致醉臥街頭得了風悸之症,每日頭痛欲裂不思飲食,隻有在這法源寺內方可稍緩,如今幸得這位孫老先生妙手,可也得修養月餘方可安然上路,到時即便走得到平京,怕是貢院也已經閉門了......”談及此事,他的神色又黯淡了下去,適才的意氣風發頃刻間便換了意興闌珊。
“慕大人,在下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解少禽看看黯然的葉浚卿,又笑盈盈地轉向慕流雲詢問道。
“可是要聯名作保,助葉公子一臂之力?”慕流雲笑道,二人眼神一錯,似乎很多話便以盡在不言中。
關於科舉誤考,朝廷曾有明令,若傑出士子因緣錯過會考之期,若得州郡官員保薦便可直入貢院,哪怕考試已經結束,隻要有州府的薦書也可單獨補考——當然,這現在也成了科舉舞弊的破綻之一。
“哎~老夫年紀大了,不行了,喝不動了,沈稷啊,陪老夫出去轉轉,醒醒酒~”長孫劫起身,踉踉蹌蹌地向外就走,經過沈稷身邊時卻暗自伸手將他一掌托了起來,沈稷不明就裏地站起身後麵對眾人不解的目光,不得已隻能攙扶著老頭兒向外走去。
屋外已是夜幕低垂,沈稷甫一出屋便感覺手中一輕,老頭當即健步如飛起來。
“長孫先生,你?”
“哼!我隻是看不下去那個小王八蛋裝腔作勢!”
“裝腔作勢?”
“丟人啊~可悲啊......一個刺史一個太守,竟然讓一個白身士子玩弄於鼓掌之間......老夫實在看不下去了,其蠢如豬,愚不可及——那小子由始至終便是要慕流雲和解少禽聯名保舉他!”
迴頭看了看沈稷的一臉茫然,長孫劫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索性也不願再多說,當下氣鼓鼓地一把甩開了沈稷拂袖而去,一邊走一邊甩下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沈稷愣在原地,看著長孫劫搖頭歎息而去的背影,仔細迴想著葉浚卿的言談舉止,卻依舊茫無頭緒全然不明所以。
“沈校尉?為何孤身在此?”聲音來自身後,任誰聽到這枯燥乏味的語氣都會猜得出來者必定是一個無趣至極的人。
百裏涉,吳國禮部尚書,同樣也是使團正使,為人謙遜守禮以君子之名流譽四方,據說連逛窯子的時候都要先對著姑娘們鞠一躬。
“是百裏大人啊——沒什麽,出來透透氣......”沈稷深施一禮,他與其他人不同,對百裏涉頗為尊重。
可能是其人過於呆板,一路之上那張嘴裏除了禮製便是法度,令人難免想起幼時那些板著臉打手心的先生,所以即便是慕流雲等周人也在短時間內學會了敬而遠之。
可沈稷卻似乎很願意和這位吳國人待在一起,連吳人都對此甚為不解。
“請問慕大人呢?本官遍尋各處尋不到慕大人,沈校尉可知他去哪了?”
“哦,慕大人正在那邊屋中與解太守和範、葉二位公子共飲,大人隨我來。”沈稷自願引路,百裏涉欣然相隨。
屋內推杯換盞酒興正酣,沈稷不知自己走後他們說了什麽,隻是看到葉浚卿滿麵紅光,喜不自勝。
“沈兄迴來了!老先生呢?這位是?”看到沈稷推門進來,他即刻起身相迎,看到百裏涉的時候,卻好像是攝於他一身浩然正氣一般滯了半步。
“慕大人,百裏大人求見。”沈稷知道,百裏涉來必定是為公事,所以他依足禮數施禮稟報不敢怠慢。
“百裏大人來了?快請進,我等閑來無事小酌幾杯——本來打算邀您共飲,但見您公事繁忙便不敢打擾,既然大人有此雅興,來來來,請上座!”慕流雲起身走向佇立門外躊躇不前的百裏涉,絲毫不顧及他的猶豫是否因為滿屋的酒氣又或者他是否另有要事。
“啊~不不不,本官前來,實在是有正事要與大人協商,大人,可否借一步說話?”掃人雅興一向是百裏涉的特長,對此甚至慕流雲一行也已見怪不怪。
百裏涉一臉凝重,本就索然無味的臉此刻沉如弱水之淵,更加令人不願直視,他步履沉重的樣子似乎心事重重,說是有要事商談卻撇下慕流雲獨自對著漫天的烏雲長籲短歎起來。
“百裏大人,您這是?”對方既不開口,慕流雲便隻好主動搭話,否則兩人於月下沉吟不語,一者若猶疑不定,一者如靜候迴音,這場景實在過於尷尬。
“慕大人,本官必須盡速歸吳,請大人盡快安排船隻!”百裏涉的措辭雖有些強硬,但語氣卻似乎是在懇求。
“百裏大人,這......”
“慕大人,你我之間也不必虛與委蛇了,此次你隨行護送的目的,不過是意圖在我吳國君臣之間挑撥生事,若是段將軍在使團之中,本官恐怕早已身首異處——然而段將軍洞悉先機並未隨行,故此貴國圖謀不攻自破,本官可有說錯?”百裏涉明明應該是一副堪破玄機的得意,卻偏偏仍舊是眉頭緊鎖一臉愁雲。
“......大人既然看破,慕某也不必再掩飾——是,不過,大人著急迴去的原因本官大概也可猜到一二......莫不是大人收到線報,有人唆擺貴上要對段將軍不利?”
“大人明鑒,確是如此,”百裏涉承認之爽快令慕流雲為之一愣,反而他自己卻毫不在意的繼續說道,“鄙國之中,對於段將軍兵權在握不滿者大有人在,今日段將軍欲行叛亂之說更是甚囂塵上......實不相瞞,今日傳來的邸報中,段將軍已被罷了兵權......”
“百裏大人將這天大的喜訊告知於本官,不怕本官現在就盡起揚州之兵過江去麽?”慕流雲聞言一怔,繼而眼底兇光乍現,但僅僅是一瞬間便湮滅於無形——時機未到,鳥盡弓藏之事,斷不可為。
“大人別開玩笑了,這兔死狗烹的故事,大人怎會不知......數日前我收到段將軍的密信,他已自平京啟程走水路歸吳,此刻該已到了三江口,本官若不能先其一步迴到建康勸服陛下,那段將軍便性命危矣,”他忽然注視著慕流雲,略帶羞慚地繼續說道,“段將軍若身死,對於大人意味著什麽不用本官多言——所以請大人務必施以援手,切莫隔岸觀火!”
慕流雲沉默,因為他很清楚百裏涉所言非虛,兔死狗烹之事在政局之中屢見不鮮,什麽君臣相知從來隻是史書上屬於成年人的荒唐故事,而真相則往往是比這殘酷許多的殺戮和背叛——他可以任由吳人內訌,但失去了段歸的製約,天子是否還會對他予取予求,他不知道;沒了江東的威脅,呂奕會否立刻把他置於砧板之上,他也不知道。
或者也可以對百裏涉歸國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今後數年中他可以暗自積蓄實力,季煬明的支持和邊防重鎮的地位將給予他和柳慎之一般無二地權力,如此十年之內,他或可在揚州成就一方諸侯——可此舉無異於通敵叛國,即便是為了再崇高的理想,如此作為也與國賊無異。
“百裏大人若要走,自行離去便是,何必刻意來為難本官?”慕流雲苦笑,此刻他知悉對方謀劃,想要佯裝不知也不可能了。
“之所以對大人和盤托出,是因為有些事非大人不可——使團之中,有人不想本官活著迴去......”
“大人這就強人所難了......你這是逼著在下裏通外國啊......”慕流雲思索片刻,無奈地發現自己已經騎虎難下——百裏涉死在揚州便是他失職,而段歸一死吳國則如鐵板一塊,周國朝堂此時卻依舊各懷鬼胎,若是因百裏涉而再起刀兵,那時為了平息吳人的怒火,他必定會是那個替罪羊,至於製衡呂家的人選,也未必不能換成鄧徹。
可若是施以援手,那簡直無異於通敵叛國,要知道此舉要救的可是那個令周人如芒在背的段歸,一旦東窗事發,即便是有心放縱的季煬明恐怕也會對他心存芥蒂。
有些事天子可以做,臣子卻絕不能——比如一日縱敵,百世遺患。
“大人如今這罵名是擔也得擔,不擔也得擔,貴上算計了在下,那在下也必定要迴敬一番,有道是君王有事臣子服其勞,這孽債便報應在大人身上好了——大人別誤會,這些話......是段將軍要在下轉述的,他說大人猶疑不定時可照此直言,之後大人必定欣然相助......”
慕流雲愕然,段歸其人他隻是皇城校場上遠遠見過一麵,而此時此刻,那個衣冠不整一臉浮浪之相的輕佻放蕩之人好像就站在對麵,正挖著鼻孔笑嗬嗬地看著自己,那一臉的得意和戲謔,讓人恨不得直接衝上去掐死他。
可就是這樣一個無賴,卻偏偏允文允武,且他已經算到了周天子有意縱放,而慕流雲也終會選擇鼎力相助。
“......明日城中擺宴,日落之後,港口有船接應。”
“多謝大人。”
隻因他依稀看到了當年初入平京之時,那個風華正茂躊躇滿誌的自己。
“大人既開恩暫寄葉某頭顱於頸上,那在下就鬥膽多說兩句——如今廟堂如死水,欲廓清則需先使其流動,然滿朝文武或為功臣,或是勳舊,可謂針插不進水潑不入,如大人這等毫無根基之人......若非得陛下垂青,恐怕也難成就今日鎮撫一方的封疆大吏吧?”葉浚卿依舊跪坐於地,可沈稷卻有一種他昂藏立於自己麵前的錯覺。
慕流雲雖麵沉似水,心中卻難免有些觸動——自己身處漩渦之內尚不知幕後有人推波助瀾,雖說不免是當局者迷,可眼前這個年輕人身在千裏之外,僅憑道聽途說便可將背後的玄機猜個八九不離十,其心機城府倒也難得。
“陛下冒天下之大不韙,隻用區區一年不到,便將大人從五品宣武郎一路擢升至州刺史,其中深意,大人必定明了——除了要大人製衡勳舊之外,”提到呂家,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望向了一旁若無其事的解少禽和範猗,見兩人佯裝不明所以,便又一笑接著說道,“其中也不乏要大人自成清流,攪亂這潭渾水之意。”
“但大人若要成就一方勢力,廟堂之中恐怕已無可為......可仰仗者,一為掌征伐之權,二為取士子之心,這兵權麽......大人當然是智珠在握,以在下愚見,這泱泱神州可製衡先登者唯有四靈衛與大人的鋒鏑......四靈衛互為掣肘,牽一發而動全局,擅動不僅於事無補,且均勢一旦打破則如火上澆油......那麽不出意外,大人此次離京必然懷揣擴編鋒鏑的詔命,在下可有猜錯?”葉浚卿凝視著慕流雲,似乎在等一個迴答,然而對方依舊隻是沉默。
“至於士子之心,這才是重中之重——陛下要的,是以天下寒門去對抗元勳,大人治下的揚州更是名臣輩出之地,前朝時,這裏便號稱是天下文章錦繡之地,可惜近些年來重武輕文以致學政荒廢......以在下所見,大人上任之初,該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興學!”
說到興學,慕流雲的陡然為之一振,雙眼精光一閃,不偏不倚正與葉浚卿的目光交匯。
“看來大人心中早有此意,如此在下便放心了——在下不才,死前願以隻言片語相遺,若能有助於大人興學倡教,便死而無憾!”
“第一,興私塾。公學雖是學政支柱,但欲振興不僅耗費靡窮更是遷延日月,究其原因,無非牽扯眾多且重其表而輕其實耳......故在下以為,私塾方為育才之本,其雖鄙陋,卻遍布城鎮鄉野,若用之得當,一人教七八子,百人便可授千餘徒,且無須朝廷耗費人力財力——是以在下建議,官府可將私學一並納入管製,且定期對開塾授業者予以評定考核,合格者任教期間免除徭役賦稅,不合格者則不予發放學引禁止辦學,如此所廢不過區區幾兩稅款,然日後所得則何止千萬英才?”
“第二,征學稅。無分城鄉各家各戶以人頭為限,每人每月或三五十文,或一兩鬥米,家無學子者征稅,家有生徒則免除——如此即可逼迫一些殷實的短視之家送子就學,更可將所得用於資助貧寒學子,一舉兩得。”
“第三,定束脩。興學之要害在私塾,私塾之弊重莫過於束脩,束脩高昂則貧者難入其門。今官府既免其稅賦,便可定其薪資,今後可根據開塾授館者的考核成績給予等級評定,並據其等級核準薪資,上等者不妨高昂,下等者不妨廉價——這樣一來可以督促為師者自省自強;二來麽,也可使貧家有書可讀,其中天資聰穎者,更不至終身埋沒。”
“第四,匿姓名。以上三策皆在開源,但選才之要害卻是應試,而應試之弊,莫過於在厚親貴而薄寒門,考官多以家世取卷而非以才學爭先.....故此寒門士子若非驚才絕豔便難登龍門,高門紈絝卻可以平庸鄙陋躋身榜首......竊以為今後之試可行匿名製——考前由監考將座位分別編號,考生入場前統一著裝覆麵,同時領取對應號牌自行妥善保管。試畢,考生留卷於座上自行離場,再由監考將試卷按考生所屬序號標注,之後交由專人謄寫。謄寫完畢有標注原卷即刻封存,隻將無標注謄寫卷交由主考統一評判,”他說道這裏的時候,慕流雲也幾乎忍不住為其擊節讚歎,即便他強忍著激動裝做一臉淡然,可他不斷敲擊桌麵的食指也瞞不過葉浚卿的眼睛,他繼續道,“如此,主考不知卷出誰手,監考不知座上何人,謄寫可知試卷優劣卻無機可趁,待放榜之日,考生全憑手中號牌認領答卷......由此,除非考生自願,否則舞弊者斷無可趁之機!”
葉浚卿言若滔滔,話音未落便已麵紅耳赤,他從未舉杯,卻勝似酒酣耳熱——一來因為身體虛弱,二來也未必不是心潮澎湃。
“葉浚卿......有此四策,百年之後,天下士子皆當尊你為師!”慕流雲沉吟許久後忽然間拍案而起,疾步走到葉浚卿身邊伸雙手相攙。
“大人謬讚,在下愧不敢當......”葉浚卿順勢起身,一時間兩個人就那麽站著執手相望,似有萬語千言卻偏偏寂然無聲。
“可惜啊可惜,如此人才,哎......”一旁喝得有些醺醺然的長孫劫卻突然沒來由地冒出一句,打破了屋裏的沉寂。
“老先生是說我的病?”葉浚卿笑道,一臉泰然之色似乎已經無所謂恩科之事。
“嘿,算是吧,表症老夫尤可為,隱疾老夫實無力啊~”長孫劫端著酒杯往嘴裏抖落著幾滴殘酒,掃向葉浚卿的餘光卻全然沒有話語的惺忪之態。
“謝老先生牽掛,錯過恩科,下科再考就是——既然今日慕大人不打算要我這條命,等三年又有何妨?”說罷粲然一笑,接著與慕流雲伸手互請,然後各自落座。
“如今距離恩科開試尚有近三月,山陰距離平京不過月餘,何來錯過一說?”範猗不解地問道。
“這位是城中來儀軒的範先生吧,久仰久仰——哎~閣下有所不知,在下因貪杯以致醉臥街頭得了風悸之症,每日頭痛欲裂不思飲食,隻有在這法源寺內方可稍緩,如今幸得這位孫老先生妙手,可也得修養月餘方可安然上路,到時即便走得到平京,怕是貢院也已經閉門了......”談及此事,他的神色又黯淡了下去,適才的意氣風發頃刻間便換了意興闌珊。
“慕大人,在下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解少禽看看黯然的葉浚卿,又笑盈盈地轉向慕流雲詢問道。
“可是要聯名作保,助葉公子一臂之力?”慕流雲笑道,二人眼神一錯,似乎很多話便以盡在不言中。
關於科舉誤考,朝廷曾有明令,若傑出士子因緣錯過會考之期,若得州郡官員保薦便可直入貢院,哪怕考試已經結束,隻要有州府的薦書也可單獨補考——當然,這現在也成了科舉舞弊的破綻之一。
“哎~老夫年紀大了,不行了,喝不動了,沈稷啊,陪老夫出去轉轉,醒醒酒~”長孫劫起身,踉踉蹌蹌地向外就走,經過沈稷身邊時卻暗自伸手將他一掌托了起來,沈稷不明就裏地站起身後麵對眾人不解的目光,不得已隻能攙扶著老頭兒向外走去。
屋外已是夜幕低垂,沈稷甫一出屋便感覺手中一輕,老頭當即健步如飛起來。
“長孫先生,你?”
“哼!我隻是看不下去那個小王八蛋裝腔作勢!”
“裝腔作勢?”
“丟人啊~可悲啊......一個刺史一個太守,竟然讓一個白身士子玩弄於鼓掌之間......老夫實在看不下去了,其蠢如豬,愚不可及——那小子由始至終便是要慕流雲和解少禽聯名保舉他!”
迴頭看了看沈稷的一臉茫然,長孫劫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索性也不願再多說,當下氣鼓鼓地一把甩開了沈稷拂袖而去,一邊走一邊甩下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沈稷愣在原地,看著長孫劫搖頭歎息而去的背影,仔細迴想著葉浚卿的言談舉止,卻依舊茫無頭緒全然不明所以。
“沈校尉?為何孤身在此?”聲音來自身後,任誰聽到這枯燥乏味的語氣都會猜得出來者必定是一個無趣至極的人。
百裏涉,吳國禮部尚書,同樣也是使團正使,為人謙遜守禮以君子之名流譽四方,據說連逛窯子的時候都要先對著姑娘們鞠一躬。
“是百裏大人啊——沒什麽,出來透透氣......”沈稷深施一禮,他與其他人不同,對百裏涉頗為尊重。
可能是其人過於呆板,一路之上那張嘴裏除了禮製便是法度,令人難免想起幼時那些板著臉打手心的先生,所以即便是慕流雲等周人也在短時間內學會了敬而遠之。
可沈稷卻似乎很願意和這位吳國人待在一起,連吳人都對此甚為不解。
“請問慕大人呢?本官遍尋各處尋不到慕大人,沈校尉可知他去哪了?”
“哦,慕大人正在那邊屋中與解太守和範、葉二位公子共飲,大人隨我來。”沈稷自願引路,百裏涉欣然相隨。
屋內推杯換盞酒興正酣,沈稷不知自己走後他們說了什麽,隻是看到葉浚卿滿麵紅光,喜不自勝。
“沈兄迴來了!老先生呢?這位是?”看到沈稷推門進來,他即刻起身相迎,看到百裏涉的時候,卻好像是攝於他一身浩然正氣一般滯了半步。
“慕大人,百裏大人求見。”沈稷知道,百裏涉來必定是為公事,所以他依足禮數施禮稟報不敢怠慢。
“百裏大人來了?快請進,我等閑來無事小酌幾杯——本來打算邀您共飲,但見您公事繁忙便不敢打擾,既然大人有此雅興,來來來,請上座!”慕流雲起身走向佇立門外躊躇不前的百裏涉,絲毫不顧及他的猶豫是否因為滿屋的酒氣又或者他是否另有要事。
“啊~不不不,本官前來,實在是有正事要與大人協商,大人,可否借一步說話?”掃人雅興一向是百裏涉的特長,對此甚至慕流雲一行也已見怪不怪。
百裏涉一臉凝重,本就索然無味的臉此刻沉如弱水之淵,更加令人不願直視,他步履沉重的樣子似乎心事重重,說是有要事商談卻撇下慕流雲獨自對著漫天的烏雲長籲短歎起來。
“百裏大人,您這是?”對方既不開口,慕流雲便隻好主動搭話,否則兩人於月下沉吟不語,一者若猶疑不定,一者如靜候迴音,這場景實在過於尷尬。
“慕大人,本官必須盡速歸吳,請大人盡快安排船隻!”百裏涉的措辭雖有些強硬,但語氣卻似乎是在懇求。
“百裏大人,這......”
“慕大人,你我之間也不必虛與委蛇了,此次你隨行護送的目的,不過是意圖在我吳國君臣之間挑撥生事,若是段將軍在使團之中,本官恐怕早已身首異處——然而段將軍洞悉先機並未隨行,故此貴國圖謀不攻自破,本官可有說錯?”百裏涉明明應該是一副堪破玄機的得意,卻偏偏仍舊是眉頭緊鎖一臉愁雲。
“......大人既然看破,慕某也不必再掩飾——是,不過,大人著急迴去的原因本官大概也可猜到一二......莫不是大人收到線報,有人唆擺貴上要對段將軍不利?”
“大人明鑒,確是如此,”百裏涉承認之爽快令慕流雲為之一愣,反而他自己卻毫不在意的繼續說道,“鄙國之中,對於段將軍兵權在握不滿者大有人在,今日段將軍欲行叛亂之說更是甚囂塵上......實不相瞞,今日傳來的邸報中,段將軍已被罷了兵權......”
“百裏大人將這天大的喜訊告知於本官,不怕本官現在就盡起揚州之兵過江去麽?”慕流雲聞言一怔,繼而眼底兇光乍現,但僅僅是一瞬間便湮滅於無形——時機未到,鳥盡弓藏之事,斷不可為。
“大人別開玩笑了,這兔死狗烹的故事,大人怎會不知......數日前我收到段將軍的密信,他已自平京啟程走水路歸吳,此刻該已到了三江口,本官若不能先其一步迴到建康勸服陛下,那段將軍便性命危矣,”他忽然注視著慕流雲,略帶羞慚地繼續說道,“段將軍若身死,對於大人意味著什麽不用本官多言——所以請大人務必施以援手,切莫隔岸觀火!”
慕流雲沉默,因為他很清楚百裏涉所言非虛,兔死狗烹之事在政局之中屢見不鮮,什麽君臣相知從來隻是史書上屬於成年人的荒唐故事,而真相則往往是比這殘酷許多的殺戮和背叛——他可以任由吳人內訌,但失去了段歸的製約,天子是否還會對他予取予求,他不知道;沒了江東的威脅,呂奕會否立刻把他置於砧板之上,他也不知道。
或者也可以對百裏涉歸國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今後數年中他可以暗自積蓄實力,季煬明的支持和邊防重鎮的地位將給予他和柳慎之一般無二地權力,如此十年之內,他或可在揚州成就一方諸侯——可此舉無異於通敵叛國,即便是為了再崇高的理想,如此作為也與國賊無異。
“百裏大人若要走,自行離去便是,何必刻意來為難本官?”慕流雲苦笑,此刻他知悉對方謀劃,想要佯裝不知也不可能了。
“之所以對大人和盤托出,是因為有些事非大人不可——使團之中,有人不想本官活著迴去......”
“大人這就強人所難了......你這是逼著在下裏通外國啊......”慕流雲思索片刻,無奈地發現自己已經騎虎難下——百裏涉死在揚州便是他失職,而段歸一死吳國則如鐵板一塊,周國朝堂此時卻依舊各懷鬼胎,若是因百裏涉而再起刀兵,那時為了平息吳人的怒火,他必定會是那個替罪羊,至於製衡呂家的人選,也未必不能換成鄧徹。
可若是施以援手,那簡直無異於通敵叛國,要知道此舉要救的可是那個令周人如芒在背的段歸,一旦東窗事發,即便是有心放縱的季煬明恐怕也會對他心存芥蒂。
有些事天子可以做,臣子卻絕不能——比如一日縱敵,百世遺患。
“大人如今這罵名是擔也得擔,不擔也得擔,貴上算計了在下,那在下也必定要迴敬一番,有道是君王有事臣子服其勞,這孽債便報應在大人身上好了——大人別誤會,這些話......是段將軍要在下轉述的,他說大人猶疑不定時可照此直言,之後大人必定欣然相助......”
慕流雲愕然,段歸其人他隻是皇城校場上遠遠見過一麵,而此時此刻,那個衣冠不整一臉浮浪之相的輕佻放蕩之人好像就站在對麵,正挖著鼻孔笑嗬嗬地看著自己,那一臉的得意和戲謔,讓人恨不得直接衝上去掐死他。
可就是這樣一個無賴,卻偏偏允文允武,且他已經算到了周天子有意縱放,而慕流雲也終會選擇鼎力相助。
“......明日城中擺宴,日落之後,港口有船接應。”
“多謝大人。”